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巴中学市恩阳区实验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四川省巴中学市恩阳区实验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1.下列声音的实例中,其解析正确的是()
A.噪声检测仪测量的是声音的音调
B.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医生用“B超”检查患者身体是次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到水花飞溅的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2.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雾凇的形成B.河水结冰
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
3.某同学测量实验桌的长度,读数为12.56dm。

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A.12dm和0.56cm B.12.5dm和0.06cm
C.12.5dm和6mm D.12dm和0.56dm
4.如图是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途径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的场景。

图中与东湖绿道的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墙上的手影B.露珠下的叶脉
C.平面镜中的像D.折断的铅笔
5.无为地处皖中,临江滨湖,四季分明,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

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A.春天,冰河解冻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薄雾飘渺D.冬天,白雪皑皑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测温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保证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
B.测量前,需要用力将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C.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可以接触到容器底部
D.读温度计的示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保证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7.物理兴趣小组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出某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该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

由图可知
A.该液体密度为1g/cm3
B.该液体密度为2g/cm3
C.体积为20cm3的该液体的质量为40g
D.该液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不成正比
8.下列物体中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晴天的月亮
C.夜空中闪烁的星星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小朋友沿滑梯下滑得越来越快。

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朋友由于受到惯性作用,下滑得越来越快
B.小朋友下滑过程中,他的惯性不发生改变
C.小朋友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D.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小朋友会立即停下来
10.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三、填空题
11.为了给小聪增加营养,爸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煮鸡蛋,煮鸡蛋时,水开了后,为了能快点煮熟,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而妈妈认为用小火加热,你认为____________(选填“爸爸”或“妈妈”)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12.百米赛跑时,某同学前40m 做加速运动,后60m 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测验成绩是15s.他经过中点(50m 处)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前40m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m/s.
1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左图所示,人眼所在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cm,右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秒.
14.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使200g的铜温度升高6℃所吸收的热量,可以使400g的铅温度升高______℃。

15.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是3∶2,质量之比是2∶1,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16.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100g,则容器质量为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g/cm1.(ρ水=1.0×101kg/m1)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18.如图,一束光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射向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该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再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______)
19.(10分)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则:
(1)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他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后,托盘天平横梁就平衡了,则分度盘上指针原来的指向应该是甲、乙两个图中的(___________)图;
(2)在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托盘天平横梁平衡;
(3)如图丙是托盘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丁是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由此可得,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4)接着,小明通过多次实验测出另外两个金属块A、B的质量和体积,并绘出了它们的m—V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选填“质量”或“体积”)。

其中,金属块A的密度小于金属块B的密度,则图像中y轴表示的物理量应为(_________)
五、计算题
20.(6分)如图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它们的底面积为100cm 2,高为8cm ,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A 容器装有4 cm 深的水,B 容器酒精的质量与A 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求:
(1)A 容器中水的质量;
(2)B 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3)若在A 容器中的水中浸没一个实心铝块,在B 容器的酒精中浸没一个质量为3160g 的实心铁块,如果将B 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倒入A 容器,恰好使A 容器中的液面与杯口相平,则A 容器中的铝块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不考虑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的变化,不计酒精的损耗,31g/cm ρ=水;30.8g/cm ρ=酒精;32.7g/cm ρ=铝;3
7.9g/cm ρ=铁) 21.(6分)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m 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m 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 ,则:
(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
(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A.噪声检测仪测量的是噪声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不是音调,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医院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内部信息的,不是次声波,故C错误;
D.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到水花飞溅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天气急剧降温凝华成的雾凇,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河水结冰,是液体凝固成固体的现象,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固体樟脑丸遇热升华为气态,而变小,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D.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放热,不符合题意.
3、C
【详解】测量数据12.56dm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故其准确值为12.5dm,估计值为
0.06dm=0.6cm=6mm。

故选C。

4、C
【详解】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凸透镜,露珠下的叶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中的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5、D
【详解】A.春天,冰河解冻是由固态的冰化成了水,属于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B.夏天,露珠晶莹,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
C.秋天,薄雾飘渺,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D.冬天,白雪皑皑,雪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6、A
【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
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详解】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故A正确;
B.实验温度计不能甩,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错误;
D.读温度计的示数时,应将温度计浸没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AB.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可得:
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2=m2+m杯=100g
可得:
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当液体的体积V3=20cm3,液体质量:
m3=ρ×V3=1g/cm3×20cm3=20g,
故C不符合题意;
D.该液体密度一定,因此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

8、D
【详解】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晴天的月亮反射的是太阳的光,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星星是恒星的能发光,不是恒星的反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可以自身发光,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多选题
9、BC
【分析】(1)地球表面的一切物都受到重力作用;惯性是状态量,不可以说惯性力及惯性作用;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当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A.小朋友向下滑行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而不是惯性,且惯性不能说“受惯性作用”,故A错误;B.小朋友下滑过程中,运动速度增大,但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正确;
C.向下滑行过程中,运动速度增大,小朋友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故C正确;
D.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将它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得,物体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故D错误。

