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说新语阅读感想与心得(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世说新语阅读感想与心得
看到《世说新语》的书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甚至认为这是一本现代书。
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说《世说新语》编于南北朝时期,是一本收录历史故事的书。
最终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啊?这本书不是收录故事吗?怎样全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便把它放下了。
可再回头看时,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章,每个章节都记叙了一种思想或行为,收录了必须篇数的历史小故事。
而每篇故事下头,都标有注释与译文。
这下我就能阅读了。
那么,《世说新语》都讲了些什么?它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比如管宁割席、广陵散绝等,还有许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故事。
通读下来,真是收获多多。
读了这本前无古人,也许会后无来者的好书,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这本书编得十分好,它把历史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让人读起来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单调的历史记载。
并且它把诸多故事进行了分类,分成三十六章,让人查阅起来很方便,一目了然。
它经过故事传播着道理,看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我们就会明白,哪些人是学习的典范,哪些人是“负面教材”。
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不仅仅让我认识了历史,还让我学到了古文。
古文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其中有的规律,进而了解了古
文的规格与韵律。
明白了古文的字代表什么意思。
这样一本好书,谁会不喜爱它呢?
2024年世说新语阅读感想与心得(二)在初中时期,我初次听闻刘庆义所著的《世说新语》,直至大学方得闲暇,通读全书,竟至爱不释手,深感其魅力所在。
书中所述,皆为一桩桩短小精悍之故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宛如漫步于繁花似锦的林荫道上,令人目不暇接。
如今,我又自市图书馆借阅此书,犹如故友重逢,倍感亲切。
孔子有云:“述而不作”,此“述”实则亦是一种创作。
王夫之则主张“六经注我”,即以自我之视角诠释六经,犹如旧瓶装新酒,经典之作如同一张白纸,任由每个人在其上挥洒创意,衍生出无限可能。
西方亦有谚语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言非虚。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称之“文学”,涵盖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以及人生态度与处事原则。
彼时,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乐,以辩论为媒,对佛、道、玄学等思想进行融合与理解,展现了极高的包容性与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学习。
阅读此书,我尤为感慨于古人之学习态度与氛围。
其中,郑玄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郑玄家中,即便是婢女亦能熟读诗书,于被责罚之际,仍能引经据典,以诗自解,其文化氛围之浓厚,可见一斑。
此等景象,不仅彰显了郑玄学识之渊博,更启示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世说新语·文学篇》所描绘的古人学习氛围,实令后人自愧不如。
文人墨客为求学问,竞相辩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其胸襟与气度非今人所能及。
此种精神正是我们今日做学问、谋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唯有在相互尊重、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方能实现学术的飞跃与国家的强盛。
书中记载的王弼与何晏之事亦值得深思。
未及弱冠之年的王弼,面对前辈何晏之问,敢于质疑,且自问自答,反复论辩,其勇气与才华令人钦佩。
而何晏等老一辈文人非但未因此排斥王弼,反而虚心学习,展现了学术上的开放与包容。
此种精神对于促进学术进步、培养文化传承者具有重要意义。
太尉王夷甫与阮宣子之对话亦体现了文人的学术氛围与宽容胸怀。
宣子面对卫玠之嘲笑,非但未怒,反以巧言相对,两人因此成为朋友。
此事告诉我们:在学术探讨中,应摒弃个人恩怨,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不同意见,共同推动学术的发展。
《世说新语·文学篇》不仅是一部记录古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的珍贵文献,更是一部启示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的宝典。
它提醒我们: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应培养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与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