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简化实用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简化实用栽培技术
作者郝文强
为适应现代果业生产需要,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编写了《苹果简化实用栽培技术》小册子,以供参考。
一、园地选择
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园地主要分低山丘陵薄地和平泊地两种类型。
在不同类型的土地上新建苹果园,首先要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和气候因素,以便确定栽植的苹果苗木类型,有效规避泥土滑坡、洪涝灾害、冰雹风灾和花期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
适当参考土壤有机质含量,更要注重水资源因素。
随着九十年代前后定植的苹果园老龄化的到来,部分老果园陆续进入更新砍伐期,老果园砍伐后还要重新建园。
在这种类型的土地上新建苹果园,建议采取轮作措施,待老果园砍伐后,先进行全园深翻,大量深埋有机肥,最好是生物有机肥,然后再种2—3年的庄稼,以培肥地力,降低果园重茬障碍的影响,提高新植苗木的成活率,确保苗木健壮成长。
二、建园规划
新建果园地址确定后,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水利灌溉设施、电力设施、作业道路及办公和物资存放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水利灌溉设施主要包括水塘或水井的打造、管灌或滴灌设施安装、泵房和排灌沟渠等。
配套相应的电力设施,如配电室、电线杆、杀虫灯等。
作业道路的设计应本着方便人工作业和机械作业的原则,适当参考新建果园面积的大小,确定纵横交错的多条道路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办公和物资存放场所的位臵和容积。
一般情况下,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果园应根据
长宽尺寸,设计多于两纵两横以上道路。
机械作业道路宽度的原则上不低于6米,厚度不低于0.25米;人工作业道路的宽度原则上不低于4米,厚度不低于0.25米。
长度依果园地形而定。
为便于机械化作业,适应现代苹果集约化栽培发展形势的要求,建议在坡度较缓的小梯田地块施行‚梯改坡‛整地,即由原来的多块小梯田经过机械平整,变成坡度平缓的一大块地,利于推行机械施肥、机械喷药、机械割草等机械化作业,方便节水灌溉设施的安装,减少劳动量,降低生产劳动成本。
三、苗木选择
目前,苹果建园苗木按砧木类型来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乔化苹果苗木。
这类苗木主要以海棠或平邑甜茶作基砧,上面直接嫁接优良苹果品种接穗。
乔化苹果苗木适应性强,耐瘠薄土壤,可在有效活土层较浅、有机质含量在0.8%以下、保肥保水能力较差、离水源较远或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块生长。
其特点是:根系发达,树势生长旺盛,树冠扩大体积较快,比较耐瘠薄,抗干旱,成型早。
缺点是:易旺长,结果晚,费工费时,还容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
树体寿命较长,一般在25—30年左右。
二是矮化苹果苗木。
矮化苗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矮化中间砧苗木,如当今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的M26矮化中间砧和SH系列矮化中间砧,而SH系列矮化中间砧中SH6表现最好。
另一种是矮化自根砧苗木,主要以M9系列为主,目前表现最好、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正在大力推广的就是M9T337。
与乔化砧苹果苗木相比,矮化砧苹果苗木具有以下特点:根系不发达,主根小,须根多,这就决定了矮化苗木固地性差、易倒伏的先天不足。
树体寿命较短,一般在15—20年左右。
优点是:树冠体积较小,开花结果较早,比乔化树早结果2—3年,丰产性能较好。
劳动强度较低,不需要进行环剥、
环切等人工促花措施,便于人工管理,利于机械化操作及节水灌溉设施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另外,根据苹果苗木是否进行脱毒来区分,又可以分为脱毒苗木和非脱毒苗木。
与非脱毒苗木相比,脱毒苗木植株生长整齐统一,长势非常健壮,其高度、粗度、木质部的成熟度和坚韧度、韧皮部的光亮度都明显优于同一地块同期播种同期嫁接的未脱毒苗木。
脱毒苗木的抗逆性非常强,表现为抗干旱、抗低温冻害、抗涝害、抗枝干轮纹病、腐烂病、抗烂根病的能力都比较强,因而,脱毒苗木定植后,生长势特别旺盛,树冠扩大体积较快,成型早,结果早,进入丰产期较早,产量高而稳定,果实品质好。
在来不及进行轮作的重茬地栽树,使用脱毒苗木是最佳选择。
优质苹果苗木的标准是: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危害,无检疫对象。
