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点线面的投影)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伙伴√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的讨论,如何根据它们的投影判断相互之间的关系,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具有哪些特性。
网络版《工程制图》CAI课件中的留言簿及网络BBS。
自由组合
学生利用留言簿及BBS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讨论,体现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知识拓展、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统一。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 Nhomakorabea(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对同学的不同答案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令学生通过伙伴学习后,获得成就感或具有危机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开始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直线与直线的相互位置,一般位置平面内的点、直线的投影。
CAI课件
CAI课件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方法
个别分类辅导(指导学习、释疑)
指导学生学习投影特性。
学习和归纳
网络
(2)随机进入式
√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直线相互位置的判断;一般位置平面上绘制属于平面的点、直线。
网络版《工程制图》CAI课件。
学生利用网络版《工程制图》CAI课件对点、直线、平面的投影部分进行自主学习.
示范指导,答疑解难,尤其对组合体的较难看懂局部加以指导,并指导学生进行习题训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第一专题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授课学时:6学时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物体是由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线、面等依据一定的几何关系构成.所以,研究空间物体的图示法,首先要研究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以作为正确表达物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有力分析手段。
①认知目标: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掌握点、直线、平面间从属关系的几何条件和投影特性。熟练运用有关结论与作图方法,完成在平面上取点、取线的作图分析与作图,或判断点、直线和平面的从属关系.平面上取点、取线的作图是基本作图方法,应熟练掌握;熟练掌握两直线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及判定方法.
③情景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了解点在投影面、投影轴上时的投影,掌握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空间点的投影规律.通过文字、动画等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特殊位置、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并能熟练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通过文字、动画等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面的投影特性,并掌握在一般位置平面上取点、取线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是《工程制图》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内容,空间物体是由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平面等依据一定的几何关系构成,要掌握立体的投影,必须掌握点、线、面及其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以及在平面上取点、取线的基础投影作图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点、直线、平面的基本投影规律,熟悉点、直线、平面间从属关系的几何条件和投影特性,并能根据平面的投影在平面上取点、取线,能熟练掌握两直线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及判定方法。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和难点知识,力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在网络课室中进行情景讲授,首先把本专题内容中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本次专题课的目的、重点、难点以及要讨论的话题、要回答的问题向学生介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把较为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通过二维、三维动画的演示,将难于想象的空间形体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有所侧重地选择.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强调在线学习,以重视发挥资源共享,重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指导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学习。最后组织讨论、释疑,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监控、强调在线学习、
引导在线测试及扩展学习
网络
在线测试(利用测试资料库)
教师监控、评改答案,分析评述,释疑,完善答案
网络
竞争答题(类群)
教师监控、在线辅导
网络
对一般和特殊结构对比学习
分类总结(归纳形态、类群)
CAI课件
教师评议答案并提问,令学生有成就感或具有危机感
网络
师生交互、释疑
网络
总结、提高
(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它: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开始:利用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性情境讲授约15分钟。
课程导入: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特性是: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根据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直线可以分为: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它们的投影特性如何。根据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平面可以分为: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一般位置平面,它们的投影特性又如何。
提出问题:如何根据直线、平面的两个投影,判断出平面、直线的空间位置?如何根据两直线的两个投影,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平行或交叉?如何在平面内绘制出属于平面的点或直线?如何绘制平面内的投影面平行线?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支架式√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直线对投影面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两直线相对位置的判断;平面对投影面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等。
网络版《工程制图》CAI课件中的点、直线、平面投影的文字、二维、三维动画,以及相应的图片、参考文献等.
浏览《工程制图》CAI课件中,了解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学习根据投影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掌握一般位置平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熟练绘制平面内的投影面平行线。
根据在线反馈的学生对点、线、面投影特性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对单个学生进行辅导。最后通过讨论、释疑,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直线的投影:
根据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三类: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平行、相交、交叉三种情况:两平行直线在各个投影面上的同面投影都相互平行;两直线相交在各个投影面上的同面投影都相交,且交点的投影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平面的投影:
平面可以由几何要素表示;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三类: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一般位置平面;平面上的直线和点,依据下列性质确定:若一直线通过平面上的两点,则此直线在该平面上;若一直线通过平面上一点,且平行于平面上另一直线,则此直线必在该平面上.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应具有初等几何知识和微机基础,具备上网和使用留言簿、BBS等知识,而本教学设计,是基于本课程已有自行开发的网络版《工程制图》网络课件,具备比较丰富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标准测试资料(含判断题、选择题等共?题);动画资料(包括二维和三维动画?个);课程网页?个专题,可供学生自学.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和不同学习进度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选择动画、图形或文字教材等资源获取知识或有针对性复习,利用测试内容进行自主评测,并能够利用网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难题,可由教师详细讲解。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形成点、直线、平面的正确投影规律,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直线的投影特性,了解直角投影定理,可以利用投影求出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倾角,熟练绘制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点的投影: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位置由x、y、z三个坐标确定;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空间点的投影规律是: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取决于两点相对坐标的大小。
结束
图
符
说
明
开始、结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网络应用学生利用判断
教学内容网络学习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网络课件的“题库”中设置了本科一级水平的和涉及面广及循序渐进的多套试题集.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伙伴√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的讨论,如何根据它们的投影判断相互之间的关系,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具有哪些特性。
网络版《工程制图》CAI课件中的留言簿及网络BBS。
自由组合
学生利用留言簿及BBS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讨论,体现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知识拓展、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统一。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 Nhomakorabea(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对同学的不同答案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令学生通过伙伴学习后,获得成就感或具有危机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开始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直线与直线的相互位置,一般位置平面内的点、直线的投影。
CAI课件
CAI课件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方法
个别分类辅导(指导学习、释疑)
指导学生学习投影特性。
学习和归纳
网络
(2)随机进入式
√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直线相互位置的判断;一般位置平面上绘制属于平面的点、直线。
网络版《工程制图》CAI课件。
学生利用网络版《工程制图》CAI课件对点、直线、平面的投影部分进行自主学习.
