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儿童对人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增剂后的安全和免疫原性

合集下载

轮状疫苗完毕总结

轮状疫苗完毕总结

轮状疫苗完毕总结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已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轮状疫苗的研发、推广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轮状病毒简介轮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变异性,给儿童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三、轮状疫苗的研发历程3.1 第一代轮状疫苗第一代轮状疫苗是由活病毒制成,但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和潜在的副作用,使用效果不佳。

3.2 第二代轮状疫苗第二代轮状疫苗采用了人-牛轮状病毒重组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轮状病毒与牛轮状病毒进行重组,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

3.3 第三代轮状疫苗第三代轮状疫苗是一种口服疫苗,采用了人轮状病毒基因的重组株,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四、轮状疫苗的推广与应用4.1 轮状疫苗的推广策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医疗机构的宣传推广•媒体的报道和宣传4.2 轮状疫苗的接种情况•接种率的提高•不同地区的接种差异•接种后的效果评估五、轮状疫苗的安全性和副作用5.1 轮状疫苗的安全性•临床试验结果•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评估5.2 轮状疫苗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罕见的副作用六、未来的发展方向6.1 疫苗的改进与升级•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减少副作用的发生6.2 轮状疫苗的全球推广•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国际合作与交流结论轮状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轮状疫苗将会更加安全、有效,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们期待未来轮状疫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儿童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WHO立场文件1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

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

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并且自2006年4月以来,得到了WHO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的审核和批准。

这些文件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科学媒体和公众。

概要和结论轮状病毒是全球婴幼儿严重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因。

2004年,估计轮状病毒感染在全球导致约52.7万婴幼儿死亡(47.5万–58.0万),这些死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轮状病毒毒株在各地有很大差异,但人类的轮状病毒疾病主要是由5种血清型引起的。

轮状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全球绝大多数儿童在3岁以前都已感染过轮状病毒,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儿童则在1岁以前大多已经感染。

1999年,一种高效的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在美国上市,但不到一年就由于与肠套叠的发生有关联而退出市场。

两种新的口服减毒活疫苗于2006年获准上市:单价人轮状病毒疫苗(Rotarix™)和五价人-牛重配疫苗(RotaTeq™)。

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拉丁美洲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两种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认真监测也未发现肠套叠的发生风险增高。

目前,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将新的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常规接种。

这两种轮状病毒疫苗被认为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抗原组分和免疫程序有所不同。

轮状病毒疫苗效力因研究人群、免疫程序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疫苗针对严重轮状病毒腹泻病的保护作用为90–100%,针对所有轮状病毒腹泻病的保护作用为74–85%。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吸收良好或一剂就足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吸收良好或一剂就足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吸收良好或一剂就足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最有效的方法。

2020年2月,发表在《Vaccine》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接种第一剂后脱落率高达93%,表明吸收良好,可能已足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

随后的接种,则可以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

芬兰引入五价轮状病毒疫苗 RV住院和门诊就诊均减少90%以上在小于5岁儿童中,轮状病毒(RV)每年导致约128000例死亡,大部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在发达国家,RV则是导致高住院率和相关经济负担的原因。

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RV)活疫苗(简称“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包含重配人G型G1、G2、G3、G4和P型P[8]和牛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ST)研究,已经证实了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09年9月,芬兰将该疫苗加入了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接种率超过90%。

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影响非常显著,相比NIP之前,因RV导致的住院和门诊就诊均减少了90%以上。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株在小肠复制,子代病毒则在粪便中脱落。

已有研究表明,该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病毒脱落(通过RT-PCR确定)现象比最初报道更常见,并包括疫苗衍生双重重组G1P[8]RV的形成。

接种第一剂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后93%接种者有疫苗相关病毒颗粒脱落发表在《Vaccine》的该项研究,在芬兰的婴儿中考察了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病毒脱落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脱落的基因型、与脱落相关的临床症状。

总共纳入了301名接受该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婴儿,皆依据芬兰的接种方案于2、3和5月龄接种。

首剂疫苗接种后的5~10天和第3剂疫苗前的0~7天收集粪便样本。

如果第二份粪便样本呈阳性,则在之后的6和12周额外收集粪便样本。

所有粪便样本都使用RT-PCR检测RV VP7、VP4和VP6。

每次疫苗接种后的1周,接种者的父母都要书写日记来记录症状。

轮状病毒疫苗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疫苗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疫苗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容易影响婴幼儿。