皮色光亮无损伤,芽子饱满无缺损,高度在1.5米左右,嫁接口以上五厘米处苗木直径达到0.8—1.0厘米为好。
四、主栽品种和授粉树
在环渤海湾优质苹果栽培区域,建议新建苹果园依然以晚熟的红富士优系为主栽品种,如烟富3、烟富0、2001、工藤富士、河北天红二号。
中熟品种以烟嘎、太平洋嘎拉、红将军、美国八号为主。
授粉品种可以采用嘎拉、美国八号、金帅等鲜食品种,也可用采用海棠或红玛瑙等观赏品种。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搭配比例15:1。
另外,花期需要角额壁蜂授粉,提高座果率。
每亩果园放200只壁蜂即可。
五、栽培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苹果产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都在积极推广现代苹果集约化栽培模式,大力推行宽行密植、起垄、行间种草、支架绑缚、节水
灌溉、纺锤形树体结构的培养等生产措施。
(一)定植密度
提倡宽行密植栽培。
用乔化苹果苗木建园,建议行距不低于4米,株距可以是3米、3.5米、4米;用矮化中间砧苹果苗木建园,行距不低于四米,株距可以是2.5米、3米;用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建园,行距不低于4米,株距可以是1.5米、1.8米、2.0米。
行距不低于四米主要考虑利于机械化作业。
至于株距的大小还取决于修剪手段的正确与否,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定干措施和培养什么样的树体结构。
现代苹果栽培技术主要推广应用纺锤形树体结构,而对于纺锤形树体结构的培养,关键技术就是要采用高定干和扶干修剪手段,核心就是着力培养中央领导干的粗度和高度,与着生在中央领导干上的所有分枝相比,中央领导干的粗度和高度优势应该非常明显,至少应该有三倍以上的优势,这样才利于纺锤形树体结构的培养,不至于过早交接和郁闭。
否则定植的株行距再大,采用的定干技术和修剪技术不科学、不合理,也会过早交接和郁闭,不利于人工管理,增加了劳动强度,还不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
(二)定植时间
在环渤海湾苹果优质栽培区域,提倡春天定植。
在胶东半岛苹果主产区,果农栽树的时间基本上在三月底至清明节前。
在这段时间内,能早栽的就早栽,早栽根先活,先形成具有活性的吸收根,待气温和大气湿度适合苗木发芽时,地下器官和地上器官就会同步和谐的生长。
栽植过早,易抽条,导致苗木因过度呼吸蒸腾而死亡。
栽植过晚,易出现地下部根系生长迟缓而上部芽子萌动的现象。
苗木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根系不能有效满足,造成地下地上生长不协调。
究其原因主要是地上芽子一切生理活动都
需要地下根系吸收和制造的养分往地上部分供应,而此时地下根系还没有活动,根本就谈不上吸收和制造养分,造成养分供应不上。
因而就会出现芽子饥饿死亡,苗木成活率很低。
(三)起垄和套保湿袋
定植前要全园深翻,整地改土,次年春进行机械或人工起垄。
起垄前,先确定行距,再确定垄高、垄宽和株距,一并预先考虑好安装节水灌溉设备的位臵和尺寸。
一般起垄高度为0.25米,垄的宽度为1.5米为宜。
三月底至清明节前开始栽树时,根据株距,把树依次栽在垄上中间位臵,把土压实,浇足水,然后培锥形土堆,锥形土堆高度要超过苗木嫁接口位臵,以保护嫁接口不受伤害,提高成活率。
另外,受胶东地区倒春寒天气的影响,建议给新栽的苹果苗子套上保湿的窄塑料袋,起到既可以保湿,又可以防虫害的作用。
注意,苗子栽植不宜过深过浅,以苗木出圃时根茎与地平面的刻度为佳。
苗子定植前一定要用剪子进行断根,刺激其萌发新根。
(四)定干刻芽
套袋前,一定要先给苗子定干,而且是‘高定干’。
现代果业栽培技术基本上采用纺锤形树体结构,这种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向高处、向空间发展,要求中央领导干足够高、足够粗。
相对应的就要求用大苗建园,最好是用带有分枝的大苗,苗高1.5米以上,并采用‘高定干’技术,即在苗木最高端、木质部和韧皮部高度成熟的地方,选最饱满的芽子短截,剪口应在要保留的最饱满芽子的最上端紧贴上芽的位臵,长留辅养橛,防止干枯。
然后从剪口下第五芽开始用刻芽工具,依次自上而下每隔三个芽子刻一个芽子,刻到离地面0.8米为止。
套上的塑料袋子上端要留20厘米的余闲,上下两端要用宽布条进行宽松绑缚。
待新梢长至15厘米时去除
塑料袋。
去袋前要先开口通风2—3天。
(五)设立支架
矮化中间砧和矮化自根砧苗木根系不发达,且固地性能差,易倒伏,栽培时必须设立支架。
用材包括水泥柱、铁丝、竹竿、钢丝绳等。
随树行立水泥柱。
水泥柱高度4米,每隔20米设立一根水泥柱,地下埋0.5米。
距地面0.8米处开始,向上每隔1米拉一道铁丝,共三道。
每棵树立一根竹竿,竹竿高3.5米,基部直径4厘米,用粗布条宽松绑缚,进行直立固定,防止倒干,以扶持中央领导干的生长优势。
乔化砧苗木前三年也需要用竹竿绑缚固定,一树一竿,但不需要水泥柱和钢丝绳。
因其干性强,生长势旺,固地性强,第三年即可解除竹竿固定。
(六)节水灌溉
建议面积较大的果园推广应用滴灌或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搞好排水沟渠建设与维护。
