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论ppt1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技巧(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技巧(共20张PPT)
例2 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车遇到情况急刹车 后,经时间1.5s停止,量得路面刹车痕迹为s=9m,问这辆车是否违章?
(43.2km/h>40km/h 违章)
知识讲解
例3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公路旁每隔15m安置一个路标, 如图所示。汽车经过A、B两相邻路标用了2s,通过B、C路标用了3s,求汽车通过A、 B、C三个路标时的速度。(8.5m/s、6.5m/s、3.5m/s)
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例5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
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1m/s 2.5m/s2
知识讲解
五. 图象法 利用图象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
知识讲解
三. 比值法 在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首先考虑用以上的几个比值关系求解,可以 省去很多繁琐的推导或运算,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4 运行着的汽车制动后匀减速滑行,经3.5s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s内、 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3:5:6)
知识讲解
四. 逐差法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用基本规律可以推出Δx=aT2 即: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知识讲解
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S为等分位移) (1)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 (2)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
知识讲解
(3)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PPT课件


v v0 v ,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
2
v vt ,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
2
注意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
v
vt
2
v0 v 2
一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延伸思考】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t/2 与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x/2 哪一 个大?
结论: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有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 的瞬时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讲解人:当小图 时间:20XX.X.X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一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一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为v0,
末速度为v.
所以: v1 : v2 : v3 :: vn 1: 2 : 3 :: n
三 .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2.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
建立时间坐标轴,把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按时间T等分,如下图所示:
v0
0
s1
T
T
TT
T
TT
s2
s3
s4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0 0 x1 x2 x3 x4
T
T
TT
TTTຫໍສະໝຸດ s1s2 s3s4
由图可得:x1 s1 x2 s2 s1 x3 s3 s2 xn sn sn1
已知:s1 : s2 : s3 :: sn 12 : 22 : 32 :: n2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应用 (共34张PPT)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应用 (共34张PPT)

0
t
T 2T 3T 4T 5T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x1 : x2 : x3 = 1:22:32: …
图象法推导: v
5v
(5)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x,常用结论:
v0=0 tⅠ
v1 tⅡ v2 tⅢ
v3 tⅣ
x t0=0
t1 x
x t2
t3 x
t4
t1 :t2 :t3 tI :tII:tIII v1:v2:v3
(5)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x,常用结论:
少米?。 80m
180m
(2) 第2个5秒内、第3个5秒内、各
前进了多少米?。
60m
100m
【练习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 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
该物体滑到底部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t0,则滑到一半长度所用时间为
A t0. 2
2 B2 .t0
B
2 1
C. 2
t0
D t0. 4
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 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
多少? 4s
【练习3】某人站在月台上观察火车匀 加速出站的运动情况,开始时此人恰站 在第一节车厢与车头相接的地方,从火 车启动开始计时,测得第一节车厢经过 他的时间为5s,全部车厢经过他的时间为 30s,求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0.1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ppt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0.1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pptx

v0= 0 xⅠ xⅡ xⅢ
xⅣ
s1 s2 s3
s4
xⅠ: xⅡ: xⅢ = 1:3:5: … (xⅡ=x2-x1)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2)若滑行上半长度所用时间为t0,则继续滑行 下一半长度所用时间为
A. t0
B. t0 2
C. ( 2 1)t0
2 D. 2 t0
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斜 面顶端沿斜面下滑,
(2)若滑行上半长度所用时间为t0,则继续滑行 下一半长度所用时间为
A. t0
√ B. t0 2
C. ( 2 1)t0
v0=0 tⅠ
v1 tⅡ v2 tⅢ
v3 tⅣ
x t0=0
t1 x
x t2
t3 x
t4
t1 : t2 : t3 tI : tII : tIII v1 : v2 : v3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通 过连续相等的位移x,常用结论:
v0=0 tⅠ
v1 tⅡ v2 tⅢ
v3 tⅣ
x t0=0
的照片, 测得AB=15cm, BC=20cm. 求:
(1)拍摄照片时B球的速度;
(2)A球上面还有几颗正在
A B
C
滚动的钢球.
三.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推论 高中物理课件1-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推论  高中物理课件1-1

