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事:________
②饰名姝遗之遗:________
③皆铠以习之铠:________
④秋毫无犯犯: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
【注】①黔敖:人名。
②秧:袖子。
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②从而谢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
②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
③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
④即开户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①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窃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注】①系:拘囚。
②郄:同“隙”,嫌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秦、赵为一,天下服矣________
②赵王以为然而遣之________
③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________
④臣窃为王患之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臣之使秦年且九十
B.无妨于赵之伐燕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国小而地无所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D.臣窃为王患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4)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的方式,有何不同?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宪宗知权文公甚真①。
后权长孺知盐铁福建院②,赃污盈积,有司以具狱奏③。
上曰:“必致极法。
”崔相群④救之云:“是德舆族子。
”上曰:“德舆必不合有子弟犯赃,若德舆在,自犯赃,朕且不赦,况其宗从⑤也?”
(选自唐代赵璘《因话录》)【注】①宪宗:唐宪宗。
知:交好。
权文公:权德舆,由谏官累升至礼部尚书,后人称文公。
②权长孺:权德舆本家侄子。
知:执掌。
③具狱:用来定罪的全部案卷。
④崔相群:朝廷命官。
⑤宗从:同宗的下辈人。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文段【甲】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劝勉后主的?为什么要两次用“宜”与“不宜”?
(4)文段【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段【甲】中哪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6.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选出下列各组画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②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B.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②黑质而白章
C.①流辈甚称其贤;②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①色愈恭,礼愈至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翻译句子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但有冻馁之患。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C.“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4)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
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________ 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________ 对比,说明________ 的道理。
7.文言文阅读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
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
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
D.读之至流涕(眼泪)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
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
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家,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与“以中有足乐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B.不以千里称也
C.不以臣卑鄙
D.自康乐以来
(2)下列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受益匪浅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C.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从致书以观
D.主人日再食一食或尽栗一石
(3)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理解:宋濂能成为大学问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请教,而且请教时非常的恭敬。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放纵自己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理解:阐释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皮肤冻裂却不知道。
理解:写出宋濂成年之后艰难的求学之路,天气恶劣,长途跋涉,道路险阻,困难重重。
(4)《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教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请结合甲乙两文从治学或修身的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
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①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
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②,众遂溃。
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③退出犹可免。
”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
有顷,兵入。
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二)
裴佶④少时,姑夫为朝官。
佶至宅看其姑,会其姑夫朝退,闻其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
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⑤报寿州崔使君⑥候谒。
姑夫怒呵阍者,将鞭之。
良久,束带强出,见使君。
须臾,姑夫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二人相谈甚欢。
及入门,有得色,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姑夫揖佶曰:“且憩学院中。
”佶未下阶,见姑夫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⑦千匹。
(《唐国史补》有删改)【注释】①都大提举:官名。
②陴:城头上的箭垛。
③亟:立即,马上。
④佶(jí)⑤阍(hūn)者:守门人。
⑥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⑦官絁(shī):絁是官绸,官絁可以当货币使用。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何陋之有
B. 我若从尔言得不死若屈伸呼吸
C. 会其退朝会宾客大宴
D. 众口称美吾妻之美我者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退出犹可免。
②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
(4)唐震和裴佶姑夫在为官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分析。
10.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试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乙】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
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
②虎豹:像虎豹一样。
③特:只、仅仅。
④雄:首领。
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⑥所以:……的原因。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
②臣未尝闻也________
③休祲降于天________
④长跪而谢之日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士以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学而不思则罔
C.聂政之刺韩傀也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D.安陵君其许寡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
11.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肉食者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余幼时/即嗜学
B. 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侃/为项城令
D. 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 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 李侃号召官员和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 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文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3)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坟墓存焉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③人谁肯固固:
④侃遽登城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②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元。
1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⑦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发语词。
②行:指操守、品德。
③澹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力。
⑤淫慢:指过度地享乐。
淫,过度。
慢,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励,奋勉,振奋。
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的“宁静”相对而言。
⑧接世:接触社会。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卒中往往语
B. 非澹泊无以明志
C. 先帝知臣谨慎
D. 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14.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回答问题
《出师表》选段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3)第①自然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哪句?
(4)选文中画横线的“大事”指什么?
(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请具体回答如下。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请从下列六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事件。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阵:
15.阅读《出师表》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慧眼识珠,找出划线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
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使内外异法”中,“内”指 1 ,“外”指 2 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 3 和 4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赠送(给予、馈赠);穿上铠甲;侵占(侵犯)
(2)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②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2.(1)给……吃;道歉
(2)①黔敖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
②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
(3)《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义”,“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所持之“义”即是一种世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
(4)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3.(1)有时;带领;向来,一向;门
(2)①(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②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
”(3)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