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长江二角洲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而松嫩平原仅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2.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地形
C.水源D。

光热资源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人.据此回答3—-4题。

3。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

松嫩平原作物生长期较长B。

松嫩平原降水较少C。

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长江三角洲雨热同期4。

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二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较少
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
C.长江二角洲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
D.松嫩平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整体性B。

差异性 C.稳定性D。

开放性
6.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B。

两区域语言的差异C.两区域人种分布的差异D。

两区域领导人的差异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什么特点()
A.监测范围广B。

时效快,精度高
C。

连续性强 D.准确定位
8。

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

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

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第42届世界博览会于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意大利米兰市举行,超过2 150万名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体验了这场盛会.本次博览会参展方共有166个,会场面积100万平方米。

回答9--10题。

9.某参观者想参观多个展馆,要想设计合理的参观线路,他应借助( )
A。

地理信息系统B。

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D。

数字地球
10。

利用上题所述技术还可以()
A.确定展馆的经纬度位置B。

统计某展馆的参观人数C。

监测会场内的交通拥堵状况 D.了解各展馆的信息资料下表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各题.
11。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
12。

为了制止沙尘暴次数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
D。

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问题。

1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人为破坏植被严重
A。

①④ B.③④C。

②③ D.①②
1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过渡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B.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C.从热带向温带过渡D.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
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

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死亡,
从而导致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

现在,河西走廊各地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工程,据此回答15--16题。

15。

沙枣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沙枣林不适合在当地栽种
C。

滥砍森林,过度樵采 D.林带过大过密,林水矛盾突出
16.“再造河西"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大力开荒B.开发资源C.发展交通D.完善生态体系
中国科考队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千米的科学探险考察,这是我国科学家首
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

阅读材料并问答17—-18题。

17。

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是(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
A。

①③⑤ B.①②④C。

②④⑤D。

①②⑤
18.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19。

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20-—21题。

20。

对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C。

生物条件D。

地质条件
21。

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山东B.甘肃C.广西D.内蒙古23.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600元
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读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各题。

24。

影响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25。

年降水量200mm——400mm的地区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森林锐减D。

大气污染
二、综合题(50分)
26。

(2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大草原面积35600多平方千米,是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地。

草原海拔
3500米——4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

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
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约1O℃——12。

7℃。

材料二若尔盖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

第四纪末期的地质变动,把若尔盖草原变成了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同时也使之成为世界最大的、我国特有的高原高寒沼泽地,四川盆地湿润的气候就
直接
受益于这片湿地。

(1)简述若尔盖大草原的相对地理位置。

(6分)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

(8分)
(3)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7。

(16分)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垂直运动)
(1)A处降水类型为__________。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分析其原因是
(3)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4)简述热带雨林脆弱性的表现
28。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
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

(4分)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4分)
(3)图中B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

面对B湖面积日趋缩小,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6分)
合肥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一考试
地理试卷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B 2. C 3. B 4.B 5.D 6。

A 7.A 8.C 9。

A 10.D 11。

A 12. C 13。

C
14。

C 15. C 16。

D 17。

D 18.B 19.D 20。

A 21。

D 22。

C 23. C 24。

B 25. B
二、综合题(50分)
26. (20)(1)位于中国的西部((2分);位于四川、甘肃、青海3省的结合部(交界处)(2分);地处黄河、长江的上游(2分).(2)降水较丰富,高原面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弱,高原冻土广布,下渗弱。

(8分)
(3)稳定区域气候、减轻旱涝灾害、降解毒害物质、保障地下水供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任答三点,共计6分)
27.(1)对流雨(2分)
(2)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4分)
(3)森林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减少,大量雨水汇入河中((4分)
(4)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因此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很快丧失,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6分)
28。

【答案解析】31 (14分)(1)干燥度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2分),而西部山地
由西南向东北增加;(2分)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2分);增大瓜田日温差(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