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最佳置入长度与身高相关性研究
PICC置管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的相关性研究

PICC置管长度与体表测量长度的相关性研究车晓娟;何月莲;陈间英;赖品英;胡志雄【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长度与身高、胸围及一字测量法测量长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更准确指导HCC置管长度.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行PICC置管后导管末端位于理想位置的患者177例,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局部血管条件以及疾病的需要,分别行左侧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119例;行右侧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58例.置管前测量患者身高、胸围及采用一字测量法测量体表长度.置管后立即拍胸片,调整PICC管末端至第六胸椎水平后,确定置管长度.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指标测量值与PICC置管长度的相关性,并计算出不同穿刺点PICC置管长度的回归方程.结果:PICC置管长度与身高、胸围、一字测量法测量长度均具有相关性,但选择不同穿刺点时胸围对PICC置管长度光明显影响,参照一字测量法测量长度及身高可得到各个穿刺点置管长度的回归方程.结论:PICC置管时只需考虑身高和一字测量法测量长度,选择不同穿刺点均可根据各自回归方程调整PICC置管长度.【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6(013)002【总页数】2页(P139-140)【关键词】PICC置管长度;体表测量长度;相关性【作者】车晓娟;何月莲;陈间英;赖品英;胡志雄【作者单位】526060 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二区;526060 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二区;526060 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二区;526060 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二区;526060 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二区【正文语种】中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留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理论上讲PICC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与右心房交界处为最佳置管长度。
虽然B超[1]、X光检查及心电图[2]等均已用于导管末端位置的判断,但临床上比较认同的观点是胸片示PICC导管末端位于第6胸椎水平时PICC导管置管长度是最佳的长度[3]。
2023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指南解读全文

2023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指南解读(全文)摘要肠外营养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长期无法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患者的主要营养治疗途径。
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包括肿瘤患者,尤其是短肠综合征患者来说,家庭肠外营养方案的推进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生存机会。
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临床医师选择患者肠外营养途径时,除考虑减少并发症以及提高营养摄入率之外,还需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
输液港(PoRT)是一种完全置入人体并留置于皮下的闭合式静脉输液装置,具有感染风险低、生活便利性高、维护简单、使用期限长等技术优点,因其能最大程度减轻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目前常被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并多次住院的患者。
临床实践已证明,患者放置输液港只需要在手术室进行一个15~20min的小操作,一个输液港平均可以反复使用达10余年维护成本也低至6000~8000元。
本文根据输液港的适应人群、适应证及置入方式和途径等,对输液港在临床工作中的使用提出指导性意见,探寻输液港在成年患者长期肠外营养使用过程中的可能性。
输液港(imp1antab1evenousaccessPortPORT)是一种完全置入人体并留置于皮下的闭合式静脉输液装置,具有感染风险低、生活便利性高、维护简单、使用期限长等技术优点,因其能最大程度减轻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目前常被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并多次住院的患者⑴。
本文就《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指南》进行解读,就输液港的适应人群、适应证及置入方式和途径等,对输液港在临床工作中的使用提出指导性意见,探寻输液港在成年患者长期肠外营养使用过程中的可能性。
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外营养静脉输液方式有经外周静脉穿刺的普通针或留置套管针(PeriPhera1veinindwe11ingneed1e,PVC).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1Iyinsertedcentra1venousCatheter,PICC)、经中心静脉导管(Centra1VenOUSCatheter,CVC)和静脉输液港[2]。
PICC与测量

