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破釜沉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破釜沉舟
历史典故破釜沉舟
历史典故破釜沉舟1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破釜沉舟的意思
[释义]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
砸碎锅子;凿沉船只。
比喻战斗到底。
[语出] 明·陈孝逸《与罗杓庵书》:“秋间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为射贼擒王计;必不败;而后杜门却轨。
”
[正音] 釜;不能读作“jīn”。
[辨形] 釜;不能写作“斧”。
[近义] 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 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用破釜沉舟造句
1) 呃,我在想…,当时,你儿子觉醒时我破釜沉舟的倾尽国库替他打造神兵,现在我女儿觉醒了,国库也空了……
2) 司徒翔云以破釜沉舟的气势,饿虎攒羊般杀入契丹骑兵阵中,勇不可挡,杀人犹如砍瓜切菜。
3) 胯下之辱,指鹿为马,沐猴而冠,破釜沉舟,还乡定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虚张声势,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4)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令天下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5) 因此,带着破罐子破摔,不,应该是破釜沉舟的信念,王燃再次偷偷地找到了最了解自己的昭仁公主。
6) 王子意识到,阿努比斯这个家伙要破釜沉舟,誓杀自己不可,于是集中精力积极迎战。
7)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歌德大自然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
8)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9) 甚至,对于声称台湾属于自己的中国也表示中国希望和平解决这个僵局,尽管他坚称两岸统一是唯一的解决途径,但如果台湾要为独立破釜沉舟,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0) 八一建军节,你是幸福叛军的最高统帅,特向你汇报:海军象征你破釜沉舟的勇气,陆军象征你丢盔卸甲的烦恼,空军象征你的好运正喷火冒烟,请你检阅!
11) 另一个大汉放下水杯,像是做了一个巨大的决定一般,一副破釜沉舟的样子。
12) 你不能去,一个是有钱的债主,一个是不成气候的小弟,你说那个什么卢哥会选哪个啊?如今,我们也只有破釜沉舟了。
13)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4) 卧薪尝胆,尝破茧而触痛。
破釜沉舟,圆金色六月梦。
15)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 大自然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
17)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8) 造化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
19) 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参加研究生考试。
2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1) 对于敌人的大扫荡,我军破釜沉舟予以还击。
22) 现在已破釜沉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干到底了。
23)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4) 破釜沉舟同时也毛骨悚然。
25) 破釜沉舟:只要咱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进修上的各类困难。
26) 处于劣势中的军队,只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战,才能死里逃生。
27) 事已至此,只有破釜沉舟,作最后一搏。
28) 但现在的情况是,它必须破釜沉舟。
29) 现在只有破釜沉舟地奋力一搏,才有机会扭转目前的局势。
30) 只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没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历史典故破釜沉舟2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释义】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历史典故】
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病死。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
智伯独揽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
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
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
智伯立即派人传令,让魏桓子和韩康子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
晋阳被智伯围困了整整三年,形势越来越危急。
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
后来,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伯军队四散逃窜,智伯被擒。
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
赵襄子急忙挽留。
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
历史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请你让我走吧!”
【成长心语】
功高盖主,是做臣子的大忌,历史上无数的功臣正是由于功高盖主而被杀,张孟谈借鉴历史的教训,急流勇退,避免了被猜忌甚至被杀害的命运。
历史是一面镜子,人应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不忘历史,才能够继往开来,开创大局。
历史教人明智,借鉴历史成败,能够让我们以前人为借鉴,取得成功,避免败亡。
历史典故破釜沉舟3
【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
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
不进。
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
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
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
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
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
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
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
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历史背景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
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
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
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
但项羽却说:“念
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
”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
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
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ǐ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ǎn)。
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
”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
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
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
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
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州市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
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不幸。
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
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
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人四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
没
过多久,大家找到一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他才13岁,正替人家当放羊娃。
于是项梁带领大家把熊心立为楚王,为了顺应楚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仍称他做“楚怀王”。
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队伍。
项梁把楚怀王安置在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自己带兵继续西进。
他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打败章邯,又在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东面大破秦军,接着又攻下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南)。
这时候,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复了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
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
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朝的大将李由。
章邯见形势危急,赶快请秦朝政府派援军,乘着项梁得胜后骄傲自满,没有防备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
项梁一死,起义军的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项羽、刘邦、吕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采取守势。
再说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
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固守。
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援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赶紧准备援军,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
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
当他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
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
”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
”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
宋义大发脾气,喊:“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头发令!”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
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
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zhāng)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
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
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
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
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
那些旧贵族派来
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
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带领残兵败将后退了几十里,派人到咸阳去求援兵。
但赵高正忙着夺位,一个援兵也没派,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率领剩下的秦军投降了项羽。
巨鹿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强大的秦王朝已经无力抵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了。
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项羽立即带兵西进,还被称为“西楚霸王”。
范增却对他说:“如果你想永远称为大王,就必须杀死刘邦。
”但是项羽心想:“曾经是朋友,为什么一定要成为敌人?”
在鸿门宴上你一再推延不愿意杀死刘邦,还把刘邦封为汉王,可谁又有知道英雄相惜的情意呢?
