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国防职教研究
ShaanxiGuofang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
第31卷第1期
2 0 2 1年3月
Vol.31No.1
Mar.2021
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认识
卜西园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海淀100089)
摘要: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断有多重解读,在中国曾经一度被确定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或马克思的宗教观
的代名词。
本文在梳理学界对该命题的文本研究基}上,深化对马克思的宗教观认识。
从马克思个人理论发展的
不同阶段和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提法的五个主要问题,三个维度来系统探析提出该论断的历史语境,论断内 涵、特征及在马克思的宗教观中特殊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对马克思的宗教观继承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观;马克思的宗教观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SY047—(2021)01 —0032 —04
长期以来,受社会历史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尤其在中国,一段时间内,马克思的宗教观一度被等 同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的认识不断深化,关于这一命题国内外已有许多学 者进行研究、论证和分析,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做 出了各种解读。
但是着眼于这些“论断",其中从整 体、系统观念联系宗教的本质,思考论断与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政策实际发展影响的分析较 少,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理论的具体阐释不足。
本文对不同时期的研究文章进行梳理分析基础上, 放宽视野,从整个马克思的理论发展整体来看“宗教 是人民的鸦片”,和该命题自身的特征,在马克思的 宗教观中的地位和该论断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宗教理论和实践进程的影响与启示%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命题一般认为马克
思首次提出是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 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圣灵 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 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此后,该论
述一度被人01广为传颂,认为是马克思的宗教观。
但是,着眼于原文,马克思紧接着指出:“废除作为人 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的幸福 ……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 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
的现实;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
”” 了马 对宗教的 判态
时,提出了自己批判宗教的目的是为追求人民现实 的幸 人 的 ”
1马克思的“宗教观”
从马克思个人的理论发展阶段梳理、概括,“宗 教是人民的鸦片”可看作早期马克思对宗教问题的 思考,不能直接确定为马克思的宗教观。
学者们逐 步达成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能仅从马克思 语录中阐释,不能是教条的生搬硬套,不能只读原著 不读“历史”,即原文的时代背景。
那么《<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导言》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文章已经清晰
描写,马克思针对的是19世纪的“矛盾”德国,虽然 哲学水平世界领先,但政治制度相较于英、法等国已 十分落伍,封建君主专制下国家分裂,宗教神学绝对 统治意识形态,宗教作为上帝的化身,所有人不得违 抗“上帝”的意旨。
生活困顿的民众只能维持低水平 的生存,只有去“天国的幻想”中得到救赎,而不能创 造现实幸福的生活。
为改变这陈腐落后的社会,为 了使人 作为理 的人进 的 考 马
首先发动思想的论战一一用宗教的批判运动,以打 破德国人民关于天国的幻想,用理性和行动去争取 现实的幸福”马克思认为,“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 切批判的前提” ”没有宗教的批判,就不可能进行对
收稿日期:2020 —12 —08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
学指南研究(项目编号:2018JDSZK015))
作者简介:卜西园(1996—),男,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卜西园: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认识
德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法的批判。
文章明确指向批评的对象在德国。
同时站在批判阶级社会的角度,对宗教神学的社会根源、思想价值进行分析,是对宗教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作用的论证。
19世纪的欧洲,要动员和争取“宗教改革”后受宗教影响的群众投身现实的革命运动,因此必然要实现思想的变革,宗教的批判。
马克思重点强调的主体在于人民群众,争取“人民的革命”,而不是“宗教”的革命。
同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被公认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是早期的代表作。
虽然有对宗教的本质,适用性与方法意义等问题进行论述,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成熟。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受到布鲁诺一鲍威尔的宗教哲学影响,此时正沉浸于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之中,认为“宗教异化论”,“宗教鸦片论”和“歪曲反映论”是永恒的主题。
鲍威尔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解释为同自然相脱离的绝对实在,并用它来代替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宣称“自我意识”是最强大的历史创造力,其观点显然没有超出思维理论的范围,反宗教的斗争仍然在神学里%受黑格尔影响,其宗教批判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即将一切宗教视为绝对精神在人的自我意识中的表现,而不能全面辩证地理解宗教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因此,这一时期马克思对宗教的观点不能直接上升概括为马克思整体的宗教观。
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工人党不应只满足和停留在'信仰自由'的简单口号之上,而应致力于'把信仰从宗教妖术中解放出来'%并且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宗教需要,就像实现自己的肉体需要一样,不受警察干涉。
”该观点被看作是马克思对个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正面回应,其肯定人民拥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反差,弱化了宗教的功能分析,而表现出其对宗教本质更深刻和客观的思考。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信仰自由的目的“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的自由而已”,对宗教的选择是自由的,并不是完全取消宗教的影响。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直接且尖锐的,但马克思的矛头真正所指仍然是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其目的并不是将宗教彻底的从人类历史上废除。