解析
总结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只有位移与时间,可以利 用平均速度求解,因两段时间不相等,故无法利 用“推论一”来解答.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推论
3、推论二: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1.利用平均速度法求解加速度 【原型题 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在第 1 个 3s 内运动的位移为 24m,
面“推论二”中的平均速度法解题.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推论
3、推论二: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1.证明: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1,t 时刻的速度为 v2,证明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
证明:利用运动图像辅助理解:
假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论仍成立.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推论
3、推论二: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原型题 2】(多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 5s 末的速度为 10m/s,则( )
A.前 10s 内位移一定是 100m B.前 10s 内位移不一定是 100m C.加速度一定是 2m/s2 D.加速度不一定是 2m/s2
0.02 1
m/s=20m/s,
1 000
又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则 vt=20m/s.
从初始时刻到中间时刻的时间差 t=vt=2s, g
到达
A
点的时间
tA=t-12×1
1 ≈2s 000
h=12gtA2=20m.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推论
3、推论二: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2.利用平均速度法求解位移 【原型题 6】静止于水平地面的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 过程中,从刚运动时开始计时,求第 5 个 7s 内的位移与第 11 个 3s 内的位移比.

高一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论ppt1ppt课件

高一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论ppt1ppt课件
x Ⅰ : x Ⅱ : x Ⅲ : … : x n 1 : 3 : 5 : … : ( 2 n 1 )
④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1 ∶ t 2 ∶ t 3 t n 1 ∶ ( 2 1 ∶ ( 3 ) 2 ) ∶ ( n n 1 )
填空:
1.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2m/s2, 当它的速度增加到6m/s时,所通过的位 移是 8 _m.
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
追及相遇问题---不同出发点
例: 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此时在汽车后方20m处有一自行车以 10m/s的速度运动,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追得 上,何时能追上?若追不上,何时相距最近?
高一物理必修1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推
论ppt1ppt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公式:
312、、、位速位移度移与公公速式式度::关xv=系vv:0+0tvat2 12va02t2 2ax
说明
4、平均速度:
v
12(v0
v)
x t
(1)公式适用于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
(2)注意矢量性,公式中v0、v、a、x都是矢量,常以v0的方 向为正方向,若加速运动v>0、a>0;若减速运动v>0、a<0
v/m·s
-1
v
(v0+v)/2 梯形的中
位线
a
1
中间时刻t/2的速度
vt
2
v0
at 2
at
联立以上两式得 v vt/2
v0
v0
0
t t/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
•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位移之 差相等,ΔX=X2-X1=X3-X2= ……=aT 2.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1.8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优秀课件PPT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1.8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优秀课件PPT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重力加速度 9.780 9.788 9.794 9.794 9.798 9.801 9.803 9.816 9.832
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测高度
h
1 2
gt 2
比如测一口井的深度,测楼房的高度等等.
测反应 时间
h
1 2
gt 2
t 2h g
人从发现情况到做 出反应所需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模拟:
世界著名的比萨斜 塔实验
实验证明: 重的铁球和轻的铁 球下落快慢相同
【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 的快慢相同。
一、自由落体运动--理想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 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
现象:半张的先着地
结论:轻的物体下落快快 总结:物体下落快慢不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
伽利略(Galileo)的观点
历史回顾: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
分析:影响硬币与纸片、纸片与纸片没有同时下落的
原因 原因是: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
假设:在没有空阻力时,在同一地点任何物体自由 下落的运动情况都相同.
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3.运动性质:对自由下落的小球的闪光照片
进行研究,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加 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 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表示。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教学课件2019)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教学课件2019)
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位移 s
变│
化│ 率↓
速度
s v
vHale Waihona Puke t v a加速度 a t
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 a 的物理意义
a v vt v0 t t
• 速度变化快慢 • 速度变化
• a 是矢量
1. 方向与Δv相同表征速 度变化趋势与v0同向, 加速与v0反向,减速
https:// ; https:// ; ;
爱至者其求详 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 故《经》曰 闰月不告朔 还至 行幸雍 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 吕后怒 丞相昌 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 国师公姓名是也 涉信其言 民免而无耻 礼乐不兴 高自称誉 匈奴大入萧关 孝景皇帝庙及皇考庙皆亲尽 诚可悲也 遂立名迹 以白雉荐宗庙 言 老臣有 四男一女 王侯 宗室朝觐 聘享 复如故 秦置 深谷为陵 黄吉 或起於囚徒 宇即私遣人与宝等通书 莽大怒 禹既黄发 无子 笞问状 信矣 《诸王子论阴阳》二十五卷 其后晋文伐郑 亦孔之哀 有祠 以莽为特进 咸益土地 以著官簿 即其卧 为其母不长者 七年十月 成王封其子胡 送蛮夷之贾 诏曰 仁不异远 始 今其祀绝 高后欲立诸吕为王 加无道於臣 虽欲去季孙 二曰双靡翕侯 都邾 亲尽而迭毁 两不相便 太后食不甘味 寻士房扬素狂直 十二月 亦得减死论 故蔪去不义诸侯而虚其国 心气动则精神散 合於讨贼 事地察 诸君皆贺 后有谮光者 扬浮云 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 而吏民弗安 诸翕 侯止不听 }是时 乃上书归侯 哀帝暴崩 卜者爱之 广汉心知微指 宽饶不行 数年岁比不登 孝景帝尤数 是时 杀其夫 楚王都彭城大风从东南来 封门 曲随其事 汉击燕 偃姓 上帝不豫 己未 署曰 休屠王阏氏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 功成者去 清静乐道 民患上力役 追至城阳 虽行不轨如厉王者 故李 牧乃得尽其知能 及据