你败了,败得一塌糊涂。
尽管你“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你也只能突围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损。
对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乡——江东。
乌江江心有一条船,渡过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
但你不愿意渡过乌江,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认为大势已去,难有回天之力了。
你倒下了,带着遗恨,也留给后世许多思考。
历史典故破釜沉舟4
破釜沉舟出自什么典故
早在孙子兵法中就有“焚舟破釜”的记载,也表示誓死一战的决心,但并未能形成过于广泛的谈论,直至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的“皆沉船,破釜甑”,讲述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带领士兵所做出的破釜沉舟的举动,逐渐成为后世老生常谈的经典故事。
项羽本纪是西汉年间由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第七卷,讲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生平,记录了秦朝末年项羽辉煌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通过描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纷起与楚汉相争的恢宏历史景象,生动地刻画了项羽十分悲壮与深刻的一生。
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河、骁勇无敌的英雄豪杰,又是一个生性暴戾、有勇乏谋、
儿女情长的匹夫。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的描述,将他性格中所有矛盾点的每个侧面都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统一地在这篇巨著中展现无遗,既有不少作者对于其人格上一些不足之处的评判,但更多的是对于一位英雄发自内心的同情与叹息。
史记中的所有本纪所描写的都是帝王,然而项羽并为成为帝王,司马迁却将之写入本纪归为帝王之列则是表现了对项羽至高无上的敬意。
在项羽本纪中,对于破釜沉舟这一段的记载,说他杀了上帅宋义,威震全楚,名扬诸侯。
起初派前锋先赴巨鹿救援,并不顺利,得到再次请兵后,项羽亲自带领众兵渡河,将船沉没,将锅砸破,将屋烧毁,只带三天粮,以表示全军带着一颗必死的决心,绝不企图苟活。
项羽的这种表现,将他的豪气决心、果敢坚毅都展露无遗。
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项羽本纪中写道: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而破釜沉舟一词,却是出自蒲松龄的自勉联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自勉联,自古以来,很多志向远大的文人学士,在勤奋苦读的同时,常常会写一些对联挂在墙面、床头或刻在纸镇上,在面对艰苦环境的同时,能够不断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发愤图强。
蒲松龄的这首自勉联也是如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对联中所举的事例一般,坚持不懈,苦心攻读,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实现壮志。
因此蒲松龄将此联刻在压纸的铜尺上,来勉励自己不断地读书创作。
这首对联中,蒲松龄举了多个鼓舞人心的事例,例如破釜沉舟,项羽面对劲敌强秦,能够毫不畏惧,带领士兵渡河后,尽沉船,砸碎锅,烧屋舍,带领全军勇往直前,以一颗不胜则亡的决心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打得敌人要么死要么逃。
此后项羽威名大振,于诸侯中称霸,原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的秦国,却被打得一蹶不振,走向灭亡。
而卧薪尝胆也一样,越王为了报仇雪耻,忍辱负重,每日尝苦胆,睡柴草,使自己不忘耻辱,努力壮大国力,最终富国强兵,反灭吴国,使原本已亡的越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霸。
蒲松龄的这幅对联,讲述了皇天不负苦心人,有志者定能事竟成。
破釜沉舟的反义词有哪些
破釜沉舟源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的是项羽在行军途中,率领部下渡江以后,将所有船只凿穿沉入河中,打破所有锅,烧掉所有房,带着一颗不胜就死绝不回头的决心前行赴战,最终取得胜利。
如今破釜沉舟作为一个成语赞扬项羽这种为了目标不顾一切的决心与勇气,喻指有志者事竟成。
那么破釜沉舟的反义词有哪些呢?
在勇气方面,破釜沉舟的反义词是“知难而退”,表示遇到困难就马上退缩,没有坚持下去努力克服的勇气。
破釜沉舟这个故事中被项羽所杀的上将宋义因为畏惧秦军兵力而迟迟停驻不敢进军就正好形象地表现了“知难而退”这个词的含义。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旧时原来是指打仗时应当见机行事,如果遇到难以完成的事情任务绝不硬碰硬,懂得回头,而如今演变成了畏惧不前、望而退步的意思。
此外,在决心上,破釜沉舟的反义词还有“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等等,破釜沉舟讲的是项羽一心要打败秦国,不打胜仗誓不罢休的决心,没有任何异心和妥协,以此带领全军向死而战最终取得胜利。
而优柔寡断表示的是做事情犹犹豫豫难以定夺,缺乏决绝,没有强烈的明确的目标。
而“举棋不定”原来是指在下棋的时候拿着棋子不知道该走哪一步,比喻做事情顾虑太多,难以做选择。
这两个成语都含有一定贬义之意,不够决绝。
破釜沉舟告诉我们,只要对于成功的渴望足够强烈,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带着勇气努力前进,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破釜沉舟的决心是什么
在经典故事破釜沉舟中,项羽下定决心誓死要大败秦军,以解救赵军巨鹿之围,他只给自己一条路的选择,并告诉将士们除非想要跳河而亡,否则除了打赢战争之外没有其它的活路。
项羽的所作所为看似是抱有极大的把握的,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十足的把握定然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是面对秦国这么强劲的对手。
然而实际上呢,楚军对于秦军来说,就如同鸡蛋碰石头一般,章邯在项梁战死后,早就丝毫不把楚军放在眼里了,那么如此悬殊的实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