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学案(无答案)(一)共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_________ 班级:______ 组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达成等级:________
9.2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
[教法学法]“四步三查”自主发展。

计分方案:每部分10分记入记分板。

[教学过程]
一、独学自习(内容、学法、时间20M)——学法指导,自研自探!()__________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并在课文中勾画知识点。

要求:独立完成,字迹清晰。


1.法律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
⑴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_____________,为我们成长和发展创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环境。

法律为我们成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空间。

⑵法律调整_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保障_____________,为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___。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2.立法的重要性: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_____________。

二、新知解惑(内容、方式、时间30M)——教师主导,学生主体!()__________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讲授分析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展学互动(内容、策略、时间20M)——合作探究,质疑评价!(7—10)
(学法指导:按内容和策略准备组展、班展。

竞评要求:组展,知识点全面,板书快速美观,运用双色笔。

班展,姿态舒展、声音洪亮;自编展语,有导入,层层深入,善解质疑,有结语,组间过渡。

)【展示1】法律的产生方式、实施手段和约束对象分别是什么?
四、达标查学(5M)——当堂盘点,基础反馈!()
【达标1】法律对于现实生活具有什么作用?
五、梳理小结(5M)——学案整理,心得描述!
六、你需要培辅吗?请告知疑惑。

培辅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描述:优()良()不佳()
七、教与学反思:
三、整理归纳
四、课堂检测
1.(2016·江苏南京)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行为
B.法律的适用范围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C.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决定了其作用大于道德规范
D.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2.“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谚语的寓意是( )。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④公民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
【基础知识】
1.法律和道德等行为规范的相同点【是什么】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________人们的行为,调整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

2.法律具有哪些特征?【是什么】
(1)法律是由________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__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________________。

(3)法律对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约束力。

3.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是什么】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________和________,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4.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人都没有________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________,平等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__。

5.法律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
法律________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环境。

(1)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__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__。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____________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________,指引、教育人向善。

(2)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________。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________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道德和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行为规范,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约束作用
B.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道德鼓励做的,也是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去做的
D.都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下列说法符合法律特征的有( )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全体人民同意才能生效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属于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有( )
①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④法律解
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李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

李某报警求助。

最终,李某的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

从法律的作用来看,李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 )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对公民的行为具有指引作用
D.规范全体公民的行为
5.在课堂上,就“什么是法律”问题,小卓和小娅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小卓: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

所以,我国法律只约束敌对分子,并不约束人民群众。

小娅:我国法律与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致的,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就是自觉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

所以,我国人民守法是自觉的,根本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

你怎样看待小卓和小娅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能力提升】
1.下列能体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B.全国公安系统开展大练兵活动
C.南京市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D.某同学违反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2.陈某某因诈骗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一案例体现了我国法律(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由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节目主持人郎某某危险驾驶案一审宣判,被告人郎某某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郎某某被依法判处拘役3个月( )
①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表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开车接听或者拨打手机这种行为不但违反交通法规,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假期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小磊了解到本地开始抓拍开车拨打、接听手机电话的行为,并将处以罚款50元、扣2分的处罚。

这表明( )
A.法律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B.法律是做事所依据的唯一标准
C.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规范作用
D.生活中我们应该拒绝使用手机
5.陈姓兄妹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而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亲袁某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

法院对这起赡养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审理,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 )
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④法律指引、教育人向善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学校的法治教育课上,同学们听取了以下案例: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

后来,他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
(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阶下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科素养】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一起特大贩婴案,25名被告人结伙拐卖儿童,犯拐卖儿童罪,其中23人获刑,2名被告人免于刑事处罚。

其中被告人章某辉参与实施拐卖儿童次数最多,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依法严惩拐卖儿童行为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作用?这对你有何启示?
教师详解详析
【基础知识小练】
1.约束社会关系社会秩序
2.国家国家强制力最主要特征全体社会成员普遍
3.制定认可
4.一律平等超越保护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法律责任
5.规范保护安全、健康、有序权利义务社会生活准绳保护制裁
【基础达标小练】
1.A [解析] 道德和法律都是规则,都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所以A正确;B、C、D 错误,道德自发形成,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鼓励做的,未必是法律要求的;道德靠自觉遵守,法律靠强制力保障实施。

故选A。

2.D [解析]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非全体人民同意,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所以②观点错误。

故选D。

3.C
4.A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

题干中案例说明了法律通过打击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因而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

故选A。

5.①小卓和小娅的看法都不全面。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我国法律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一致的,需要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但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法律将成为一纸空文。

【综合能力提升】
1.A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A符合题意;B属于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行为,不正确;C属于执法行为,不正确;校规不属于法律,D不正确。

故选A。

2.B [解析]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案例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征。

故选B。

3.B
4.C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通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题中A、B、D的观点都是错误的,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观点。

故选C。

5.D [解析] 本题中的案例说明了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准绳,一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指引人们向善,履行义务;另一方面,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因而我们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法治素养。

①②③④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观点。

故选D。

6.(1)从陈某的失足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道德、纪律、法律的制约。

不同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遵守规矩十分重要,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
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学科素养提升】
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启示:我们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