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5期2019年10月
VoL18No.5
Oct.2019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di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togy
基于工匠精神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程倍倍王靖施丽莉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无锡214153)
摘要:当前高校掀起了工匠精神培养的热潮,但工匠精神培养这一“新任务”如何与高校原有的职业精神培养“老传统”有机融合,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当前高校在职业精神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理念先行、系统设计、精准发力、协同合作、科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和改进高校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434(2019)05-0065-0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Professional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aftsmanshq)Spirit
CHENG Beibei WANG Jing SHI Lfli
(Department of Propaganda,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214153,China)
Abstract:Curr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off a wave of craftsmansh^)spirit cultivation.However,how to integrate the"new task"of craftsmansh^cultivatian with the"old tradition”of professional spiri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ow to vigorousfy carry forward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cored by craftsmansh^)have become an urgent issu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the paper anaf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craftsmansh^)spir­i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explores the cultivating methods and paths of professional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first,systematic design,precision inqjlementation,collaboratian and scientific assessm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spirit;craftsmansh^)spirit
0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这种背景下,工匠精神培养“新任务”如何与职业精神培养“老传统”有机融合,如何在持续加强职业精神培养的同时,突出实现其中最核心的工匠精神培养,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1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
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而长期从事的_种社会活动,具有特定的职责和业务,并为人们提供主要的生活来源。

而职业精神则是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涵养和操守,通常表现为某一职业从业者特有的心理素质和精神传统。

职业精神包含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因素,其实
收稿日期=2019-09-03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精神融通机制的研究”(2018SJZDI190)作者简介:程倍倍(1990-),女,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66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10月
践内涵集中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 面⑴。

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
和行为追求,其基本内涵可以解读为忠职敬业、极致 求精、专注持恒⑵。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表现为
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而且包括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等特质。

其本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的敬业、诚信等要素高度契合,能够为社会文明进步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

工匠是一种职
业,工匠精神从属于职业精神,但并不等同于职业精
神。

不同职业的职业精神具体内涵不尽相同。

作为
职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工匠精神对专注、求精等
精神特质加以升华,成为新时代职业精神的核心和
灵魂,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
为系统了解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课
题组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査的
形式开展了大规模调研。

调査问卷共由17个问题
构成,包括受访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工匠精神内涵的
理解、对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知、对职业
精神与工匠精神关系的理解、对职业精神与工匠精
神培养路径的看法等内容。

发放问卷1 200份,回 收有效问卷1 066份。

1)对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

调査
结果显示,有96.43%的受访人员表示听说过工匠精
神概念,但对此非常熟悉的仅占23.45% (如图1)。

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按照受访人员认可程度由高 到低排列的顺序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严谨细致、
追求完美、师徒传授,五个选项的平均认可度达到
72.81% o 对于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紧密关系、对
工作的重要性、在高校阶段进行培养的必要性、对提
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四项,受访人员的认可 度分别为 92.21% ,91.18% ,92.31% ,90.71%。

口非常熱悉R 听说过.有一些r 解R 听说过,不了解口畏听说过
图1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
2)对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的态度。

在用
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时最看重的因素中,专业技
能和职业精神占据认可度最高的前两位,认可度分
别达到79.55%和74.48% ,而在高校毕业生最欠缺
的职业素质中,选择敬业精神一项的受访人数仅次 于社会经验一项,达到了受访人员总数的61.35% o 在受访的高校中,有80.力%已经开展了职业精神的
培养,但已将职业精神培养系统性地融入专业教学 的仅占41.18%,培养效果很好的仅占37.71% o 究 其原因,半数以上的受访人员认为缺少了科学的顶
层设计及机制、缺少相应的师资队伍及配套教材、缺 少相应的配套资金及培养场所是高校在培养学生职
业精神过程中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如图2) 0
3)对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改善路径的认知。

调査数据显示,92.21%
的受访人员认为有必要将职
第18卷第5期程倍倍等:基于工匠精神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67
业精神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

在高校培养职业精神的建议路径中,认同度最高的前四位依次是渗透到专业教学中、落实到校企合作中、体现到校园文化中、融入社会实践中,四项的认同度均超过60%,在学生管理中强化和在思政课中体现这两项的认可度也分别达到了59.29%和54.97%(如图3)。

67.82%
723
落实到校企合作中
0人100人200人300人400人500人600人700人800人
图3高校职业精神培养的建议路径
3工匠精神视角下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1)“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培养理念不清。

有的高校以偏概全,认为工匠精神等同于职业精神,直接以工匠精神培养代替了原有的职业精神培养;有的高校将工匠精神培养独立于职业精神培养之外,未能树立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通培养的理念,没有找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这一要点,导致工匠精神培养计划与实践相互脱节、工匠精神培养与既有的职业精神培养“两张皮”的现象。

