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级经济基础串讲重点 第十九章
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九章第四、五、六节讲义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九章第四、五、六节讲义合并现金流量表一、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从集团的角度来看,母子公司之间进行交易,现金在集团内部流动,总量并不会发生变化。
如,母公司P公司将商品销售给子公司S公司,价款为1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等因素。
母公司收到100万元现金,S公司支付100万元现金。
此时从集团角度来看,现金流量的净流量没有增多。
但从个别现金流量表来看,母公司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中会增加100万元,而子公司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中也会增加100万元。
合并后集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影响额为0。
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项目用于反映集团与集团外部之间的现金流入流出。
如果不作抵销分录,则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商品所收到的现金100万元也会包含在内,同理,合并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也是如此,所以要编制现金流量的抵销分录。
现金流量抵销分录中,默认为:借记,表示现金流出量减少;贷记,表示现金流入量的减少。
现金流量抵销时可以大体分为五类:1.企业集团内部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
2.企业集团内部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的抵销处理借: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贷: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3.企业集团内部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借: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贷: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企业集团内部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5.企业集团内部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等支出的现金的抵销二、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同合并利润表。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有关少数股东权益项目的反映对于子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发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也影响到其整体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数量的增减变动,必须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予以反映。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全部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要对资源进行配置。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激励、偏好条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拥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力,个人也拥有比较充分的消费和就业选择的权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2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所有经济活动都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
(市场、企业、政府、法律)市场经济存在和运行必须具备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节包括:1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单选题]1.在我国,具有人民币发行权的机构是()。
A.中国银行B.交通银行C.中国人民银行D.(江南博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只有中央银行具有人民币发行权。
[单选题]2.下列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中,属于中央银行业务服务对象的是O。
A.居民个人B,工业企业C.商业银行D.社会团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单选题]3.下列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储备货币的是()A.国外负债B.政府存款C.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D.发行债券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包含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
[单选题]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的是()。
A.再贷款B.法定存款准备金C.公开市场操作D.再贴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公开市场操作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
[单选题]6.关于再贴现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配合,再贴现政策就无法发挥作用B.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弹性相对更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更强C.再贴现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D.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与商业银行是否主动配合有关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再贴现政策。
选项A错误,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就无法发挥作用。
选项B错误,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选项C错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单选题]7.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这种货币政策工具是()。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一、汇率制度1.汇率制度:是指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
2.汇率制度分类: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3.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①经济开放程度;②经济规模;③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④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⑤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4.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国际储备5.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①弥补国际收支逆差;②稳定本国汇率;③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6.国际储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①货币性黄金;②外汇储备;③在IMF的储备头寸;④特别提款权。
7.国际储备的作用:①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②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③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8.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因为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95%以上。
包括:外汇储备总量管理、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三、国际货币体系9.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
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确定国际储备资产;②确定汇率制度;③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10.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英国1821年采用;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①由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②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评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
1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年①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②可调整的固定汇率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讲义_中级经济基础知识_习题强化_张 宁_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第十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例题】利率市场化改革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A.先外币,后本币B.先贷款,后存款C.先短期,后长期D.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利率市场化改革原则。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例题】1986年以前美国的“Q条例”,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
A.直接信用控制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C.一般性政策工具D.间接信用指导『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1986年以前美国的“Q条例”。
【例题】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信贷业务的是()。
A.代理发行国家债券B.集中存款准备金C.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D.为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业务。
中央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有接受商业银行提交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物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再抵押放款、为商业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三种方式。
【例题】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的因素不包括()。
A.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B.中央银行的组织架构C.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D.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1)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2)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3)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
【例题】通常情况下,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是()。
A.短期市场利率B.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C.优惠利率D.固定利率『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将短期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
【例题】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大、作用力度强,往往被当作一剂“猛药”的是()。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十九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十九章对外金融关系及政策第一节汇率制度学习要求:掌握汇率制度的概念、划分及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掌握人民币汇率制度。
具体内容:一、汇率制度的含义及划分1、汇率制度的含义汇率制度是指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2、汇率制度的划分传统上,国际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种类型。
(1)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受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幅度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历史上层出现两种固定汇率制度,即①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货币都及黄金挂钩)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外汇汇率始终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波动)。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2)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没有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在此汇率制度下,各国可以自行安排其汇率,形成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国际汇率体系。
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汇率弹性从小到大,将各国汇率制度分为:无单独法定货币、货币当局安排、传统盯住安排、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发行区间、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独立浮动。
【例题1:课后题第1题】在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B自发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C人为的可调整的浮动汇率制度D人为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1、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有:(1)经济开放程度(2)经济规模(3)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4)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5)相对的通货膨胀率2、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规模越小、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固定汇率制度。
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流入较为客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及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本章重点:1.中央银行制度的定义,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的特征,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
2.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政策含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的含义,各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知识点一:中央银行制度(一)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主要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例题·单选题】在我国,具有人民币发行权的机构是()。
A.中国银行B.交通银行C.中国人民银行D.国家外汇管理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只有中央银行具有人民币发行权。
(二)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制度: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由于: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例题·多选题】从历史上看,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集中货币发行权B.集中黄金买卖权C.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D.管理金融业E.确保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正确答案』AC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知识点二: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一)职责: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
利用其拥有的经济力量,如基础货币、利率等,对金融和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二)活动特征:1.不以营利为目的。
2.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
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十九章

中级经济师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级经济师、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职称、经济师课件、经济师真题知识点1:中央银行制度【多选题}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 )。