为了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目前有可用的疫苗。

然而,在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和遵循。

首先,轮状病毒疫苗是由活病毒制成的,所以需遵守疫苗储存和运输的一系列规定。

疫苗应存放在恒定的低温下,避免冻结和高温,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其次,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时,需要确保接种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因此,接种者不能有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如艾滋病等。

对于免疫系统存在问题的儿童,需要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接下来,接种疫苗前,应先告知医生有关过敏史。

轮状病毒疫苗中可能含有一些成分,例如牛奶蛋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如果接种者有过敏史,医生可能会对接种进行一些特殊的策略安排,以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

此外,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后,接种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发热,呕吐,腹泻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微的,会在几天内自行缓解。

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

最后,轮状病毒疫苗需要按照指定的接种方案进行接种。

通常情况下,疫苗需要在婴儿年龄的时候接种,接种的剂量和时间间隔也需要严格遵守。

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家长需要确保按
照正确的方式和时间进行接种,以获得最佳的预防效果。

总之,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需要注意以上事项,包括疫苗储存和运输,接种者的免疫系统状态,过敏史,副作用以及接种方案的正确遵守。

通过正确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保护婴幼儿的健康。

轮状病毒疫苗:更新报告1

轮状病毒疫苗:更新报告1

:更新报告1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幼儿严重腹泻性疾病的最常见病因。

据WHO在2004年的估测数据,每年有52.7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疫苗可预防的轮状病毒感染,其中多数儿童生活在低收入国家。

1目前已有两种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上市供应:Rotarix (GlaxoSmithKline Biologicals, Rixensart, Belgium) 和RotaTeq (Merck & Co. Inc., West Point, PA, USA)。

这两种疫苗均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轮状病毒引发的胃肠道疾病。

在2007年公布的轮状病毒疫苗立场文件1中,WHO建议,在效力资料提示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后可产生重大公共卫生影响的区域— 即主要在美洲和欧洲,可将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接种规划。

不过,在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在所有区域(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获得证实之前,WHO并不打算建议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所有国家的国家免疫接种规划。

1轮状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已在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开展,对这些国家按不同的儿童死亡率进行了分层。

参与此类试验的还包括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以及腹泻性疾病所致死亡率较高、产妇HIV携带率较高的国家。

Rotarix已在马拉维和南非接受过评估;RotaTeq已在非洲的加纳、肯尼亚和马里以及亚洲的孟加拉国和越南进行过研究。

2009年4月和2009年10月,WHO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审核了从非洲和亚洲的试验中所获得的关于轮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和效力的新资料,并审核了从萨尔瓦多(Rotarix)、尼加拉瓜(RotaTeq)和美国(RotaTeq)的疫苗获批后监测资料。

2,3此外,WHO疫苗安全全球顾问委员会(GACVS)也审议了这两种疫苗的安全性。

4,5本次更新对2007年的立场文件1作出修订,并应与该文件参照阅读。

鉴于现有的新证据,WHO建议全球婴儿均应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WHO立场文件1

轮状病毒疫苗WHO立场文件1

轮状病毒疫苗WHO立场文件1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

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

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并且自2006年4月以来,得到了WHO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的审核和批准。

这些文件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科学媒体和公众。

概要和结论轮状病毒是全球婴幼儿严重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因。

2004年,估计轮状病毒感染在全球导致约52.7万婴幼儿死亡(47.5万–58.0万),这些死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轮状病毒毒株在各地有很大差异,但人类的轮状病毒疾病主要是由5种血清型引起的。

轮状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全球绝大多数儿童在3岁以前都已感染过轮状病毒,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儿童则在1岁以前大多已经感染。

1999年,一种高效的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在美国上市,但不到一年就由于与肠套叠的发生有关联而退出市场。

两种新的口服减毒活疫苗于2006年获准上市:单价人轮状病毒疫苗(Rotarix™)和五价人-牛重配疫苗(RotaTeq™)。

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拉丁美洲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两种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认真监测也未发现肠套叠的发生风险增高。

目前,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将新的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常规接种。

这两种轮状病毒疫苗被认为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抗原组分和免疫程序有所不同。

轮状病毒疫苗效力因研究人群、免疫程序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疫苗针对严重轮状病毒腹泻病的保护作用为90–100%,针对所有轮状病毒腹泻病的保护作用为74–85%。

