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雷琼世界地质公园(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话雷琼世界地质公园(1)
胡经国
一、概述及基本信息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Leiqi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半岛和海南省海口市,地处中国南端琼州海峡的两翼;由广东省湛江园区和海南省海口园区两大园区以及琼州海峡组成(简称:“雷琼”);其面积为3050平方千米。

该公园于2006年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该公园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外文名:Leiqi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
地理位置: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半岛和海南省海口市
公园经度:E110°12'39''
公园纬度:N19°56'37'
占地面积:3050平方千米
公园级别: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特色:火山活动带及其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独特的玛珥火山与玛珥湖
公园组成:广东省湛江园区、海南省海口园区两大园区以及琼州海峡
所属网络:APGN(亚太地质公园网络)
二、地质遗迹
在板块构造上,该公园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汇处。

广东省湛江地区和海南省海口地区曾经是连成一片的。

从距今大约3000万年前开始,其间发生了东西向的断陷下沉,海水涌入该断陷区形成了琼州海峡。

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从此隔海相望。

伴随琼州海峡的形成,该公园地区火山活动频繁,前后发生了11期火山喷发,造就了该公园广阔的“玄武岩台地”以及其中部与南部多种多样的火山地貌;海岸一带的火山岩受海水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海蚀地貌”与“海积地貌”。

该公园以“海口马鞍岭”等为代表的第四纪火山活动带闻名于世。

更为独特的是,该公园分布有多处由炙热岩浆与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火山地貌——“玛珥火山口”。

其中,一些“玛珥火山口”积水成湖——“玛珥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光岩玛珥湖”;由于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因而成为研究全球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绝佳地点。

广布、多样的火山岩造就了该公园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与热带至亚热带过渡区的气候一起,孕育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该公园地区是候鸟和旅鸟迁徙东南亚、印度半岛的“中转驿站”。

该公园拥有热带雨林、红树林等多种植被类型;有植物1200余种,鱼类400余种,珊瑚数十种。

距今1万年左右,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火山文化。

人们利用火山玄武岩修屋建房,将火山岩风化形成的红土耕作成五彩斑斓的火山田园。

此外,还将玄武岩雕刻成“石狗”作为“火山图腾”。

三、两大园区与琼州海峡
1、湛江园区
⑴、概述
湛江园区,地处“雷琼火山活动带”北翼——雷州半岛,隶属广东省湛江市;其面积为2529平方千米。

该园区地质遗迹和景观资源丰富,以“湖光岩”为中心,北部有“三岭山”;南部有“雷州古城”、“青桐洋”、“鹰峰岭”、“九龙山红树林湿地”、“田洋菠萝的海”、“徐闻海岸地貌”等景区景点。

在该园区内,拥有丰富的火山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

其中,既有由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石茆岭”、“仕礼岭”等),又有由“蒸汽岩浆爆发”形成的“玛珥火山”(“湖光岩”、“青桐洋”、“田洋”等)。

火山熔岩地貌景观十分丰富、奇特。

同时,“徐闻海岸”的各个海滩汇集了大片“海积地貌”及“海蚀地貌”,是该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该园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自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在这里活动,形成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于此。

该园区具有火山气息的独特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⑵、湖光岩玛珥湖
“湖光岩”景区,是该公园湛江园区的核心景区。

“玛珥”这个名词源于拉丁文Maar,早期是德国莱茵地区的居民对当地小的近圆形的湖泊或是沼泽的称呼。

到了1921年,科学家们在德国埃菲尔地区考察时发现,原来这种湖泊都是由一种特殊的“火山爆炸”——“蒸汽岩浆爆发”而形成的火山口湖,因此地质学上将“玛珥”这个词作为此类火山口湖的名称,即“玛珥湖”。

湖光岩玛珥湖,形状近似圆形,湖面海拔23米,由东西两个湖泊组成;湖面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约为22米。

其湖面平静如镜,湖水清澈透明,故有“镜湖”、“广东最美丽湖泊”之称。

其湖底沉积物记录了10多万年以来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湖光岩玛珥湖,形成于距今14~16万年前,属于第四纪晚更新世火山活动的产物;是由地下的炽热岩浆在与地下水相遇的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直接冲破沉积盖层,发生蒸汽岩浆猛烈爆炸而形成的两个火山口,随后积水成湖;同时接受沉积,在其四周堆积了高大的“火山碎屑岩环”。

之后,随着地壳的不断隆起,湖光岩玛珥湖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外力侵蚀作用,“火山碎屑岩环”出现了残缺,两个玛珥湖之间的岩墙逐渐变低,以至于外观上看似一个玛珥湖。

