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下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二战后美国对华投资表项目
A. 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 造成了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C. 缓解了战后中国社会的贫困
D. 加剧了中国国内政治的动荡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美国的援助目标主要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这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内战爆发加剧了中国内政的动荡 D正确
美国的援助的主要目的不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缓解贫困排除AC
美国独霸中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
故选D
2.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强调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必须注意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后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主张其主要目的是()
A. 使全党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
B. 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
C. 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D. 为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做准备
【答案】B
【解析】1948年9月解放战争态势已经较为明了七届二中全会时期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此时强调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意在为即将建立的全国政权吸收行政管理人才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故B正确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故此举目的不在于认识革命的艰巨性排除A
吸收的人才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干部这类人军事方面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是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故其目的不是争取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C排除
“一五计划”是在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并经济得到恢复后实施的此时尚未建立政权 D排除
3.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 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中共七大召开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49年初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A符合题意
B项时间为1949年9月党中央已经迁到北平 C项时间为1927年 D项时间为1945年都与题中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时间1949年初不符故BCD排除
故选A
4.如图为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
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对电文中“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合理解释是()
A. 扭转了国共谈判中被动不利的局面
B. 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奠定基础
C. 有利于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D. 为战略决战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至7月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此役人民解放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6万人的兵力歼灭阎锡山军10万余人歼灭了阎锡山军队大量有生力量为山西彻底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8年秋随着辽沈战役的开始战略决战正式展开故D正确
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故排除A
国民党重点进攻发生在1947年春季故排除B
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发生在1947年6月故排除C
故选D
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下列四个关键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其中四个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船启航
②灯塔指引
③星火燎原
④进京赶考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红船启航”是指中共一大的召开“灯塔指引”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抗战“星火燎原”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京赶考
”是指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C项
6.下表为民国某时段山西张庄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可判断这一时段是()
A. 1924~1927年
B. 1934~1937年
C. 1938~1942年
D. 1944~1947年
【答案】D
【解析】根据数据可知此时中农和贫农所占比例占多数地主比例减少到0.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7年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广大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故D项正确
AB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D
7.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
C. 晚清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化
D. 中国根深蒂固自然经济的阻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
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榨不能依靠实业救国实行民族独立故A项正确
B项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CD项仅仅是一部分原因故CD项错误
故选A
8.毛泽东主席曾作出这样的战略部署“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毛泽东部署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可知是辽沈战役排除BCD均与“锦州”无关排除
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运动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 ①--《马关条约》
B. ②--《新学伪经考》
C. ③--《新青年》
D. ④--清末新政
【答案】B
【解析】A.《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
B.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推动维新思想传播开展维新变法
C.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是在五四运动期间排除
D.清末新政的目的是为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并未在中国政治上起到里程碑的意义排除
10.如图是1912年﹣1936年全国水田价格变动趋势图据图可知()
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农村资本流动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较大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时期经济衰退
D. 当时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从1931年到1936年由于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水田价格
逐渐下降由此可知农村资本流动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较大故B项正确题干图示只是
反映1912年﹣1936年全国水田价格变动趋势不能得出各个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故AC两项错误 D项从图示中不能得出应排除
11.下表反映了1946年到1948年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的消长依据这种力量对比的变
化中共中央决定()
A.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打败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对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反攻
D. 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答案】D
【解析】由表格可知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双方实力相差较大但到了1948年双方的实力大致相当这说明中共在此时已经具备了进行战略决战的基本条件
故中共在1948年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内容均在1947年即已完成排除
故选D
12.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
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的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战役
是()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百团大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进行办公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所以三次战役应该是指大决
战时期的三大战役就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
当时中共中央在延安不符合材料中的情境
13.1948年12月5日召开了由各纵队司令参加的总前委会议下达《总攻黄维兵团命令》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决心是拿出拼老命的精神在双堆集消灭他的土木系——十八军坚决摘掉‘总统’王冠上的这颗红宝石!”材料反映的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故A项错误
平津战役在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展开而双堆集在安徽淮北故B项错误
根据“邓小平”“黄维兵团”“双堆集”“十八军”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淮海战役故C 项正确
