浙江省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 专题26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A
12.(2012·泸州)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解析:Ne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 道Ne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 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个,其核电荷数为11,故该元素为 钠元素,它位于第三周期,它失去电子带正电,因此是阳离子即钠离子。
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或分子的微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观构成
区别
②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 种类,不讲个数
②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或化合物 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
接构成物质
①元素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之上的,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
②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
联系
一定相同;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 4 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 4 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例1 (2012·温州)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3月15日起,我省实施新的碘盐含碘量 标准,碘盐中碘含量从每千克35毫克降至25毫克。这里的“碘”是指( )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元素 D.碘单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碘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答案:C
人体缺锌会影响生长发育,某补锌保健药剂中的“锌”指的是( )
答案:D
10.(2012·成都)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B
25 m3 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0.024 m3 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空隙大,易于压 缩
C 一小匙蔗糖放入 20 mL 水中很快就“消失”
分子在不断运动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隔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解析:由题意可知: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 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答案:D
9.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 放碘(I127)片,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I131)的核电荷 数为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考点六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合理有序地对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进行了排列,每种元素占有一个格子。 表中每一横行表示一个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加,电子层数不变;每一 竖列表示一个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化学性质相似。 2.原子序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周期数= 电子层数。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 原子、离子,故B错误;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的,故C错误;原子得失电子后成了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即离子,故D正确。
考点二分 子
1.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概 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粒子
相同点
质量、体积都很小,彼此之间有空隙,总在不停地运动,都能直接 构成物质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 分
联系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D
13.(2012·上海)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CaCl2
B.SiO2
C.H2O
D.Fe2O3
解析:由图示可知,矿石样本中含有钙、硫、硅、氧四种元素,不含氯、氢、铁元素。
答案:B
14.已知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 a 克,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
b 克,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12b
12a
A.b
B.a
C. a
D. b
解析:弄清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答案:C
15.(2012·衢州)比较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粒子从大到小:分子>原子>质子 B.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海洋水>湖泊淡水>冰川水 C.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铜<铝<铁 D.宇宙空间由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解析: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有的分子比原子小;地球 水体储量由大到小:海洋水>冰川水>湖泊淡水;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铜<铁<铝。 答案:D
二、 填空题(共 55 分) 16.(8 分)(2012·乐山)(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 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
(4)质子(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5)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原子的性质:质量、体积都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 10-10 米数量级,多数分子和原子
的质量在 10-26 千克数量级);不断运动,有空隙。
4.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2)会识读简单模型。 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道尔顿(1803 年)——提出原子概念 汤姆生(1897 年)——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 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卢瑟福(1911 年)——核式结构模型(α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波尔(1913 年)——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答案:D
6.(2012·南宁)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发生镉(Cd)污染事件,造成柳江上游非饮用水 保护河段轻度污染。元素符号“Cd”不能表示( )
A.镉元素
B.金属镉
C.一个镉原子
D.一个镉分子
解析: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或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像金属和稀有气体还有非金 属固体单质这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D
晴天晒衣服比阴天更易晒干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 快
解析: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由于汞原子间空隙变大的缘故。 答案:A
11.(2012·桂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由Cl-和Na+构成 B.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 C.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解析: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个;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个别 的如氢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化,“○”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 子。则该反应( )
A.是化合反应 B.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4∶1 答案:A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2·济宁)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 )
A.核裂变是一种物理变化
B.碘(I127)原子和放射性碘(I133)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核能的利用证实了原子的可分性
D.碘(I127)原子和碘(I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解析:核裂变是原子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化,则核裂变是一种物理变化,故A 正确;碘(I127)原子和放射性碘(I131)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为质子数相同的不 同类原子,但为同种元素,故B正确;核能的利用证实了原子的可分性,故C正确; 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其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故D错误。
答案:D
7.(2012·恩施)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 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 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专题26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考点一原 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质 中子 子带 不带正电电
由夸克 构成
核外电子带负电
2.注意事项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考点三离 子 1.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考点四元 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布 (1)地壳中含量居前 5 位的元素分别为 O、Si、Al、Fe、Ca。 (2)人体中含量居前 4 位的元素分别是 O、C、H、N。 (3)海水中除了水由 H、O 两种元素组成外,含量较高的元素是 Na 和 Cl,即海水中含量 最高的盐是 NaCl。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答案:B
例2 (2012·衡阳)“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 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解析:由图可知,有1个分子未参加反应即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 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说法错误。 答案:D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解析:“闻酒知香”,是因为酒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飘入到鼻孔中,说 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答案:B
2.(2012·南京)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汞
C.氯化钠
D.金刚石
解析:根据物质构成的特点: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有的是由分子 构成的,有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等)。
答案:A
3.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
解析:这里的“铁”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铁原子的总称,故为铁 元素。
答案:C
4.(2012·衢州)乙同学在家做作业时,突然闻到从厨房飘过来的鱼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烧鱼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解析:反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正好相 反,故A正确。
答案:A
8.(2012·常州)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 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 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 )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 8 个(氦为 2 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考点五元素符号 1.书写:第 1 个字母大写,第 2 个字母小写。 2.意义:可以表示一种元素,也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固态非金属及 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时,该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 (1)H 表示氢元素、1 个氢原子; (2)He 表示氦元素、1 个氦原子、氦气; (3)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B.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形成香味感觉的部位是鼻腔
D.做作业的控制中心是小脑
解析:烧鱼过程中蛋白质会变性,属于化学变化;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形 成香味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不是鼻腔;做作业的控制中心在大脑皮层, 不是小脑。
答案:B
5.(2012·衡阳)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