A.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B.维护金融稳定C.实现充分就业D.向贫困地区的企业和个人直接提供政策性贷款E.提供金融服务[答案·解析]ABE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的主要职能包括:①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②维护金融稳定;③提供金融服务O知识点2: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单选题]关于中央银行业务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央银行为企业办理存贷、结算业务B.中央银行以营利为目的开展业务C.中央银行不与政府部门发生资金往来关系D.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解析]D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特征包括: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不对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担保或直接发放贷款,它的业务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③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知识点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多选题}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 ).A.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B.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C.作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D.代理发行国家债券E.提供全国清算业务[答案·解析]ACE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货币发行业务、对银行的业务、对政府的业务。
其中,对银行的业务又包括: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知识点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多选题]下列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属于负债项目的有( ).A.储备货币B.对政府债权C.政府存款D.自有资金E.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答案·解析]ACD 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负债项目的有:储备货币、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其他负债。
中级经济师讲义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市场需求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二、市场供给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三、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
四、弹性各种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往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无差异曲线效用的含义和分类,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预算约束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基本性质理论,生产函数的含义和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一种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成本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市场结构的类型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划分的依据,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的特征。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各种收益概论的含义及其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母题班讲义-12、第19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_答案解析

1、自2011年起,我国已连续实施()的货币政策A:积极B:宽松C:稳健D:紧缩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自2011年以来,我国连续8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故C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传导机制的效率,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
A: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B: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C:商品市场的有效性D: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E:较多的国际储备正确答案:A,B,D考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以下几方面:①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②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③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CE与本题考查内容无关。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D。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 )A: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B: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C:政策工具→最终目标D:最终目标→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正确答案:A本题考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导体系: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4、货币供应量能够成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就()而言,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可以随时进行量的测算和分析。
A:可测性B:可控性C:相关性D:可比性正确答案:A考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满足两可一相关的原则。
具体如下表:根据表格,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5、不少国家将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主要原因在于()。
A:它与各种支出变量有着稳定可靠的关系B:它的数字一目了然,数量也易于调控C:它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D:它有利于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单选题]1.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时,主要通过调控()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A.货币供给量B.货(江南博哥)币需求量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再贴现率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目标。
既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等中介目标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并且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又是宏观经济领域,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决策。
[单选题]5.某商业银行以其持有的某企业商品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信用支持,中央银行予以同意。
这种业务属于中央银行的()业务。
A.贴现B.再贴现C.公开市场D.窗口指导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通过本题掌握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
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
[单选题]6.中央银行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是()。
A.流动比率B.预缴进口保证金C.信用配额D.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1986年以前的美国“Q条例”。
[单选题]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A.操作目标B.中介指标C.最终目标D.统计指标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单选题]8.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中间指标、中间变量B.中介目标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C.中央银行根据相关性、可控性、可测性三大原则来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D.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操作目标方面的变量指标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目标。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中级经济基础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本部分近年考情:本部分教材结构: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本部分内容: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货币需求【本节考点】1、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2、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3、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掌握其关于影响货币需求因素的观点【本节内容】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1、货币需求含义: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注1】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注2】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2、货币需求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1--2005年多选题】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需求B.货币需求是一种客观需求C.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D.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E.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答案】BCDE经济师最全历年真题、精准押题:模考吧/jingjishi/ 二、货币需求理论【例题 2 :单选】以费雪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对实物经济不起作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A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B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C货币数量说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D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他们的流动性偏好【答案】B【例题3:09年单选题】在流动性偏好理论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中,将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的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称为()。
A.预防动机B.投机动机C.交易动机D.平衡动机【答案】C【例题4:2011年单选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利率决定并与利率为减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单选题]1.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不足时,中央银行会对他们给予信用支持,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职能。
A.集(江南博哥)中存款准备金B.发行货币C.充当最后贷款人D.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对银行的业务。
对银行提供服务的第二个方面:充当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不足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单选题]4.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职能的是()。
A.保管国家外汇储备B.充当最后贷款人C.经理国库D.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理国库;②代理发行国家债券;③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⑤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此外,还体现在代表政府参加各种国际性会议及金融活动上。
[单选题]5.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对银行的业务的是()。
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最后贷款人C.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D.黄金储备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中央银行对银行提供的服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充当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而黄金储备属于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
[单选题]6.我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是()。
A.中央银行B.工、农、中、建四大银行C.票据交换中心D.中国结算公司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是中央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
[单选题]7.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感到资金不足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职能。
A.集中存款准备金B.发行货币C.充当最后贷款人D.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对银行的业务。
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不足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辅导讲义-第19章

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一、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掌握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1)不确定性(2)相关性(3)高杠杆性与工商企业相比,金融企业负债率明显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
(4)传染性掌握常见的金融风险的四种类型:(1)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2)信用风险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3)流动性风险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4)操作风险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例题1?多选题】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包括()。
A.不确定性B.相关性C.必然性D.高杠杆性E.传染性【答案】ABDE【解析】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1)不确定性。
(2)相关性。
(3)高杠杆性。
(4)传染性。
【例题2?单选题】(2010年)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导致的金融风险属于()。
A.市场风险B.信用风险C.操作风险D.声誉风险【答案】C【解析】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导致的金融风险属于操作风险。
二、金融危机(一)金融危机的含义金融危机: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二)金融危机的类型类型特点 1.债务危机又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的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
它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了解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的特征。
2.货币危机――货币大幅贬值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容易出现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的问题,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
发生危机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共同特点在于其盯住汇率安排 3.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
中级经济师第19章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第19章知识点总结
嘿呀!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中级经济师第19 章的知识点总结呢!