PICC与测量PICC与测量导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PICC导管尖端位置一直是临床医生护士研究的热点,2016版INS指南提出:对于成年和儿童患者,将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定位在CAJ(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或靠近CAJ的上腔静脉的下段。
具体在体表上为胸部正位片第5胸椎下缘至第8胸椎上缘或胸骨右缘第2、3前肋间隙。
对于下腔的置管点,2016版INS指南提出: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应位于膈膜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内,腹部平片第1腰椎位置,也有文献建议导管尖端位于腰2~3椎体水平。
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PICC导管尖端位置过深或过浅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过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过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目前国外行PICC置管多采用磁导航实时定位,国内也有在DSA下、EKG下实时定位置管的,但大多数是依据体外测量来确定置管长度,置管成功后行胸部X线定位。
PICC置管中主要涉及的体外测量有:置管前双侧臂围或腿围测量、导管预置入长度测量及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调整长度测量。
下面介绍临床常用测量方法。
目录一、臂围/腿围测量二、预置管长度测量三、X线定位后导管过深或过浅调整长度测量一臂围/腿围测量测量双侧,松紧以软尺贴紧皮肤但无勒痕为宜,精确到1mm。
1.臂围测量(1)成人:肘横纹上10cm处上臂周径。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处上臂周径。
(3)7~12岁儿童:差距较大,一般认为上臂长度>20cm按成人方法测量。
上臂长度≤20cm按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方法测量。
2.腿围测量(1)成人: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连线1/2处大腿周径或穿刺点至腹股沟中点连线距离的中点处大腿周径,记录时需注明测量方法。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1/2处大腿周径。
提高PICC置管理想位置长度定位的研讨与护理

成化疗周期 。 1 2 治 疗 方 法 无 菌 环 境 下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 理 定 位 置 管 长 . 合
度 , P C 置管 技 术 要求 完 成 整 个 PC 置 管 术 过 程 , 行 胸 按 IC IC 进 部 拍 X 线 片 或 透 视 , 证 置 管 长 度 及 位 置 到 达 目的 地 上 腔 静 验 脉 , 功 后 做 好 标 记 。按 医 嘱 治 疗 方 案 进 行 化 疗 与 输 液 护 理 及 成
可靠 、 便 , 期化疗周期得到保证 。 方 各
1 资 料 与 方 法
到 测 量 预 计 的 长 度 刻 度 标 志 , 出 导 丝 , 接 导 管 与 连 接 器 。 再 拔 连 用 盛 盐 水 的 2 注 射 器 缓 冲 方 式 冲 管 , 察 病 人 有 无 不 适 , OmL 观 无 异 常 感 觉 连 接 可 来 福 接 头 ( 利 于 导 管 的 维 护 并 防 护 堵 塞 导 有 管 ) 安 装 固定 护 翼 于 穿 刺 处 导管 上 , 菌 敷 贴 固定 导 管 , 压 穿 , 无 按
导 管 的 长度 就 为 4 . m+ 2 5c 9 5c . m一 5 . m( 管 置 留 体 外 看 2 0c 导
到 的刻 度 ) 。如 果 病 人 右 侧 肢 体 穿 刺 困 难 或 不 具 备 穿 刺 条 件 的 可 以选 择 左 侧 。这 样 导管 置 入 长 度 要 另 加 左 胸 锁 关 节 到 右 胸 锁 关 节 的 长 度 约 3c , 么 左 侧 置 留导 管 长度 就 为 右 侧 测 量 方 法 m 那
关 键 词 : 外 周 置 入 中心 静 脉 导 管 ; 度 定 位 ; 理 经 长 护
折 向下 至 第 三 肋 间 隙就 为测 量 的长 度 。注 意体 外 测 量 不 能 完 全 准 确 反 映体 内静 脉 解 剖 长 度 , 是 接 近 而 已 。故 要 置 留 长 度 比 只 实 量 长 度 要 少 1c m~ 2c 如 测 量 长 度 为 5 m, 刺 送 人 4 . m, 1c 穿 95 e l 加 上 套 管 针 头 置 留 体 外 的 长 度 约 2c I再 i m~ 3c , 际 置 入 I 实 n
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李克佳(航天中心医院,北京100049)Research progress on PICC catheter tip positioning methodLI Kejia(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Beijing100049China)摘要:综述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最佳位置的定位方法,包括体外测量法、胸部影像学定位法、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电磁导航定位法、超声定位法、中心静脉压定位法及联合技术等,不同的定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对不同的定位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腔内心电图定位;电磁导航定位Keywords PICC;tip positioning;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 positioning;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positioning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0.19.019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输液等。
为了保证导管的安全使用,达到治疗效果,导管的尖端位置至关重要。
导管尖端定位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定位方法及定位时机因技术发展和国情而不同。
目前公认的“金标准”是置管后胸片定位,但因其滞后性和辐射的危害等弊端,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置管过程中的实时定位技术。
1PICC尖端最佳位置PICC导管尖端的准确定位对于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保证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和最佳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但不同国家、组织对PICC尖端最佳位置的定义尚存在一定争议。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指出对于成年人和儿童而言,安全性最佳的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留置位置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CAJ)[1]。
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长度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长度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长度与留置时间的关系。
方法:对胸外科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成人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的22G×25mm型号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
一组将套管全部置入皮肤,另一组不完全置入,套管外留2mm左右,用配套的3M透明敷贴固定,标记穿刺时间。
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使用时间,比较并分析原因。
结果:套管不同置入长度,与留置针留置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留置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静脉留置针套管外留2mm者,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标签: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除了与血管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和药物的渗透压相关外[2],对我科2013年6月~12月200名成人患者的研究发现,还和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长度相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对象:对我科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200名成人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随机分组,除中途转入其他科室者10名,余190名作为研究对象。
此200名患者,男132名,女68名,年龄20~95岁,平均年龄58±3.58岁,其中对照组92名,实验组108名。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输入药物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套管全部置入法:①采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的22G×25mm 型号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选择上肢常用浅静脉:手背静脉网和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下肢浅静脉不作为首选,因为下肢静脉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3]。
均采用2%碘酊和75%酒精皮肤消毒,范围8cm×10cm,备透明贴膜,并标记日期,时间;②二次排气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静脉留置针,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放平针已翼),顺静脉走向再继续进针0.2cm[4]。
身高结合体质指数预测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效果