2021肠道菌群组成对轮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全文)

2021肠道菌群组成对轮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全文)

2021肠道菌群组成对轮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全文)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每年可导致全球约1 900万5岁以下儿童出现严重的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AGE),部分患儿甚至需住院治疗,其中死于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每年约有44万。

2006年推广应用轮状病毒疫苗后,全球5岁以下儿童因AGE 入院或需急诊治疗的轮状病毒感染者下降了近40%,这使轮状病毒感染的疾病负担有了明显下降。

目前全球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预审的轮状病毒疫苗有4种,分别是Rotarix、Rotateq、Rotavac和Rotasiil 。

另外还有2种在各自国家区域内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越南的Rotavin-M1和中国的兰州羔羊轮状病毒疫苗。

虽然轮状病毒疫苗的推广对于全球各地区普遍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临床上有多项研究数据显示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轮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各不相同。

Bonkoungou等在布基纳法索的研究发现,Rotateq对于预防因轮状病毒感染住院的有效率为35%。

而Hemming-Harlo等的研究发现,Rotateq对于芬兰国家免疫计划年龄儿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引起AGE住院的有效性约为94.4%。

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而最近的研究指出,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会对轮状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产生影响,现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对宿主免疫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是人体最庞大且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其成员可能属于古细菌、细菌、真核生物及病毒中的任何一种,它们彼此及与人类宿主之间建立了复杂的寄存关系,包括从共生到寄生。

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在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和功能发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生命早期在人类胃肠道内定植的细菌类型可能会对接下来的免疫系统,乃至口服疫苗的免疫原性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是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属,它具有良好的糖酵解功能,能够直接降解食物来源的多聚糖(例如淀粉、麦芽糊精、支链淀粉、阿拉伯木聚糖和半乳聚糖)以及不能被宿主体内酶降解的碳水化合物(称为宿主聚糖,例如黏蛋白和人乳寡糖),产生单糖和(或)寡糖,改变肠道内环境,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

轮状病毒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严重腹泻的最有效手段之 一。根据多项研究,该疫苗的保护率高达80%以上,能够显著 降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2:轮状病毒疫苗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疫苗的保护作用可持续至6个月左右,但也有研究指出, 接种疫苗后仍有部分儿童可能感染轮状病毒,但症状通常 较轻。
疫苗对减轻症状和降低死亡的有效性
轮状病毒疫苗不仅可以预防感染,还可以减轻感染后的症状。研究显示,接种疫 苗的儿童在感染后出现严重症状的可能性较低,住院率和死亡率也有所降低。
疫苗对减轻症状和降低死亡的有效性在不同研究中有所差异,可能与疫苗种类、 接种程序和接种对象等因素有关。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发展 中国家,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 负担。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 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轮状病毒疫苗研发历程
第一代轮状病毒疫苗
基于轮状病毒的天然或减毒活疫苗,但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第二代轮状病毒疫苗
基于基因工程的疫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代轮状病毒疫苗
目前正在研发中,将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保护效果。
能不同。
疫苗安全性研究仍需不断深入 ,以进一步了解不良反应的机
制和应对方法。
04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现状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与成果
01
轮状病毒疫苗的免疫机制
研究热点集中在探索轮状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应答,以及黏膜免疫应答在轮状病毒疫苗中的重要作用。
02
轮状病毒疫苗的有效性
多项研究表明,轮状病毒疫苗对于降低婴儿严重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
轮状病毒疫苗有效性和安 全性研究进展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生物制品学2、生物制品3、联合疫苗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5、诊断制品6、细菌类诊断制品7、病毒类诊断制品8、抗原9、疫苗10、核酸疫苗11、遗传重组疫苗12、基因工程疫苗13、冷链系统14、免疫佐剂15、微生态制剂16、免疫调节剂17、减毒活疫苗18、灭活疫苗19、细菌类疫苗20、病毒类疫苗21、类毒素22、细菌内毒素23、血液制品24、正常人免疫球蛋白25、特异性免疫球蛋白26、细胞因子27、基因治疗28、核酸药物29、基因置换30、成分输血31、基因增补32、静注丙球33、集落刺激因子34、细胞因子35、基因失活36、干扰素37、肿瘤坏死因子38、促红细胞生成素39、干细胞因子40、益生素41、益生元42、合生元43、体内诊断制品44、体外诊断制品二、填空题1、病毒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和()。

