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分析法:对案例的分析采用典型个案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分析和研究我的团队在2009年暑期进行的社会实践调查的结果,以及自己从教三年来运用E-Learning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针对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发放一些有效问卷,然后进行回收,分析汇总并最终得到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
1、辅助式应用
1.1、辅助式应用模式简介
1.2、辅助式应用模式重要要素分析
1.3、辅助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2、取代式应用
2.1、取代式应用模式简介
2.2、取代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
2.3、取代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3、融合式应用
3.1、融合式应用模式简介
3.2、融合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
3.3、融合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组长名:
年 月 日
培养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公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经审核通过后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各留一份。
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健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主要内容
第一:对 E-Learning 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 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归纳
第二:探讨 E-Learning 与传统学校教育结合的各种方式,E-Learning 的应用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总结出中小学学校导入 E-Learning 的模式,将E-Learning引入到传统的教学之中。
对比法:主要是将目前的教学状况与五年前未使用E-Learning进行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即将两次发放的调查问卷所得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主要是使用图表以及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得出E-Learning教学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环境和领域,为在我国基础教育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启示。
实施方案及计划:
第一阶段2013年 09月—2013年 11月(论文开题阶段):查阅文献资料,征询导师意见,确定论文题目;围绕论文题目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当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确定论文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基本框架,准备开题答辩。
关键词(3-5个)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
论文选题来源(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国家级
教改项目
省部级
教改项目
区县级
教改项目
校级
教改项目
其他
√
论文选题类型(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专题研究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案例研究
√
选题依据及意义:
选题意义:
1、对数字化学习理论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对 E-Learning 的概念内涵等做出合理的界定,对
第二章E-Learning的内涵及其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应用价值
1、E-Learning的内涵
2、E-Learning的发展脉络
3、E-Learning的主要特征
4、E-Learning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应用价值分析
5、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中应用模式的构建
第三章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探讨了 E-Learning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必
要性。这对数字化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另外,本研究还总结和分
析了已有的成功应用案例,理论来自实践,这些总结将会丰富数字化学习的理论
研究。
2、对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促进作用
数字化学习的实质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 E-Learning
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
学号
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学科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11月12日填
校内导师
职称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校外导师
职称
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
安康中学
拟选论文题目
E_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第四阶段2014年 10月—2014年 12月。(论文终稿阶段):根据导师对第二稿的意见完善论文,并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对论文进行查缺补漏,修正不妥之处,对文章局部内容进行优化,做小范围的调整,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完成论文终稿。
第五阶段2014年 01月—2015年 03月。(论文答辩阶段):根据导师对论文终稿的意见,对论文进行适当修正,送交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第三: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E-Learning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
第四:分析E-Learning的不足之处。
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如何将E-Learning引入到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2、E-Learning 对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具有的应用价值
预期达到的目标
将E-Learning 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互动。
改变传统的进行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和老师进行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某些学习方式中,教师不再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作为指导者、活动组织者等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发现学习和协作学习等;
论文提纲如下:
摘 要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章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基本情况调查
案例分析(以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一必修课本第三章 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为例)
1、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分析
1.1教学设计
1.2 学生接受情况调查分析
1.2.1调查结果
1.2.2调查结果分析
1.3 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1.3.1调查结果
1.3.2调查结果分析
2、E-Learning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分析
2.1教学设计
2.2 学生接受情况调查分析
2.2.1调查结果
2.2.2调查结果分析
2.3 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2.3.1调查结果
2.3.2调查结果分析
3、两种模式下教学效果的对比
第五章 总结、展望与建议
1、我国基础教育领域E-Learning现状简介
2、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学校的应用实际上就是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深层次的有效的应
用。目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很多,但很多都与实际应用是相脱离的。
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 E-Learning 应用的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
学校应用 E-Learning、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有效整合有借鉴和启示
校内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校外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以下部分由培养单位填写:
开题报告专家组成员组成情况
组成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从事专业
本人签名
组长
组员
秘书
开题报告专家组意见:
(主要对开题报告选题、论据,研究内容、方案及方法等做出评价)
开题报告评议结果(通过、不通过):
第二阶段2013年 12月—2014年 05月(论文初稿阶段):根据开题答辩组提出的意见,将进行全面的搜集资料的工作,对文章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文章的主要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深入研究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写出全文,形成初稿。
第三阶段2014年06月—2014年09月。(论文第二稿阶段):听取导师对初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对文章进行润色,补充不足的材料,删除多余的资料,使得文章结构合理,主体鲜明,争取有所创新,基本定稿。
3、建议
4、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对比法,探讨 E-Learning 的理论和应用现状,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概述如下:
文献研究方法:对于 E-Learning 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有关现在E-Learning 主题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和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的有关 E-Learning 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数E-Learning 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脉络等有关理论;收集 E-Learning 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相关政策文本、应用规模、应用方式及案例等的论文和其他资料,分析构建出 E-Learning 在基础教育应用的三种模式。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针对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发放一些有效问卷,然后进行回收,分析汇总并最终得到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