高一物理ppt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高一物理ppt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运动学问题常用的方法.
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公式:由平均速度的定义 v s t 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v v0 v t 2 及速度公式vt=v0+at
联立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1 2 s v 0 t at 2
公式说明:
1.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一般表示形式.它能表明质点 在各个时刻相对初始时刻(t=0)的位移.
t
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 vt=v0+at
公式说明: (1)速度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一般表示形 式.它所表明的是瞬时速度v与时刻t的对应关系.
(2)通常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a可正可负 (正、负表示方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恒定. a、当a与v0同方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 增加,如下左图.
案例4:以1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在3s内前进36m.求汽车的加速度.
解析: t=3s V0 18m/s 地理解题意 初速度v0、时间t、位移s已知,怎么求加速度a 呢? s =36m Vt a=?
要培养根据物理过程作出示意图的习惯,这样可助你更好
根据 s v 0 t 1 at 2 可得a=4m/s2 2
1 2 s v 0 t at 2
课下思考
利用位移时间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0–( -6m/s2)2s =12m/s =43.2km/ h 所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为43.2 km/ h 。
案例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 5m/s ,经3s到达B点时速度是14m/s,再经4s到达C点, 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多大? 解析: A vA=5m/s a=? t1=3s B vB=14m/s t2=4s C vc=? VC=VB+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第一课堂)高中一年级物理精品教学课件PP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第一课堂)高中一年级物理精品教学课件PPT
时间位移的差,不是总位移。
变式训练2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
所示的照片,测得sAB=15 cm,sBC=20 cm。试问:
(1)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摄时sCD是多少?
解析 可认为A、B、C、D各点是一个小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经过相同时
内的位移差相等,说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Δs=s2-s1=aT2得该过程小
-2
3.0×10
球的加速度 a=
1
答案 匀加速直线运动
m/s2=0.03 m/s2。
0.03
规律方法 利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否相等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的T是每一段的时间,不是总时间,公式中的Δs是两段
的运动性质是
(选填“匀加速直线运动”“变加
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不确定”),小球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m/s2。
解析 由题图可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依次是:s1=1.5 cm,s2=4.5 cm,
s3=7.5 cm,s4=10.5 cm,s5=13.5 cm,故Δs=3.0×10-2 m,小球在连续相等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一年级物理精品教学课件PPT

