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说课稿(最终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士兵突击》说课稿
张晓优
P1信念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信念让我们执着,看到成功的希望;信念让我们精彩,散发生命的光芒。

各位评委,我是号选手,/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活出普通人的精彩”——《士兵突击》(节选)。

P2我的说课内容一共分为五部分:纵横联系说教材、贴近实际说学情、力求创新说方法、紧抓主题说过程、联系自身说反思。

P3下面先分析教材。

/著名电视剧《士兵突击》曾在2007年风靡全国,本文是它的小说节选,/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深入人心。

/文章被安排在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小说阅读与欣赏”中,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P4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确定为:/通过分析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我以选秀点评活动为主线串联整个课堂,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进行角色扮演,在合作点评中进行换位思考。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习“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体会其价值,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使学生努力成为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强者。

P5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而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第二学期汽修班男生。

/他们的性格缺陷是自私浮躁、缺少目标,/优点则是爱憎分明、珍视友情,因此文中强烈的战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切入点。

P6教学还需“因课制宜”,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点评人物表现,立体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为:/感悟当代军人“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并由人物的个性美上升到共性美,使学生汲取榜样的力量,演绎普通人的精彩。

P7为了力求创新,本节课我将使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小步子教学法。

P8学法主要有:自主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和换位思考法。

我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巧妙渗透上述教法和学法。

P9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使选秀点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我在课前采用自主阅读法,让学生事先熟悉课文内容,并在导学案中布置了自主填表分析人物的预习任务。

/同时,我将全班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产生评委1名,其他组员为观众评审,从全班中选出主考官“袁朗”1名。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评委负责公布排名和具体点评,观众评审为本组评委补充发言,主考官“袁朗”总结陈词。

/另外,在教室的座位布置上也如ppt所示作了特殊安排,并准备了排名榜、三角牌和人物头像。

这样的课前安排使课堂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也使学生对本次的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与兴趣。

P10下面我将借用中国诗文“起、承、转、合”的传统结构模式来安排本堂课的教学环节。

P11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此我采用视频导入法,通过新兵“向后转训练”和“站姿训练”两个情节片段,向学生展示了许三多的傻气、成才的灵气和伍六一的霸气,为评析文中的人物表现打下基础。

学生在欣赏视频的时候笑声不断,对这三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为下面的深入解读文本做好了情感铺垫。

P12古诗有云:“曲径通幽,渐入佳境。

”在这里我化用“小步子教学法”,采取了起跑、助跳、上篮的“三步上篮法”对学生逐层深入、步步引导。

/第一步,起跑。

鉴于大部分学生对《士兵突击》全文并不熟悉,我作为主持人简单介绍了一下故事前情,重点突出三个名额的重要性。

这一步擂响了本次选秀点评活动的战鼓,让学生走近文本。

/第二步,助跳。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由主考官“袁朗”宣布本次特种兵选拔的胜出标准,即到达终点的前三名获得这三个名额。

/之后,我让每组评委和观众评审根据这个标准为三个主人公排名,我根据结果在黑板上按顺序粘贴人物头像。

此时学生的意见非常一致,123的排名分别是成才、许三多和伍六一。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文本形成初步的了解与判断。

/第三步,上篮。

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人性美。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又将这一步分解为三个步骤:
P13首先我请评委和观众评审根据各自对这三个人物的喜欢程度重新排序,讨论时间为2分钟,使组员之间求同存异、酝酿观点,然后请4位评委宣布各自的结果。

P14此时人物的排名顺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意见不一。

我及时抓住这个变化,将“第一个名额已经失去”作为情节的分水岭,然后根据学生预习时填好的“人物分析表”进行对比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第一个名额失去之前和失去之后这三位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全方位比较。

PPt上展示的是一份经过课堂讨论完善后的学生预习作业。

P15然后我让每组学生结合这个图表内容,根据给出的格式为本组最喜欢的选手点评。

尽管大多数学生最喜欢许三多,但也有学生对伍六一情有独钟(下面是一段视频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个别学生对成才的行为表示理解。

在此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点评精彩不断,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小组合作讨论与对比分析最大程度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P16最后,我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作为最终评选标准让学生进行第三次排名,学生一致推举了“不抛弃战友不放弃目标”的许三多为最杰出选手,并由主考官“袁朗”对其做总结陈词。

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我要求学生抓住“三多”两字理解许三多究竟多了哪三种品质。

学生是这样评价的:“许三多身上比别人多了一些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勇气,面对战友绝不抛弃的义气,面对利益毫不动心的傻气。


在“承”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三次排名和点评,对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从人性美的角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P17《士兵突击》中成功的人物不是只有一个许三多,而是众多拥有“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普通士兵,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宣扬这种精神的普世价值,将人物的个性美上升到共性美。

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设计了改一改和读一读两个环节:
/改一改:先是由观众评审课堂讨论小说标题能否从《士兵突击》改为《士兵许三多的成长故事》,再由四位评委集体表决。

/读一读:我摘录了原作中一些普通士兵的经典台词,由全体学生进行诵读,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

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学生主动拿起笔摘录,这充分说明他们已经与这个精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意识到这个精神具有共性美。

P18结合职高生的性格特点,我特别设置了“寻找身边的许三多”这一课堂任务,让我们身边的同学也登上这次的荣誉榜单。

这是让学生学会去发现、肯定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学习的典范,这也是本次选秀活动的一个延伸。

P1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课堂小结中我引入了台湾女作家刘继荣所写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将23号与许三多进行类比,鼓励我们的职高学生要像许三多和23号一样尽管起点不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P20为了让本次选秀活动圆满结束,我将自己根据文章内容改编的歌词用《我和你》的旋律加以演唱作为片尾曲,/并让学生以此类推谱写班歌,作为课后作业。

本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P21课堂活动虽已结束,但反思还在继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将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以“选秀点评”的模式加以展开,这是本次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

这个设计紧紧抓住了学生对选秀类节目比较喜欢的生活兴趣,结合本文“特种兵选拔”的特定情节,将枯燥的文本解读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另外,在深入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给人物进行三次排名,这是第二个亮点。

“教无定法,学无定论”,排名的数字变化带动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将抽象理解具体化,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让教学活动波澜迭起、妙趣横生。

/第三个亮点是紧抓本位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填表分析人物、仿照句式拟写评语、根据旋律谱写班歌以及进行“名字新解”等。

多种方式的灵活运用,充分挖掘了语文的向心力,既让学生坐得住、听得劳,还让他们想得深入、学得到位。

/本堂课的教学体验,让我明白了:只有尊重思维的独特性、实现思考的开放性和激发课堂的创新性,才能带给学生一节终生受益的语文课。

这也是我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