2、制备生物制品要选择最佳生长时期的原料,植物原料要注意生长的()、动物要选取适当的()、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

3、自原始代工程菌种经传代扩种获得的菌种称为(),用于制备生产用的工作代工程菌种。

4、与其它商品相比,生物制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和()。

5、GMP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三类:()的GMP、()的GMP和()的GMP。

6、生物制品的检定一般分为()、()和()三个方面。

7、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类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和()。

8、生物制品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细菌或其他物质所污染,可引起机体的致热反应。

目前公认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其本质是脂多糖,通常用()进行检测或量化。

9、目前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诊断及血液筛查的诊断试剂主要有()、()及()。

10、细胞因子通常以()或()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在局部以高浓度短暂地发挥作用。

11、干扰素的种类很多,根据结构、功能来源等主要分为()、()、()三种。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培训试题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培训试题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培训试题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以下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正确答案)B. 指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C. 指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药品不良反应D. 指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或者接种后造成的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2、按照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我国确定出生()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麻腮风疫苗。

[单选题] *A、5月龄B、8月龄(正确答案)C、10月龄D、12月龄3.接种单位或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进行告知的内容,主要有() [单选题] *A. 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B.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C. 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的,接种单位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D. 以上均是(正确答案)4.哪种疫苗用于暴露后免疫() [单选题] *B 狂犬疫苗(正确答案)C乙肝疫苗D 流脑疫苗5. 接种操作时的“七对”是() [单选题] *A. 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正确答案)B. 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接种者、处方、缴费情况。

C. 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疫苗品名、规格、接种者。

D. 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疫苗名称、接种部位、接种者。

6. 接种操作时的“一验证”是() [单选题] *A. 要求家长对疫苗的品种和有效期进行验证(正确答案)B. 要求家长对受种者姓名、年龄进行验证C. 要求家长对处方、缴费情况进行验证D. 要求家长对疫苗名称、接种部位进行验证7.接种操作时的“三查”是() [单选题] *A. 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档案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正确答案)B. 检查疫苗、注射器、急救药C. 检查冰箱、温度计、储存疫苗D. 检测受种者姓名、性别、年龄8. 疫苗在保存运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需要持续保冷,这一保冷系统称为() [单选题] *B冷链工程C 扩大免疫规划D冷链系统(正确答案)9、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3针的程序为() [单选题] *A、3,4,5 月龄(正确答案)B、2,3,4月龄C、4,5,6月龄D、5,6,7月龄10、百日破疫苗可预防() [单选题] *A、百日咳B、白喉C、破伤风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1、预防接种相关人员须接受预防接种专业培训的频率是()? [单选题] *A. 每季度至少一次B. 每年至少一次(正确答案)C. 每季度至少两次D. 每年至少两次12、接种时,原则上应如何安排相关工作人员()? [单选题] *A. 安排1 名健康询问/登记/知情告知人员、1 名接种人员B. 安排1 名留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人员C. 至少安排1 名健康询问/登记/知情告知人员、1 名接种人员、1 名留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人员)(正确答案)D. 以上均不正确13、接种单位应每月对本单位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内容包括()? [单选题] *A. 疫苗的数量、来源、包装、储存温度和有效期等(正确答案)B. 疫苗的数量、包装、储存温度和有效期等C. 疫苗的数量、来源、储存温度和有效期等D. 疫苗的数量、来源、包装、储存温度等14、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 [单选题] *A、1- 2cm(正确答案)B、2-3cmC、3- 4cmD、4-5cm15、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2小时(正确答案)B. 4小时C. 6小时D. 24小时16、以下哪项不属于AEFI的报告内容() [单选题] *A. 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B. 监护人对经济补偿的要求(正确答案)C. 疫苗接种日期、反应发生日期、接种单位、就诊单位D. 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接种剂次等17、若出现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此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需要在___ 内进行报告: [单选题] *A.2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内(正确答案)18、在儿童出生后()内,其监护人应到出生医院、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2024年粤医云公卫管理答案-预防接种1、2

