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学习目标]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会议召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总方针:实行改革开放。

①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②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③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等。

④实行对外开放。

3.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始了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①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②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2)措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责任制。

(3)过程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

③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④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⑤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4)意义
①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2)内容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③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3)结果
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

1.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