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思想道德(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挫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知道任何人都会碰到挫折,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碰到挫折的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算了。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帮忙学生学会碰到挫折时,能够正确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前青少年的耐挫力心理很弱,普遍引发全社会的重视,增强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是当前的首要问题,让学生了解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挫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平常心来对接受和对待挫折,不是任何人或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

让学生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可以帮忙学生分析自身碰到的挫折,从而找出有效方式解决或帮忙他人解决。

教学重点人生不免有挫折
教学难点挫折的含义
教学方式通过感受挫折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图片,《海员》歌曲视频,张海迪故事
教学进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一封电子邮件)大家一路来看我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在电子邮件的祝词里,写到祝愿我“万事如意,心想事成”,邮件已经收到一个多月了,但我并非像祝词里所描述的那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很多事情都不能心如所愿。

因为人生不免有挫折。

教学新课
一、直面挫折
一、人生不免有挫折
①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碰到了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知足时产生的情绪反映。

②挫折的产生
在实现目标中碰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有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产生挫折感。

例如去年干旱,很多地方的禾苗都干了,农人颗粒无收;工人因工厂关闭而被迫下岗;一些同窗因成绩不好而被困扰等。

(下面让咱们走进讲义的探讨圆,了解身旁的常见挫折,并思考讲义的思考题)
讨论:是不是只有普通的人材会碰到挫折呢?并举例说明。

(提示:答案固然不是这样,无论是普通的人仍是名人、巨人,都会碰到不同的挫折,如张海迪(作家、全国政协委员),桑兰(体育健将),郑智化(歌手)等。


介绍张海迪和桑兰的人生历程及其相关图片。

(张海迪,1955年秋季在济南诞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数瘫痪。

她虽然没有机缘走进校门,却发奋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数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前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取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现为作家、全国政协委员。

)(桑兰诞生于1981年2月,浙江人。

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在全国性运动会上曾取得跳马冠军。

1998年在纽约市长岛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

在美国医治期间,以“桑兰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

2021年1月14日,桑兰接受申奥形象大使聘书,成为202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
的形象大使!)
因此,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碰到的,只是挫折的大小、轻重因人而异算了。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几乎不可避免。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挫折呢?
③造成挫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
第一、自然因素,包括干旱、洪水、地震、海啸、台风等;同步地展示干旱、洪水和海啸的图片。

虽然此刻科技发展得快,可以预测和抵抗一些自然灾害,但也不是完全能够避免。

第二、社会因素,包括恐怖事件、战争、社会骚乱等;展示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图片;战争给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冲击是最严重的。

第三、家庭因素,包括婚异、贫困、失去亲人等;展示离婚和贫困的照片。

第四、个人因素,包括智力、生理缺点等;这给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容易带来负面影响;
讨论:学习了解挫折后,对挫折有了必然的熟悉,就请大家谈谈自己碰到过哪些挫折?
(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
④挫折对人的影响
挫折影响的双重性:第一、消极影响:给身心造成冲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第二、踊跃影响:令人取得考验,取得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通过适才对张海迪、桑兰两位人物的熟悉,咱们看到她们都经得起考验,在挫折中考验、崛起,值得咱们学习,但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一下,并非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态度面对挫折。

⑤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第一、消极态度(向挫折屈服):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乃至自暴自弃;
第二、踊跃态度(勇敢战胜挫折):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觅解决办法,走出窘境,并成为强者。

挫折对人造成如何消极影响仍是踊跃影响,关键在于咱们以如何的态度面对它,用消极态度面对挫折,它就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反之,用踊跃的态度面对挫折,它就对人产生踊跃的影响。

因此,咱们应该用踊跃的态度面对挫折。

二、培育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应对。

咱们应该对可能碰到的挫折早有心理准备,随时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提高咱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自觉、成心识地锻炼和培育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经受能力,勇敢面对,抵达理想的彼岸。

三、掌握应对挫折的方式
(学生讨论)
一、增强自信、蔑视挫折——知道挫折的双重性,从战略上鄙弃它,从战术上重视它。

二、升华目标,淡化挫折——树立远大的志向,胸怀大志,才不会为小事而羁绊。

3、冷静对待,分析挫折——运用“成长步步高”。

4、自我疏导,请求帮助——不良情绪应及时化解,有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了无论是凡人仍是名人,人生不免有挫折,挫折对人有踊跃和消极的影响,不同的人面对挫折的态度是不同的,咱们应该用踊跃的态度面对挫折。

课后作业试着用学过的应对挫折的方式去解决碰到的困难
磨砺意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表率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锻炼意志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意志的重要性,认清自己身上存在的惰性,主动磨砺自己的意志。

◆能力目标:掌握磨砺意志的途径与方式,并自觉磨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意志的品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意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意志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讨论法,测试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图片,《海员》歌曲视频,张海迪故事
教学进程(一课时:意志―成功的必备二课时:磨砺自己的意志)
第一课时意志―成功的必备
(一)兴趣导入
教师出示材料:《他们是不是有病?》,并提问:下面人物的做法似乎不可思义,他们是不是有病?他们为何要这样做?材料:《他们是不是有病?》
A:1月11日,一些日本青年在东京一处冰水池内取水浇身。