2024年粤医云公卫管理答案-预防接种1、2

预防接种1、2答案2024年度粤医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参考答案在文末1.(单选题)在索马里的麦卡(Merka)发生全球最后1例自然感染天花病例,是哪一年()A.1967B.1968C.1977D.19782.(单选题)1974年第()届世界卫生大会(WHA)正式提出“扩大免疫规划”(EPI)A.27B.28C.29D.303.(单选题)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月()日为全鲜题时间: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A.4,10B.4,15C.4,18D.4,254.(单选题)1993-1996年连续3次在全国对4岁以下儿童开展消灭()强化免疫日活动A.天花B.脊髓灰质炎C.麻疹D.结核病5.(单选题)为提升儿童疫苗接种覆盖水平,我国提出在1988年、1990年和1995年实现三个不同水平的85%儿童接种率目标,其中1990年实现的第二个85%是以()为范围单位的。

A.省B.市C.县D.乡6.(单选题)2007年,我国进一步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A.6B.10C.12D.157.(判断题)疫苗接种剂量越大引起的免疫应答效果越好()A.正确B.错误8.(多选题)影响疫苗免疫程序起始接种时间的因素包括()A.该年龄疾病发病风险B.疾病并发症发生风险C.母体胎传抗体水平D.接种者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情况9.(单选题)预防接种的途径,以下哪种疫苗可通过皮下接种()A.麻疹疫苗B.乙肝疫苗C.卡介苗D.百白破混合制剂10.(判断题)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A.正确B.错误11.(判断题)免疫缺陷者,一般不得接种活疫苗()A.正确B.错误12.(多选题)判定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要考虑的关键要素()A.受种者有损害后果,造成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B.相关各方均无过错C.损害后果与疫苗接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与疫苗接种剂量和接种部分存在关联13.(多选题)以下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情形有A.接种途径错误B.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C.接种途径错误D.接种途径错误14.(判断题)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是最常见的疫苗接种异常反应()A.正确B.错误15.(单选题)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一般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24B.36C.48D.7216.(单选题)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2B.6C.12D.2417.(多选题)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A.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B.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C.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报告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18.(判断题)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结论应当在调查结束后10天内尽早作出()A.正确B.错误19.(判断题)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类()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亚洲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

亚洲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

• 166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 丨年 4 月第 28 卷第2 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pril 2021,Vol. 28, No. 2亚洲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综述.张佳莹1田祎2高志勇2刘娜31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北京100069 ;2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100013;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〇22〇6通信作者:高志勇,Email:zhiyonggaol@,电话【摘要】轮状病毒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重症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亚洲地区是全球轮状病毒腹泻疾病负担较高的地区。

本文对亚洲地区轮状病毒腹泻的疫苗接种、疾病负担、人群分布、季节特征和基因型分布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DOI:10.3760/cma.j.issn. 1673-4092.2021.02.018轮状病毒为分节段双链RNA病毒,归属于呼肠孤病 毒科轮状病毒属。

根据病毒内层衣壳蛋白VP6将其分为10组(A~J),其中A组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根据结构蛋白VP4和 VK7将轮状病毒分别分为G基因型和P基因型,现巳发 现24种G基因型和33种P基因型,其中在人类中流行的G基因型有G1~G6、G8、G9、G10~G12, P基因型有P[3]~P[6]、P[8卜P[ll]、P[14]、P[19]、P[25],主要流行型另I J 为 G1~G4、G9、G12,以及 P[8]、P[4]、P[6]。

5 岁以下儿童是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人群,感染后除腹泻、呕吐等消 化道症状外,还可能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

亚洲地区是 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地区之一,控制亚洲地区轮状病毒传 播对减轻全球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亚洲地区轮 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征进行综述。

儿童免疫接种的副反应及安全性评估

儿童免疫接种的副反应及安全性评估

儿童免疫接种的副反应及安全性评估介绍儿童免疫接种是保护儿童免受各类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

然而,每种疫苗都存在一定的副反应风险,因此对免疫接种的副反应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儿童免疫接种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并说明如何评估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一、常见的副反应1. 短暂不适感:在免疫接种后,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短暂不适感,包括注射部位轻度红肿、局部温度升高、轻度发热等。

这些不适感往往在几天内自行消失,属于正常范围。

2. 轻微过敏反应:极少数儿童对某些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等轻微过敏反应。

这类反应往往可以通过及时处理,并由医生指导下继续观察来避免不良后果。

3. 脑炎、神经系统并发症:尽管罕见,但某些疫苗(如麻风疫苗)接种后有极低概率引起脑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

这些副反应的发生率非常低,临床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4. 其他稀少反应:少数儿童对某些免疫接种可能产生肌肉或关节疼痛、过敏性休克等其他非常罕见的副反应。

