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4(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答案:1.A 2.C
第37第页3共7页49 页
1~2.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分析中可知,人口迁出国家 均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迁入国均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 家,可以体现出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发展中国家 迁往发达国家。即A项正确。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最 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所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往往是 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往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即C项正确。
影响
积极 影响
消极 影响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 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了允许农
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①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 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 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③促进了城市商 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④促进了城市周边地 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⑤为城市第三产业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⑥为城乡 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
人才
第12第页1共2页49 页
特别提醒: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
,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 式。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
第13第页1共3页49 页
形式 迁移人口
类型 迁移的
原因
迁移的 方向
产生 的影响
第14第页1共4页49 页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25生态环境因素 其他因素
具体表现或内容
是主要因素,19就业机会多、20经济收 入较高的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
表现为21政治迫害,战争或22国家有组 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
23宗教、24种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 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 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第25第页2共5页49 页
不利方面:迁出的人口,大多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 好的年轻人,这对迁出地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一方面这 种人口的外流易产生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基础教育投 入多,回报少,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26第页2共6页49 页
知识拓展 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
取外汇
国际难民迁移 战争难民、政
治难民
战乱、种族冲突 、政治迫害
流向和平国家、 能对其提供避难
需要的国家
给迁入国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带
来许多问题
热点二人口迁移的原因
第15第页1共5页49 页
第16第页1共6页49 页
典例精解 【例1】 (2010·福建)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
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下题。
欧洲由人 口净迁出 区变为净 迁入区; 拉丁美洲 由净迁入 区变为净 迁出区
第11第页1共1页49 页
原因
欧洲殖 民主义 扩张; 新大陆 开发; 新航路
开辟
矿产资 源开发 ,发达 国家或 地区人 口老龄 化,劳 动力短
缺
战争、 政治、 宗教、 民族环 境等原 因被迫
离乡
发达国 家以优 厚的经 济待遇 、良好 的科研 条件以 及便捷 的移民 手段吸 引大量 的发展 中国家
第29第页2共9页49 页
项目 流动规模
方向 类型
内容
人口流动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 年上升趋势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 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流出 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流入 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第30第页3共0页49 页
主要原因
外籍工人逐 渐成为国际 人口迁移的
主要形式
发展中国家 人口迁移到 西欧、北美 和中东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难民数量 发展中国家
增加,持续时 优秀人才移
间长
民
乌干达亚裔居 民迁往英国; 巴勒斯坦战争 难民;伊拉克
战争难民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大量技术人 才迁往美国 、西欧等发
达国家
人口流向 发生变化
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 (1)C (2)B
第20第页2共0页49 页
[解析] 第(1)题,a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较大,可能是类 似于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地区的阳光地带迁移所致;b图 中的年轻人口比重、d图中的劳动人口中的男性比重都明 显较大,也说明人口迁移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 构影响较大。第(2)题,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最大,明显 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比重,可推测可能是由于年轻人为求 学而迁移到该地,反映了当地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 占主要地位。
第6页第6共页49 页
4.国内人口迁移 清代之前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15南迁
(1)历史上的 人口迁移
清代至新 中国成立前
河北、山东一带 人口“16闯关东”
河南一带人口 “17走西口”
第7页第7共页49 页
(2)近现代 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移民支边 改革开放后:从欠发达地区向F18发达 地区迁移
第8页第8共页49 页
第14讲 人口迁移
第1页第1共页49 页
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
第2页第2共页49 页
考点·回归
考点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
,改变其
的行为。
,移动到一定
之外
第3页第3共页49 页
2.人口迁移类型
永久迁移、
迁移
自发迁移、
迁移
迁移、集体迁移
自愿迁移、
迁移
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因素不同,进而导致 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图所示:
第27第页2共7页49 页
第28第页2共8页49 页
2.中国“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人口流动是一种与人口迁移类似的现象,指人口在短期离开
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与人口迁移不同,不涉及居住地 的变更。中国的人口流动形式主要是“民工潮”现象。如 表所示:
第21第页2共1页49 页
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第22第页2共2页49 页
技巧·精讲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合理的人口移动,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落后边远地区的资源开发、社 会经济条件的提高以及综合环境的改善;利于引进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进步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 展。
第35第页3共5页49 页
迁出国 中国 墨西哥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菲律宾
数量(万人/年) 30.3 26.7 22.2
18.0
14.4
迁入国 美国 德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数量(万人/年) 110.0 21.1 17.3
13.6
8.3
第36第页3共6页49 页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第4页第4共页49 页
3.国际人口迁移 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
(1)迁移范围
在 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
口10跨洲迁移活动
第5页第5共页49 页
(2)二战后 人口迁移特点
①11外籍工人(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②1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13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 ④人口迁移14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
科技移民 高素质人才
寻找更好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条
件
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 才和经济上蒙受
双重损失
劳务输出
外国廉价 劳动力
发达国家和地区 劳动力不足。寻 找更多的就业机
会
发展中(贫穷)国家 流向发达(富裕)国 家,人口稠密国 家流向人口稀疏
国家
已成为当代国际 人口迁移的主流 ,缓解发展中国 家就业压力,赚
第23第页2共3页49 页
不利方面:不合理的人口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 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会给 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加剧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程度 。
第24第页2共4页49 页
2.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
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 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 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迁出 人口从地区外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利于提高 家庭的生活水平,利于家乡的建设。
第43第页4共3页49 页
7.影响②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土地
C.婚姻与家庭 D.矿产
答案:B
第44第页4共4页49 页
5~7.解析:①~④阶段分别表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 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工业革命以后影响人口迁移的 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社会,农民以土地为生, 因土地的生产力下降,而发生人口迁移,但迁移量小。
第32第页3共2页49 页
概述上图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 极意义。 由上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 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 健A 4.C
第40第页4共0页49 页
3~4.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2008年,我国乡 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城镇人口不断上升,说明我国 目前城乡人口流动方向是由乡村到城市。在此次人口普查 中,按人口居住地登记,将有利于减少流动人口对普查结 果的影响,使数据更真实、更准确。
第18第页1共8页49 页
【例2】 (2009·天津)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 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第19第页1共9页49 页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
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
第17第页1共7页49 页
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增长快,表
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说明东部、南部非农产业发达,收入 高。 [答案] C
第41第页4共1页49 页
读“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据此回答5~7题 。
第42第页4共2页49 页
5.人口迁移量最少的时期是(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6.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答案:5.B 6.C
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与迁入 地之间的距离等
第9页第9共页49 页
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第10第页1共0页49 页
热点·精析 热点一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及原因
时间 特点
流向
新大陆发现 后
大规模的人 口跨洲迁移
活动
欧洲人向美 洲移民;非 洲黑人被贩 运到美洲; 亚洲居民向 国外移民
第38第页3共8页49 页
从2010年7月份开始,我国已经着手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 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人口普查按居住地登记。结合下 图完成3~4题。
第39第页3共9页49 页
3.目前,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乡村向城市 B.由城市向乡村 C.由乡村向乡村 D.由城市向城市 4.此次人口普查与以往的不同有利于( ) A.减少人口迁移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减少流动人口对人口普查的影响 D.解决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的户口问题
[解析] 由图中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人口性别比最突出的 变化是性别比下降,即性别比例趋向平衡。它的变化将影 响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稳定等社会问题。
第34第页3共4页49 页
课内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表格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
发展
①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 、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②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第31第页3共1页49 页
【考例】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 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 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 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 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