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
2、了解建国初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3、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2、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3、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3
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导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
导入:
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是一个个噩梦,萦回不去。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尽展大国雄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今天,我们就学习、感受共和国的外交。
导疑、导研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1)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基本方针:
(1)“另起炉灶”: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意义:
①成就:
A、同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17个国家建交。
B、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①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②为给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谋求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新的友好国际关系。
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2)会议召开:1954年4月中、英、美、法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
①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5)意义: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导评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导练
1、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国的外交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
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4、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最早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印度
B、缅甸
C、越南
D、苏联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平等互利
C、互不干涉内政
D、维护世界和平
6、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DBAADA)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