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系统分层网络建设思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 M系统分层 网络建设思路
马 良 山
( 国移 动通 信 集 团公 司 ,北 京 1 0 5 ) 中 0 2 0
摘 要 随着G M网络的大力 发展 ,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 ,网络质量问题逐渐成 了最迫切的问题 。本文基于提 升网络 S
质量 问题为 目的,对分层组 网策略在G M网络 的应用进行 了介绍和应用分析。 S
布放到业务热点区域, 有效地分担室外宏站的业务负荷。
32将业务从较高层的基站逐步下沉,向热点区域集中 .
较高层 的基站覆盖范围较大,单位面积的业务承载
的分层吸收话务网络,通过合理设置驻留、重选、 切换
等参数平衡话务负荷在层 间的 比例 ; ()利用 网络调整机会 ,通过加强室分、街道站建 3
()合理调 整高、 4 中层站点天线高度 、 角度、 下倾角、 功率等参数,减少高站对中低层网络的干扰 ,形成有效的 ;
可以降低较高层的网内 干扰,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吸收业 务的基站向热点区域靠近, 增加全网的业务承载能力。
3 3控制覆盖 ,降低同层基站之 间的干扰 .
一 一 5 ……
为4 0~5m,覆盖 范围较大。高层 站对频率资源的使 0
成覆盖空洞也不会造成过覆盖 ,既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也能降低网内干扰 。 34有效利用 G M10 . S 80频段 ,实现双频网之间的均衡
用效率较低,只应在部分高层建筑多并且很难建设室内 分布系统的区域考虑建设高层站, 数量应少而精。 中层站 : 覆盖站, 广域覆盖的主力站型。
太多的层数会对网络优化造成影响 ( 如频率的使用 、 覆盖的控制 、分层算法调度 的复杂性等 ) ;
通常 3 层的网络 已经可以满足需求 。
热点区域各层基站吸收话务建议如表 1 所示。
宏蜂窝 ( )提供 室外覆盖和部分室 内覆盖。街道 层
站 ( 室外微蜂窝 )满足热点地 区室外语 音及数据需求 。 室内微蜂窝充分利用建筑的隔离,满足室 内用户 的语音
3 无 线 网络分 层建 设和 优 化 的策 略
31基站布局在功能上应具备清晰的分层结构 . 不 同层次 的基站 应有 不 同的功能定 位 ( 覆盖 或容
及数据需求。
2无线 网络 分层 建设 和优 化 的 目标
在频率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通过无线 网络结构的建
量) 。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如下几层 :
中层站指天 线高度略高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一般 为2 5~ 3m,天线一般安装在 建筑物天面 ,覆盖范围 0
~
在 G M90 S 0 频段业务密度较高的区域,应充分挖掘
G M10 S 8 0频段的潜力,将业务从 G M9 0向 G M10 S 0 S 80
转移 ,实现双频网之间的均衡。 35室内引入 GM10 . S 0频段进行室内话务吸收和覆盖 8 在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方案时,水平方向、垂直方 向 考虑 G M90 G M10 小区间隔分布 ,这样可以增加频 S 0/ S 80 率的复用距离,达到改善整个区域底层网互干扰的目的。
般为几个街区。
低层站 : 容量站 ,业务吸收的主力站型 ,兼顾解决
覆盖盲点 、拐角阴影 、乒乓切换等 中层 站无法解决的局 部问题区域 。 低层站指天线高度低于建筑物 的平均高度 ,一般为 2m 以下 ,天线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低层外墙 、裙楼或低 0
4 热点 区域 网络 结构调 整 原则
关键 词
分层网 ;网络结构 ;网络参数 T 995 N 2.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59(0 5 00— 4 08 59 2 1)0— 05 0 1
中 图分类号
1 无 线 网络 分层 结构 的 含义
无线 网络分层 结构主要包括基站布局 、天线 高度 、 方向、下倾、功率、载波配置等因素。 11分层网络结构 . 分层 网结构特点是 : 多频段 + 多层次 + 多维度 (0 MH / 90 z ( 宏蜂窝 /微蜂窝 ( 室外渗透 / 10MHz 80 双频 ) /街道站 ) 室 内分布 )
()优化网络结构,合理疏导话音 、数据层 间负荷 1
比例 ;
层飘台天面等处或建筑物室内, 覆盖范围仅为一条街道、
一
条街道 的一部分或某建筑物室 内的基站。 室 内站 : 业务吸收的次主力站型,兼顾解决室 内覆
盖盲点和高层干扰。 室内站的建设在补盲的同时,应注意将室内分布系统
()密集城区和数据业务热点 区域进行立体分层覆 2 盖 ,建设 G M90 l0 双频 网、街道站 、室分 系统 下 S 0/ 80
12 分层话务吸收 .
