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
A. 71%
B. 29%
C. 50%
D. 39%
【答案】A
【解析】地球上海洋占71% 陆地占29%
故选A
2.(1)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正确的是()
2.(2)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旱涝保收村民拟在图示地区建一蓄水量最大的水库合适的坝址是()
A. ①——陡崖
B. ②——鞍部
C. ③——山顶
D. ④——山谷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A. 海洋
B. 植被
C. 云区
D. 陆地
【答案】D
【解析】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蓝色表示海洋故答案选择D
4.(1)湖面至湖心岛最高处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4.(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旅游开发思路不正确的是()
A. 99米
B. 100米
C. 199米
D. 201米
【答案】C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距为50米则可得出湖面的海拔高度为
500米因此湖心岛中最高等值线为600米则湖心岛的最高点海拔范围为600~650米湖面海拔范围为450~500米所以湖面至湖心岛最高处的最大高差可能是199米
故选B
【答案】B
【解析】(2)陡崖处河流落差大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瀑布流量较大观赏效果最好 A 对
玻璃栈桥上两端的海拔都较甲处为高且中间没有山脊等地形阻挡是可以看到甲处的 B 错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湖心岛岩层没有发生断层地质构造稳定可以修建大型游乐设施 C 对
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约100~200米之间所以在陡崖处雕刻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 D对
故选B
5.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从图中看蔚蓝色的地球非常漂亮叫“水球”更合适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比例关系是()
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C. 一半海洋一半陆地
D. 八分海洋二分陆地
【答案】B
【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故选B
6.下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等高线由高向低凸为山脊 A正确
B等高线闭合且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 B错误
C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为山谷 C错误
D等高线闭合且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D错误
故选A.
7.下列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重大
B.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C. 七大洲中北美洲是唯一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
D.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欧洲、非洲、亚洲
【答案】A
【解析】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重大 A正确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B错误
七大洲中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C错误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北美洲 D错误
8.图示四地中最适宜开展户外攀岩运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9.图中()
A. 珠穆朗玛峰比章子峰高出了1500米
B. 突击营地到珠峰的垂直高度小于400米
C. 前进营地地势较平坦开阔
D. 北坳营地的海拔最低
【答案】C
【解析】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章子峰海拔7543米珠穆朗玛峰比章子峰高出了1301.43米
图中等高距是400米突击营地海拔在8000﹣﹣8400米之间珠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两地的垂直高度大于400米
前进营地的地势平坦开阔
图中前进营地的海拔最低
10.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谷
B. 鞍部
C. 山顶
D. 山脊
【答案】D
【解析】
1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Q两坡中 Q坡为缓坡
B. A地与B地的高差一定超过400米
C. 图中小溪大致自东南流向西北
D. C位于D的正西方向
【答案】A
【解析】
12.下列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 A是闭合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 B是闭合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 C位于等高线凸向低处是
山脊 D位于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根据题意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3.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丁 ________
【答案】times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为集水线最有可能发育成河流读图分析可知甲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乙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丙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丁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依据题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10分共计170分)
14.(1)读出图中字母或序号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①________③________ 14.(2)试判断沿②、③两条线 ________线更陡些判断理由是 ________
14.(3)甲和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__米 A点海拔应该大于________米
【答案】山顶, 山谷, 山脊
【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或序号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①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③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答案】③,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可判定沿②、③两条线③线更陡些
【答案】100, 800
【解析】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可判定甲和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400-300=10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可判定 A点海拔应该大于800米
15.(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 EF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15.(2)G地的海拔高度为200米 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
15.(3)D点在B的________方向
15.(4)如果从山脚沿①②线路爬到D地选择哪条线路更轻松理由是________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答案】(1)山脊, 山谷, 陡崖, 山峰
【解析】(1)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处等高线向海拔地处凸出为山脊EF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C处多条等高线重合
在一起为陡崖 D处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高为山峰
【答案】(2)100
【解析】(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50米 G地的海拔高度为200米 H地的海拔是300米故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300米
-200米=100米
【答案】(3)西南
【解析】(3)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指向北方故D点在B的西南方向
【答案】(4)①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析】(4)如果从山脚沿①②线路爬到D地选择①线路更轻松理由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节省体力
16.(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16.(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
16.(3)C地位于D地的___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16.(4)C地小河其流向是自________方向流向________方向
【答案】山顶, 陡崖, 山谷, 山脊
【解析】读图可得 A是山顶 B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 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
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
【答案】570
【解析】D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A与D的相对高度约为670-100=570米
【答案】西北, 2
【解析】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2\times 1.2=2.4千米
【答案】西北, 东南
【解析】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读图可得 C地小河其流向是自西北方向流向东南方向
17.(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17.(2)图中甲村在乙村的________方向甲乙两村图上距离是2.5厘米两村实际距离是________
17.(3)B处的海拔高度最大不超过________米最小不低于________米
