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华师附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华师附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期中调研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符合以下四位同学所描述的化学式可能是
A.H2O B.O2C.NH3D.HC1O
3.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点燃镁带用坩埚钳夹持
B.用100mL量简量取9.50mLNaCl溶液
C.给玻璃器皿加热时都需垫上石棉网
D.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CO2
4.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⑤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④⑤
5.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反应前后伴随元素化合价的升降6.奥运会对兴奋剂的检测十分重视。

下列有关某种兴奋剂(化学式为C20H26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兴奋剂属于氧化物
B.该兴奋剂中有48个原子
C.该兴奋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
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纸张燃烧C.铜丝折弯D.酒精挥发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B.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C.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钠溶液D.使用pH试纸是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最简便的方法
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测溶液酸碱性
D.称量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变成_____离子,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为该离子带______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总共有_____个电子。

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A、B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编号,下同)。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装置C、D、E在实验室中都可用来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________。

(4)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化学反应分别如下:甲:
2NaHCO3Δ
Na2CO3+CO2↑+H2O;NH4HCO3
Δ
NH3↑+CO2↑+H2O。

某同学采用反
应甲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他不选择反应乙制取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将B装置中的导管a与F装置中的导管b相连接,可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与
性质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装药品,制取氧气。

先在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再通过②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Ⅲ.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___________,说明氧气收集满。

Ⅳ.性质实验: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细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世间万物的组成有了进一步了解。

(1)如图所示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____________种非金属元素;
②比例图中,某元素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 ____________.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ACaCO3BK2SO4CAl2O3DSiO2
(2)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①该口服液中的锌属于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②葡萄糖酸锌分子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③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1g=1000mg).
④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________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14.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
不容辞的责任。

(1)如图一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①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

(2)如图二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③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
③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

(3)“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三所示:(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①“生命吸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下同),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B.吸附杂质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②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方法。

③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C.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D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 “秋风响,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蟹肉中含有的烟酸(化学式为C 4H 5NO 2)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请计算:
(1)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烟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6.2019年9月10日,硝酸硝铵行业工作会在山西太原隆重召开。

硝酸、硝酸铵、硫酸
铵[化学式424NH SO ]()都是重要的氮肥。

(1)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某氮肥产品包装袋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列式计算:
①包装袋上有关氮元素的含量是否属实?_____
②若该氮肥中的含氮量为21%,则一袋该氮肥中至少含有硫酸铵的质量是多少?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A.用烧杯加热液体应使用石棉网,故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应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故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装置正确。

故选D 。

2、A
【解析】
根据题意,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详解】
A、H2O由两种元素组成,且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B、O2由同种元素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NH3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1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ClO由3种元素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等。

3、A
【解析】
A、点燃镁带用坩埚钳夹持,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用10mL量筒去量取,量筒只能精确到0.1毫升,只能量取9.5毫升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给玻璃器皿加热时不一定都需垫上石棉网,如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4、C
【解析】
由于化学变化过程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过程中原子种类、个数均不变,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而分子的种类即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5、A
【解析】
解: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有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一定反应前后伴随化合价的升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为C20H26O2知∶A.该兴奋剂属于有机物。

故A错误。

B.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有48个原子。

故B错误。

C.该兴奋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C正确。

D.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16.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式的意义。

7、C
【解析】
A、水结成冰后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而分子仍然做无规则的运动,故错误;
B、乒乓球胀大是由于乒乓球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自身的体积和质量不变,故错误;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相互运动到分子之间,故正确;
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物质间有间隙,不是分子之间有间隙,故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试题分析: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铜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9、B
【解析】
A、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故说法错误;
B、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故说法正确;
C、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故说法错误;
D、PH试纸是粗略测定溶液酸碱性,测定数值为整数,不能为小数,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而题中是水倒入浓硫酸中,选项A错误;
B、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盐酸是正确的,选项B正确;
C、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度时,不能将试纸浸入溶液中,选项C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选项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得到;阴;非金属;1;11;NaCl
【解析】
(1)由A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故填得到;
(2)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故填阴离子;
(3)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元素;
(4)由B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比电子数多一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1;(5)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B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11,故填11;(6)A元素为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B元素为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点睛】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余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铁架台分液漏斗
3222
CaCO+2HCl=CaCl+H O+CO↑ B
Δ
42422
2KMnO=K MnO+MnO+O↑ E A 产物中有气体物质,使得收集到
的气体不纯二氧化锰
2
2222
MnO
2H O2H O+O↑复燃防止高温熔化
物溅落炸裂试管
【解析】
(1)装置A为铁架台、B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
CaCO+2HCl=CaCl+H O+CO↑,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Δ
42422
2KMnO=K MnO+MnO+O↑,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他不选择反应乙制取CO2的理由是产物中有气体物质,使得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5)Ⅱ.装药品,制取氧气。

先在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再通过②加入6%的过氧化
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222
MnO
2H O2H O+O↑。

Ⅲ.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

Ⅳ.性质实验: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细沙,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试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3 8 A 微量72:11 0.05% 1
【解析】
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锌、铁、硒、碘等
【详解】
(1)①陨石样品中含有氧、硫、硅三种非金属元素,故答案为3。

②因其为阴离子,由原子得到电子得来,因此只可能是氧原子得到两个电子,所以X的值为8。

③陨石中不含有碳元素,因此不可能有碳酸钙这个物质,答案选A。

(2)①锌属于微量元素。

②元素质量比等于其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因此碳氢质量比为(12×12):(22×1)=72:11。

③每支口服液中含锌5.0mg,因此锌的质量
分数=
5.0mg
100%=0.05%
10000.0mg。

④体重为20kg的小孩需要摄入的锌的量为:
0.5mg×20=10mg,从食物中摄取一半锌,则还需通过口服液摄取另一半,即质量为5mg 的锌,因此只需每天服用1支该口服液即可。

14、氢气2H2O 2H2↑+ 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复燃,证
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H2+Cl2点燃
2HCl 水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
数目 B A 煮沸CD
【解析】
(1)由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可知:
①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②试管中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2)
①图③表示的反应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点燃
2HCl;
②从微观角度微粒的变化可知,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③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
①“生命吸管”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杂质,故选B;超滤膜的作用是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故选A;
②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煮沸方法。


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故A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故B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C.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会造成水的浪费,故C做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会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故D做法不合理,符合题
意。

故选CD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电解及净化,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变化是解题关键。

注意: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从微观上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改变,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但是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数目不一定改变。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1)99;(2)14.1%
【解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5+14+16×2=99;
(2)烟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100%14.1%99⨯≈ 16、132 属实 49.5kg
【解析】
(1)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32164132+⨯⨯++⨯=。

(2)①硫酸铵分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2100%21.2%.132⨯⨯≈所以包装袋上有关氮元素的含量属实。

②若该氮肥中的含氮量为21%,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 21%10.5kg ⨯=,则硫酸铵的质量是14210.5kg 100%49.5kg 13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