然而,与传染病本身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相比,这些十分罕见的反应是可以接受的。

二、安全性评估方法1. 临床试验数据:在任何新的免疫接种上市之前,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评估其安全性。

这些试验通常包括大量儿童作为试验对象,并在不同年龄段分组进行观察。

通过对比接种群体和未接种群体的数据,可以评估接种副反应风险是否增加。

2. 副反应监测系统: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副反应监测系统,以收集和分析免疫接种的副反应情况。

这些系统依靠医生和家长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并进行分析、评估和处理。

3. 疫苗安全监督:各国政府机构负责对疫苗进行安全监督,评估生产商提供的数据,并确保疫苗的制造符合标准。

此外,疫苗批准后还会持续进行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并回应任何潜在的安全问题。

三、家长应当知道的事实1. 免疫接种是必要的: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许多严重传染病,如麻风、百日咳、流感等。

尽管存在一定副反应风险,但与罹患相应疾病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相比,接种是远远更为安全和值得的选择。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文献综述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文献综述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杨海云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6期杨海云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 目的评价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ru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RV)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将有关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有5项疫苗保护率研究,4项为疫苗接种对临床表现的研究,4项安全性研究。

大多数研究疫苗保护率都在74%以上,最高达86.4%;定性检测结果Ⅰ、Ⅱ、Ⅲ、Ⅳ、LLR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5.00%、66.67%、63.16%、75.86%、76.47%。

定量检测各型抗体4倍增长率分别为60.38%、50.94%、45.28%、52.83%、47.17%。

归纳各研究者的报导,轮状病毒口服疫苗的副反应有体温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两类,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报告。

结论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减少重症病例及缩短病程;接种后反应轻微多为一过性反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 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保护效果;安全性;Meta 分析[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86-03Review of the Study Literature of the Immune Effect and Safety of OralRotavirus VaccineYANG HaiyunMaom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aom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mune effect and safety of Oral Rotaviru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ORV). Methods Studies about the immune effect and safetyof ORV from , CJFD, and other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electronically for Meta-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9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of which there were 5 vaccine protection rate studies, 4 of vaccination on clinical studies, 4 safety studies. The vaccine protection rate in most studies was above 74%,up to 86.4%. The qualitative detection result of Ⅰ,Ⅱ,Ⅲ,Ⅳ,LLR antibody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was 75.00%, 66.67%, 63.16%, 75.86%,76.47%, respectively.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he four times growth rate of antibodies was 60.38%, 50.94%, 45.28%, 52.83%, 47.17%,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eports of the researchers, the side effects of ORV mainly were 2 kinds,temperature response and digestive tract reaction,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and death report. Conclusion Vaccinating ORV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otavirus diarrhea to varying degrees, reduce the severe cases and shorten the course ofdisease; and the reactions after vaccination are mild, mostly transient response,which has good protective effect and safety.[Key words] ORV;Protective effect;Security;Meta-analysis[作者简介] 杨海云(1978.5-),女,广东茂名人,中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E-mail:mm616151@。

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

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

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唐伟;甘霖;黄毅;宾冬梅;杨艳芳【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31)5【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rotavirus vaccine,ORV)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联合接种的可行性,为制定免疫规划程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方法:设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组和单苗接种组,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接种前后、联合接种与单独接种组之间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浓度(GMT /GMC)、抗体阳性率和阳转率的差异。

结果:各接种组临床反应都轻微,实验组与各对照组免前免后同种抗体 GMT /GMC、阳性率,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其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 >0.05)。

结论:ORV 与 MR 同时接种未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和相互干扰免疫应答,可以同时接种。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ed feasibility of oral live attenuated rotavirusvaccine(ORV)and 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vaccine(MR),and provide reliable science data for setting the immune planning process.Methods:Set up two kinds of vaccine inoculation group simultaneously and respectively inoculation group,observe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development on this matter,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 and post of immunization,simultaneously or respectively inoculated, geometrical mean titer,concentrations(GMT /GMC),differencesamong protection rate and serum conversion?rate.Results:The clini-cal reactions of each group was mild,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before and after immunization the iso-antibody GMT /GMC,positive rate,and free after seroconversion rate,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Concurrent vac-cination of ORV and MR vaccines did not have severe adverse events and interfere with antibody response neither.They can be adminis-tered at the same time.【总页数】4页(P710-712,765)【作者】唐伟;甘霖;黄毅;宾冬梅;杨艳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南充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南充 637000;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6.2【相关文献】1.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引起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J], 金常俭2.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引起高热、出疹反应1例报道 [J], 魏月琴;张贵新;谭小芹3.国产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观察 [J], 徐宏基;李微;夏建华;陶红;方捍华;李亚君;储艳;马富宝;徐闻青;王树巧4.某部队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应急接种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J], 高东旗;张玉国;何伟;刘士敏;李森林;宋文静;杜玉萍5.某部队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应急接种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J], 高东旗;张玉国;何伟;刘士敏;李森林;宋文静;杜玉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减毒活疫苗医学课件

