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五四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1分×33=33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表明()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
B.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中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2.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A.国家的名称变了B.地主阶级被消灭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王进喜④焦裕禄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A.新中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一五计划期间5.1950—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
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祖国统一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6.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7.根据以下关键信息:“1954年,北京,第一部宪法”,可以推断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8.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
“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
A.三大改造
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
9.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
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该漫画意在说明开
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10.某地方电台播出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得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
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B.庆祝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
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文化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
11.有位历史学家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希望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A.抗战胜利、三大改造B.开国大典、土地改革完成
C.中共七大召开、土地革命D.开国大典、三大改造
12.好的歌曲能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渡江战役,一往无前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我们国歌中为什么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用成语表达是()
A.学以致用B.居安思危C.知耻后勇D.奋发图强
14.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5.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A.为了民主改革创造条件B.为了个体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D.为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A.提高了人民地位B.完成了国家统一C.加速了民族独立D.建成了社会主义17.“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18.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19.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20.如图这幅照片上的横幅为“上海市各界人民庆祝社会主义改造
胜利大会”,你认为这张照片应拍摄于()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21.“农业合作化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
的呢?完全是的。
……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
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
”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表述错误的是 ()
A.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的原则
C.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2.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
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据此可知,“一五”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A.苏联的帮助B.党的正确领导
C.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D.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23.下面哪个选项可以概括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A.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巩固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
24.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5.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6.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高考制度的恢复
27.如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这个纪
念馆应该是在()
A.信阳
B.凤阳
C.上海
D.武汉
28.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事件发生于
1978年的有()
①粉碎“四人帮”②“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④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9.“民以食为天”,全国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是在()
A.建国后B.土地改革完成后
C.改革开放后D.进入21世纪后
30.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31.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
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国家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
这说明()A.企业自主权利逐步扩大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改革开放序幕正式揭开D.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形成
3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33.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二、非选择题(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34题6分,35题11分)
34.(6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如图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1分)
【第二阶段:有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2分)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
包干到户的第一年。
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
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什么?(1分)
35.(11分)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中国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1)材料一中使“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指谁?(2分)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相关的事件是什么(1分)写出该事件的时间(只写出年份即可)。
(1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这一时期能体现社会主义好的具体事件。
(任写两件)(2分)
材料三: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1分)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2分)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1分)
(4)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