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结冰了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学生经历观察水结冰过程,得出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结冰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知道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后,水的温度和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认识到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变成固体状态,并且向周围放出热量。

2.通过利用韦恩图,分析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在观察水结冰的过程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寻找证据证明冰和水是一种物质。

4.在观察水结冰的实验活动过程中,保持认真、细致的观察水的不同状态转化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水冷却的概念可能局限于室内,要设法引导学生联想到冬天的室外,或者冰箱内部的结冰情况,使其自主找到水和冰之间的联系,并适当引出凝固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的。

二、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设计利用试管、冰水混合物、温度计等实验材料进行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规范行径。

1.水结冰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 播放指导型微课,并交代注意事项。

4.结合ppt,学生了解观察体积变化及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7. 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我们要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在试管倒入清水前,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

通过前后对比液面和冰柱的高度来客观反应水结冰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水结冰的体积变大。

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系的。

三、实验发现(预设12分钟)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判断出水结冰体积变大以及温度降低的客观要素。

最后得出结论:水和冰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四、拓展:延伸课后,深入探究(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后布置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交流生活
中常见结冰现象,并对冰的变化进行猜测后实验。

为下一课
的学习做铺垫。

五、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1.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来的?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2.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