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3(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某种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在浓度为m的淡盐水中的形态如 下图所示。以下能够正确反映细胞由正常形态转变为淡盐水中形 态的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情况的是(说明:图中箭头表示水分子
的运动方向,箭头的多少表示进出细胞水分子的数目)( B )
解析:由图可知,细胞在淡盐水中发生质壁分离,在细胞发 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水分子有出细胞的,也有进细胞的,单 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出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进细胞的水分子数, 导致细胞失水。
解析:K+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通过主动运 输的方式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A正确;Na+通过协助扩散的 方式进入神经细胞内,B错误;Mg2+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 因此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需要消 耗能量,C错误;Cl-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 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运输过程中转运蛋白形状改变,D错 误。
7.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
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③既有亲水性也有疏水性 B.细胞膜结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有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8.如图,容器A中含0.02 mol·L-1蔗糖,0.03 mol·L-1尿素;容 器B中含0.01 mol·L-1蔗糖,0.05 mol·L-1尿素,AB间隔一层半透 膜,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第二种情况:半透 膜允许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过,当达到动态平衡时,这两种情况
解析:①当溶液中Q的浓度低于细胞中Q的浓度时,也会发 生Q的吸收;②只在有氧时才发生Q的吸收,以上说明吸收Q是 需要能量且能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6.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 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D )
A.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 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 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 离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 细胞核和细胞液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一般需 要进行三次观察,第一次是正常细胞的观察,第二次是质壁分离 细胞的观察,第三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细胞的观察,三次观察均为 低倍镜观察,A错误。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清水, 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 也会发生质壁分离,但不含色素,现象不便于观察,C错误。
解析: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处理前细胞内K+和Mg2+的 含量都比较高,而在用鱼藤酮处理后,K+和Mg2+的含量都减少 了,说明鱼藤酮对K+载体和Mg2+载体的生理功能都有抑制作用; 用乌木苷处理后,K+的含量减少,而Mg2+的含量保持不变,说 明乌木苷抑制K+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载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线粒体,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 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 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 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 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 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 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下的液面高度( C )
A.一样高,A高于B B.B高于A,不能确定 C.B高于A,A高于B D.一样高,不能确定
解析: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容器A中溶 液中溶质总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5 mol·L-1,容器B中溶液中溶 质总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6 mol·L-1,B的渗透压高于A,最终 B液面高于A液面;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尿素分子 通过,最终半透膜两侧的尿素浓度相等,但A溶液的蔗糖浓度 大于B,导致A液面高于B液面。
新教材·生物(RJ)·必修一
一、选择题 (25×2分 = 50分)
1.细胞内物质运输方式相似的一组是( B )
①解旋酶进入细胞核 ②氧气进入线粒体 ③睾酮进入靶细胞 ④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氧气进入线粒体和睾酮(性激素)进入靶细胞都是自 由扩散,解旋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 质进入高尔基体是靠膜上的蛋白质识别和膜融合实现的。
17.如图是细胞膜局部结构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D )
A.若该图为人成熟红细胞膜,则葡萄糖进入其内的方式是① B.若该图为肌细胞膜,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经②方式排出 C.若该图为洋葱根尖细胞膜,则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要 a的参与 D.若该图为浆细胞膜,则抗体分泌出细胞的同时会使其膜 成分更新
解析:洋葱根尖吸收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受能 量、载体和底物浓度的影响。a点时吸收速率未达到最大,限制 因素是O2浓度,而O2浓度通过影响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来影响吸 收速率,故此时主要影响因素是能量;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 随着O2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载体的数量;c点时 离子吸收速率未达到最大,此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底物浓度;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其 他条件适宜,则其主要原因是载体数量有限。
15.下图是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B.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C.在细胞可承受的浓度范围内,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 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 D.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
解析: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即质壁分离程 度越大,细胞吸水力越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的 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此时细胞仍有吸水力;在细 胞可承受的浓度范围内,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浓度差 越大,导致细胞失水越多,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在质壁 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力应逐 渐降低。
13.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 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
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E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
解析: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应用成熟的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 细胞未成熟,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AB段曲线显示原生质体体 积变小,表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EC段表明该细 胞开始吸水而自动复原,细胞并未死亡;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 液,可得到类似乙二醇溶液的结果,而不能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 结果。
5.某一细胞能够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物质Q。通过实验 得到下列结果:①当溶液中Q的浓度低于细胞中Q的浓度时,也会 发生Q的吸收;②只在有氧时才发生Q的吸收;③物质Q的吸收随 温度而变化,而且有一最适温度。哪些实验结果说明Q的吸收不
是以扩散作用为主的?( A )
A.①和②能说明 C.只有①能说明
B.只有②能说明 D.只有③能说明
2.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 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 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
指标,正确的是( D )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 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解析: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减弱, 则平衡时m将减小;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和蔗糖酶,渗 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将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 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液面不再升高。
3.研究发现,不论癌细胞还是正常细胞,葡萄糖都必须依靠 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GLUT)进行转运。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 可通过有氧代谢途径降解;而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主要以无氧 代谢途径降解。利用GLUT抑制剂阻断葡萄糖转运,让癌细胞缺
14.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
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请推断实验开始时这3种
液体的浓度是(下表中的“高”表示高浓度蔗糖溶液;“低”表示
低浓度蔗糖溶液)( A 高 水 低 水
液体2 低 高 水 低
液体3 水 低 高 高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说明袋中液 体失水;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说明袋中液体吸水; 液体2的浓度应介于液体1和3之间,应为低浓度蔗糖溶液,由 此可得出液体浓度1>2>3。
10.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
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鱼藤酮对K+载体和Mg2+载体的生理功能都有抑制作用 B.鱼藤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 和Mg2+的运输 C.乌木苷抑制K+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载体的生理 功能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 细胞
解析: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为协助扩散,需要载 体,不需要能量,A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且 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a为糖 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但是并非是细胞间信息 交流的必需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形成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 信息交流,就没有a的参与,C错误;抗体为分泌蛋白,抗体分 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其间伴随着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乏葡萄糖,以致饿死。据上述材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 )
A.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 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 C.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D.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
解析: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用以保证原 料和能量供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除了看载体外,还要关 注浓度梯度,因此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两种方式。癌细胞吸 收葡萄糖多,是因为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由题干 信息看不出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 响很小。
9.下列关于细胞膜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 B.主动运输是努力创造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维持生命的活 力 C.能够维持一些无机离子在细胞内恒定和最适的浓度 D.被动运输由于不消耗能量,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大于主动运输 解析:主动运输是努力创造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维持生命 的活力,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大于被动运输。
1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 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 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 象的观察
16.如图表示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
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K+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 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B.Na+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C.Mg2+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 D.Cl-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转运蛋白不发生形 状改变
11.如图1、2分别是洋葱根尖在不同含氧量及不同底物浓度情 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3-的速率
曲线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D )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 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载体的数量有限 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 胞发生质壁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