由此
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四山围一湖”的地貌景观。

湖光岩玛珥湖在四周“火山堆”的保护下,不受外界水系干扰,长期自然沉积形成的湖底沉积层,是一部十几万年地球演变留下的“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

研究这部“天书”,可以了解近10万年来动物的兴衰、植物的演变、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一些重大古气候突变事件的过程。

湖光岩玛珥湖的“稀有资源”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重大项目以及国际“欧亚玛珥湖”等一系列科学研究项目,将湖光岩玛珥湖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湖光岩玛珥湖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未解之谜,如:“湖水旱不干、涝不溢”,水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湖水有很强的“自我净化能力”;湖滨有大量的树叶落入湖中,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湖中无蛇、无蛙、无蚂蟥等。

湖光岩玛珥湖地质遗迹具有典型性、完整性的特点,是世界上玛珥湖的典型代表;在该湖中的沉积物是记录10多万年以来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天然年鉴”;是中国玛珥湖研究的起始地,中德科学家在亚洲选定合作研究的第一个玛珥湖。

湖光岩玛珥湖湖水清澈如镜,终年不枯不溢。

在该景区内“四山环湖”,古树参天,古藤缭绕,空气清新,生态优美,浑然天成一幅美丽、奇特的山水画卷。

湖光岩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名人赋诗题词、游客参观游览,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旅游目的地,是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露天课堂。

除了珍贵的火山地质剖面以外,湖光岩玛珥湖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其四周形成封闭状态,没有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经过十几万年的沉积,形成了较厚的“湖泥沉积层”。

这些沉积层底部的“纹泥”记录了该湖泊四周环境乃至区域性环境气候的变化,与其他记录(冰芯、黄土等)相比,具有分布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连续性好,特别是分辨率高的优点。

湖光岩玛珥湖是全国乃至全球研究最为详尽的玛珥湖之一。

从这里得到的研究成果,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为探讨亚洲季风、热带台风及全球变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培养出了10余名中外研究生。

这里是古气候的天然高分辨率“记录器”,是纪录湖泊区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信息的“原始档案”,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规律的“天然年鉴”。

⑶、湖光岩组地层层型剖面
湖光岩由“火山垣环”所环抱,处处可见清晰而壮观的火山地质剖面。

由“蒸汽岩浆爆发”之后所形成的典型“涌流凝灰岩”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走在旅游木桩栈道上,可近距离观看到一组典型的火山地质剖面。

这是地质学上“湖光岩组地层层型剖面”的命名地;代表着雷州半岛北部第四纪晚更新世(距今14~16万年)火山喷发的基性火山岩。

其岩石成分主要为“涌流凝灰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和玄武岩;其总厚度将近30米,分为18个岩性层,7个“喷发韵律”;其“韵律”呈从粗到细的“正递变”,由火山角砾岩开始,至“涌流凝灰岩”结束。

湖光岩的“涌流凝灰岩”十分典型,具有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以及“落石下陷”构造,是据以见证玛珥湖存在的重要依据。

⑷、狮子洞火山岩遗迹
“狮子洞”原是一个防空洞,全洞有600多米长,总面积为2600平方米,现
已改造成为一个娱乐型的探险洞口。

而在狮子洞的右侧,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处“火山灰混杂胶结堆积”。

其中,具有层理构造的“涌流凝灰岩”巨大石块,与无层理的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相互混杂胶结堆积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火山喷发堆积地质遗迹。

⑸、“湖光圣水”
玛珥湖的湖水来自地下,是经过四周火山岩岩壁慢慢渗透过来的磁化矿泉水;一年四季保持“清澈见底”,达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

该湖水中含有63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利。

其中,以硒和锶元素含量最高。

当地老百姓将其称为“湖光圣水”。

2、海口园区
⑴、概述
海口园区,位于琼州海峡以南、海口市北部,其面积为186平方千米。

该园区地质遗迹以火山活动带及其火山地貌为主。

其中,火山群共有火山29座,几乎涵盖了玄武质岩浆喷发火山的全部类型,包括“碎屑锥”(如“风炉岭”)、“熔岩锥”(如“永茂岭”)、“混合锥”(如“雷虎岭”)以及由炙热岩浆与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火山——玛珥火山(如“罗经盘”、“双池岭”等)。