在一年一度的“耐寒节”中,许多人通过这种方式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B:日本中小学生几乎每一年都要按期举行“田间学校”、“孤岛学校”、“丛林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到田间、海岛和丛林去“留学”。

C:日本学生在隆冬里仍然穿着短衣短裤出早操。

D:美国的富翁们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生活超级简朴,对子女要求严格,并成心识地让孩子们经受必然的贫困、饥寒、委曲、挫折和磨难。

E:三位延安市志丹县中学高一(2)班的学生,暑假从延安骑自行车行程数千千米前去上海,目的只为了锻炼自己,传播延安精神。

F:每一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军事训练,在烈日底
下一晒就是几个小时。

(学生分析回答)师小结:他们并非是“有病”,他们只是在生活条件日渐优越的今天通过各类各样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没成心志的人生是惨白的,没成心志的人生最终一事无成。

(二)自主探讨
活动一:掀开历史的清单掀开历史的清单,让咱们来看看一个巨人的生平:一、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需工作以抚育他们。

二、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3、1833年,向朋友借钱做生意,但年末就破产了,接下来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债还清。

4、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五、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了!六、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7、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终于被选了!八、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九、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院——落选了。

10、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一、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院——再度落败。

1二、1860年,被选美国总统。

--这个巨人的名字叫做林肯。

一个鞋匠的儿子,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在葛底斯堡演说上以“to buil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著名于世的总统。

让咱们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时间表:
人物主要成就所用时间
曹雪芹《红楼梦》10年
司马迁《史记》19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19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28年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0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27年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27年
马克思《资本论》40年
问:看过清单和时间表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师:所有的成功都浸满了时间的积累与旷日持久的意志!若是林肯在其中的某一次失败中放弃了,那么美国的历史上也就永远少了位伟大的总统。

或许这个世上有很多的“类曹雪芹”“类司马光”,他们一样伶俐一样博学,他们也一样有过雄心与打算,可是真正成功的却只有曹雪芹、司马光,因为那些“类似者们”在半途都放弃了。

活动二:意志力小测试历史向咱们证明了意志重要性。

若是说胜利在彼岸,那么意志往往就是通往彼岸的小舟。

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意志力水平呢?掀开《阳光少年》P32,让咱们做一个小测试。

(学生考试)师:测试只是一个参考。

若是某些同窗得分比较低,也没必要悲观,因为意志力是完全可以锻炼的。

首先让咱们了解如何的人材是意志坚定的人。

活动三:寻觅顽强的意志阅念书本P40《言必行,行必果》,找找竺可桢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了意志顽强?(学生阅读回答)师归纳:从竺可桢的言行咱们可以看出顽强意志表此刻如下几个方面:(教师板书)坚持不懈、处事果断、不怕困难、擅长自制师归纳:一个意志顽强的人一定是一个果断、自制、碰到困难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人,同窗们,你们感觉自己有没成心志力不够顽强的时候?此刻让咱们自暴家丑。

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与“意志”零距离接触。

没成心志,世界上会少很多优秀的人物。

正如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顽强的意志,无论环境变换到什么境界,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巴斯德的话更是简练有力。

他说,告知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课后作业名人的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咱们充满了激情与力量!请大家归去后查找资料,每人找一条关于意志方面的名言或故事。

第二课时磨砺自己的意志
(一)兴趣导入每位同窗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名言、故事高声朗诵出来,与大家一路分享。

(二)自主探讨师:名言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那是名人经历的真实写照,而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前进在道路上,从不放弃,从不言败。

有些同窗可能以为,名人太遥远了,他们做的都是大事。

其实,大事都是从小事积累而成,普通的小事上面往往都折射出意志的光芒。

活动一:采访未来的名人请学生扮演记者,采访班级里在学习或艺术方面较有特长的学生,问问他们的学艺历程和一些自我斗争的细节。

师归纳:曾经有个老师在开学第一天让全班同窗做一个甩胳膊的简单动作,并要求学生天天都做。

结果一年后,能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人,那个人后来成了著名世界的大师。

其实,在起跑线上大家的资质都差不多,关键是看你有无坚持下去。

有特长的同窗往往都比咱们多了点毅力。

若是他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那未来的名言就是由他们来撰写了!活动二:超级挑战
师:上节课咱们自暴了家丑,发现原来自己身上存在着那么多意志薄弱的地方。

那么咱们该如何磨砺顽强的意志呢?大家分享了名言、听了特长同窗的介绍或许会有一些感触,此刻考验你们的时刻到了,让咱们进行一个超级挑战!(学生按自然组分组。

经讨论后向别的组提出一个意志力薄弱、很常见又很棘手的的例子,让别组的同窗给出解决的办法。

若是满意则过关,若是不满意提问方应该给出更好的方式。

)(学生挑战,老师作副板书)师归纳:按照同窗们的发言,咱们可以归纳出培育和锻炼意志的四个途径。

(教师板书)一、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没有目标的尽力就像是在黑暗中远征。

但没有反馈的尽力就像是再也不加压的水泵。

所以,天天写计划的完成情况与制定计划一样重要。

这不仅可以催促你完成还可让你产生愉悦感继续尽力。

完成《阳光少年》P34—35。

二、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恐怖的,习惯难改却并非不能改。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习惯就是习惯,没有人可以把习惯扔出窗外,看可以从楼上把它一步步哄下来”。

