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题库与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布列兹为女低音和六件乐器而作的整体序列音乐作品是()
A.《没有主人的锤子》
B.《复调X》
C.《结构Ⅰ》
D.《结构Ⅱ》
【答案】 A
2、《大河之舞》是爱尔兰传统的( )。
A.歌剧
B.踢踏舞剧
C.音乐剧
D.喜剧
【答案】 B
3、某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唱一首歌时,请学生聆听、感受音乐之美,之后为学生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最后带着学生演唱歌曲。
上述案例中体现了音乐课程核心素养,下列选项中,对于核心素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B.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情感表达
C.审美感知、实践体验、文化理解
D.人文内涵、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4、马可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由其创作的内容以歌颂开荒生产的八路军战士把荒凉的陕北改造成美丽的“江南”的作品是( )。
A.《兄妹开荒》
B.《夫妻识字》
C.《牛永贵负伤》
D.《南泥湾》
【答案】 D
5、“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
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性格。
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
”这句话是以下哪一位教育家的观点()
A.柯达伊
B.奥尔夫
C.铃木镇一
D.达尔克罗兹
【答案】 C
6、服用七厘散的药引应选
A.黄酒
B.姜汤
C.米汤
D.盐水
E.清茶
7、下列哪个力度标记适合表现一列火车渐渐驶向远方的音乐?()
A.cresC
B.dim
C.B.dim.Cff
D.sf
【答案】 B
8、下列中国古代乐律学理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⑤④②③①
B.⑤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⑤
D.⑤③②④①
【答案】 A
9、再现复三部曲式结构中 Trio指的是()。
A.三声中部
B.插部
C.引子
D.尾声
【答案】 A
10、借蜜蜂过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风浪的音乐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
A.翟小松((Mong Dong))
B.刘谖《土楼回响》
C.朱践耳《纳西一奇》
D.郭文景《御风万里》
【答案】 C
11、在电影《英雄》中为了表现电影的古老韵味,曾在电影中成功使用了古琴这种乐器.古琴属于哪一种乐器?()
A.拉弦乐器
B.吹管乐器
C.弹拨乐器
D.打击乐器
【答案】 C
12、四肢不温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一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答案】 B
13、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
A.康塔塔
B.歌剧
C.交响诗
D.音乐剧
【答案】 A
14、弗拉门戈是用吉他伴奏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源于哪个国家( )
A.阿根廷
B.墨西哥
C.西班牙
D.葡萄牙
【答案】 C
15、20世纪初京剧老生中艺名“麒麟童”的是( )。
A.梅兰芳
B.苟慧生
C.谭鑫培
D.周信芳
【答案】 D
16、学生体验、感知音乐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评价主要采用()评价模式进行。
A.模块学业质量
B.日常学习表现和模块学业质量
C.日常学习表现
D.教师口头
【答案】 A
17、《夜半歌声》是()为同名电影创作的主题歌曲。
A.聂耳
B.冼星海
C.江文也
D.黄自
【答案】 B
18、音乐课上,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合唱曲《渔阳鼙鼓动地来》,请学生感受歌曲旋律之美,之后简单介绍了该作品的人文内涵,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情感。
这体现了()模块的教学。
A.音乐编创
B.音乐与舞蹈
C.歌唱
D.音乐鉴赏
【答案】 D
19、下列不属于民族管弦乐队乐器的是()。
A.高胡
B.扬琴
C.竖琴
D.排鼓
【答案】 C
20、“在欣赏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时,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同一主题的不同乐器’”,其教学重点是( )。
A.音高
B.速度
C.音色
D.力度
【答案】 C
21、《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的一首琴歌,其中“三叠”的意思是()。
A.有三段歌词
B.有三件乐器
C.有三个乐章
D.变化重复三次
【答案】 D
22、患者,男,78 岁,恶寒重,低热,头身疼痛,鼻氧,鼻流清涕,吐稀白痰,伴慢性支气管炎。
A.参苏饮
B.血府逐瘀汤
C.右归饮
D.荆防败毒散
E.柴胡疏肝散
【答案】 D
23、两句结构乐段,上下呼应,不同材料,称为()。
A.平行式结构
B.连环式结构
C.合尾式结构
D.对比式结构
【答案】 D
24、2010年首次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全球性音乐教育会议是( )
A.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B.亚太音乐教育大会
C.国际音乐学年会
D.亚太音乐心理学大会
【答案】 A
25、《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
A.《十字街头》
B.《马路天使》
C.《风云儿女》
D.《桃李劫》
【答案】 C
2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83-86题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阳偏胜
D.阴偏胜
E.阳阴两虚
【答案】 A
27、下列选项中,歌曲名称与其音乐风格来源配对错误的是()(易错)
A.《给你一点颜色》—华阴老腔
B.《好汉歌》—鲁豫民歌
C.《鸿雁》—蒙古呼麦
D.《东方红》—陕北民歌
【答案】 C
28、下列哪个经典唱段出自歌剧《江姐》?()
A.《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B.《绣金匾》
C.《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D.《绣红旗》
【答案】 D
29、20 世纪 30 年代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繁荣时期。
下列哪首歌曲是当时的电影插曲?( )
A.冼星海《二月里来》
B.刘炽《我的祖国》
C.雷振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答案】 D
30、常规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除了弦乐组,还必须有哪些乐器组?()
A.木管组、铜管组和弹拨组
B.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
C.木管组、铜管组和键盘组
D.弹拨组、吹管组和打击乐组
【答案】 B
31、不能与含麻黄碱的中药合用的西药有
A.喷托维林(咳必清)
B.强心药、降压药
C.多酶片、胃蛋白酶
D.磺胺类
E.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答案】 B
32、下面谱例出自河北沧州《茉莉花》,它被运用在哪一部管弦乐作品中()
A.谭盾《纸乐》
B.鲍元恺《炎黄风情》
C.朱践耳《江雪》
D.徐振民《枫矫夜泊》
【答案】 B
33、音乐结构中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基本单位是()。
A.乐段
B.乐句
C.旋律
D.节奏
【答案】 A
34、下列选项中,与D角为同一宫调系统的是()。
A.F徵
B.bG羽
C.B宫
D.bE商
【答案】 A
35、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铃木音乐教育体系”把母语学习的原理应用于小提琴教学
B.“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固定音名唱法、节奏唱名法、字母记谱法
C.“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听觉训练
D.“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答案】 C
36、1978年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了全世界,它出土于( )
A.山西
B.河北
C.湖北
D.湖南
【答案】 C
37、下列术语涉及戏曲职业范畴的是( )。
A.杏林春早
B.杏坛佳话
C.梨园弟子
D.桃园结义
【答案】 C
38、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曾因大胆和尖锐的创作风格而被评价为“足球音乐”,他的歌剧代表作是
A.《彼得与狼》
B.《战争与和平》
C.《卡门》
D.《沃采克》
【答案】 B
39、“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叫《牧歌》。
首先,我们先来聆听一下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主要描绘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上案例是歌唱课教学中的哪一个教学环节?()
A.初听歌曲
B.新课导入
C.学唱歌曲
D.分段欣赏
【答案】 A
40、下列关于印象主义音乐描述正确的是()。
A.印象主义音乐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
B.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德彪西、圣一桑等
C.德彪西的交响曲《牧神午后》是印象主义音乐的杰作
D.印象派作曲家在创作时非常注重和声的功能性
【答案】 A
