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衣古诗阅读翻译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李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狂”的诗人吧;而人们对李白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不仅仅源于李白本身就很狂傲的性格,还源于李白善于“推销自己的手段”。

李白游遍大好河山,李白广交天下好友,李白把自己的豪情壮志写进了诗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都是李白疏狂之性的见证,而这些诗句也无不以自己的魅力感染着人们。

不过,因为追求不同,“狂”和“狂”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李白的狂,有时会受到功名的压制,因为李白始终有个“做官梦”,“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是他的抱负。

而还有一种狂,则是“视功名为粪土”的狂,这种狂,让帝王都要敬之三分。

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就完美地诠释了上面所说的第二种狂。

此诗的作者曾被人称为“宋朝最狂的诗人”,这首就让他写出了至高无上、超凡脱俗的境界。

莎衣
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释
①莎衣:即指蓑衣,以蓑草编织成的御雨衣披。

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犹纵使,即使。

绶:系印纽的丝带。

金章:金质的官印。

翻译
蓑衣绿蓝相间胜过锦衣,(穿上它)正好靠在船边吟诗、钓鱼。

渔人披着蓑衣,看雨洒湖面,蒹葭苍苍,烟雾迷蒙,闻荷花飘香,想躺就躺,想坐就坐,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在酒家喝醉后,在晚晴时,脱掉蓑衣,自由自在,潇洒超脱。

任凭那紫绶金印多么珍贵,却休想用它来换取我的蓑衣。

鉴赏
杨朴为北宋的诗人,他一生穿布衣、餐蔬食,生性淡泊疏放,气节刚正不阿。

因为生活贫困,也因为才华横溢,杨朴的一位同学曾向皇上推荐他,希望帮他入仕做官,从而改善他的生活处境。

殊不知杨朴却写下了这首《莎衣》,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就告辞归乡了。

诗的首联直接道出了自己对莎衣的赞美之情: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任何衣服都无法与柔软的绿草编织成的莎衣相比,穿着莎衣,倚着船儿边垂钓边吟诗,真的是再相宜不过了。

这首诗属于咏物之作,在描写的时候,作者首先选择了莎衣质地方面的典型特点,对其进行了讴歌。

在一般人眼中最廉价的衣服在作者眼中却变成了最独特、最让他喜欢的衣服;而作者对莎衣的这种肯定态度,从一个“胜”字上面就体现得尤为充分。

“倚船吟钓正相宜”则从莎衣的用途出发予以赞美。

而且这一句不仅具有赞美作用,还具有令读者赏心悦目的画面效应。

读这一句,能让人明显感受到作者笔下的那种闲情逸致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诗的情感基调也于此处被
奠定下来。

虽然此诗“咏物”,但它却与人紧密相连。

作者借莎衣与钓翁之间的关系,将它们二者相互融合。

在赞美物象的同时,也妥当地描写了人物: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在芦苇荡的烟波里随意而卧,在荷花的香气里感受雨意的连绵。

好美的一句,真得感叹作者的描摹水平与他的无求心境。

从作者的描摹水平来说,颔联兼备了视觉、听觉以及嗅觉三方面的效果,把画面的唯美与生动性展现出来。

在这幅画面中,有碧芦的芦苇,有亮丽的荷花,有荷花的清香,也有淅淅的雨声。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披着莎衣垂钓,可谓景不醉人人自醉了。

那么从作者的心境来说,他笔下的这种意境正好承载着他对闲散、僻静的乡居生活的热爱,体现着他与世无争、堪洞清机的淡泊诗心。

读到此处,让人不由想起了张志和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其中超脱世外的那种意境与心境简直太有感染力了。

诗的描写角度在“莎衣”与“钓翁”之间自由切换: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春天醉酒之后,莎衣才被脱下来,傍晚天气晴朗的时候,莎衣也会被很随意地堆在渔舍中。

莎衣代表着渔翁,渔翁也代表着莎衣。

这里的颈联从“酒家”与“渔舍”两个不同的地点,从“醉后”与“晚晴”两个不同的时间,从“狂脱”与“乱
堆”两个不同的动作,为我们刻画了渔翁疏放、洒脱的形象,和莎衣耐磨耐用而丝毫不带脆弱娇贵之气的特点。

每个字都自然寻常,但每个字却都具有传神的作用,好的诗句就是这样练成的。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尽管那些紫色绶带和黄金印章都无比尊贵,但是“我”依然不会拿这莎衣去交换。

最后一联与首联遥相呼应,再次直接道出作者的态度,只不过这次的态度要更加坚定,方向也更加明确。

我们说了,这首诗是作者的同学向皇上推荐他的情况下所写,那么作者有没有去朝中做官,通过最后一联的内容我们就能够看得明明白白。

在通常情况下,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皇上的赏识而拥有官职,但是杨朴却恰恰相反,他拥有寻常人难以拥有的机会,却做出了寻常人不会做出的选择。

当着皇上的面写诗拒绝优厚的待遇,那得多大的勇气、傲气、狂气与静气,而杨朴的态度与选择又偏偏证明了一切。

所以,杨朴是真狂,他不为名利、不图财富,只一件莎衣、一叶小舟就是他眼中的整个江湖与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