示范指导,答疑解难,尤其对组合体的较难看懂局部加以指导,并指导学生进行习题训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第一专题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授课学时:6学时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物体是由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线、面等依据一定的几何关系构成.所以,研究空间物体的图示法,首先要研究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以作为正确表达物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有力分析手段。
①认知目标: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掌握点、直线、平面间从属关系的几何条件和投影特性。熟练运用有关结论与作图方法,完成在平面上取点、取线的作图分析与作图,或判断点、直线和平面的从属关系.平面上取点、取线的作图是基本作图方法,应熟练掌握;熟练掌握两直线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及判定方法.
③情景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了解点在投影面、投影轴上时的投影,掌握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空间点的投影规律.通过文字、动画等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特殊位置、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并能熟练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通过文字、动画等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面的投影特性,并掌握在一般位置平面上取点、取线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是《工程制图》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内容,空间物体是由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平面等依据一定的几何关系构成,要掌握立体的投影,必须掌握点、线、面及其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以及在平面上取点、取线的基础投影作图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点、直线、平面的基本投影规律,熟悉点、直线、平面间从属关系的几何条件和投影特性,并能根据平面的投影在平面上取点、取线,能熟练掌握两直线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及判定方法。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和难点知识,力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在网络课室中进行情景讲授,首先把本专题内容中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本次专题课的目的、重点、难点以及要讨论的话题、要回答的问题向学生介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把较为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通过二维、三维动画的演示,将难于想象的空间形体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有所侧重地选择.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强调在线学习,以重视发挥资源共享,重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指导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学习。最后组织讨论、释疑,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监控、强调在线学习、
引导在线测试及扩展学习
网络
在线测试(利用测试资料库)
教师监控、评改答案,分析评述,释疑,完善答案
网络
竞争答题(类群)
教师监控、在线辅导
网络
对一般和特殊结构对比学习
分类总结(归纳形态、类群)
CAI课件
教师评议答案并提问,令学生有成就感或具有危机感
网络
师生交互、释疑
网络
总结、提高
(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它: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开始:利用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性情境讲授约15分钟。
课程导入: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特性是: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根据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直线可以分为: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它们的投影特性如何。根据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平面可以分为: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一般位置平面,它们的投影特性又如何。
提出问题:如何根据直线、平面的两个投影,判断出平面、直线的空间位置?如何根据两直线的两个投影,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平行或交叉?如何在平面内绘制出属于平面的点或直线?如何绘制平面内的投影面平行线?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支架式√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直线对投影面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两直线相对位置的判断;平面对投影面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等。
网络版《工程制图》CAI课件中的点、直线、平面投影的文字、二维、三维动画,以及相应的图片、参考文献等.
浏览《工程制图》CAI课件中,了解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学习根据投影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掌握一般位置平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熟练绘制平面内的投影面平行线。
根据在线反馈的学生对点、线、面投影特性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对单个学生进行辅导。最后通过讨论、释疑,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直线的投影:
根据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三类: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平行、相交、交叉三种情况:两平行直线在各个投影面上的同面投影都相互平行;两直线相交在各个投影面上的同面投影都相交,且交点的投影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平面的投影:
平面可以由几何要素表示;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三类: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一般位置平面;平面上的直线和点,依据下列性质确定:若一直线通过平面上的两点,则此直线在该平面上;若一直线通过平面上一点,且平行于平面上另一直线,则此直线必在该平面上.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应具有初等几何知识和微机基础,具备上网和使用留言簿、BBS等知识,而本教学设计,是基于本课程已有自行开发的网络版《工程制图》网络课件,具备比较丰富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标准测试资料(含判断题、选择题等共?题);动画资料(包括二维和三维动画?个);课程网页?个专题,可供学生自学.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和不同学习进度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选择动画、图形或文字教材等资源获取知识或有针对性复习,利用测试内容进行自主评测,并能够利用网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难题,可由教师详细讲解。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形成点、直线、平面的正确投影规律,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直线的投影特性,了解直角投影定理,可以利用投影求出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倾角,熟练绘制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点的投影: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位置由x、y、z三个坐标确定;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空间点的投影规律是: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取决于两点相对坐标的大小。
结束
图
符
说
明
开始、结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网络应用学生利用判断
教学内容网络学习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网络课件的“题库”中设置了本科一级水平的和涉及面广及循序渐进的多套试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