身高结合体质指数预测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效果封凤,徐红霞,胥喆,王铃,金爱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310003Prediction effect of height combined with BMI on optimal PICC lengthFENG Feng, XU Hongxia, XU Zhe, WANG Ling, JIN Aiyu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31000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ENGFeng,E⁃mail:****************Keyword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 height; body mass index,BMI; tube length; prediction摘要目的:探究身高结合体质指数(BMI)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预测效果。
方法:根据身高和BMI 构建PICC最佳长度的预测模型,选取行PICC置管的614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同一个病人使用Rountree法和模型预测法预测置管长度,并分析其与置管后X线摄片确定的理想长度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行PICC置管的614例病人,Rountree法预测置管长度为(41.88±2.28)cm,模型预测法预测的置管长度为(39.30±2.44)cm,理想长度为(39.01±2.20)cm。
模型预测法、Rountree 法与理想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853。
结论:模型预测法预测的导管长度比Rountree法更接近理想长度,可作为预测PICC 置管长度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身高;体质指数;置管长度;预测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17.023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留置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使用的导管分前端修剪和后端修剪两种。
适于胎龄与小于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对PICC尖端移位的影响及比较

适于胎龄与小于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对PICC 尖端移位的影响及比较黄美霞 林云云 苏平 庄春玲 李玉萍The effect of grouth in length on PICC tip displacement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nd less than gestational ageHUANG Meixia, LIN Yunyun, SU Ping, ZHUANG Chunling, LI Yuping Fujian Quanzhou Children's Hospital , Quanzhou 3620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body length growth on PICC tip displacement in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AGA) and younge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SGA) among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to compare the extent of the impact laterally to help better grasp the timing of catheter tip position monitorin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VLBW by using PICC hospitalized in NICU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2. The VLBW were divided into 45 cases in the AGA group and 19 cases in the SGA group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rth weight and gestational age. The body length (Ht 1) and the position of PICC tip on the day of initial catheterization, the body length (Ht n )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PICC tip on the day of chest radiograph during catheterization were record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body length growth rate was calcul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length growth rate and PICC tip displacement was analyzed using by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Perform a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body length growth rate of AGA and SGA and the PICC tip displacement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福建省泉州市,362000)【摘要】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 )中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 )和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身长增长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尖端移位的影响,并横向比较影响程度,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把握导管尖端位置监测的时机。
PICC体外导管不同留置长度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PICC体外导管不同留置长度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摘要】分析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不同留置长度的应用效果。
方法:取120例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PICC体外导管留置7cm,观察组60例,PICC体外导管留置5cm,对比两组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非计划维护、导管外移、辅料未完全覆盖导管、敷料7d内卷边等不良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体外导管留置长度为5cm时,有利于减少导管不良事件发生,可推广。