2 1热点地区话务吸收优先级的一般性建议 热点地 区话务吸收一般 按照如下顺序优先 吸收 :
()室内站 ;2 1 ()街道站 ;3 80 ()l0MHz 宏站 ;4 ()
90 z 0 MH 宏站 。 2 2层数的设置 目标 。 覆盖 同一区域的小区不应超过 4层 ;
高层站 : 作为室 内分布系统 的补充 ,解决高层 建筑 覆盖 。
设 、优化调整,提升无线网络质量及其业务承载能力 。
收稿日 :01 0— 6 期 2 1— 3 0
高层站指天线高度远高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一般
…
…
…
…
・
2 1 年 第5 ・ 01 期
…~
一 …
一 …
设分 流宏站话务 ,降低 9 0 z 10 MHz 0MH / 8 0 平均站型 , 保持在不超过 ¥ 7 / 9 9的水平上 ; 77 99
能力有限。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接近、甚至超过
理想业务密度极限时, 网内干扰将增大、 网络质量将下降。 此时应建设较低层的基站,从而实现业务下沉。一方面
() 5 各省公司可 以考虑利用网络调整机会进行翻频 , 宽松频率复用 ,解决历史遗 留的频率规划 问题 ; ()各 省公司需要加强 网络调整项 目的保 障投入 , 6
马 良 山
( 国移 动通 信 集 团公 司 ,北 京 1 0 5 ) 中 0 2 0
摘 要 随着G M网络的大力 发展 ,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 ,网络质量问题逐渐成 了最迫切的问题 。本文基于提 升网络 S
质量 问题为 目的,对分层组 网策略在G M网络 的应用进行 了介绍和应用分析。 S
布放到业务热点区域, 有效地分担室外宏站的业务负荷。
32将业务从较高层的基站逐步下沉,向热点区域集中 .
较高层 的基站覆盖范围较大,单位面积的业务承载
的分层吸收话务网络,通过合理设置驻留、重选、 切换
等参数平衡话务负荷在层 间的 比例 ; ()利用 网络调整机会 ,通过加强室分、街道站建 3
()合理调 整高、 4 中层站点天线高度 、 角度、 下倾角、 功率等参数,减少高站对中低层网络的干扰 ,形成有效的 ;
可以降低较高层的网内 干扰,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吸收业 务的基站向热点区域靠近, 增加全网的业务承载能力。
3 3控制覆盖 ,降低同层基站之 间的干扰 .