此外,还拥有丰富的火山熔岩景观、奇特的火山熔岩隧道景观和极具科考价值的火山碎屑岩剖面。

该园区的火山活动带是中国第四纪火山活动带的突出代表。

海口园区,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

该园区拥有的“海口火山群”是世界罕见的第四纪火山群;其形成于距今1万年前;火山锥多达40座;岩溶隧道达30多条。

该园区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城市火山群园区;也是海南省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具有突出而重要价值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是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在境内的首家培训基地;先后被评为“海南省优秀旅游景区”,“海南省十佳景区”、国家AAAA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千百年来,该地区人民在火山和玄武岩之间劳作生息,充分运用火山玄武岩建造房屋,制作生活用具。

该园区内的荣堂村、三卿村等利用玄武岩建造的古村落,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仍然坚固。

⑵、“马鞍岭”火山群景区
“马鞍岭”火山群景区,它位于海口市石山镇,是该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

“马鞍岭火山群”是由4座火山组成。

其中,“南锥风炉岭”和“北锥包子岭”,远看像“马鞍”;在“风炉岭”旁边还有2个“寄生火山”,它们犹如一对“眼镜”而得名“眼镜岭”,赞誉为“火山圣婴”。

这4座火山紧密相依,堪称为完美的“火山家族”,实属罕见。

它们是该公园中最年轻的火山,喷发于8000多年前,是中国著名的休眠中的活火山,被列入世界火山名录。

该景区有“玄武园”,“岩石环廊”、熔岩流、奇特结壳熔岩流、神秘的火山口,火山石器等多个景点。

马鞍岭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火山锥、地表熔岩流、地下熔岩隧道“一应俱全”;由火山口流出的玄武岩形态各异,成为人们观看火山地貌以及赏石的最佳观赏点。

在经过8000多年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后,在玄武岩地貌上形成了如今的火山热带雨林景观地貌。

以“古榕树群”为背景的“生态景观道”、“雨林栈道”、“重阳木”、“荔枝树”、“海南黄花梨”、“鸡蛋花树”以及热带水果园,都分布在该景区内,充分展现了火山生态文化之美。

⑶、“双池岭”火山
“双池岭”火山,位于马鞍岭火山群景区西部3公里处。

它有2个相邻的火山口,原来是两个存有水的玛珥湖,故而得名“双池岭”。

其中,西岭高105米,东岭高93米,是罕见的“连体玛珥火山”。

这种火山的形成不同于由单一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

它是由岩浆上升到上部的含水层,热的岩浆(温度大约1000度左右)在上升过程中,与冷的地下水相接触发生蒸汽岩浆爆发而形成的。

这两个玛珥湖原来是有水的,从未干枯过,相传深不见底。

但是,因近年来整个地下水位下降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所见的是干的玛珥湖。

⑷、“罗京盘”玛珥火山
“罗京盘”玛珥火山,位于永兴以南大约6公里,高程为93米;其在玄武岩台地上的低平火口,内径为900~1000米,深度为35米,状如一个巨型“运动场”,称为“玛珥火山口”。

其底部平坦,中心位置凸起一个高7~8米的“熔岩丘”。

该“熔岩丘”中部有一个直径7~11米、深3~4米的“火口”,积水成湖,即为玛珥湖。

“玛珥火山口”底部田地呈辐射状,边坡为梯田,整体呈环状,状如大型圆形“跑马场”,也尤如一个“小盆地”,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个自然遗产。

“罗京盘”玛珥火山不仅形态相当优美,而且田园景色也十分怡人,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热带农物种植价值。

⑸、“雷虎岭”火山
“雷虎岭”因其形状犹如“蹲着的老虎”,故取名“雷虎岭”。

“雷虎岭”火山锥的高程为160米,相对高度为90米,底径900米,坡度30度。

其火山口直径为280米,底径为50~100米,深80米左右,底部平坦。

该火山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气孔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组成。

⑹、“美社岭”火山
沿着古道往“美社岭”行走,古道两旁典型的火山原生植被自然地把人们带入一个“人间仙境”。

从山脚到山腰,呈现出“季雨林”、耕地和果园参差分布的景观。

自古以来,火山地区的植被按群落划分为:以某个村子为中心,村子四周是野生或种植果园,果园内是耕地,耕地以外为热带季雨林。

其原由是:有土的地方垦为耕地;石头多的地方为荒山,荒山经过多年的繁衍成为原生林地。

这样的火山人文景观在国内十分罕见。

登上“美社岭”顶部,放眼四周,西北面是碧波生辉的琼州海峡,山海相连;远处是突兀而起的火山群,雄伟壮观;火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火山森林;森林深处是古老的村庄;近邻的马鞍岭火山口象一尊“火山老人”,虽然历尽苍桑,但是一切都显得静谧而安详。

