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血管结构及临床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血管结构及临床结局
贾伟华;周立春;田桂玲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7(24)4
【摘要】目的观察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数目并随访半年,观察其临床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方法观察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性的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分析后循环TIA患者半年内发生脑梗死的差异.结果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86例,共有49(56.99%)例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
10(11.63%)例;后循环病变39(45.36%)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
20(24.19%)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43.01%)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随访半年,16例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的后循环TIA患者发生脑梗死,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5例治疗期间死亡.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能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段,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的后循环TIA患者应积极采取临床干预.
【总页数】3页(P463-465)
【作者】贾伟华;周立春;田桂玲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神经内科,北京,10004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神经内科,北京,10004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30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1
【相关文献】
1.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血管结构与临床结局分析 [J], 孔祥敏
2.天麻素缓释片对高危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外周Treg和IL-17的影响 [J], 杨汀;樊光辉;刁波
3.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结构与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 [J], 赵春茹
4.椎动脉优势对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分析 [J], 曹利民;李红琴;王洪生;胡志诚
5.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结构与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 [J], 赵春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