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我科室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14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按照患者治疗内容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71例患者接受单一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B组72例患者在A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益气化瘀方进行治疗。
结果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06%,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64.79%(P<0.05);此外,B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
结论临床在面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理想,适合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标签: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该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代谢异常的脂质在光滑的动脉内膜上沉着形成白色斑块,从而导致动脉腔狭窄、血流受阻、心肌缺血[1]。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该种疾病的发生机率明显的升高,加之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形成,也导致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率、死亡机率大幅度升高。
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以往临床多是采取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临床实践显示效果并不理想,且西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治疗期间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
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14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本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短期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以及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符合标准的143例入选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67例;患者的年龄大小从46~71岁,平均年龄为59.8岁;患者的病程长短从2年半~13年,平均病程为5.2年。
患者疾病类型属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有70例、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73例,此外,有116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4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45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
按照患者的治疗形式对患者分组,其中A组71例患者接受单一常规西医药物治疗、B组72例患者在A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药物治疗,组间在上述各项资料上比对,无明显区别(P>0.05)。
1.2方法对A组患者实施单一西医药物治疗,如:1次/d、75mg/次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每1~2d1次、20mg/次长效消心痛口服治疗。
此外,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如卡托普利的抗高血压治疗;二甲双胍的降糖治疗等。
在A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对B组患者实施中医益气化瘀治疗,药方组成:桂枝6g、人参10g、赤芍、炙甘草、玉竹各12g、黄精、麦门冬各15g、川穹20g、黄芪30g。
此外,根据患者的症状对药物进行加减,如:对痰浊的患者,应增加薤
白、栝楼各12g进行治疗;对于寒凝的患者,应增加9g附子、3g细辛进行治疗。
中药药剂用水煎后,分早晚2次喂患者口服,持续治疗1个月。
1.3疗效评定及统计学处理参照相关文献,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如下分级:将各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测显示恢复正常的患者记为显效;将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比较减少超过半数以上,心电图检测显示有所改善的患者记为有效;将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测显示无好转的患者记为无效[2]。
此外,观察记录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
将上述评价内容所得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
2.6进行处理,检验方式为χ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疗效方面,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06%,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64.79%(P<0.05),见表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A组患者中合计出现9例,占12.68%,其中3例头疼、2例头昏、4例恶心;B组患者中仅出现1例恶心患者,占1.39%,组间比对,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临床上将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成为冠心病心绞痛。
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性多发性疾病,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其发生机率及病死率也不断的升高,现已成为了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3]。
祖国医学将本病归类于”胸痹”、”真心痛”等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灶虽然位于心脏,但其发生、发展与阴寒入侵肝肾、心脏功能,导致器官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气血阳虚为本虚,寒凝气滞至痰瘀互结从而阻塞心脉引起疼痛为标实,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益气化瘀、通络止痛为主[4]。
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长久以来都主张以扩血管、抗凝、降脂等综合治疗为主,虽然疗效尚可,但西药所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其使用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医药是中医学的瑰宝,近年来中医药物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进展,其可靠的疗效及较好的使用安全性备受患者的青睐。
此次我院根据中医理论对4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了中医药治疗,药方组成包括了桂枝、人参、赤芍、炙甘草、玉竹、黄精、麦门冬、黄芪等药物。
方中黄芪、人参具有补气的作用;麦门冬、黄精具有促使气血畅通的功效;川穹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赤芍具有散瘀、破血、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调和阴阳、畅通气机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其关键在于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降低患者心肌的氧耗、抗血小板凝聚等。
上述药物中,黄芪黄芪可以有效的加强患者心肌的抗氧化损伤,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心肌细胞,且其具有较好的强心利尿作用[5];川穹、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可共奏改善血管内皮、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聚及增加心肌组织灌注等效果,因此疗效理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临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疗效是可观的,且安全性较佳,应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连仲.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27(32):570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2.
[3]杨安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23(1):108.
[4]于超.自拟参芪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5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7):23-71
[5]王本祥.现代中医药理与临床[J].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1202,1205,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