【关键词】肿瘤;体外导管长度;PICC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患者常用的一种静脉通路建立方式。
PICC置管后,通常需在体外留置一定长度,以作为判断导管滑脱、内缩情况的依据[1]。
对于PICC体外导管留置长度,临床上通常控制在4-7cm之间,其中以5cm和7cm的应用最多,但对于不同留置长度对治疗情况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为此,本研究就两种PICC体外导管留置长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到我科维护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纳入标准:(1)符合PICC适应症;(2)4周内于我院进行维护;(3)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置管前伴感染者;(2)置管侧肢体伴有活动障碍者;(3)资料不全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2-78岁,平均(55.54±2.99)岁;疾病类型:结直肠癌25例,肺癌20例,乳腺癌5例,胃癌10例;穿刺部位:左贵要静脉20例,右贵要静脉32例,左肱静脉5例,右肱静脉3例;观察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2-78岁,平均(55.54±2.99)岁;疾病类型:结直肠癌24例,肺癌22例,乳腺癌6例,胃癌8例;穿刺部位:左贵要静脉21例,右贵要静脉31例,左肱静脉4例,右肱静脉4例;两组一般资料保持一致(p>0.05)。
两种体表测量PICC导管置入长度方法的比较

两种体表测量PICC导管置入长度方法的比较发表时间:2013-05-20T16:06:20.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佳[导读] PICC导管是经肘上血管穿刺置入到上腔静脉,目前临床上只能根据体表外测量来确定置管置入长度。
王佳 (四川省人民医院 610072)【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25-02【摘要】目的探讨PICC 导管置入长度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
方法将80例拟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40例。
两组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度。
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5cm的体外测量法, 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胸骨上窝加3cm体外测量法, 置管成功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
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置管长度末端定位。
结果 B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安全率显著高于A组, 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结论B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 可提高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率。
【关键词】 PICC置管体表测量法置管长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称PICC)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解决了长期静脉用药、输注刺激性药物导致外渗、组织坏死等问题。
PICC导管置入长度至今未明确规定, 临床以对患者体表的外测量的方法来确定,置管达测量长度后行胸部X线摄片定位。
2012年10月-12月,我院采用两种体表测量方法,即PICC置管测量长度为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加5cm和穿刺点到胸骨上窝再加4cm。
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前者方法实际导管尖端在X片示T7-T9, 后者示导管尖端位于T6-T7,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40~ 60岁。
改良PICC置入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在早产儿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PICC置入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在早产儿置管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改良PICC置入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在早产儿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6月60例行PICC的早产儿作对照组,采用常规体外测量法;2016年7-12月60例行PICC的早产儿作研究组,采用改良体外测量法。
比较两组采用不同体外测量法后的一次性置管到位成功率。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早产儿一次性置管到位成功率分别为90%、5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改良PICC体外预测量方法可用于早产儿置管术中,提高PICC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性,减少反复调管带来的痛苦和潜在感染以及并发症。
【关键词】改良PICC置入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早产儿;置管;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93-02通过近20年的发展,PICC已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置管技术,在临床各科室得到了广泛应用[1]。
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成功率最高的外周静脉依次为颈外静脉、腋静脉、贵要静脉。
体外预测长度准确性关系到导管异位的发生,不过现今PICC导管置入长度体外测量方法始终存在争议,这直接影响到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成功率,这是临床的探究热点。
现将我院改良PICC导管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应用实践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作如下汇报: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房里,从需长期静脉输入高营养液的早产儿中随机选取120例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中男25例、女35例,胎龄27~36周,日龄1小时~47天,置管时体重0.95~3.7kg,其中<1.5kg早产儿15例、1.5kg~2.5kg早产儿43例,>2.5kg早产儿2例;研究组早产儿中男26例、女34例,胎龄27~36周,日龄18分钟~15天,置管时体重1.03~4.68kg,其中<1.5kg早产儿4例、1.5kg~2.5kg早产儿49例,>2.5kg早产儿7例。
新生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及效果观察

