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
1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细则

附件1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细则根据《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以下简称《评审办法》)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以下简称《申报条件》)等文件,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设定(一)改革领导小组各区人力社保局会同本区教委联合成立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领导小组),由区人力社保局和区教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
区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的职责分工,审定本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本区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
(二)评审委员会根据《改革实施方案》和《评审办法》规定,按照《关于做好2015年北京市职称评审委员会换届及选聘评审专家工作的通知》(京人社专技发…2015‟51号)要求,市人力社保局委托市教委组建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正高级评委会),负责全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各区人力社保局会同本区教委组建本区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区高级评委会),代行本区中小学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职责,负责本区正高级教师的推荐、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的评审工作。
各区不再单独设立中小学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
区高级评委会一般由区教委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委员,区人力社保局主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副局长和区教委主管中小学教育的副主任担任副主任委员,各学科评议组的组长可担任委员。
区高级评委会组成人员中,行政领导不得超过(含)三分之一,同时兼顾委员的学科、学段分布,同学段同学科的委员原则上不应超过2名。
区高级评委会下设的学科评议组应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分别组建,对于当年申报人数较多的,可拆分组建多个同学科评议组;对于当年申报人数较少的,可合并组建综合学科评议组,原则上每学段、每学科的评议专家不少于1人。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职称改革方案全文.doc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2019年全面推进,中小学职称改革方案全文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职称改革方案全文更新:2018-09-12 08:16:25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职称改革方案全文人社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昨天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改革时间表。
到,将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
我国自2009年1月开始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新晋升正高级教师806名,高级教师3.98万名。
按照时间要求,12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两部审批;,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今天,教育部发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包括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等。
“要点”还指出,要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
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
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
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指导家庭教育。
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订风险管理办法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
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
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
推进国防教育。
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改进美育教学开足艺术课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
中小学教师新、老职称(职务)系列过渡

中小学教师新、老职称(职务)系列过渡操作指南一、相关政策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2011年颁发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
要求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决定本市徐汇区、浦东新区和普陀区作为试点单位,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要求2013年5月下旬完成试点。
(一)职称(职务)名称目前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分为两个系列,即中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和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职务)系列,二系列相互独立。
以上两个系列称为老职称(职务)系列。
中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的职称(职务)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三级教师。
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的职称(职务)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三级教师。
改革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只有一个系列,即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称为新职称(职务)系列。
新职称(职务)系列名称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其中正高级教师是新增的职称(职务)等级。
(二)新、老职称(职务)名称相互过渡关系1、中学教师中的中学高级教师过渡为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过渡为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过渡为二级教师,中学三级教师过渡为三级教师.2、小学教师中的中学高级教师过渡为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过渡为一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过渡为二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及小学三级教师过渡为三级教师。
3、过渡内容新、老职称(职务)系列过渡时将中、小学教师中具有的中学教师系列职称(职务)或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职务)中的老名称改为新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中的名称。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专技1~13级)不变。
4、参加本次过渡人员范围本次过渡人员须同时具备二条件:A、已取得中学教师系列或小学(幼儿园)系列职称(职务)。
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实施方案

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实施方案篇一: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办法附件4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办法为稳步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根据《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过渡范围北京市所属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教科研、校外教育等教育教学或教辅类事业单位中,曾取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XX年12月31日在编在岗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
二、过渡内容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北京市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和员级五个等级,职称名称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和三级教师。
过渡的具体对应关系为: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三、过渡方法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现有在编在岗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
过渡前后的教龄在评聘高一级职务时连续计算。
待岗、内退等在编不在岗人员,仍按照原有关规定执行。
四、过渡程序(一)个人提交材料个人填写《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过渡人员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并提交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证书原件。
(二)单位审核报送学校(单位)对过渡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在《登记表》签署意见后,统一填写《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过渡人员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
学校(单位)向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报送《汇总表》、《登记表》及和个人提交材料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XX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XX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
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在职称等级上,设置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人指出,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尹蔚民还表示,XX年将推进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6日表示,明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据了解,我国从XX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XX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
