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市2011届高三12月诊断性练习(语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文登市2011届高三12月诊断性练习
(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试题与答题纸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Ⅱ卷在答题纸上做答,考试完毕,只收答题卡与答题纸。
共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责难.(nàn)泄露.(lù) 刎颈.(jǐng)交便.(biàn)宜行事
B. 铜臭.(chòu)晕.(yùn)船一场.(cháng)雨窗明几.(jī)净
C. 下载.(zài)绯.(fēi)闻量.(liàng)体裁衣天遂.(suì)人愿
D. 啜.(chuò)泣屏.(bǐng)退供.(gòng)给制拾.(shè)级而上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嘻戏挡箭牌习非成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讥诮高材生泾渭分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熟稔明信片以逸代劳针尖对麦芒
D.健全三步曲明火执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 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合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
困难群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A.配置逐渐扶持B.配置逐步扶持
C.配备逐步扶植D.配备逐渐扶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少数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对落实制度的规定动作做不到位,无法实现上行下效
....,导致执行出现偏差。
B.在楼市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今天,通过鼓励盘活存量,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扼住
信马由缰
....般飞涨的楼价。
C.深邃无垠的广袤太空、光怪陆离
....的宇宙奇观、浪漫神奇的地外文明,这一切足以诱人仰目向天,思绪万千。
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地表文明也令人叹服不已,为之折服。
D.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写作的积极性越来越大,便一发不可收
.....拾.,以致达数十篇,集编成册。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B.市政府肯定市政协代表戴晓文关于加快建设规范性初中的提议是正确的。
C.在电影的结尾,冯导情理之外却是意料之中的来了一句:2l世纪什么最可贵——和谐!从而显示出他坚定不移的走主流路线,也标榜出其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
D.世界上第一艘大型专业医院船“866岱山岛”号日前已交付使用,该船的使用结束了中国海军没有大型制式医院船的历史。
二、(21分,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
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B.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阴:暗中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招致。
D.威武不能屈.屈:使……屈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吾属今为.之虏也
C.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C.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D.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
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
幼聪敏,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登进士第,拜校书郎。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
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
清流高品,不沐殊恩。
胥吏末班,先加章绂。
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
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
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
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
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暂刺史。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再迁中书侍郎。
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明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九龄奏劾曰:“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
”上特舍之。
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
”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
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
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
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
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干:求
B.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讥:讥笑
C.风度
..得如九龄否风度:节操,度量
D.故事
..皆搢笏于带故事:旧例,成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悠悠之.谈,何足虑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内外甚咎于.说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C.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的一组是
①此子必能致远②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③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④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⑤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⑥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年幼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高度赞赏,王方庆预言他今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B.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有权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于是借机提拔了自己亲信的官员,张九龄给他提出建议,结果未被采纳。
C.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的时候,常常推荐张九龄,认为他才能卓著,可以担任集贤院学士,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当时就同意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D.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妒忌张九龄的才能,所以用牛仙客的事情设计陷害他,结果张九龄上当,被罢免了知政事的职务。
第Ⅱ卷(90分)
三、(20分)
13. 将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①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3分)
②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3分)
③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
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4分)
④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
(3分)
⑤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4分)
⑥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3分)
四、(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题1分,共6分)
①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③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
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⑥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五、(16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
(1)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4分)
(2)简析“秋山又几重”中“秋”字的作用。
(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1)起首两句“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和下片两句“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分别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殷勤理旧狂”包含了哪几层曲折的情意?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说明。
(4分)
六、(12分)
17.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4分,只写句子的序号)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像力,他说:“,,,。
”。
①而想像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②因为知识都是有限的
③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⑤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
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
字。
(4分)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毛病,请找出来(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4分)
①百年奥运,百年梦想。
