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音乐人音版 彝族舞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知识延伸观看《新彝族舞曲》片段,让学生感受原生态和现代摇滚版的海菜腔的不同韵味。
(五)、小结
(彝族有着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所但屋内大多设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熄,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建立音乐整体印象。)
请学生跟随主题a旋律演唱。再次感受音乐主题,加深主题印象。
教学难点
分析乐曲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备注
【新课导入】
第一步
交流感知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第五步
总结提高
(一)、导入新课
“彝族民俗知多少?
(二)、欣赏乐曲
1、首先初听音乐,说想象的场景和感受。
2、分段赏析音乐。
①首先赏析引子部分。
集体备课活页纸(定案)
学科
音乐
主备人
节次
第7节
课题
彝族舞曲
课时
1
课型
欣赏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欣赏,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中之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使学பைடு நூலகம்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和器乐独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
教学重点
聆听琵琶独奏《彝族舞曲》,哼唱舞曲主题旋律,感受音乐要素在不同主题音乐上的丰富表现,体验彝族舞曲音乐。
在欣赏引子部分时,引导学生听乐曲的速度(由慢到快)、情绪(优美恬静),琵琶低音区的音色(在低音区模拟葫芦丝的音响),想象村寨迷人的夜景。
②然后赏析乐曲的A段。(模唱体验)
欣赏A乐段,回答问题:“乐段A包含有几个主题?有没有重复的主题?”“音乐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指导学生带着优美、抒情的情绪,随琴哼唱主题旋律,主题用“la”哼唱;
乐曲的曲式结构图也就清晰呈现出来:引子 + A (a+b+a’) + B( c+d+e+f) + A' 从而引出复三部曲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感受琵琶与彝族舞曲巧妙的结合,加深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模唱主题音乐环节已经学会了唱词,活跃课堂气氛。)
板书设计
彝族舞曲
琵琶独奏
教学后记
个别同学对乐曲缺乏兴趣,教师应注意引导。
在学生较为熟悉a与b主题旋律后,
③接下来赏析乐曲的B段。(律动体验)
B段是一个多段体结构,是舞曲的高潮部分,乐段B是乐段A的主题变奏。琵琶用扫弦、轮指、推挽的手法充分表现了四个主题不同的情境。音乐速度的变化会导致整个乐曲情绪的变化,可见音乐要素是影响音乐作品民族性的关键。
复三部曲式:是按照三部性结构 , 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形式将音乐与图片、表演相结合,清晰呈现乐曲曲式结构,自然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有效的实现知识目标。)
(三)分析乐曲
1、作曲家王惠然是怎样将民族乐器琵琶与彝族舞蹈巧妙结合的呢? 请学生用简洁的四个字诠释这个民族音乐作品。
节奏粗犷强烈刚
旋律抒情柔美柔
情境迷人夜景静
2、教师总结归纳:
琵琶用“扫弦”的手法表现出节奏的粗犷、阿黑哥的豪放,用“推挽”的手法表现出旋律的柔美、阿诗玛的娇媚,“刚、柔、静、动”这四个简洁的字能完美的诠释这个作品浓郁的民族特点和鲜活的生活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