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在职称等级上,设置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人指出,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XX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细则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人社部发[XX]98号文件)精神,现将XX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概述如下:一、健全制度体系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教师职称改革最新消息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教师职称改革最新消息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2013-12-27 10:31:16)转载▼标签:分类:时政热点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教师职称改革最新消息改革试点改革内容职称改革最新消息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
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在职称等级上,设置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同时人社部表示将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在全国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同时推进其他专业系列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将逐步建立起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确立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职称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地区除西藏自治区外每个省份都选取2-3个市进行试点。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实施根据试点方案,中学、小学教师两个系列合并成“中小学教师”一个系列,提高了职称等级,设置正高级职称。
小学教师最高职称是副高,也有可能当上“教授”了。
2014年将推进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预计今年年度完成“扩围”工作。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专业人员表示: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能够很好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评定职称的首要条件就是师德,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用人导向,重在实际。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也建立起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确立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职称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
2020年教育部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020年教育部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月12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包括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等。
“要点”还指出,要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三是完善了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改革引导教师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更加注重教育教学业绩,让广大教师潜心教育教学工作,克服了“论资排辈”、“熬年头”的现象,形成了一股讲师德、比业务的良好风气。
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
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
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
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指导家庭教育。
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订风险管理办法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
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
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
推进国防教育。
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改进美育教学开足艺术课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
开齐开足艺术课,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
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
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
开展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
高二语文新闻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新闻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4分)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美国一名男子因下雨天打伞遭遇的麻烦而突发灵感,发明出一种新型雨伞,可以帮助双手完全“解放”出来,同时防止伞因风大而被吹翻。
发明者将它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款不用手撑的雨伞。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种雨伞名为“Nubrella”,发明者艾伦•考夫曼现年45岁,曾经是一名职业网球手。
这种雨伞打开成半球形,里面装有背带,使用时将背带套在肩膀上即可固定。
只需轻按一个按键,雨伞就会自动打开。
这种新型伞用尼龙和铝合金制成,其前端伞面采用热塑性聚氨酯为材料,重约1.2公斤,售价30英镑(约合59美元)。
除挡雨外,这种防风的新型雨伞同时具有保暖功能。
考夫曼说,虽然戴上这种新型雨伞会让人们的形象看上去“不佳”,但“当你在一个糟糕的天气外出,不会有许多人注意你的形象”。
【答案】示例:世界首款“免提伞”面世(4个词语每词1分)【解析】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
答题时应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
标题是新闻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受众可以通过标题了解新闻,新闻可以通过标题宣传思想。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给新闻增色添辉,能帮受众选择阅读,使其产生共鸣。
新闻标题大体包涵了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必须是新闻事实的概括,其次是新闻组成的一个部分,最后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
因此,新闻标题往往都是文字简洁,极具个性,可以使受众通过它对新闻事实有所了解,具有新闻信息的导读作用。
【考点】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
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很多观众跟随节目进程做汉字听写自我检测。
有观众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听写结果,其中不少常用字都被写错或忘记。
三地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孩子王"也能当教授

三地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孩子王"也能当教授1**X万中小学教师最关注最期盼的,莫过于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根据计划,去年X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应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今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
改革如何顺利推进?还有哪些障碍需要跨越?早在20**年,山东潍坊、吉林松原和陕西宝鸡已经开展此项改革的试点,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些地方近年来的成效,听听基层教师们的感受与呼声。
陕西宝鸡“20**年,我就评上了小学一级,后来调任中学老师,当时叫转段,从小学一级转到了中学二级,还是初级职称,但任职年限得重新计算,很吃亏。
”宝鸡市列电初级中学教师黄建波告诉记者。
如今,当地完全打通了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职称等级序列。
只要符合条件,无论身处何岗都有机会评上“正教授”。
从19**年参加工作,宝鸡市三迪小学语文教师张春娟已经当了22年的“孩子王”。
职称改革,让像她一样的“老黄牛”沾了光。
以前,评审标准“粗线条”,论文是硬杠杠。
如今呢?宝鸡市教育局人事教育科科长上官青云给记者拿出一张《宝鸡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量化积分标准》表,评价标准共有11项,总分100分。
其中,教学能力测试一项占比最高,达到25分,而学历、论文两项仅计17分。
何为能力测试?现场抽题,60分钟准备教案,接着面对异地抽调的3位专家评委,进行15分钟现场授课,再接受评委5分钟答辩,之后现场公布成绩,并折算计入总分。
新标准里,班主任年限、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年度考核情况、城乡教师交流经历和所获表彰奖励等数项最能体现教师业绩、能力、师德的指标占到了近30分。
“以前的学校,全校17位老师都是小学高级,但岗位却只有7个”,三迪小学教师颜永华告诉记者,如今评聘合一,鼓励跨校评聘。
“流动到三迪小学后,由于学校刚起步,空岗多,很快就解决了中级职称。
”然而仍有问题待解。
“目前,中小学编制核定和岗位设置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管理,一些空岗学校的教师担心日后职称评审无岗位、抵触情绪较大,因此跨校评聘暂时存在制度和操作两方面困难。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历程与回顾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历程与回顾导语:教师职务制度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师的聘用、职责、待遇、考核等多方面。
199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
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建立于1986年,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改革发展阶段。
(一)职称制度开始建立阶段1986年3月,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签发《中学教师职务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条例》,对教师职务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实行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分中学和小学两个独立职称序列。
2000年,山东潍坊市等地区首次在小学教师中增设了“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级。
