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忻州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山西省忻州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R2,在相同的时间内 .......................................... ()A.电流通过R1做的功多B.电流通过R2做的功多
C.两灯消耗的电能一样多D.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要使电阻R1、R2并联,甲表是、乙表是。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
3.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电压表V2的示数为2V,则R1R2为()
A. 13 B. 32 C. 12 D. 21
4.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升华吸热
C.干冰液化放热
D.干冰凝华放热
5..在玻璃、人体、陶瓷、大地、塑料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L1、L2均不发光,这时,用电压表测得B、C两点间的电压U BC=0,C、D两点间的电压U CD=4.5V,A、D两点间电压U AD=4.5V,由此可判断()
A.L1短路B.L2短路C.L1断路D.L2断路
7.如下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火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D.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8.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将()
A.不变B.变小C.变大D.无法确定
9.对下列设备工作原理解释错误
..的是........................................................................... ()A.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
B.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遥控器——利用紫外线控制电视开和关
D.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同步卫星,作中继站的微波通信方式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
A.灯泡L1亮度不变、L2变亮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磁场是由无数条磁感线组成的
B.磁感线在磁体的外部从磁体N极出发,最后回到S极
C.将条形磁铁分成若干段,每段磁体均有N、S极
D.大头针被磁铁吸引的同时也被磁化成小磁体
12.关于弹簧测力计上零刻度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的长度为零B.弹簧的伸长为零
C.弹簧所受的拉力为零D.指针的初始位置
13.某建筑工地要将同一个箱子从地面搬上二楼,如果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搬运,F1和F2做功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两种方式机械效率一定相等
B.两种方式功率一定相等
C.两种方式所做的总功一定相等
D.两种方式所做的有用功一定相等
14.火箭发动机采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当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下列有关氢燃料的物理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燃料的质量减小,密度减小B.氢燃料的质量减小,内能减小
C.氢燃料的体积减小,热值减小D.氢燃料的体积减小,比热容减小
15.在一段电阻不变的导体两端加20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1A现在把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5V,则此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 ()A.0.25A、20ΩB.1A、20Ω
C.0.4A、10ΩD.1A、10Ω
16.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

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二、填空题
17.在有沙子的水泥球场上打篮球容易摔倒,因为这时人鞋底与沙子之间产生的是________摩擦。

(填“滑动”、“滚动”或“静”)
滚动
18.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卫星在到达月球前,依靠火箭的反向推力使它的速度越来越慢,这是因为力可以。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它是 (运动/静止)。

19.如图所示,V1和V2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压表,都有最大测量值是3V和15V两个量程,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相同,则()
A.R1∶R2=1∶4 B.R1∶R2=4∶l
C.R1∶R2=1∶5 D.R1∶R2=5∶l
三、简答题
20.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轻质杆相连,在杆的中点O处有一固定转动轴,把杆置于水平位置后释放,在B球顺时针摆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A.B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A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也增加,A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C.A球、B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A球、B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不守恒.
21.( 6分)果蝇的每只眼睛都是由许多微型的“小眼睛”组成的,所以这种眼睛又称为复眼。

图甲是果蝇眼睛的特写照片,图乙是果蝇眼球局部再次放大的特写照,图丙是其中一只“小眼睛”的示意图.请你把果蝇的眼睛与人眼相比分析它有哪些优势.为什么?
四、作图题
22.小明在厨房里帮妈妈煮粥。

妈妈说:待锅里的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的水微微沸腾,就能将粥煮好。

小明发现,在此过程包含很多热学知识,请你就此场景说出两个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
示例:粥(液体)沸腾时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

请在图中确定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
24.(4分)小红在升国旗时,感到向下拉绳子所用的力,要此直接提起国旗所用的力大很多。

她想到,升国旗采用的定滑轮机械效率是不是很低呢?她用了一个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出了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⑴.小红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把步骤填写完整: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国旗受到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____向下拉动绳子,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
③.定滑轮的机械效率表达式η= _______________
⑵.如要提高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你有什么办法?请你说出一条。

(国旗质量不允许改变)
25.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加的___________就越大.
(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请你在甲图中的虚线框内为小明设计一实验装置,并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12345
木板倾角θ10°30°53°75°85°
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0.500.400.360.390.43
s与倾角θ的定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1)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7.(8分)小聪和小明利用双休日时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制作了不同特点的密度秤。

小聪的密度刻度在秤上,如图乙所示,制作时,先确定密度秤的零点,即在玻璃容器中无液体时,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确定秤砣悬挂处为零点,然后确定其他的刻度线,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只要将被测液体倒满玻璃容器,然后移动秤砣,使密度秤平衡,此时秤砣悬挂处的刻度线就被测液体的密度值。

