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八)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八)寡人之于国也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曳.兵(yè)数罟
..(cù gǔ)洿.池(wū)
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
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
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赈.济(zhèn)
解析:选A B项,“庠序”的“庠”应读xiáng。

C项,“饿莩”的“莩”应读piǎo。

D项,“衣帛”的“衣”应读y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选C A项,无—毋;B项,涂—途;D项,颁—斑。

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增加
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也许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判断动词
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D.申.之以孝悌申:反复陈述
然而
..不王者然而:这样却
解析:选D A项,加:更。

B项,或:有的(人)。

C项,是:代词,这。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选D A项,以:介词,按照;介词,用。

B项,于:介词,在;介词,与。

C 项,之:助词,的;代词,这种情况。

D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5.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树.之以桑D.谨.庠序之教
解析:选D 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2)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3)(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
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
..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选自《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
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
(选自《孟子见梁襄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比死者一洒.之洒:通“洗”,洗雪
B.地方
..百里而可以王地方:土地纵横
C.今夫天下之人牧
..人牧:人和牲畜
D.其如是,孰能御.之御:阻止
解析:选C C项,“人牧”,牧人者,即统治者。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杀人以.梃与刃何以.知之
B.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何厌之.有
C.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飘然.而至
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C C项,两个“然”均为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A项,两个“以”字均为介词,前者译为“用”,后者译为“凭”。

B项,前一个“之”,代词,代梁襄王;后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项,前一个“其”,代词,指代俑;后一个“其”,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9.下面对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魏国两位国君的谈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从《孟子见梁襄王》一文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不像个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解析:选C C 项,“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不是孟子的意思。

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您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2)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三、表达交流(15分)
11.文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请针对这一共识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保护环境,取用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

12.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4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主体变化类的重组,它要求变化句子的陈述对象。

原句子的陈述对象为“孟子”,重组后的第一个分句必须是“中国知识分子……呐喊”,其他分句可以灵活安排。

参考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来的,而孟子也就因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

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

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一定要审清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阐明理由,在阐明理由时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条理清楚。

从材料可以看出,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考生可从多个角度阐述观点,如说明密网光诱围捕不可取的原因,如何制止这种行为,以及在以后的渔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

“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

示例二: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

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

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
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

(看法合理2分,表达简明连贯5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

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

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

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

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

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

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

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

孤独与忙碌迥异,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

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

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