这样,火山群与热带生态群和诣相融,构成了热带海岛城市火山生态景观,简直是一幅美轮美奂的中国画。

⑺、“吉安岭”火山
“吉安岭”位于“马鞍岭”火山西北大约2公里;高程为85~100米,相对高度为30~40米,底径650米。

其火山口内径为350~450米,深42米。

该火山口的西南侧有一个寄生火山锥,其相对高度为40米,底径100米,内径40米,深6米。

该寄生火山由火山渣和火山灰构成。

“吉安岭”火山的寄生火山是“内寄生火山”,不同于“马鞍岭”的“外寄生火山”。

“吉安岭”火山的特点是:规模大,喷发年代在万年以上。

⑻、“昌道岭”火山
“昌道岭”火山口保存完整,其高程为187米,底径为350米,深度为60米。

在火山口与火山锥斜坡上布满了热带雨林,被称为一颗绿色的“珍珠”,在大地上打开的一个“天窗”。

3、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是该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三大海峡之一。

其东西长80.3千米,南北最大宽度为33.5千米、最窄处宽度为19.4千米。

其中,处于公园范围内的琼州海峡海域面积为335平方千米。

在该海峡内,海水的透明度约为5米,盐度数值为30,年平均温度为25~27℃。

琼州海峡在地质历史上与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为一完整陆地。

从距今大约3000万年开始,这里发生东西向的断陷下沉,海水涌入断陷区形成琼州海峡,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从此隔海相望。

该海峡南北较浅,中部最深,南北横切面大致呈“V”字形构造。

四、其它景区景点
1、“徐闻”海岸景区
⑴、“大汉三墩”旅游区
在“大汉三墩”新农村片区的海湾上有三个“小墩”,称为“三墩岛”。

因其是“古讨网港”的天然屏障,故又被称为“瀛岛联壁”;又因其岛上景色优美,景观独特而有“蓬莱三仙洲”的雅称。

它是一个古老、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所在地,比福建泉州还早了1000多年。

“三墩岛”犹如三只巨大“神龟”守护着古老的海湾。

它们是由玄武岩经长期海蚀作用而形成的三个小岛(俗称“三墩”,“头墩”与“二墩”现已连接,唯有“三墩”一个为独岛)。

此处海蚀阶地高程为 2.8~5.6米,发育有奇特的“天然玄武岩画廊”地质景观。

在千百年来海浪的冲刷和自然界的“神奇力量”作用下,在玄武岩岩体表面上留下了奇形怪状的各种图案;有的像“脚印”,有的像“小娃娃”,有的既像“梯田”又像“足球”,还有的好像“甲骨文”。

此外,在该处海蚀平台一带,可见玄武岩岩浆受海水浸泡冷凝收缩而形成的“龟裂构造”。

经海水日长月久冲刷,生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龟背石”,其大小为0.5~2.5米。

这在雷琼火山地质遗迹中是独一无二的,其科学研究价值远远超越它的观赏价值。

在“二墩”,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龟背石”和“天然玄武岩画廊”地质景观,而且还可以观看40米的现代灯塔,聆听海涛。

每当海水退却时,乘着小船便可到“三墩”上去。

这里有一大片由球状风化岩石组成的“莲花石滩”,有由千万块长满青蚝的球状风化岩石形成的一个个美丽的“牡蛎花”凸于潮水之上,还有很多优美的自然风光。

⑵、海安镇白沙湾
海安镇白沙湾由新寮组地层的砂堤砂地及灯笼沙组地层的海积漫滩构成。

走进白沙湾,可见新月形的沙滩上洁白的细砂耀眼生辉,宽阔的海面上海水蔚蓝、波光粼粼,近岸的砂堤上绿树成荫。

大自然赐予的绮丽风光使白沙湾成为“徐闻”海岸景区的旅游景点之一。

⑶、龙塘镇博赊港“赤坎仔海蚀崖”
龙塘镇博赊港的“赤坎仔海蚀崖”,为火山玄武岩海岸海蚀崖;长约为5公里,呈现出蓝、白、红、绿4种地质景观。

该海蚀崖由第四纪中更新世石茆岭组地层玄武岩组成,崖高为3~5米,崖前有宽阔的海蚀平台,潮高可及。

其前缘与海蚀漫滩相接,后缘与熔岩台地呈缓坡过渡。

在该海蚀崖上,可见玄武岩柱状节理、石茆岭组地层与湛江组地层“接触烘烤层”及海蚀洞。

在这里,海水、岩滩、石壁、林带完美结合,宛如一幅秀美的天然画卷。

2、“田洋”景区
该景区位于徐闻县曲界镇。

其中,“田洋干玛珥湖”是一个长 3.3公里、宽2.4公里、面积约为7.3平方公里的椭圆形洼地,现已干涸。

其四周为丘山环抱,中间低,周围高,状如一个巨大的盆地;金秋十月,稻谷金黄,古称“金盆”。

该火山口四周为“火山垣”,高约20~50米;东西面为“涌流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南北两面为玄武岩,表面为红土。