而小明的密度刻度线在玻璃容器壁上,如图丙所示,制作时,先确定水的刻度线,即在玻璃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移动秤砣,使密度秤平衡,固定好秤砣的位置(以后不能移动秤砣),在玻璃容器壁的水面处刻上水的密度值1.0,然后确定其他的刻度线。

测量时,只要玻璃容器内倒上适量的被测液体,使密度秤平衡,此时玻璃容器壁的液面处的刻度线就是被测液体的密度值。

⑴请你对小聪和小明制作的密度秤图乙和图丙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从的原理上看,不同在于图乙着眼于控制被测液体的不变,而图丙着眼于控制被测液体的不变;从密度秤的零点看,不同处在于图乙零刻度线,而图丙零刻度线(选填“有”或“无”);从刻度线的分布是否均匀看,不同处在于图乙的刻度线分布,而图丙的刻度线分布(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⑵若图乙中水的刻度线(1.0)与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4cm,则在图中酒精的刻度线(0.8)与水的刻度线(1.0)之间的距离为 cm。

⑶若图丙中水的刻度线(1.0)与玻璃容器底之间的距离为4cm,则在图中酒精的刻度线(0.8)与水的刻度线(1.0)之间的距离为 cm。

28.下表是小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设计的表格,请回顾你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将表格填充完整。

物距(u)像的性质
像距(v)应用大小正倒虚实
u>2f倒立实像f<v<2f照相机
29.请将“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____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2)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点燃蜡烛的像完全____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二者距离的大小________。

六、论述计算题
30.物体密度为4.2×103kg/m 3,某人用绳子将该物体从液体内液面下0.4m 深处的地方匀速提到液面下0.1m 处的过程中,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0.8J 。

当将该物体拉到1
5体积露出液面时,
让其静止,此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40N 。

不计绳子的质量,忽略液体的阻力,求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

(g =10N/kg )
【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
A
2.
电压表电流表
3.
C
4.
B
5.
人体,大地
6.
D
7.
B
8.
B
9.
C
10.
C
11.
A
12.
A
13.
D
14.
C
15.
A
16.
A
二、填空题
17.
18.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运动
19.
A
三、简答题
20.
B,C
B球从水平位置下摆到最低点过程中,受重力和杆的作用力,杆的作用力方向待定。

下摆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但机械能是否守恒不确定。

A球在B下摆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由于A+B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A球机械能增加,B球机械能定减少。

所以B,C选项正确。

21.
从果蝇眼部的特写照片可以看出,它的每只眼睛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只微型的小透镜组成。

每个小透镜主光轴所指的方向各不相同这样,几乎各个不同方向的景物均可通过不同的小透镜成清晰的像,所以它的视野是十分宽阔的。

而人的每只眼睛只相当由一个凸透镜构成,与之相比,其视野的范围就小多了。

四、作图题
22.
(3)粥(液体)沸腾时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只要答对其中任意两
条即可)
(2)粥(液体)沸腾后闻到米香,这是扩散现象
(1)粥(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3.
五、实验探究
24.
(1) ⑦匀速 (1分)。

G/F (1分)
(2)加润滑油(或减小摩擦、减小绳重、减轻挂旗所用小杆的重力等。

)(2分)
25.
(1)重力势能
(2)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甲所示让木块在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错误 s-θ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随倾角θ的增大,木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26.
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该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弹簧测力计;
(3)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对使用弹簧测力计提出一点合理化建议吗?
27.
⑴体积质量有无均匀不均匀⑵0.8⑶1
28.
缩小倒立放大镜 (每空1分,共3分)
29.
(3)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1)略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六、论述计算题
30.
解:F 浮=G -F ............................................................................................................ ①
由W =FS 得:F =W S =10.8J 0.4m -0.1m
=36N 当物体有15
体积露出水面时,F 浮′=G -F ′ .......................................................... ② ①-②得:F 浮-F 浮′=F ′-F
即:ρ液gV -ρ液g ×45
V =F ′-F Ρ液g ×15
V =F ′-F ∴V =5(F ′-F )ρ液g
又由①可得:ρ液gV =ρ物gV -F
V =F (ρ物-ρ液)g
∴5(F ′-F )ρ液g =F (ρ物-ρ液)g
解得:ρ液=5(F ′-4F )ρ物 5F ′-F =5(40N -36N)×4.2×103kg/m 3
5×40N -4×36N
=1.5×103kg/m 3 ∴V =5(F ′-F )ρ液g =5(40N -36N) 1.5×103kg/m 3×10N/kg ≈1.3×10-3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