故选BC。

10、BC
【详解】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故选BC。

三、填空题
11、妈妈水沸腾时加热温度不变,用小火加热,保持水的沸腾状态,可以节约能源
【详解】[1][2]锅内水剧烈沸腾后,温度将不再升高,只需要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鸡蛋煮熟,而且用小火加热,保持水的沸腾状态,可以节约能源,所以妈妈的想法更合理。

12、6 8
【分析】利用速度的公式v=s
t
来求解.
【详解】百米赛跑时,后6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则他经过中点(50m处)时仍做匀速直线速度,
所以速度为6m/s.后60m运动的时间为t后=s60
v6/
m
m s
==


10s.检测成绩是15s.则前40m用时15s-10s=5s,所以前40m
的平均速度是v前=s40
t5
m
s
=


=8m/s.
13、B 1.55 337.5
【详解】[1]根据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由图可知B方法是正确的;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
侧与2.00cm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5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 =3.55cm-2.00cm=1.55cm
[3]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 ,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 ;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 ,指针在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 ,即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337.5s 。

14、9
【详解】通过两种不同的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可以列等式
=Q c m t c m t =∆∆吸铜铜铜铅铅铅
化简得
3200g 6=400g Q c c t =⨯⨯⨯⨯∆吸铅铅铅℃
即可以得出 3200g 6=9400g c t c ⨯⨯∆=⨯铅铅铅℃℃ 故可以使铅温度升高9℃。

15、4∶3
【详解】由m V
ρ=可得 1
11122
2212
224313m V m m V m ρρρρ==⋅=⨯=∶ 16、50;0.2.
【详解】容积为V=250Ml=250cm 1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m 总=100g ,则水的质量为m 水=ρ水
V=1.0g/cm 1×250cm 1=250g ,则容器质量为50g ;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 ,则这种液体的质量为m 液=200g ,密度为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
【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详解】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对于凹透镜,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光路图如图所示:
18、
【详解】
过入射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法线,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关于法线的对称光线即为反射光线,由于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45°,那么入射角为
90°-45°=45°,
即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
2 45°=90°,
又因为入射光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所以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然后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19、甲取出最小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2.6 体积
【详解】(1)[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后,托盘天平横梁就平衡了,说明指针原来只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故应是甲图;
(2)[2]由图乙知,测量质量时加入最小的5g 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说明砝码的总质量较大,即这时石块的质量小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下来的操作是:取下5g 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1)[1]从图中看出,砝码的质量为40g ,游码所对刻度值为1.6 g ,因此石块的质量为
m =40g+1.6g=41.6g .
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0cm 1,放入石块后水的体积变为16cm 1,则石块的体积为
V =16cm 1 -20cm 1 =16cm 1.
石块的密度
32341.6 2.6g/cm 16cm
m g V ρ===; (4)[4]金属块A 的密度小于金属块B 的密度,说明体积相同时,金属块A 的质量小于金属块B 的质量,又因为图像B 在图像A 的下面,故图像中y 轴表示的物理量应为体积。

五、计算题
20、(1)400g ;(2)500 cm 3;(3)1290g 。

【详解】(1)已知A 容器中水的体积:
23100cm 4cm 400cm V Sh ==⨯=水; 由m V
ρ=可得,A 容器中水的质量: 331.0g/cm 400cm 400g m V ρ==⨯=水水水;
(2)由题意可知B 容器中酒精的质量:
400g m m ==水酒精; 由m V
ρ=可得,B 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33
400g 500cm 0.8g/cm m V ρ===酒精酒精酒精; (3)A 与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它们的容积均为:
23100cm 8cm 800cm V Sh '==⨯=容;
3160克的铁块的体积:
33
3160g 400cm 7.9g/cm m V ρ===铁铁铁; 由题意可知,铁块浸没在B 容器中有酒精溢出,则溢出酒精的体积:
3333500cm 400cm 800cm 100cm V V V V =+-=+-=溢酒铁容酒精;
将B 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倒入A 容器,恰好使A 容器的液面与杯口相平,则铝块的体积:
3333800cm 100cm 400cm 300cm V V V V =--=--=铝容溢酒水;
则铝块的质量:
332.7g/cm 300cm 810g m V ρ==⨯=铝铝铝;
倒入酒精的质量:
330.8g/cm 100cm 80g m V ρ==⨯=溢酒溢酒酒精;
A 容器中铝块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400g 80g 810g 1290g m m m m =++=++=总水溢酒铝。

答:(1)A 容器中水的质量为400g ;
(2)酒精的体积为500cm 3;
(3)A 容器中铝块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90g 。

21、 (1)20;(2)见解析
【详解】(1)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 =70m ﹣60m =10m
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
10m 20m/s 0.5s
s v t === (2)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开车时注意: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开车,开车时应注意力集中、保持车距等。

答:(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 。

(2)请勿超速行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