减毒活疫苗医学课件

2023减毒活疫苗医学课件contents •减毒活疫苗概述•减毒活疫苗的制备与质量控制•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减毒活疫苗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目录01减毒活疫苗概述定义与特点01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是一种通过人工方法使病原微生物的毒力降低或保持最低水平,以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02减毒活疫苗的特点是保持了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原性,但同时减弱了其致病性,从而使其能够安全地用于免疫接种。

03减毒活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同时具有较长的免疫持续时间。

减毒活疫苗的研究始于18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利用病原微生物的减毒株进行免疫接种。

20世纪初,减毒活疫苗开始广泛应用于预防接种,其中包括卡介苗、麻疹疫苗和风疹疫苗等。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减毒活疫苗,例如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的历史与发展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种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多种传染病,包括卡介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不同品牌和生产商的减毒活疫苗在成分、剂量、免疫原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接种。

减毒活疫苗的种类与品牌02减毒活疫苗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病毒的选择和适应选择适合减毒的病毒株,适应减毒病毒在培养基中的生长。

在适合的细胞系中进行病毒培养,并控制培养条件,促进病毒的减毒。

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去除培养液中的杂质,浓缩并纯化病毒。

为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可添加适当的佐剂和防腐剂。

对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确保病毒失去致病性;并进行实验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减毒活疫苗的制备流程减毒病毒的培养添加佐剂和防腐剂灭活和验证病毒的浓缩和纯化减毒活疫苗的质量控制标准纯度和安全性检测通过电泳、色谱等方法,检测疫苗的纯度和安全性。