马克思所要求的是实现“政教分离”,实现宗教信仰的自由,将宗教还原为私人的事情,使宗教不再起“鸦片”的作用,进而维护旧的社会制度%
在宗教的根源和消亡问题上,马克思一方面强调通过逐步消除宗教赖以产生的世俗基础特别是经济基础,来促使宗教逐步消亡;同时坚决反对用人为的办法消灭宗教的主张,要看到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明白而合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宗教的消亡同样是一个长久的进程,马克思曾指出:“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反杜林论沖指出:只有“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就随着消失”,可以看到随着马克思革命实践的积累,想识的深其格的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不断的深入、完善。
所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或者马克思的宗教观应该是系统、完整的理论概括,应同时涵盖宗教本质内涵、社会属性,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客观规律,与社会发展进程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等问题的完整阐释,甚至表明提出观点者的立场,将其简化为“宗教是人民的”是合理的”
2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误读”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出现在马克思不同的文章,可以看出这是马克思关于宗教功能所做的一个形象比喻,“比喻”不能当作定义,因此这个论断甚至不能称为“宗教观”。
此外,对于这一命题目前学界主要存在以下五种“误读”。
第一,马克思只是“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比喻”的用命的发
者。
这个论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之前已经流传,德国哲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如鲍威尔、赫斯、海涅和费尔巴哈等人都曾用鸦片、酒精、麻醉剂等来比作宗教,此话并非马克思首创。
不仅可以看出,这些学者们的使用将“鸦片”与酒精、麻醉剂等同,已经是在强调宗教的“功能”,不是宗教的本质论证;同时,这种承袭前人的提法,没有首创性,没有系统的论述关于宗教属性、特征、作用等基本问题,被为宗教观是成立”
第二,“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只能理解为马克思对宗教社会作用的功释是马对于宗教本质的观点。
尽管这一论述与宗教本质有联系,但两者不能等同。
有学者指出:由于后来列宁把这句名言誉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全部世界观的基石”,所以一段时期内,我国宗教理论研究者或宗教政策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常常将这句命题作为集中揭不宗教本质的论断。
此外,关于列宁在解释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时创造性地加上了“麻醉”的字眼,改为人们比较熟知的“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有学者指出,这完全否定了人的主体判和宗教在特阶级社会的存在值将人作了宗教的“被接受者”;同时片面的将“宗教”定义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强调其单一的功能,这与宗教产生的、史发展和人文、发展是
违背的。
针对“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的观点,已经被学者考证发现潘岳摘引列宁的话用的是旧的中译文,翻译的原话中没有“麻醉”二字,是中译本添加的。
综上,启示我们,文本论断的研究应该更加谨慎,要“读原著、学原文”,同时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局限论断本身来认识宗教,就很容易与其原意出现极大偏差,与现实状况更是极不相符,这种研究结果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陕西国防职教研究
第三,如何看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中“鸦片”到底是药品还是毒品的论争。
即马克思在此处所表达的意思中“鸦片”这个词的性质如何理解,是否是麻醉剂的药品或是万恶的毒品。
目前研究主要对“鸦片”有完全否定和保持中立态度两种看法%其中完全否定的态度将鸦片理解为吞噬人身体和麻醉心灵的毒物。
同时,考虑到19世纪以来,近一百年西方列强对中国鸦片奴役,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中国人和作为德国人的马克思在德国文化语境下对'鸦片'的理解定然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定时期内,中国人看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中的“鸦片”,很容易将其与帝国主义的无耻侵略联系在一块,很容易将其当作毒品,或将广大信教群众与帝国主义的侵略作用联系在一起;同时,伴随着鸦片入侵,西方悠久的“传教”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映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同样被部分中国人视为文化的“入侵”或精神的腐蚀%综上,这一认识的不当在于,弱化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将今天对鸦片的认识与历史上特定时期对鸦片的认识混为一谈。
在马克思谈“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时,特别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19世纪的欧洲社会,鸦片更是被普遍视为一种药品,更多的鸦片是被运用于医学上,主要起着麻醉剂的作用。
因此,部分研究者认为马克思在文章中同样是结合这个语境看待宗教。
即使有观点提出: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于“鸦片战争”3年之后,并且马克思一直对中国予以关注。
他们基于这样的国际背景和理论主体的个人主观情感,“推断”马克思对“鸦片”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受到了“鸦片战争”的影响,即他对“鸦片”是持有否定态度%但是学术研究的严谨要求不允许将“可能”作为判定事实的依据。
同时结合的19世纪的德国,马克思所指代的宗教主要是指“宗教改革”后,被普通大众“因信称义”广为信赖的基督教。
学者们认为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普通民众,他们因此摆脱了统治和奴役的教会制度—
—“因教称义”,和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的束缚,实现了政教分离%改革后的宗教,毫无疑问有了更广泛、更庞大的受众%宗教已经降低了门槛,变成所有需要信仰她的大众的归宿,她不再高高在上,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直接与她交流,而非少数贵族、神职人员剥削民众的工具%—方面,因为宗教的门槛降低、更加开放,其受众更加广泛,人们内心对宗教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宗教的抚慰作用可以看作马克思运用“鸦片”的缘由之一;另一方面,马克思矛头真正所指仍然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指出宗教的存在是在思想上对人民的吞噬,是整个的“人们”%综上,“毒品”和“药品”的争论包含的是人们对宗教存在价值的判断,对于马克思文本中的定义,还需要在读原著的同时读“历史”、学文化,全面深刻的把握其内涵所指%