首先哇,这第19 章讲的是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些关键内容。
哎呀呀,宏观经济政策这可太重要啦!
1. 财政政策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大方面呢。
财政支出,像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等等,这可都是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呀!比如说政府增加购买,就能刺激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呢。
而财政收入呢,像税收,哎呀呀,税率的调整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可大啦!
2. 货币政策嘿!货币政策那也是相当关键的哟!比如调整利率,利率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就低啦,投资就可能增加,经济就可能活跃起来呢!还有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这可是影响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呀!
3. 产业政策哇塞!产业政策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那是功不可没的呀!政府通过扶持某些产业,限制某些产业,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呢。
4. 收入政策哎呀呀!收入政策关系到大家的钱袋子哟!通过调整工资、福利等,来影响消费和储蓄,进而影响经济的总体平衡。
5. 对外经济政策哇哦!在全球化的今天,对外经济政策可不能忽视呀!比如汇率政策,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巨大呢!
总之呢,中级经济师第19 章的知识点真的是丰富又重要哇!咱们得好好掌握,才能在经济的大海中畅游,不被风浪打翻哟!怎么样,
朋友们,是不是对这第19 章的知识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2015中级经济基础串讲重点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风险
掌握金融风险的定义。
掌握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掌握常见的金融风险的四种类型
(1)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因素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
(2)信用风险 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 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4)操作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
风险
二、金融危机
(一)掌握金融危机的含义
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二)掌握金融危机的类型
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
注意:发生货币危机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共同特点在于其盯住汇率安排
(三)了解次贷危机
第一阶段是债务危机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危机;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第三个阶段即信用危机。
三、金融监管理论
(一)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一些特性有关。
(1)银行提供的期限转换功能;(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费用;(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二)掌握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1.公共利益论 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
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
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2.保护债权论 存款保险制度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3.金融风险控制论 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
4.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四、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含义与分类
含义:一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工的有关安排。
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代表国家
1.从银行的监管主体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来分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
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等
国家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
体制
德国、英国、日本、韩国 2.从监管客体的角度来分
(1)统一(综合)监管体制 英国、瑞士、日本和韩国
(2)分业监管体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国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熟悉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掌握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我国采用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独立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的分业监管体制)。
在新的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维护金融稳定。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拥有监督检查权。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一)了解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与发展
(二)1988年巴塞尔报告(掌握)
1988年巴塞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确认了监督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标准。
1.资本组成
2.风险资产权重
3.资本标准
4.过渡期安排
1.资本组成
核心资本
又称为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附属资本 又称为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
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2.风险资产权重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权重越大,表明该资产的风险越大。
3.资本标准
到1992年底,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4.过渡期安排。
1987年年底~1992年年底
(三)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1.最低资本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
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1)全面监管银行资本
充足状况;(2)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3)加快制度化进
程。
3.市场约束
(四)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维,按照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
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2.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3.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
4.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
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资本监管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3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
(1)普通股充足率:4.5%;(2)一级资本充足率:6%;
(3)总资本充足率:8%
两个超额资本要求
(1)要求银行建立留存超额资本,由普通股构成,最低要求为2.5%
(2)建立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最低要求为0~2.5%
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7%、8.5%和10.5%
2.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自2011年初按照3%的标准(一级资本/总资产)开始监管杠杆率的变化,2013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2018年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架
3.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
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量化指标:(1)流动性覆盖率;(2)净稳定融资比率
4.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
为期8年(2011~2018)的过渡期安排
(五)熟悉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