外观检查观察疫苗的物理外观,如颜色、颗粒大小等,以确保疫苗无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速览 ・
越 南 儿 童 对人 轮状 病 毒 减 毒 活疫 苗增 剂后 的安 全 和 免 疫 原 性
我们 对从一 名越 南儿 童体 内分 离 出的来 自 G1 P [ 8 ] 型 轮状 病毒 的减 毒候 选 菌株 制 成 的 轮状 病 毒 口 服活 疫苗 做 了检测 , 在2 9名健 康成 年人 中首 次对该 疫苗 的安 全性 做 了试 验 。 当确 定该 疫 苗 安 全 之后 , 我 们给 6~ 1 2周 龄 的 1 6 0名儿 童 ( 分 成 4组 ) 用 了一
( 本 文编 辑 :王棣 )
考品的建立[ J ]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1 9 9 4 , 7 ( 1 ) : l 8 — 2 2 .
[ 2 ] 许萍 , 黄锦红 , 王扬林. 不 同温 育 环 境 E L I S A 检测 抗 HC V 的 比
较[ J ] . 1 艋床检验杂 志, 2 0 0 2 , 2 0( 3 ): 1 8 9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8・
微 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 0 1 3年第 4 1卷第 2期
P r o g i n Mi c r o b i o l I m mu n o l A p r .2 0 1 3 , V o 1 . 4 1 , N o . 2
基础上 , 重点提高对 H C V 核 心 区及 N S 5非 结 构 区 抗 体 的检 出力 度 。在 尚无 有效 丙 型肝炎病 毒疫 苗可
吐、 发烧 、 腹部疼痛 、 易 怒 和肠 套 叠 。免疫 原 性 可 通 过I g A 的血清 转 化 率来 评 估 , 在 每 一 剂 量 的 免 疫 接 种后 7 d里可 以观察 到 排毒 。M1型 ( 1 0 F F U /  ̄ f 4 )
正在计 划 在大 量 婴 儿 中进 行 试 验 来 评估 MI型 ( 滴 度是 1 0 F F U /  ̄ 0 , 免疫 2剂 ) 病毒疫 苗 的安全 、 免疫 原性 和 有 效 性 。该 实 验 的 注 册 号 是 N C T 0 1 3 7 5 9 0 7
和 NC T 0 1 3 7 7 5 7 1 。
三次 , 间隔 一 个 月 ( 3 H组) 。 相 比之 下 , 在4 0名 儿
童( R o t a r i x Ⅲ组 ) 用 冻干 疫 苗 [ C C I D 5 0 ( 半数 细胞 感 染量) 1 0 F F U /  ̄ J K ] 免疫 两 次 , 间隔 一个 月 。所 有婴 儿在每 次 免疫 后 3 0 d就 出现 临 床 副 作 用 : 腹泻 、 呕
定剂 量后 对免 疫原 性 和安 全 性 做 了进 一 步 研 究 , 并
率没 有增 加 , 这 表 明该 候 选 株病 毒 经 过 连 续传 代 毒
力减 弱 了 。从不 同水 平对 血 清 转 氨 酶 、 血 尿 素 和血
细胞 计 数做 了观 察 。在 2 H组抗 轮状 病毒 的 I g A抗 体血 清 阳转 率 达 到 了 最 高 ( 7 3 %, 9 5 %C I : 5 8 % ~
8 8 %) 。进行两 次免 疫程 序 的效 果 比免 疫 三 次 的效 果好 , 高 滴 度 的 免 疫 效 果 比低 滴 度 的 免 疫 效 果 好 。
制 定 了 免 疫 程 序 。 病 毒 滴 度 控 制 在 较 低 剂 量
( 1 0 F F U /  ̄ 0 ) 时 的程 序 为 : 免 疫 两次 , 间 隔 时 间是 两 个月 ( 2 L组 ) 和免疫三 次, 间 隔一 个 月 ( 3 L组 ) 。
测试 剂性能验证 [ J ] . 检验 医学与临床 , 2 0 1 2, 9 ( 4 ): 3 9 3 — 3 9 4 . [ 7] 袁学敏, 舒群峰 , 崔萍 , 等. 5种国产抗 HC V E L I S A试剂血清盘 考核结果分 析[ J ] . 1 临床输血与检验 , 2 0 1 2 , 1 4( 2 ) : 1 7 9 - 1 8 1 .
利用 的 时 期 , 提 供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更 高 的 抗 HC V E I A试 剂用 于血 液 筛 查 ] , 是 预 防和 控 制 丙 型 肝 炎 的最 有 效措施 。 参 考 文献
[ 1 ] 金容玉 , 周诚 , 苏涛, 等. 丙型肝炎抗体 E L I S A 诊 断 试 剂 质控 参
病 毒 的滴 度 控 制 在较 高 剂量 ( 1 0 F F U /  ̄ f 0 ) 时 的程
序是 : 免 疫 两次 , 间 隔时 问是 两个 月 ( 2 H组 ) 和免 疫
0 5 ) 病毒 疫苗 的婴 儿 粪便 中病 毒 的量 少 , 而且 , 之 后 的每一 剂 免疫 中 , 排 毒百 分 数 有 所下 降 。在越 南 婴 儿 中 M1 型 病 毒 疫 苗 是 安全 、 有 免 疫 原 性 的 。人 们
并且 , 他 们 的血 清 转 化 率 和 T M 型 病 毒 疫 苗 免 疫组
( 5 8 %, 9 5 %C I : 4 2 % ~ 7 3 %) 近 似 。但 是 , 在 第 一 次
免疫 中 , 接受 T M型( 6 5 %) 病 毒 疫苗 的大 多数 婴 儿
粪 便 中 病 毒 量 比接 受 M1型 ( 4 4 % ~4 8 %) ( P< 0 .
( 5 ): 4 0 7 — 4 0 8 .
[ 5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 民共 和国药典 三部 [ M] . 2 0 1 0版 . 北 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 0 1 0: 3 3 5 .
[ 6 ] 王左 . 按2 0 1 0版《 中国药典》 要求研制 的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检
[ 3 ] 于洋 , 周诚 , 祁 自柏 , 等.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 剂的质量检 测[ J ]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 0 0 3 , 1 6 ( 2 ) : 1 0 8 ・ 1 0 9 . [ 4 ] 谷金莲 , 祁 自柏 , 王尊 文, 等. 发光试剂与酶 联免疫试剂检测丙 型肝炎抗体的 临床评价 [ J ] 中国生 物制 品学 杂志 , 2 0 0 5 , 1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