当一开始自控所做的事慢慢变成了习惯时,你会感激那时的付出。

三、培育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在60年代进行过一个很出名的软糖实验,随机将一群四岁的儿童领到一个房间后,告知他们若是坚持等到工作人员办完事回来就可以够取得两份软糖,若是等不了那么久,就只能吃一份软糖,而且马上可以取得。

结果发现那些急着吃糖的孩子长大后经不起挫折,胆怯畏缩,脾气暴躁,自制能力极差,而那些能通过唱歌玩游戏转移注意力来抵制诱惑,坚持到最后的孩子长大后有较强的自信心会竞争能力,都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可见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咱们可以像那些孩子学习,巧妙地转移注
意力,培育自己的自控调节能力。

四、锲而不舍,有始有终你搜集的名言就是对你最好的鼓励。

有什么比石头更硬?有什么比水更软?坚持不懈,滴水穿石。

课堂总结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顶峰。

用咱们今天所学的方式去武装自己吧,从此刻开始磨砺锻炼自己的意志。

因为,未来的世界需要咱们用顽强的意志去开拓!
自立自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克服依赖心理,知道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自立;立志进取,坚韧考验,培育自强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热情,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主动地学会自立,培育自强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自立,培育自强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自立,培育自强精神
教学方式试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图片,《海员》歌曲视频,张海迪故事
教学进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借用综合课上的材料要求学生安装较为复杂的小车模型。

时间限制很紧,工作有必然难度。

学生在安装进程中可以讨论、可以翻看说明,可以参照其他同窗的,还可以举手询
问老师。

(学生操作)教师小调查,学生在安装进程中自己翻看说明完成,参照其他同窗的,举手询问老师的各占多少比例。

师:同窗们,在适才的活动中,有些同窗一看时间那么紧,配件又那么复杂,干脆不去做了,有的同窗动了一下手,感觉说明复杂,干脆就参照他人,要么就问老师。

小小的活动可以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依赖性来。

有些同窗可能会不以为然:依赖点有什么关系啊?但是,近百年来,就是依赖和懦弱让中国蒙受了莫大的耻辱。

(二)自主探讨
所谓自立,是指咱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独立,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活动一:依赖性小测试
你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的人吗?你是不是老是要他人帮你拿主意?你的学习是不是总要人催促?下面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测试。

掀开《阳光少年》P37—41,测一测自己的依赖性。

(学生测试)教师现场调查,各个测试得分所占的人数比例。

师归纳:依赖性较强的同窗,你们没必要难受,因为自立精神和能力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可以在生活中成心识地慢慢培育的。

活动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教师出示材料:《外国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育孩了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需具有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育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起点的。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熟悉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

即即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人
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衡宇、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

另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季帮人铲雪,秋季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育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

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域,也有讲法语的地域,所以一个语言地域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于语言地域的人家当佣人。

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一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

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长期依托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以为是没有前程或可耻的。

在原西德,从小就培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

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育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育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他人添麻烦"。

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育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何等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

要问为何?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

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超级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他们靠在饭馆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提问:外国人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外国的孩子是不是很苦?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你们有尝试他们那样的劳动吗?你有什么感触?(学生回答)
活动三:对面的男/女生看过来
男女学生讨论对方身上存在的比较依赖、不够自立的地方,并提出相应的增强独立性、培育自立的方式。

组长归纳上台汇报。

(教师作副板书)
师归纳: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归纳起来,学会自立的途径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克服依赖心理,另一个是知道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男生的建议很有道理,女生不可不听;女生的话也很中肯,男生得好好改改,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活动四:运筹帷幄当中,决胜千里之外
师:知道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是学会自立最重要的一点。

你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的呢?(学生发言交流)
师归纳:节约节约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咱们要好好继承,不该花钱的坚决不花。

用钱要用在刀刃上,尽可能让钱花得更成心义一些。

师:自立与自强老是结合在一块。

自强,意味着自食其力、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眼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自古以来,自强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

自强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理想与目标执著追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曾经,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独立自主,自食其力”号召的鼓励下,取得了伟大胜利。

在今天,咱们也必需发扬自强美德,去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自强精神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咱们在实践中不断作出尽力。

掀开讲义P45—46,看看如何培育自强的精神。

(学生发言)
师归纳大体观点:(板书)
一、志存高远
二、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三、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课堂总结
同窗们,自立自强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让咱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在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咱们更应该发扬自立自强的美德,让自己的人生加倍充实亮丽!
其实,在咱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自立自强的故事。

掀开《阳光少年》P43,咱们可以通过采访、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掘你身旁自立自强的故事。

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