第四,“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马克思对宗教的描述中具有深刻性%马克思关于宗教的格言很多,比喻很丰富,如宗教是虚幻的太阳、宗教是虚幻的幸福、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等%但是,只有“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论述被为是马的宗教观马主义宗教观的石%这当然包括命题本身的巧妙和深刻,如有学者认为它“揭示了宗教的最根本属性”,科学地阐明了
宗教的质和社会作用$是马在宗教问上的理论基础、理论核心,是研究宗教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在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当代中国,如果继续将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石,并据此开展宗教工作,定然是错误的%或者不加分析,将其照搬为马克思的宗教观直接继承,进行理论研究,同样是不恰当的。
综上,无论是从马克思的宗教观不等马主义宗教观$是宗教观的义括,仅仅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都是不恰当的%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宗教又定然会有不同的社会影响,而'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只涉及宗教的部分的社会功能,个体层面作为无论是抚慰的“心灵鸡汤”或是腐蚀的“毒药”,作为宗教社会功能的描述都是不足的,对个体道德的约束和自我完善的要求;对集体价值观的塑造和特定阶级的“工具性”压迫手段都需要包含%
第五,“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曾经对党处理宗教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以消极居多%周恩来在1950年曾指出:“这是革命时期的口号%现在我们有了政权,可以不必强调宗教就是鸦片了,而要尊重其民族的信仰。
”但是,1966年至1978年间,很多人因为意识形态对立、理论基础不足等原因,违背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实质,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理论简化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提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仍然是反动、腐朽的象征,仍然是剥削阶级压榨人民的工具,我们要同这种反的识形态进争%将宗教工作等为
灭宗教,要用行政手段干涉宗教,限制宗教工作的运行%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宗教界开反正理研究工作就
括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重新解读,这涉及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理解—
—首先,应该具体化为马克思对19世纪德国具体社会环境中,宗教社会功能的特定比喻性描述,合原宗教合宗教和其文化背景下的宗教;其次,宗教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作用仅具继原宗教的文功
同时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形式,宗教对经济、政治、道德、伦理、历史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多重的影响,其产生和消亡要遵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宗教工作同样要遵从一定的发展规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宗教观继承与发展
在中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卜西园: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认识
下,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并没有过时,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宗教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举世瞩目,但始终不变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续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顽强探索;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用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统一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统一战线,总结马克思的宗教观,团结信教群众在内的各族人民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82年3月党中央下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首次停止使用“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表述。
同时,提出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的保护;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员”,向世界宣布一一中国宗教事业要发展,宗教工作者要爱国爱教,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和服务功能。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正在逐步深化对宗教工作的重视和宗教理论的研究。
首先,从中央层面停止使用这句话时
并没理观点$为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变革实践,发展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其次,在文件中停止使用这句话具有鲜明的策略性,目前我们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不仅要对外开放,同时对内需要团结,做好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第三,不片面强调“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有利于淡化信教群众和其他群众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画好“中国梦”的同心圆目标,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征程上,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最后,在坚持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对宗教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宗教工作本就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2006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将“宗教关系”确立为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五大关系”之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重宗教问对强好宗教工作的
感和使命感,提升领导宗教工作本领的新要求。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全国宗教会议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概念,强调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
”至此,从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宗教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就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等表述予以最后确定,党的宗教工作内涵和方法正在不断丰富、深化”
2016年4月平在全国宗教会议上强!