一 一 5 ……
为4 0~5m,覆盖 范围较大。高层 站对频率资源的使 0
成覆盖空洞也不会造成过覆盖 ,既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也能降低网内干扰 。 34有效利用 G M10 . S 80频段 ,实现双频网之间的均衡
用效率较低,只应在部分高层建筑多并且很难建设室内 分布系统的区域考虑建设高层站, 数量应少而精。 中层站 : 覆盖站, 广域覆盖的主力站型。
太多的层数会对网络优化造成影响 ( 如频率的使用 、 覆盖的控制 、分层算法调度 的复杂性等 ) ;
通常 3 层的网络 已经可以满足需求 。
热点区域各层基站吸收话务建议如表 1 所示。
宏蜂窝 ( )提供 室外覆盖和部分室 内覆盖。街道 层
站 ( 室外微蜂窝 )满足热点地 区室外语 音及数据需求 。 室内微蜂窝充分利用建筑的隔离,满足室 内用户 的语音
3 无 线 网络分 层建 设和 优 化 的策 略
31基站布局在功能上应具备清晰的分层结构 . 不 同层次 的基站 应有 不 同的功能定 位 ( 覆盖 或容
及数据需求。
2无线 网络 分层 建设 和优 化 的 目标
在频率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通过无线 网络结构的建
量) 。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如下几层 :
中层站指天 线高度略高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一般 为2 5~ 3m,天线一般安装在 建筑物天面 ,覆盖范围 0
~
在 G M90 S 0 频段业务密度较高的区域,应充分挖掘
G M10 S 8 0频段的潜力,将业务从 G M9 0向 G M10 S 0 S 80
转移 ,实现双频网之间的均衡。 35室内引入 GM10 . S 0频段进行室内话务吸收和覆盖 8 在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方案时,水平方向、垂直方 向 考虑 G M90 G M10 小区间隔分布 ,这样可以增加频 S 0/ S 80 率的复用距离,达到改善整个区域底层网互干扰的目的。
般为几个街区。
低层站 : 容量站 ,业务吸收的主力站型 ,兼顾解决
覆盖盲点 、拐角阴影 、乒乓切换等 中层 站无法解决的局 部问题区域 。 低层站指天线高度低于建筑物 的平均高度 ,一般为 2m 以下 ,天线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低层外墙 、裙楼或低 0
4 热点 区域 网络 结构调 整 原则
关键 词
分层网 ;网络结构 ;网络参数 T 995 N 2.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59(0 5 00— 4 08 59 2 1)0— 05 0 1
中 图分类号
1 无 线 网络 分层 结构 的 含义
无线 网络分层 结构主要包括基站布局 、天线 高度 、 方向、下倾、功率、载波配置等因素。 11分层网络结构 . 分层 网结构特点是 : 多频段 + 多层次 + 多维度 (0 MH / 90 z ( 宏蜂窝 /微蜂窝 ( 室外渗透 / 10MHz 80 双频 ) /街道站 ) 室 内分布 )
()优化网络结构,合理疏导话音 、数据层 间负荷 1
比例 ;
层飘台天面等处或建筑物室内, 覆盖范围仅为一条街道、
一
条街道 的一部分或某建筑物室 内的基站。 室 内站 : 业务吸收的次主力站型,兼顾解决室 内覆
盖盲点和高层干扰。 室内站的建设在补盲的同时,应注意将室内分布系统
()密集城区和数据业务热点 区域进行立体分层覆 2 盖 ,建设 G M90 l0 双频 网、街道站 、室分 系统 下 S 0/ 80
12 分层话务吸收 .
2 1热点地区话务吸收优先级的一般性建议 热点地 区话务吸收一般 按照如下顺序优先 吸收 :
()室内站 ;2 1 ()街道站 ;3 80 ()l0MHz 宏站 ;4 ()
90 z 0 MH 宏站 。 2 2层数的设置 目标 。 覆盖 同一区域的小区不应超过 4层 ;
高层站 : 作为室 内分布系统 的补充 ,解决高层 建筑 覆盖 。
设 、优化调整,提升无线网络质量及其业务承载能力 。
收稿日 :01 0— 6 期 2 1— 3 0
高层站指天线高度远高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一般
…
…
…
…
・
2 1 年 第5 ・ 01 期
…~
一 …
一 …
设分 流宏站话务 ,降低 9 0 z 10 MHz 0MH / 8 0 平均站型 , 保持在不超过 ¥ 7 / 9 9的水平上 ; 77 99
能力有限。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接近、甚至超过
理想业务密度极限时, 网内干扰将增大、 网络质量将下降。 此时应建设较低层的基站,从而实现业务下沉。一方面
() 5 各省公司可 以考虑利用网络调整机会进行翻频 , 宽松频率复用 ,解决历史遗 留的频率规划 问题 ; ()各 省公司需要加强 网络调整项 目的保 障投入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