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14.英国学者阿德诺•《托因比在942—1946年的远东》中指出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中虽然宣称不马上建立一个完全共产主义的中国重申他过去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的主张但他坚定地宣布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论述表明该学者
A. 站在中共的立场上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
B. 用中国政府的视角看待中共战后的国家设计
C. 客观地记述了中共“七大”关于中国发展的愿景
D. 从第三方的视角看到了战后国共两党的对立
【答案】C
【解析】
15.1949年6月上海英商电车公司计时员王振国按规定请假时遭到英国查票员麦达生的殴打执勤警察把麦达生带到公安分局并依法将其拘留后来麦达生被公司革职回国这一事件的结局反映出
A.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
B. 西方列强在华特权遭否定
C. 国民政府取消列强治外法权
D. 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解放后外国人在中国违法适用中国法律材料所述事件的处理体现西方列强在华特权遭否
定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相关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信息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取消列强在中国的治外法权是在1943年 1949年4月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故排除
C项
材料所术时间是“1949年6月” 当时新中国演没有成立 D项错误
16.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实力变化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独立富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前提
B.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
D. 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A
【解析】1840--1949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新中国建立民族独立国家走向富强这说明独立富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前提故A正确
材料反映了中国逐步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错误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故C错误
D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鸦片战争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阐述 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至1840年左右基本完成成为世界上首个工业国家英国急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正处在清朝晚期经济保守政治腐败制度落后“天朝上国”观念更使统治者闭目塞听、愚昧落后这给英国人以可乘之机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在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致使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总之工业革命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推动英国发动了针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深刻影响了晚清时期的中国
示例二
论题五四运动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阐述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日益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历经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面貌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并最终取得基本胜利
示例三
论题独立与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基本使命(学生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追求民族独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等史实论证即可)
【解析】选取一个或多个时段结合题干给出的“核心内容”和所学知识史论结合论述清晰即可注意写明论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8.(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近代各国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其在华经济地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3分)
18.(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18.(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次“辛丑谈判”的看法?(6分)
【答案】
(1)①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追随英国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在华利益原因是妄图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进行商品输出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获得各列强的支持美国在华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原因是美国已成为工业强国从而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在瓜分中国狂潮中其军事实力不足以与其它列强抗衡③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垄断中国市场成为侵华的最主要列强原因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妄图称霸世界
【解析】(1)阶段特征综合材料一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19世纪中后期此时的美国追随英国通过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手段扩大在华利益希望打开中国市场其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的美国提出了
“门户开放”政策以求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获取更多的利益第三是20世纪40年代此时的美国经过二战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此在这一阶段它企图独占中国市场成为侵略的主要列强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答案】(2)趋势由对抗到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美两国共同的国家利益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解析】(2)趋势依据材料二中的时间和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美关系是对抗依据材料三图示信息和时间结合所学可知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结合所学从国家利益、国际格局以及时代主题等角度分析
【答案】(3)第一次体现了弱国无外交第二次随着中国综合国际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外交和国际上影响力增强
【解析】(3)看法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四结合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特点以及新时期中国的国力和外交以及国际地位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发行的邮票(节选)
任意选择表格中的两个史实说明其入选邮票的原因
【答案】示例七七战火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史称七七事变中国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七七事变客观上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人民战争胜利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八路军和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邮票中任意选取两例明确列举出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能够入选纪念邮票的原因——进行说明如选取1995年即抗战胜利50周年发行的“七七战火”和1965年即抗战胜利20周年发行的“人民战争胜利” 就要分别说明两枚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的地位最后注意解题过程中史实准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规范
20.(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俑的主要特点材料“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
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的含义是什么?
20.(2)材料二提及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事迹?作者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极权政治的?
20.(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陵兵马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答案】(1)特点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含义指兵马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解析】(1)根据材料“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盔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地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可知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含义指兵马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答案】(2)完成统一修筑万里长城极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
【解析】(2)第一问根据材料“秦始皇是历史上‘万里长城’的首创者这是赢政统一中国之后命蒙恬率兵三十万收河南伐匈奴”可知完成统一修筑万里长城第二问根据“此举更表示他的极权政治有实际的需要”可知极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
【答案】(3)艺术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
史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解析】(3)艺术价值根据材料“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象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朝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可知艺术价值为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史学价值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