②为举办北京奥运会,是中华儿女多年的期盼;③为北京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④这激发了我市两位作者——韩松宇、管春平创作长联。
⑤该长联上下联分别为1004 个字,共2008 个字。
⑥总字数与今年的奥运会一致。
⑦上联开头为“奥运复兴”,下联开头为“北京盛会”,相互对称。
⑧该联采用了楹联传统的工整、平仄等手法,⑨再一次重现了百年奥运所走过的路程,表现了传统奥运的中华儿女精神。
⑩整个创作历时半年,宣纸700余张。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七、(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承受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
我们不可能也决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世,作为人必须有所承受,承受我们需要承受的东西。
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
我们承受着,承受着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
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收敛;是为
寻求迸发所做的自我蓄结。
请以“承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
不少于800字。
诊断性练习语文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①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3分)
②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这就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3分)
③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
(4分)
④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
(3分)
⑤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
(4分)
⑥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3分)
14.(1)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
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的时候,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
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4分)
(2)“秋山又几重”一句中“秋”字的作用有二:一是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离的时令;二是烘托悲凉的气氛,“秋”使人产生西风萧瑟、黄叶飘零的联想,表现作者伤别的情怀。
(4分)
15. ⑴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因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铺垫;同时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下片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反衬了深沉委婉的抑郁、悲苦之情。
(4分)
⑵其一,平日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恢复昔日的豪迈狂放;其二,客居他乡,本无意于“绿杯红袖”,但主人热情好客,于是“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其三,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
这一句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之妙。
(4分)
16.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清泉石上流莲动下渔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每句1分)
17.⑤②①④③(概括题干中提供的主要内容,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表达想像力的重要作用,所以“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放在最前面,起一个总括作用比较恰当,然后再通过比较,说明原因)(4分)
18.答案:(示例)①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伴随着艳丽的色彩,炸开了,闪亮着,光彩夺目。
人们昂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有的还有节奏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无不写在脸上。
②一束束色彩斑斓的焰火冲天而起,绚丽多姿,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金蛇飞舞……往日璀璨夺目的城市灯火,似乎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赞美的目光聚焦到了天空。
(4分)19.(1)②删去“为”
(2)④改为“创作长联的灵感”或者“创作长联的愿望”
(3)⑥改为“总字数与奥运会年份一致”
(4)⑩改为“耗费宣纸700余张”(4分,每点1分)
20.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0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答案详解:
2. 嬉戏以逸待劳三部曲
3. B(配置:配备布置。
配备:一是指根据需要分配人力或者物力,二是指布置。
逐渐:渐渐;多指没有计划。
逐步:一步一步地;多指有计划。
扶持:一是指搀扶,二是指扶住,护持。
扶植:扶助培植)
4.“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的闲逛或随意行动。
不能用来修饰“楼价飞涨”
一发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此处应改为“一发不可收”
5. 句式杂糅
表意不明,到底是“政府肯定提议的这种态度正确”还是“政府认为戴晓文的提议正确”,不明确。
成分残缺
6.A.吊:表示哀痛。
7.D(A项,“乃”:于是,就/是。
B项,“为”:动词,做,成为/介词,表被动。
C项,而:表转折/表递进。
“以”:介词,因为)
8.D(“从文中表现可知,张仪诳楚不是大丈夫所为。
认为他是“大丈夫”的,只有“或谓”,即“有的
人认为”。
)
9.B(讥,微言讽刺。
)
10.B(B介词,表对象;A项: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与“为”呼应,表被动/代词……的事物;D项:连词,表顺接,“于是”“就”/介词,乘机。
)
11.A(①②③④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⑤表现了张九龄受皇帝恩宠;⑥表现张九龄举人失察。
)12.B(A“因为文章写得好”错,原文是“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C“当时就同意”错,应该是“张说死后”,而不是“当时”;D是误用因果。
)
【参考译文】
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
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
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
”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
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
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
凭借我的见解,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
”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
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
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
若替您算计的话,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
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
”楚王斥责道:“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
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
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
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
”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
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
这样我们从秦
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这就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珪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
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
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
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
楚国听说了,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有人说:张仪、公孙衍,他们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使各国恐惧,安居时又能使兵火息灭。
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说的就是大丈夫。
【参考译文】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是韶州曲江人。
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
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
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
张九龄很高兴(张说)了解自己,所以也(原意)依傍跟从他。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
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
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
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
现在登山封禅,广施恩泽,这是千年一遇的大事。
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泽,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末流却先被加官进爵,(我)只是担心制度出台之后,天下各地的人会感到失望。
现在制订草表的时候,事情还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
”张说说:“事情已经定下来,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最终没有听从。
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
当时,御史中臣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