2)“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培养举措不实。

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只为响应政府号召、顺应热门话题,乃应时应景之举,因此仅停留在喊口号、搞宣传的层面,并没有系统的育人方案和举措。

有的高校套用原有的职业精神培养方案,仅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方面加以培养,在严谨、求精、崇德、创新等工匠精神特质培养上没有跟进。

3)“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培养效果不佳。

尽管各高校已在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培养方面采取了一定举措,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相对缺乏仍然是高校毕业生中的普遍现象。

大学生在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精的工作态度、崇德的职业境界、尚巧的创新思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不仅在就业择业时缺乏竞争力,更直接影响到其职业发展。

4工匠精神视角下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问题的深层原因
1)没有树立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融通培养的理念。

职业精神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在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若不能树立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融通培养的理念,找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这一要点,高校的职业精神培养就可能偏离工匠精神这一核心,无法清晰地明确为何培养、如何培养,容易陷入“走一步看一步”的误区,不仅无法保证培养成效,甚至会导致培养工作迷失最初的方向,陷入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误区。

2)没有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除理念层面的缺失之外,没有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培养纳入顶层设计、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工作未能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

部分高校原人才培养方案设有职业精神培养的相关内容,但未能结合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的新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导致职业精神培养与最新的时代要求脱节,不能充分体现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严谨、求精、崇德、尚巧”的核心要义。

3)缺少师资、资金、场所等配套支持。

工匠型教师缺乏,现有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难以在授课过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材体系陈旧,仅偏重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没有强调工匠精神的专门章节;对实践活动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没有将培养活动纳入资金预算;实训室建设及功能定位仅能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需求,对于技能提升和钻研等更高层次的训练需求尚无法全面满足。

4)没有构建科学的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教育的内容除了知识技能传授以外,还包括精神的塑造和心灵的开发。

当前对高校职业精神培养效果的评
68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10月
价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主观性强,以个别科目的书面测试分数来判定学生工匠精神水平的高低;二是片面注重结果导向,过分强调高等教育中对知识技能的极致追求,而忽略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

5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培养路径
1)树立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融通培养理念。

首先要在全校树立起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融通培养的理念。

在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培养方面,要明晰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关系,既不能以偏概全,将工匠精神等同于职业精神,也不能将工匠精神独立于职业精神培养之外。

要找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这一要点,确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追求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理念,围绕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精的工作态度、崇德的职业境界、尚巧的创新思维进行重点培养。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载体,对这一理念进行大力宣传和阐释,营造“人人崇尚、以此为标,事事践行、以此为准”的校园氛围。

2)探索以工匠精神为育人内核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以工匠精神为指引的人才培养标准,并结合本校特色优势及以往的育人方针“量体裁衣”,制订符合本校或本专业实际的培养方案。

在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教学计划等方面增加工匠精神的有关要素,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求精、崇德、尚巧”的精神特质;整合职业习惯教育、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课程,构建系统化的工匠精神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安排中的比例,增加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课时和学分分配,在专业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入企业导师、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等,设计校企合作课程,让学生接触并逐渐适应准职业环境,在实践中涵育工匠精神⑷O
3)打造多管齐下“立体式”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对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校园文化等方面加大投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将工匠精神镶嵌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个模块中,形成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课内课外“全方位”的培育格局。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加强“外引”和“内培”,灵活人才引入机制,引进企业名师、行业能手来校任教,同时对学校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分层分类的全员培训,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实训条件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训教室,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习岗位和机会,营造最真实的职业环境。

在校园文化方面,应围绕工匠精神培育主线,以未来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打造“职业性强、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特色校园职场文化活动品牌体系⑷,大力推崇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努力培育学生“严谨、求精、崇德、尚巧”的职业精神素养。

4)构建与用人单位绩效评价对接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评价体系。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属于意识层面的范畴,其内涵中的作风、态度、境界和思维都不像知识技能可以用试卷进行简单衡量,真正有效的工匠精神培养应该入脑入心,内化为学生潜意识中的自我要求,外化为工作实践中的行动自觉。

因此,应从促使学生适应职场需要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与其对接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评价体系。

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应包括课程学习的行为规范、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方面,其中课程学习的行为规范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品格、作风,学习效果中应包括具备工匠精神之意⑸,让工匠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6结束语
在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融通培养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订以工匠精神为育人内核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多管齐下“立体式”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构建与用人单位绩效评价对接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和推进职业精神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志坚.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对策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9-71,92.
[2]杨建新.工匠精神如何传承创新[N].光明日报,2018-
06-09(10).
[3]贾海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视阈下的人才培养
方案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36):72-75.
[4]王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路径[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5-8&
[5]何春华,杨敏.职业精神纳入高职专业课程考核的探讨
[J].山东工业技术,2013(10):1.
[责任编辑:缪宁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