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页,共42页。
【实验(shíyàn)数据】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0.04%的 Vc溶液
滴加的滴数 40
10 20
5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含量为 ________(各液体(yètǐ)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 不计)。
第十四页,共42页。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 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________这一实验结果,分 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 定结果的是________。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tóngyī)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第十二页,共42页。
【典例】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与氧 气发生反应。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 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hánliàng)。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支 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 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第三页,共42页。
二、实验(shíyàn)基本操作
镊子 答案(dá(ànniè):①zi_)____ 药②匙___(_或__纸___槽__)__ ③__胶___头__滴__管 ④__量___筒__和__胶___头__滴_ 管⑤_____ 量⑥筒__________凹__液_ 面最低处
第四页,共42页。
第二十五页,共42页。
【解析】选C。合成耐高温材料氮化硅属于化学(huàxué)研究 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新型光导材料氟化玻璃属于化学(huàxué) 研究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编写计算机的语言程序属于信息技术 研究内容,故C符合题意;合成间隙储氢化物属于化学(huàxué) 研究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
故属化学性质。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3.(2012·扬州中考(zhōnɡ kǎo)改编)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
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铁锅用于炒菜
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铜用于制作导线
第三十页,共42页。
【解析】选C。本题考查用途与性质的关系及化学性质的判断。解 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天然气的可燃性,而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铁锅用于炒菜、氢气(qīnɡ qì)用于填充气球和铜用于制作导线分 别利用的是导热性、密度小和导电性,而导热性、密度和导电性是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故属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
性质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简 确定 单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第八页,共42页。
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都是 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描述(miáo shù)时一般带有“能”“会”“可 以” “容易”等字词;变化则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 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重在“变”,常用“变 成”“生成”等词语描述(miáo shù)。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考点 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11·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解析】选D。利用炸药爆炸、煤的燃烧和汽油燃烧获得能量的同 时,均生成(shēnɡ chénɡ)了其他物质,故以上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 变化;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shēnɡ chénɡ)其他物质,故该过程 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2.(2012·梧州中考)物质的下列(xiàliè)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气味
B.硬度
C.沸点
D.可燃性
【解析】选D。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为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出来。气味、硬度和沸点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属物
理性质,而可燃性是物质在发生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第十七页,共42页。
考点 3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gùtǐ)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gùtǐ)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gùtǐ)可用镊子 夹取。 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时,应首先使试管倾斜;取用块状固 体(gùtǐ)或密度大的金属颗粒时,应首先使试管横放。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较多量液体时采用倾倒法;少量液体采用胶头滴管滴加; 一定量的液体采用量筒量取。
第十页,共42页。
【解析】氯气的颜色、气味(qìwèi)属于物理性质;氯气的三 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会燃烧说 明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 酸,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③ ① ① ④ ②
第十一页,共42页。
考点 2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解释(jiěshì)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要求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一般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着某一实验结 果,当要探究其中一种因素的影响时,应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第十八页,共42页。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shǐyòng)方法(如下图):
第十九页,共42页。
(2)给物质加热: ①先预热,再集中(jízhōng)加热。 ②加热后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③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外壁应干燥;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 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水平 方向成45°角。
______。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zìmǔ)),实验操 作C可能造成______,实验操作D中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写 一点)。
第二十二页,共42页。
【解析】(1)量取8.0 mL液体,应选用与8.0 mL相近的量程,则应选10 mL量程的量筒。量取液体的最后不足的要用胶头滴管添加;(2)胶头 滴管用完后洗涤干净,防止污染别的药品;(3)实验室用烧杯加热( jiā rè) 蒸馏水时,需垫石棉网,否则会因为受热不均引起炸裂;(4)取用液体时, 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 处保持水平;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最好盖两次。不可用嘴 吹灭,否则会引燃酒精灯内的酒精而爆炸;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jiā rè)时, 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 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等。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2.(2011·淄博中考)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 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 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解析】选A。根据化学的概念可知(kě zhī),对物质的组成、结构 和性质的研究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用途或应用是物质性质 在实际中的应用;而对物质的运动状态的研究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试管
预热
答(s案h(ìdguáǎà酒nn)精):⑦灯_______1/3⑧处______ 4⑨5°_____ (y⑩ù_r_è_)__
⑪刷_______ ⑫____内__壁__的___水__既__不__聚__成__水__滴__,_也__不__成__股__流下
第五页,共42页。
考点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wùlǐbiànhuà)和化学变化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考点 3 科学探究
1.(2011·内江中考)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将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答案:(1)A、D (2)用水冲洗(chōngxǐ)干净 (3)石棉网 (4)A、B、C 引燃酒精灯内的酒精而爆炸 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答案合理即可)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考点 1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作用 1.(2011·南平中考)联合国第63届大会通过议案,2011年作为“国 际化学年”,国际化学年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 未来(wèilái)!”。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合成耐高温材料氮化硅 B.研制新型光导材料氟化玻璃 C.编写计算机的语言程序 D.合成间隙储氢化物
第十五页,共42页。
【解析】由实验数据可知,使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所用的苹 果汁的滴数最少,所以苹果汁中Vc含量最高。所滴加的苹果汁的滴数是 0.04%的Vc溶液的2倍,所以苹果汁中Vc含量是0.04%的Vc溶液中Vc含 量的1/2,即0.02%。 【设计方案】将新鲜(xīn xiān)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 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盛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 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 滴数。根据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分析得出蔬菜放 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在该实验 中,试管的大小不会影响到实验数据的取得,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第一单元 阶段(jiēduàn)专题复习
第一页,共42页。
结合本单元内容,分析下图各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并将图中 答案填写在空白处: 一、物质(wùzhì)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页,共42页。
是否(shì fǒu)有新的物质 答案是(d生否á通成àn过)化:①学__变__化__(h__u_à_x_u__é______ ②__b__ià_n__h_u_à__)表__现__出__来________ ③__化__学___变__化__过__程__中__,_会__同__时__发__生__物___理__变_ 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第六页,共42页。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伴随 物质形状、状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
现象 态改变
成沉淀
区别
相互 关系
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第七页,共42页。
2.物理性质(wùlǐ xìngzhì)和化学性质
第二十页,共42页。
【典例】规范的实验(shíyàn)操作是实验(shíyàn)成功的前提,请
回答:
(1)正确量取8.0 mL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是______。
A.10 mL的量筒 B.50 mL的量筒
C.烧杯
D.胶头滴管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用烧杯加热蒸馏水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
第九页,共42页。
【典例】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 性质(huàxué xìngzhì)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 上: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____________;氯气在1.01×105Pa时,冷却到-34.6℃变成液 态氯________,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________;红 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________;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 生成一种叫氯化氢的气体;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 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_______。
第十六页,共42页。
答案:探究一:【实验结论】苹果汁 0.02% 探究二:【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fēnbié)捣 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fēnbié)挤入两个烧杯中,向盛有1 mL等浓度高 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fēnbié)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 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 【实验结论】(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 【实验反思】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