2006年6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这样,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将教师职务制度确立下来,有助于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阶段从2009年起,我国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200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级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旨在建立起与教育事业发展相匹配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三)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阶段2011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了人社部发[2011]98号、人社厅发[2011]96号两份文件,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各省市选取2-3个地级市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展扩大试点工作。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20年完成人员过渡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20年完成人员过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了时间表2020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职业发展空间小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大学教师?课讲得好,没有写论文,再优秀再努力也评不上职称?未必!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正在给出新的答案。
在第3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今天共同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亮出改革时间表:2020年12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两部审批;2020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2年左右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
新的职称制度,将中学和小学两个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合一,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使他们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改变职务(职称)评聘过度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同时,将职务(职称)评价与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解决评聘脱离引起的聘岗、兑现待遇的矛盾。
如何发挥好政策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是这次改革的一大突破。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升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专家选拔出来。
据了解,在2020年至2020年扩大试点过程中,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新晋升正高级教师806名。
在这806名正高级教师中,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评出了小学教师61名、幼儿园教师12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名、音乐教师6名、体育教师11名、美术教师3名。
“虽然小学、幼儿园正高级教师的人数比中学要少,音体美学科的正高级教师比语数外学科要少,但对于增强小学、幼儿园和音、体、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所产生的示范带动和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刘利民表示。
从试点情况来看,评价标准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方面,如何克服“论资排辈”“熬年头”现象?刘利民强调,要突出实绩导向,将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作为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评聘中过度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2010-2-26 10:22:16 赵艳阅读次数:1736(人社部发[2009]29号)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29号)文件要求,国家同时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3号),《意见》中提出:一、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5.坚持与中小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健全制度体系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2.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
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这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
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
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是等级设置不够合理。
按照现行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
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评上限定的最高职称后,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惰性思想,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进取心和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还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
一些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景,或放弃教师工作,或转而追求行政职务。
同时,这样的职称制度也不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在中小学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不利于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从2009年2月起,在陕西省宝鸡市、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以宝鸡市为例,这个市于2010年3月底率先完成改革试点工作,近3.5万名中小学教师均实现新旧职称(职务)的顺利平稳过渡,圆满完成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参加职称评审的教师中有296人获聘高级教师,还有12人被推荐晋升正高级教师。
宝鸡市中小学教师认为,改革中增设职称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广大教师普遍反映,在中小学教师中设立正高级职称,使他们切实感觉到地位提高了,发展空间广阔了,干工作有了动力,干事业有了奔头,增强了进取意识。
北京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提高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首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9号)文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就我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1.坚持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体现创新机制、服务人才、高端带动、引领发展的首都人才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2.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3.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4.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5.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6.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改革范围北京市所属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教科研、校外教育等机构(以下简称中小学)中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按照改革要求参加职称评审。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一、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遵循训练进展规律,根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连接,符合老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学校老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阔中学校老师的乐观性,为中学校聘用老师供应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养训练供应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学校老师成长规律,鼓舞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中学校老师全面进展;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体现中学和学校的不同特点;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切实维护老师的合法权益;4.坚持重师德、重力量、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学校老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5.坚持与中学校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乐观稳妥、协同推动,妥当处理改革进展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健全制度体系1.改革原中、学和学校老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训练法》,建立统一的中学校老师职务制度,老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原中学老师职务系列与学校老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学校老师职称(职务)系列。
2.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
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老师、二级老师、一级老师、高级老师和正高级老师。
3.统一后的中学校老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学校老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老师(含在学校中聘任的中学高级老师)对应高级老师;原中学一级老师和学校高级老师对应一级老师;原中学二级老师和学校一级老师对应二级老师;原中学三级老师和学校二级、三级老师对应三级老师。
4.统一后的中学校老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老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老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老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老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老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
过渡人员登记表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
现工作单位学历
现工作
岗位
现聘岗位
等级
过渡前职称(职务)情况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取得资格时间
现聘专业
技术职务
聘任时间
过渡后职
称(职务)
情况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所聘职务所聘岗位等级过渡时间
本人确认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学校(单位)意见:
年月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年月日
区人力社保部门审核意见:
同意过渡,过渡时间为年
月日。
年月日
本表填写两份,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学校(单位)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