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川牛膝的功能主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川牛膝的功能主治
川牛膝,中药名。
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烘或晒至半干,堆放回润。
再烘干或晒干。
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药材资料汇编》
【拼音名】Chuān Niú Xī
【来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
川牛膝的根,秋冬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长3~4年者为好,挖得后,去净泥砂,切去残存的地上茎及须根。
烘干或晒至半干时,经发汗后再晒至足干。
野生的多系阴干或晒干。
【原形态】
①川牛膝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
主根圆柱形,直径0.8~1.5厘米,外皮棕色。
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六。
刑讨生,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密叠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长柔毛;叶柄长0.3~1.5厘米。
花绿白色,头状花序数个于枝端排成穗状;苞片卵形,长3~5毫米,干膜质,先端具钩状芒刺;苞腋有花纹朵,能育花居中,不育花居两侧;不育花的花被退化为2~5枚钧状芒刺,能育花的花被5,2长3短;雄蕊5,花丝基部密被长柔毛;退化雄蕊5,长方形,狭细,长钓O.3~0.4毫米,宽O.1~0.2毫米。
先端齿状浅裂;雄蕊基部外侧围绕孑房丛生的长柔毛较退化雄蕊为长;雌蕊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
胞果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毫米。
种子卵形。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野生于林缘、草丛中或栽培。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②头花蒽草
形态与川牛膝相似;其主要特征:叶呈广卵形、倒卵形,亦有椭圆
形者。
头状花序近单生,或近中央顶生者有数个作短穗状排列;退化雄蕊较粗大,长0.5~1毫米,先端深裂,常呈撕裂状或流苏状,时有分枝;雄蕊基部外侧丛生的柔毛较稀,且较退化雄蕊为短或等长。
野生或栽培。
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川牛膝商品有2种:一为川牛膝,一为麻牛膝:
①川牛膝
又名甜牛膝。
为植物川牛藤的干燥根,根条星圆柱状,不扭曲或略扭曲;根头部膨大,根下端渐细,或有少数细小侧根,长约30~70厘米,直径约1~2厘米。
全体具纵皱纹及,侧根去掉后的痕迹;表面棕黄色或黑灰色。
质坚韧,不易折断。
切面灰黄色至暗棕色,可见许多色较浅淡的小点,并析出油质物,排列成环约3~8层,中心的一个较大。
味甘或微苦,无香气。
主产于四川的雅山、乐山、西昌。
②麻牛膝
为植物头花蒽草的干燥根,性状与川牛膝相似,但根条较短,呈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锥形,两端粗细相差较大,一般扭曲。
质柔而易折断(但较老的根亦不易折断)。
味甘,后极苦或麻。
主产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云南。
【炮制】
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本品为圆形薄片,厚0.1~0.2cm,直径0.5~3cm。
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
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
酒川牛膝:取川牛膝片,照酒炙法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微苦,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通经,活血。
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癥瘕。
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①《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②《中药志》:破血下降。
③《中药材手册》:功多祛风利湿,其他和怀牛膝相同。
④《四川中药志》:祛风利湿,通经散血。
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癥瘕,淋病,尿血,阴痿、失溺。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
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摘录】《*辞典》
川牛膝简介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主治
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等证。
用法用量
5~l0g。
禁忌
孕妇慎用。
炮制方法
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生理特性
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
1500px,直径0.5~3crn。
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长的皮孔样突起。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气微,味甜。
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河北、陕西、湖南等地。
相关论述
《临床常用中药手册》:川牛膝苦重于甘,攻破之力较胜,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治瘀血实证多用川牛膝。
[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