新生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及效果观察方小燕;梁丹清;刘德强;李晓妍;欧阳爱云【摘要】目的改进新生儿经右上肢静脉置入PICC导管长度的测量方法.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行PICC置管的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测量路线从预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改良组测量路线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体质量≥2500 g 的足月儿加1 cm.置管成功后,根据X线胸片确定导管头端的到位情况,比较两组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改良组PICC置入上腔静脉下1/3处的准确率为92.39%,明显高于传统组的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的测量方法,为新生儿经右上肢静脉置入PICC导管,长度更为准确,能有效提高导管头端到位的准确率,确保PICC置管质量和使用安全.【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5(032)002【总页数】3页(P65-66,76)【关键词】新生儿;PICC置管;置入长度;测量方法【作者】方小燕;梁丹清;刘德强;李晓妍;欧阳爱云【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001;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001;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001;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001;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9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输液工具,其最大的特点是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一次置入后,长期使用,为危重症患儿的成功救治提供了理想的静脉通道。
但要达到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的效果,PICC头端的位置至关重要[1]。
近年来,随着PICC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如何提高体外测量的准确性已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很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有关新生儿PICC置管的报道比较少见。
儿童PICC最佳位置置管长度与身高、体重的线性回归分析

儿童PICC最佳位置置管长度与身高、体重的线性回归分析张婷;宋砚坤;迟群;薄士荣;石敬敬;王薇【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下旬刊)》【年(卷),期】2024(31)1【摘要】目的探讨儿童PICC最佳位置置管长度与身高及体重的线性关系。
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66例PICC置管患儿最佳置管长度与身高、体重的关系。
结果166例患儿中PICC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有132例(79.52%),其中右上肢贵要静脉67例,置管长度与身高存在线性关系(P<0.05),回归方程为Y=3.476+0.263×身高;右上肢肘正中静脉17例,置管长度与身高存在线性关系(P<0.05),回归方程为Y=8.843+0.157×身高;右上肢头静脉28例,置管长度与身高和体重均存在线性关系(P<0.05),回归方程为Y=11.943+0.113×身高+0.156×体重;左上肢贵要静脉置管20例,置管长度与身高存在线性关系(P<0.05),回归方程为Y=9.001+0.152×身高。
结论根据患儿置管静脉的不同,结合身高及体重,可采用回归方程指导PICC置管长度,提高尖端最佳位置的成功率。
【总页数】3页(P116-118)【作者】张婷;宋砚坤;迟群;薄士荣;石敬敬;王薇【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相关文献】1.成年患者PICC最佳置管长度与体外测量长度的相关性研究2.PICC最佳置入长度与身高相关性研究3.压脉带在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中的应用研究4.极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置管时患儿体表测量长度和理想置管深度的关系5.早产儿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ICC置管理想置入深度与患者身高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

PICC置管理想置入深度与患者身高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赵翠云;张巧凤;刘凡平【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26【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ultrasound guided b PICC placement superior vena cava lower 1/3 process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in vitro,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length of catheterization,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ICC line were chsoen from December 2015 to July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ross L method" that is, from the puncture point to right sternoclavicular joints again returned to the fold down to the third lfoor. Used to right the length of the sternoclavicular joints from the puncture point and according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length of the height, is the length of the placement, after the success to the X-ray tube.Results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ICC placement accuracy, the length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ICC placement accurac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PICC catheter, with modiifed technique namely from the puncture point to right sternoclavicular joint plus according to height increase value is in length, improve the superior vena cava lower1/3 catheterization ideal location accurac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
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进