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方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如何做好“引导”和“向导”工作,把方向、谋大局、干实事;如何掌握宗教工作的主动权,需要我们在深刻认识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工作实际出发,坚定和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一一这是做好我国宗教工作的首要保证;其次,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走好群众路线,善于用群众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开展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把广信教和信教群好新
的爱国统战是走好中国特宗教工作
路的基石;最后,需要我们强化服务与治理,依法治教,依规建教,发挥好宗教界的桥梁和纽带的积极作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宗教观理论指导,这是做实中国宗教工作的重要保”
The Understanding of"Religion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
BU Xiyua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Haidian Beijing100089)
Abstract!Therearemanyinterpretationsoftheargumentthat"religionistheopiumofthepeople"which was once identified as the synonym of Marxist religious view or Marxs religious view in China.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text of this proposition,this paper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s religious view. From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personal theory and the five main problems about the formulation of"religion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onclusion,the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position in Marx's religious view,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religious view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Religion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View of religions;Marxes religious view
(下转第41页)
杜祝遥:基于环境影响下的边坡支护组合结构
于还原原有边坡绿化%使用时通过流水管道的方式进行雨水的导流,流水管道之间形成一个用于雨水流通的腔体,这一腔体提供了雨水的空间,避免了雨水乱流对环境的影响。
4结语
本文对现有的边坡防护组件在使用时存在着边坡支护结构之间的安装方式不够简便,不能够快速实现装置的固定和安装,支护结构运输成本高,边坡支护结构使用时的稳定性不佳,不能够有效的起到边坡防护的作用等方面的缺陷进行分析后,通过改进传统边坡支护结构得到一种新型边坡支护组合结构。
该新型边坡支护组合构造在使用时具有安装简便、牢固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对边坡进行加强防护,支护组合结构通过单元的多边形支护块依次构成,便于运输,解决了现阶段边坡支护组合结构在使用时防护效果不理想,以及其安装方式不够简便的
问题,能够有效节约施工的时间及人力成本,能够供给雨水的流动,进而降低雨水对于边坡和多边形支护块的影响,使用效果好。
Combined Structure of Slope Support Based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DUZhuyao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n Shaanxi710300)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existing slope protection components in the use of the slope support structure between the installation is not simple enough,cannot be quickly fixed and installed,support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costs are high,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use is not good,it cannot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slope protection,and so on,so that the slope protection device can be fixed and mstalled quickly,reduce transport costs,increase the structure of rainwater diversion,timely diversion,reduce the hidden danger of erosion for the base,improve the device for slope protection effect.
Key Words:Slope support;Structure;Protection;Environment
参考文献
[10涂永新.变电站深填方边坡支护方案中加筋土挡墙结构的运用[J0.低碳世界,2020,10(11):75—76.
[20张学庆.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J0.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1):202—204.
[30喻雷,王聚山,杨慧,江学良,范文臣,李珍玉.不同生态技术防护方案边坡的稳定性分析[0.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2(04):87—93.
[40刘洁.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运用探讨[J0.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43—44.
[50董丁明,高海军,郭延生.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恢复[0.绿色环保建材,2019(⑵:131.
(上接第35页)
参考文献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0.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0赵志毅.宗教本质新论[J0.世界宗教研究,1995(04):40—4&
[50王冬丽.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研究综述[J0.吉化党校学报,2006(03):43—4&
[60林贤明.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基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文本解读[J0.世界宗教研究,2015(04)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