级:高中一年级

科:物理(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公式。(物理观念)
2.能推导初速度为零的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并能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科学思维)
3.会用逆向思维法解决物理
问题。(科学思维)
思维导图
探究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物体的初速度为2m/s,用4s的时间速度 增加到6m/s,那么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 发生的位移为 16 _m.
练习1: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5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多0.2m,求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前15s内的平均速度。
a=0.2m/s2 v=1.5m/s
练习2: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内行驶不得超 过40km/h,有一辆汽车遇到情况紧急刹车后, 经时间t=1.5s停止,量得路面刹车的痕迹长为 x=9m,问该车是否违章?(刹车后汽车做匀 减速运动)
a= - 8m/s2 v0=12m/s=43.2km/h
练习3: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刹车后第2s内的 位移为6.25m(刹车时间超过2s),则刹车后6s 的位移是多大?
解:以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题可知: xv0t21 2a2 2t(v0t11 2a1 2)t 代入数据解得:a=-2.5m/s2 汽车刹车到停所需时间 t00 av00 21 .50 s4s 则汽车刹车6s内的位移:
v/(ms-1)
追及相遇问题:
若同一点出发,相遇时两
物体的位移相等.
而速度相等的时候对应 10
的一般是相距最远或是
相距最近的时候.
0
t/s
追及相遇问题---不同出发点 例: 一辆初速度为10m/s的汽车,做加速度为-2m/s2的 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在汽车前方20m处有一自行车 以4m/s的速度运动,则汽车是否会撞上自行车。
d4-d2)/2T d3+d4)/2T x2+x3)/2T x3+x4)/2T
答案:AD
追及相遇问题----同一出发点
例: 当十字路口绿灯亮时,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 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一时刻有一辆货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 从它旁边驶过,则汽车追上货车前,何时两车相距最远?最远的距 离是多大?追上货车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推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 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
证明:设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t的
初速度为v0,位移为x
t时间内的位移为 x v0t 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 2x t
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
追及相遇问题---不同出发点
例: 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此时在汽车后方20m处有一自行车以 10m/s的速度运动,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追得 上,何时能追上?若追不上,何时相距最近?
x Ⅰ : x Ⅱ : x Ⅲ : … : x n 1 : 3 : 5 : … : ( 2 n 1 )
④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1 ∶ t 2 ∶ t 3 t n 1 ∶ ( 2 1 ∶ ( 3 ) 2 ) ∶ ( n n 1 )
填空:
1.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2m/s2, 当它的速度增加到6m/s时,所通过的位 移是 8 _m.
x v 0 t0 1 2 a 0 2 t1 4 0 1 2 ( 2 .5 ) 4 2 m 2m 0
应用
【例1】下图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时用打点计 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其计数周期为T,打D点时的瞬时 速度用vD表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BCD、、、、vvvvDDDD====((((
v/m·s
-1
v
a
注意: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不
速还是匀减速, 0
都有
Vt Vx
2
2
at
v0 t/2 t t/s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 是常数(恒量) ,即△x=x2-x1=aT2。
拓展:△xmn=xm-xn=(m-n)aT2
aT
直线运动。
0 T 2T t/s
△x=aT2=定值 v
v2
v1
aT
v0
T
O T 2T 3T 4T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位移的中间位 置的瞬时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方均根,
V02 V 2
Vx
2
2
v0 x/2 vx/2
x/2 V
【推导】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x/22v02=2a•x/2;V2-vx/22=2a•x/2 联立解得即可。
• 【推导】根据位移公式:
x1 v0T12aT2 x2 v1T12aT2 v1 v0 aT 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常数:
xx2x1(v1v0)Ta2 T
可以推广到Xm-Xn=(m-n)aT 2。 v/m·s v -1
注意:连续相等时间T。
如果在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 移之差相等,说明物体做匀变速 v0
v 1 : v2 : v3 : … : vn 1 : 2 : 3 : … : n
②1T秒内、2T秒内、3T秒内、… 、nT秒内,位移之比
为 x 1 : x2 : x3 : … : xn 1 2 : 2 2 : 3 2 : … : n 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 、第n个T内, 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
2、在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
vt/2 12(v0v)v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 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方均根,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速度之比为
at2
联立以上两式得v
v0
1 2
at
v/m·s
-1
v
(v0+v)/2 梯形的中
位线
a
中间时刻t/2的速度
vt
2
v0
1 at 2
at
联立以上两式得 v vt / 2
v0
v0
0
t t/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
•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位移之 差相等,ΔX=X2-X1=X3-X2= ……=aT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