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进
高青;钱火红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3(000)019
【摘要】目的提高PICC置管长度体外预测量的准确性,提高一次置管到位率。
方法将25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25例。
对照组常规从穿刺点开始测量PICC导管置入长度;改进组从肘横纹处开始测量。
比较两组测量导管长度的偏差度、偏差率及PICC置管到位率。
结果改进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从肘横纹开始测量PICC置入长度可减少测量误差,提高PICC置管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高青;钱火红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一病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护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新生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及效果观察
2.3种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比较
3.婴幼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进
4.上肢不同测量方法PICC 置管长度在NICU的研究与应用
5.早产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e pa r t me n t o f o n c o l o g y,Th e Se c o n d A f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Xu z h o u Me di c a l S c h o o l ,Xu z h o u 2 2 1 0 0 6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o s t u d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b e s t p l a c e me n t l e n g t h o f p e r i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t a k e n wh e n t u b e r e a c h e d me a s u r a b l e l e n g t h,Th e s u c c e s s r a t e o f PI C C t i p s a t t h e o p t i ma l l o c a t i o n a n d c a t h e t e r h e t e r — o t o p i a s wa s me a s u r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 Re s u l t Two g r o u p s o f c a t h e t e r t i p wa s p l a c e d i n t h e b e s t p o s i t i o n ,t h e r e w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t wo g r o u p( P> O . 0 5 ) . Ab n o r ma l c a t h e t e r t i p p o s i t i o n i n g r o u p A w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g r o u p B . Lo w p o s i t i o n a b n o r ma l i n g r o u p A w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i n g r o u p B, Th e r e w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P< O . 0 5 ) . T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b n o r ma l c a t h e t e r t i p i n t h e
PI CC f or c l i n i c a l s pe c i a l t y n ur s e s .M e t ho d 23 4 p a t i e nt s wa s d i vi de d i nt o t wo gr o up s a c c or di n g t o t he i r he i gh t .Gr oup A wa s 1 13 c a s e s an d h e i g ht 15 5 — 1 7 0 c m ;G r ou p B wa s 1 21 c a s e s a nd h e i ght 17 1 — 1 8 0 c m . The c he s t X r ay f i l m wa s
越低, 越 容 易 发 生低 位 ; 身高越高 , 走行异常的发生率越高 , 且 右 臂 尖 端 走 行 异 常 的发 生 率 高 于 左 臂 。
关键词 P I C C 长 度 身 高 尖 端 位 置 位 置 异 常
St u d y f o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f t he b e s t p l a c e d l e n gt h o f pe r i p h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c e nt r al v e n ou s c a t h e t e r a nd pa t i e n t s’he i g ht Ga o I i n g
学 的理 论 依 据 。 方 法 将 2 3 4 例 患 者按 照 身 高 分 为 两 组 : A组 l l 3例 , 身高 1 5 5 ~1 7 0 c m; B组 1 2 1例 , 身高 1 7 1 ~
1 8 0 c m。置 管 到 达 测 量 长 度后 , 胸 部 X 线 片定 位 。 比较 两 组 P I C C导 管 尖 端 置 于 最 适 位 置 的 成 功 率 、 导 管 异 位 情
护士进修 杂志 2 0 1 4年 3月 第 2 9 卷第 6 期
・
4 8 9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I C C最佳置入长度 与身高相关性研究
高玲
‘ 摘 ( 徐 州 医 学 院 第 二 附 属 医 院肿 瘤 科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6 )
要 目的 探 讨 P I C C导 管 最 佳 置 人 长度 和 身 高 的 关 系 以及 尖 端 位 置 情 况 , 为临床 P I C C专 科 护 士 提 供 科
v e n o u s c a t h e t e r( P I CC)a n d p o s i t i o n o f c u t t i n g — e d g e a n d p a t i e n t s ’h e i g h t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s c i e n t i f i c t h e o r y b a s i s o f
况 。结 果 两 组 导 管 尖 端 置入 最 佳 位 置 比较 , 差异无显著 意义( P >0 . 0 5 ) 。 B组 导 管 尖 端 走 行 异 常 高 于 A 组 , A 组 低 位 异 常 高 于 B组 , 差 异均有显著意义( P< O . 0 5 ) 。右 臂 导 管 尖 端 走 形 异 常 的发 生率 ( 7 . 8 7 ) 高于左 臂 ( 4 . 6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