41、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的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水气
【答案】 C
42、下列速度标记由慢到快排序正确的是()
rgo—Andante—Allegro—Presto
B.Allegro—Vivace—Presto—Largo
rgo—Allegro—Andante—Vivace
D.Presto—Allegro—Andante—Adagio
【答案】 A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体验音乐作品来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审美感、道德感等高级情感的教学法叫()。
A.体验法
B.情境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 A
44、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
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
”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
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
D.教学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 B
45、《非洲赞歌》是一首由加纳罗比部落著名音乐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歌曲。
卡拉巴罗比被称为非洲西部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
演唱伴以非洲古老的(),歌词大意为赞颂美好、广袤的阿非利加大地。
A.非洲鼓
B.马林巴
C.姆比拉
D.卡曼贾
【答案】 B
大题(共10题)
一、案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非洲鼓乐的基本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欣赏完《非洲鼓声》后,江老师正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记忆中的几段非洲鼓乐节奏进行练习。
突然,李勇说:“老师,我们想跟其他组‘斗鼓’,行吗?”老师愣住了,因为教学设计里没有这个环节,老师想了想,问:“你行吗?”李勇马上说:“没问题!我在小学时是民乐队敲鼓的,这个我最在行了,哈哈!”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斗鼓”比赛开始了,直到下课。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简述理由。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在教学秩序上,应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及三维目标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根据此进行课例点评。
二、案例:楚老师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来自本市一部分地区的学生音乐素质较好,看得出接受过较专业的音乐训练;而另一部分地区的学生则不甚理想,有些学生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她决定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较好的合音乐素养一-般的同学混合组成。
同时为鼓励组员间的互相帮助,楚老师将期中、期末考核形式定为小组表演的形式为主,小组表演的总分数对本组组员的个人成绩有直接影响,以促进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
(8分)
【答案】首先楚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楚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小组合作方式给予解决。
这符合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的理念。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首先确保高质量地开好开足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一一“音乐鉴赏”,还应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以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主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力求使每个学生获得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教师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进一步发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在集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楚老师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楚老师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都以表演小组方式进行是生动活泼、富于实效和具有音乐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
这类方式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
通过此类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
综上所述,楚老师的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程名称】
《海的百态》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海的百态》
【主要目标】
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欣赏(1)观赏油画《九级浪》和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2)师问:大海里的风景是怎样的生答:有时安静,有时狂暴……(3)师:各种状态下的大海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
【答案】这个课例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有一些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
上述案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1)
从教案来看,本课展开部分内容较为完整。
(2)教学内容在欣赏、编创上都有涉及:内容比较丰富,次序安排由浅入深、较为合理,抓住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
(3)在编创环节采用多种编创形式,全班分组练习等,学生实践的形式丰富,这些都体现新课程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基本理念.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
课例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展开环节过于简单,聆听不够深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充分地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探究做准备。
课例中每一个乐曲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
(2)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点。
例如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德彪西的《大海》和肖邦练习曲0p.25N0.12——《大海》进行聆听,并没有对比分析不同音乐作品对于大海描写的不同。
(3)编创环节过于复杂,编创的选择过多,教学过程有些头重脚轻。
(4)展开阶段过于单一化,使得课堂气氛死板。
(5)没有体现师生评价。
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评价,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该课例要建议教师丰富、充实欣赏环节。
深入讲解知识点,完善评价体系,可以将自评、互评以及他评充分结合。
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安排教学,针对以上所存在的不足,具体给出的建议为:首先,调整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在课程的展开环节,教师依然可以通过欣赏油画,提问学生大海的风景是怎样的接着,聆听这首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与情感,从而带着这种情绪与情感来进行更好地展开教学。
丰富学生的戏剧体验。
其次,调整教学活动的详略,应该先来聆听肖邦练习曲0p.25N012,分析乐曲的曲调特点和所表达的作品音乐形象,再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详细分析德彪西的《大海》,并总结不同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大海的不同特点。
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
(8分)[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一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魔王》[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
[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
欣赏《魔王》(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①歌词谁的诗作?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
③什么乐器伴奏?