17.(4)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为()
【答案】山脊, 山顶, 鞍部, 山谷, 陡崖
【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A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C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E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答案】西北, 2500米
【解析】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中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两村实际距离是2500米
【答案】800, 700
【解析】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可判定
【答案】B
【解析】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
18.(1)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________ E.________
18.(2)图中周庄的海拔在________米到________米之间
18.(3)此地图辨认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 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18.(4)图中还有哪一处可能形成小溪流?请用虚线(﹣﹣﹣﹣)画出其位置
18.(5)图中最适合修建水库的是哪一处()
【答案】山脊, 陡崖
【解析】读图可得 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该部位是山脊 E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答案】100, 200
【解析】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周庄的海拔在100米到200米之间
【答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东南
【解析】图中无指向标和经纬网此地图辨认方向的依据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周庄位于李庄的东南方向
【答案】
【解析】小溪多分布在山谷的部位图中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该部位有小溪
【答案】B
【解析】图中最适合修建水库的是D部位该部位位于盆地的出口处容易蓄水且施工量较小
19.(1)将图中的字母填入对应的地形名称中
山谷________ 鞍部________ 山顶________ 悬崖________
19.(2)图中E处与F处比较哪处地势比较平缓?并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
19.(3)小明认为B处虚线代表河流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________
【答案】B, G, A, D
【解析】图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G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D处为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答案】E E处比F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解析】图中E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F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因此E处比F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答案】对 B处为山谷容易形成河流
【解析】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小明认为B处虚线代表河流是对的
20.(1)图中甲山峰的海拔不会超过()米
20.(2)每年雨季 A和B两地中容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地
20.(3)E地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F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E、F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某日测得山脚F地的气温约为20℃此时E地气温约为________℃
20.(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主要沿________分布其中C居民点位于D居民点的________方向
A. 1100米
B. 1200米
C. 1300米
D. 1400米
【答案】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200米
【解析】
【答案】B
【解析】
【答案】1200, 1000, 14
【解析】
【答案】河流, 东方
【解析】
21.(1)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________方向 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____千米
21.(2)D、E两处的地形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1.(3)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________河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_
【答案】东南, 332, 1.1
【解析】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山峰B位于乙村的东南方向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C地海拔高度为300米山峰A的海拔高度为632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32米-300米=332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2.2厘米\times 50000=1.1千米
【答案】陡崖, 山脊
【解析】D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E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答案】HI,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析】FG与HI两河段中 HI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较为湍急
22.(1)判断图中相应的地形名称乙________ 丙________
22.(2)山顶甲地和丁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向________流
22.(3)若丙、丁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答案】陡崖, 山脊
【解析】依据位置图中乙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答案】570, 西北
【解析】山顶甲地和丁地的相对高度是670﹣100=570米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
【答案】2
【解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丁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
23.(1)A山顶的海拔不高于________米
23.(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 B ________ C ________
23.(3)①~②河段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该河段的实际长度是________ 该河段的流向是自________往________流动
23.(4)一户外运动俱乐部欲举办攀岩活动 A、B、C、D四地最适合的地点是________地
【答案】350
【解析】图示等高距为50米可判定不高于350米
【答案】鞍部, 山脊
【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B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答案】240米, 西北, 东南
【解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则该河段的实际长度是240米、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答案】D
【解析】A、B、C、D四地原因在于D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4.(1)从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前进营地、北坳营地、突击营地三个营地其中一个营地由于地处谷地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该营地是
________营地
24.(2)沿登山路线从北坳营地到突击营地途径的地形部位主要为________ 突击营地位于北坳营地的________方向单从地形因素考虑突击营地比北坳营地气温大约降低________℃
24.(3)前进营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24.(4)从北坳营地向珠峰攀登的过程中测量队员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从坡度和气温两方面作答)________
24.(5)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测量时地球运动至图2中的________之间(填字母即可)宣布新高程当日滨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________
【答案】前进
【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前进营地位于山谷北坳营地位于鞍部突击营地位于山脊由此可判定三个营地中前进营地由于地处谷地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答案】山脊, 东南, 4.8﹣9.6
【解析】沿登山路线从北坳营地到突击营地途径的地形部位主要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突击营地位于北坳营地的东南方向图示等高距为400米突击营地海拔位于8000﹣8400米之间北坳营地海拔位于6800﹣7200米之间两地高差位于800﹣1600米之间温差位于4.8﹣9.6℃之间
【答案】D
【解析】图示等高距为400米可判定前进营地的海拔高度位于6400﹣6800米之间可能为6500米
【答案】坡度陡峻登山难度大气温低高寒等
【解析】从北坳营地向珠峰攀登的过程中测量队员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坡度陡峻登山难度大气温低高寒等
【答案】C﹣B, 昼短夜长
【解析】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测量时(5月27日)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地球运动至图2中的C﹣B之间宣布新高程当日(12月8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滨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昼短夜长