1、辅助式应用
1.1、辅助式应用模式简介
1.2、辅助式应用模式重要要素分析
1.3、辅助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2、取代式应用
2.1、取代式应用模式简介
2.2、取代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
2.3、取代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3、融合式应用
3.1、融合式应用模式简介
3.2、融合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
3.3、融合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组长名:
年 月 日
培养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公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经审核通过后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各留一份。
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健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主要内容
第一:对 E-Learning 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 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归纳
第二:探讨 E-Learning 与传统学校教育结合的各种方式,E-Learning 的应用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总结出中小学学校导入 E-Learning 的模式,将E-Learning引入到传统的教学之中。
对比法:主要是将目前的教学状况与五年前未使用E-Learning进行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即将两次发放的调查问卷所得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主要是使用图表以及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得出E-Learning教学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环境和领域,为在我国基础教育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启示。
实施方案及计划:
第一阶段2013年 09月—2013年 11月(论文开题阶段):查阅文献资料,征询导师意见,确定论文题目;围绕论文题目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当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确定论文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基本框架,准备开题答辩。
关键词(3-5个)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
论文选题来源(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国家级
教改项目
省部级
教改项目
区县级
教改项目
校级
教改项目
其他
√
论文选题类型(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专题研究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案例研究
√
选题依据及意义:
选题意义:
1、对数字化学习理论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对 E-Learning 的概念内涵等做出合理的界定,对
第二章E-Learning的内涵及其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应用价值
1、E-Learning的内涵
2、E-Learning的发展脉络
3、E-Learning的主要特征
4、E-Learning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应用价值分析
5、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中应用模式的构建
第三章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探讨了 E-Learning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必
要性。这对数字化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另外,本研究还总结和分
析了已有的成功应用案例,理论来自实践,这些总结将会丰富数字化学习的理论
研究。
2、对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促进作用
数字化学习的实质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 E-Learning
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
学号
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学科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11月12日填
校内导师
职称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校外导师
职称
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
安康中学
拟选论文题目
E_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第四阶段2014年 10月—2014年 12月。(论文终稿阶段):根据导师对第二稿的意见完善论文,并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对论文进行查缺补漏,修正不妥之处,对文章局部内容进行优化,做小范围的调整,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完成论文终稿。
第五阶段2014年 01月—2015年 03月。(论文答辩阶段):根据导师对论文终稿的意见,对论文进行适当修正,送交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第三: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E-Learning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
第四:分析E-Learning的不足之处。
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如何将E-Learning引入到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2、E-Learning 对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具有的应用价值
预期达到的目标
将E-Learning 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互动。
改变传统的进行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和老师进行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某些学习方式中,教师不再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作为指导者、活动组织者等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发现学习和协作学习等;
论文提纲如下:
摘 要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章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基本情况调查
案例分析(以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一必修课本第三章 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为例)
1、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分析
1.1教学设计
1.2 学生接受情况调查分析
1.2.1调查结果
1.2.2调查结果分析
1.3 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1.3.1调查结果
1.3.2调查结果分析
2、E-Learning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分析
2.1教学设计
2.2 学生接受情况调查分析
2.2.1调查结果
2.2.2调查结果分析
2.3 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2.3.1调查结果
2.3.2调查结果分析
3、两种模式下教学效果的对比
第五章 总结、展望与建议
1、我国基础教育领域E-Learning现状简介
2、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学校的应用实际上就是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深层次的有效的应
用。目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很多,但很多都与实际应用是相脱离的。
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 E-Learning 应用的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
学校应用 E-Learning、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有效整合有借鉴和启示
校内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校外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以下部分由培养单位填写:
开题报告专家组成员组成情况
组成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从事专业
本人签名
组长
组员
秘书
开题报告专家组意见:
(主要对开题报告选题、论据,研究内容、方案及方法等做出评价)
开题报告评议结果(通过、不通过):
第二阶段2013年 12月—2014年 05月(论文初稿阶段):根据开题答辩组提出的意见,将进行全面的搜集资料的工作,对文章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文章的主要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深入研究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写出全文,形成初稿。
第三阶段2014年06月—2014年09月。(论文第二稿阶段):听取导师对初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对文章进行润色,补充不足的材料,删除多余的资料,使得文章结构合理,主体鲜明,争取有所创新,基本定稿。
3、建议
4、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对比法,探讨 E-Learning 的理论和应用现状,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概述如下:
文献研究方法:对于 E-Learning 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有关现在E-Learning 主题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和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的有关 E-Learning 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数E-Learning 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脉络等有关理论;收集 E-Learning 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相关政策文本、应用规模、应用方式及案例等的论文和其他资料,分析构建出 E-Learning 在基础教育应用的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