(七)果园生草
提倡果园施行生草制,废除清耕制,坚决反对使用各种类型的除草剂。
建议行间种植鼠茅草。
鼠茅草的种植时间在9月底至10月上旬。
其优点是:基本上不与果树争肥水,不生虫,不感病,疏水性好,播种出苗时期,杂草基本死亡或接近死亡,免去除杂草之劳,保墒抗涝。
夏季高温季节还能保护地表根系不受高温灼伤。
生长季节一年可以刈割两次,覆盖在树盘上保湿,草烂了以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于地下有益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培肥地力。
(八)缓苗技术
果树定植后,每隔20天灌溉一次,连续灌溉2次。
遇到干旱少雨天
气时,最好全园全树弥雾,增加湿度,确保成活率。
建议垄上用黑色园艺地布覆盖,既保墒又不生杂草。
已经安装滴灌或微喷灌设施的园片,要多次打开灌溉设备进行作业,增加果园湿度。
进入六月份以后,可结合灌溉进行追肥,要少量多次,但不能一次用肥量太多,也不能间隔时间太短,否则易起肥害。
应间隔20-30天进行一次,三到四次即可。
已经安装滴灌设施的园片可结合水肥一体化同时进行,但要计算好用量、时间和肥料的溶解度。
(九)病虫害防控
大力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全园果实套袋,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确保苹果质量安全。
(十)修剪技术
与以往相比,现代果业在修剪技术上做了很大调整,由以往的小冠疏层型和改良纺锤形发展到高大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
采用的技术就是在高定干前提下进行扶干修剪,即在休眠期修剪时,保持中央领导干的绝对优势,在中央领导干的高端,选留饱满芽短截,对剪口下二芽、三芽长出来的竞争枝直接疏掉,不留橛;对其它当年长出来的分枝全部抬剪子疏掉,留1毫米长的木橛。
剪口要用伤口愈合剂涂抹,同样操作连续两年,第三年纺锤形树体结构的雏形就基本形成。
修剪时间应在休眠期进行,一般过了三九、四九严寒天气就可以剪树了。
剪完后全员要喷洒80-100倍的波尔多液。
总之,苹果栽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离不开修剪、病虫害防控、花果管理等地上管理环节,更离不开地下科学的土肥水管理,这四个环节
紧密联系在一起,放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都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结果,必须加强。
正所谓:土肥水打基础,病虫防治做保护,科学修剪是关键,花果管理是重点。
附:
土壤改良及重茬障碍的克服
近年来,围绕老果园更新换代而新建苹果园及病死树的补栽,重茬障碍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果树苗木移栽后成活率下降、生长势减缓、树势不健壮,树冠体积少,后期树势衰退,严重影响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一、重茬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1、老果园砍伐后,根系周围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镰刀菌、腐霉菌等大量腐生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2、原有果树在多年的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新建园危害极大。
3、老果园中连年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程度高,不利于新树生长。
4、土壤中原有的养分尤其是各种中微量元素被消耗殆尽,导致新栽果树生理病害发生严重。
二、克服重茬障碍的建议:
1、用挖掘机或火箭犁等机械将果园彻底深翻一遍,深度达40厘米,捡净残留的树根、病残枝。
风干一整个冬天,利用干燥低温日晒等自然条件杀灭土壤中的有害菌落。
翌年春天再重新栽植苹果树苗。
栽植时结合挖
大坑或挑壕沟一并大量深埋经过充分发酵和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施生物有机肥,分散施或穴施皆可,亩用量1--1.5吨,一般以发酵和腐熟的羊粪或猪圈肥为主。
挖坑或挑壕沟一般在原树行中间位臵进行,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残留的有害物质对新栽树的影响,提高成活率,促进树势健壮。
注意深挖或挑壕沟时把表层土与深土层分开放臵,回填土时在把表层土放在下面,把原来的深层土放在上面。
2、建议新建果园推广使用由烟台市北方生物化工技术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果树苗木移栽抗重茬剂-树保。
使用方法:
(1)、苗木定植前将回填土与树保1号进行混拌,每亩用量2公斤(2)、苗木定植后浇缓苗水时将树保2号稀释80-100倍,每亩用量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