【答案】该课例在教学设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1)这是一节音乐鉴赏课,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亲身体验。
而这节课的展开部分阅读材料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做到“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
(2)新课教授环节过于简单,只带领学生聆听了一遍就进行对“艺术歌曲”的总结,没有进行分段欣赏,也没有对主题旋律学唱的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听赏环节中唱、奏音乐主题或随乐律动,并适当穿插相同题材歌曲演唱或综合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听赏参与感,体验作品的音乐情感,加深音乐理解。
(3)聆听音乐时,教师没有进行设问,只是让学生干巴巴的去听,这不利于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没有突出音乐的特点。
因此,教师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
集体讨论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也可创设体验音乐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结合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启发学生领悟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五、案例:在介绍舞蹈《千手观音》时,陈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女生没集中注意听课。
而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进行欣赏时,她却很专注的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影响了周围同学安心听课。
于是陈老师将她叫到前面来。
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她在前排空位处坐下听课直至下课。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本节课为一节舞蹈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是舞蹈《千手观音》。
本案例中教师看到一学生不专心听课时并没有制止,而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其实有助于实际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
或者在课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这些课堂知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学生在看到视频时,模仿其中的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
老师对此进行了批评,这在师生之间产生了更远的距离。
教师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实际效果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没想到竞成为学生成长的阻碍者。
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
案例中的女学生模仿视频动作的这个欲望我们可以鼓励,甚至可以邀请这个学生上台进行舞蹈的模仿.从而达到整体都参与的一个热闹的气氛。
六、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
老师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听着听着学生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上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着了,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
”要求: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
(2)本节课是鉴赏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刚开始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在欣赏过程中,面对学生睡着了的现象,
老师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这种做法不符合《普通高中音课程标准(实验)》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进行引导,应该尊重每个学生。
在面对学生因为欣赏音乐而睡着的现象时,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睡梦中醒过来,问‘下大家睡着的理由,面对学生说音乐听着太舒服了,教师要进行课中反思,思考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
声色俱厉的批评,势必不能缓解课童局面。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教师要设计具有思想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进行积极地探究与思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情绪情感、音乐形象的思考,还要对音乐的艺术特征、时代特
七、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
(8分)[课题名称]《新疆之春》[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主要目标]1.了解认识《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
2.能够根据新疆音乐的特点进行编创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新疆音乐的魅力。
(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感受与体验(1)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
【答案】(1)感受与欣赏阶段,通过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及聆听作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且了解作品的小提琴独奏体裁,成功引出课题。
(2)教学过程未实现课程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本节课课型为欣赏课,课程目标已明确要求要认识作品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但教学过程并未涉及。
(3)教学过程中排练关于新疆的节目是成功的,各组从不同方面了解了新疆的舞蹈动作、打击乐器手鼓等,完成了课程第二个主要目标。
八、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新课教学阶段进行评析。
(15分)
【课程名称】
《校园风》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舞蹈编创
【主要目标】
运用舞蹈作品的几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舞蹈编创。
【教学过程片段】
1.欣赏舞蹈作品《绿》。
(1)师问:这个片段你联想到了什么?主要运用哪个部分表现的?生答:(略)(2)教师小结: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植物);主要运用脚部动作来模拟。
2.欣赏舞蹈小品《小鸡狂想曲》(1)师问: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生答:小鸡(动物);小鸡特有的形象特征,演员夸张的表演。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欣赏以及综合创编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九、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程名称】
走进音画——《思乡曲》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与创编《思乡曲》
【主要目标】
1.能理解乐曲各段的情绪与音乐要素的异同。
2.用色彩和线条等美术要素表现感受到的音乐。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