25.(1)图中A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____ 海拔高度可能是________至________米25.(2)观测点②位于A的________方向四个观测点中位于山脊的是________
25.(3)某小组同学测得④观测点的气温是25℃海拔为________米此时接近山顶的B 地气温大致为________℃
25.(4)图中的记录卡片是在________观测点记录的该地河流的流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
25.(5)某小组同学计划在①地看日出你认为能否看到并说明理由观点 ________ 理由 ________
【答案】山顶(山峰), 450, 500
【解析】图中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山峰)该图等高距为50米因此A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450至500米
【答案】东南, ④
【解析】依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观测点②位于A的东南方向四个观测点中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答案】100, 22.9
【解析】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④观测点的气温是25℃海拔
为100米 B地的海拔是450米 B地气温是 25℃﹣(450米﹣100米)÷100米×0.6℃=22.9℃
【答案】②, 西北, 东南
【解析】图中的记录卡片是在②观测点记录的②位于山峰A的东南方向海拔约为
180米依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答案】不能, 因为①地位于山谷中视线受到阻挡
【解析】①地不能看到日出理由因为①地位于山谷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视线受到阻挡
26.(1)甲、乙两山顶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_千米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26.(2)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_米甲山比乙山低________米
26.(3)B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
26.(4)A处为________ G处为________ EF处为________ DC处为________
26.(5)从H处爬山省力的原因是 ________
【答案】6, 东北
【解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div 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div 比例尺量的甲、乙两山顶间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为6千米依据指向标判断方
向甲山在乙山的东北方向
【答案】1150, 170
【解析】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的海拔为1320米甲山比乙山低1320-1150=170
米
【答案】H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 B
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H
【答案】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
【解析】图中A处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G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EF
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D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答案】H处等高线稀疏坡缓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从
H处爬山省力的原因是 H处等高线稀疏坡缓
27.(1)本图所示地区地形类型以________为主
27.(2)图中李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李庄与凤凰山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李
庄在等高线上)
27.(3)甲、乙两河共同发育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甲河的流向是________ 该河在王庄附近流经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7.(4)图中王庄到张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约________千米
27.(5)如果从陈庄出发爬凤凰山比爬圆顶山的难度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山地
【解析】本图所示地区地形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以山地为主
【答案】山谷, 660
【解析】图中李庄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李庄与凤凰山的相对高度为1160﹣500=660米
【答案】山谷, 自东向西, 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河共同发育的地形部位是山谷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甲河的流向是自东向西该河在王庄附近流经的地形部位是陡崖判断依据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答案】4
【解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图中王庄到张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约4千米
【答案】凤凰山海拔高坡度较陡
【解析】如果从陈庄出发爬凤凰山比爬圆顶山的难度大的原因是凤凰山海拔高坡度较陡
28.(1)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从村庄出发,第一站来到了甲地,甲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其海拔高度最高不超过米________(选填“700米”或“800米”),同学们发现视野相当开阔,美景尽收眼底
28.(2)第二站来到了乙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并在①②河段体验了漂流活动,感受到流速较快的河段是________
28.(3)第三站来到了丙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同学们发现由于和村庄之间被地形阻挡,已经完全看不到出发地了
【答案】(1)山峰(或山顶), 800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峰由该图等高距为100米可知
甲地外围邻近的等高线海拔为700米所以甲地的海拔范围在700—800米之间不超过800米
【答案】(2)山谷, ①
【解析】(2)读图可知图中乙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谷在图中①②河段中①河段附近等高线密集坡
度大河流流速较快
【答案】(3)鞍部
【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丙地位于两座山峰之间海拔相对较低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鞍部
29.(1)写出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 G________ CD________ EF________ 29.(2)甲山顶位于乙山顶的________方向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29.(3)如果有河流存在那么最有可能存在于图中CD或EF处中的________(CD、EF)处该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
29.(4)从B处和H处登甲山较吃力的是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答案】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地形部位A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G等高线重合的
地方为陡崖 C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EF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答案】东北, 170
【解析】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甲山顶位于乙山顶的东北方向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可判定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
【答案】EF, 自西向东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处为集水线易形成河流由此可判定如果有河流存在那么最有可能存在于图中CD或EF处中的EF 该处为山谷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该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
【答案】B, 等高线密集、坡陡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从B处和H处登甲山较吃力的是B处
30.(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地形部位名称
30.(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将同一时间测得的A、D两地气温相比________地气温更高
30.(3)C地位于D地的________方向若图中两地距离为2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
30.(4)图中有一条小溪其流向为________ 社团在回程中迷路便沿着该小溪向下游方向前进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请解释原因 ________
A. 山顶
B. 陡崖 D.山脊
【答案】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所示地形部位名称为 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所示地形部位名称为 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答案】570, D
【解析】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670﹣100=570米依据海拔与温度的关系、D两地气温相比原因在于D海拔低于A地
【答案】西北, 2千米
【解析】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 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2千米
【答案】自西北流向东南, 小溪的最下游是平原往往有人类居住
【解析】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中小溪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便沿着该小溪向下游方向前进原因在于小溪的最下游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