该湖盆昔日为深潭,后因堆积了厚达222米的硅藻土和泥炭土而干涸。

该玛珥湖的形成年龄在48万年左右,其地质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

3、“鹰峰岭”景区
⑴、“鹰峰岭”
“鹰峰岭”为一座火山碎屑锥,保存完好,由“青桐洋”火山强烈喷发堆积而成。

其北缓南陡,岭顶高耸,外形酷似蓄劲待飞的“雄鹰”而得名。

其火山锥顶高程为239.6米;锥体由“涌流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组成。

该地区封闭性良好,虽然经数十万年来的风化和剥蚀,但是一幅幅层理发育良好、喷发韵律、喷发旋回清晰的火山地质剖面却完好如初地保留了下来。

这些都是形成“鹰峰岭”有清泉从岩石裂隙中喷涌而出并且长年不枯,岩层形如“敷砖”的神奇地貌之原因。

它为地质学家研究“青桐洋干玛珥湖”及雷州半岛第四纪火山地质地貌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史料。

当地还保存有千百年来人们利用玄武岩所建成的古村落、石屋、石缸和各种生产和生活器具等。

“鹰峰岭”景区玛珥式火山景观极为丰富。

它既是雷州半岛保护最为完美的天然地质地貌和生态植被地区之一,也是地质学家研究玛珥火山喷发及进行火山地质地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⑵、“青桐洋”干玛珥湖
“青桐洋”位于雷州市英利镇以东大约8公里的青桐村东侧;为一个由玛
珥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巨大火山口,距今大约40万年。

其外形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猪腰状”洼地,长5.4公里,宽1.7公里,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火山口垣”高约为30~90米。

陡峭的“鹰峰岭”,呈圆锥状,屹立于“青桐洋”边缘,形成高50~100米的悬崖峭壁。

据钻孔揭露,“青桐洋”湖盆堆积了厚约150米的泥炭土和硅藻土;下伏火山碎屑岩和玄武岩;其上被湖积物和冲洪积物所覆盖。

该湖盆昔日为深潭,后因堆积了硅藻土和泥炭土而干涸。

登上“鹰峰岭”顶,“青桐洋”火山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4、“九龙山”景区
“九龙山”由“仕礼岭”盾状火山喷溢而形成。

这里,山间各种形态的火山岩千姿百态,独特的火山地貌更是引发着人们无限的想象。

眼前的柱状节理玄武岩分布地带长约50米,高10~15米。

在这里,不仅具有玄武岩柱状节理,同时还夹带有“枕状构造”。

后者主要由均质玄武岩岩浆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均匀冷却、收缩裂开而形成;多数呈规则六边形、五边形,少数风化成球形,犹如“石枕头”。

这一条条的“石柱子”、“石枕头”整齐地排列垒积于此,被称为“九龙石柱”。

它就像一面“天然的城墙”,极为壮观。

5、“三岭山”景区
⑴、湛江组地层剖面
“三岭山”既是森林景区又是地质景区。

这里,地形地貌奇特,山岭沟谷发育。

由于地形深切,将距今200多万年以来沉积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和第四纪构造形迹淋漓尽致地显露在人们面前。

其湛江组地层层序清晰,出露的杂色粘土、灰色粘土或砂质土等岩性明显,并且含有古植物和孢粉化石。

它是研究古地理、古气候、第四纪早更新世沉积、生物的演变规律,近期地壳运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它拥有的标准的湛江组地层剖面,是华南沿海出露最好的更新统地质剖面。

⑵、“大沙沟”
在该景区内,还有两条天然形成的“大沙沟”。

沙沟地形平坦开阔,沙子颜色洁白,结构细腻;平日清洁溪水流淌其间。

其中,有一条沙沟被中国地质专家鉴定为“中国第一长的石英沙沟”和“国内罕见的微型石英沙林景观”。

(本文档未完待续)
2023年5月26日编写于重庆
2023年11月29日修改于重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