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声声慢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声声慢解析
1 .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请指出哪一句是本词的主旨句,词眼又是哪一个词?
本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本句中“愁”字是本词的词眼。

本词(愁)概括力极强,它写出了丧夫之痛、沦落之苦、亡国之恨等等愁。

本词中另外一个直接抒情的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个句子运用了叠字的修辞手法。

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现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寻寻觅觅”表现了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冷冷清清”此词一语双头,既明指环境的冷清,也暗指心情的孤寂清寒,表现了在丈夫去世后置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直接抒情(抒情方式),总括了命运的悲惨和心情的悲痛。

抒发了凄凉惨痛悲戚之情。

用这七组叠字,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它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悲戚的感情基调。

2 . 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分析这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

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营造的意境:哀婉、凄凉、愁苦、怅惘。

意象及其表现的情感探究:
(1)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
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怎敌他晚来风急”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

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

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

结论:雁象征离愁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是什么花?象征了什么?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

这种感情与刘夷希《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词中,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

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一句中的说酒是“淡酒”,“淡”字用在此处有何含义?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写的是菊
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憔悴的是人还是花?
明确“看法一:残花遍地,憔悴的是黄花,实际上是双关,以花喻人属于正衬:
看法二:菊花盛开,憔悴的是人,黄花开得茂盛簇拥在枝头,乐景哀情,是反衬。

不管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都是衬托出人已容颜憔悴,身心疲惫。

提问预设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为什么强调大雁
是“旧时相识”?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异地相逢,勾起多少伤感。

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尤其是“雁过也,正伤心”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
大雁可以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沦落他乡的漂泊之感。

2、“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1)直接抒情。

开头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结尾照应开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是直抒胸臆,用主旨句点明主旨。

全词笼罩在一种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中,最后一个“愁”字把主人公的愁情推向高潮,画龙点睛。

(2)巧选意象,间接抒情。

中间间接抒情,恰当选取“酒、秋风、雁、黄花、梧桐和细雨”等昏暗、低沉、冷色调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烘托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巧用叠字,创意出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描绘了一个心神不宁、郁郁寡欢、孤苦无依、若有所失的愁妇形象。

3.《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

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

《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总结词的鉴赏方法
(1)了解生平身世,学会“知人论世”。

(2)找词眼(或中心句),悟主旨。

(3)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和感情。

(4)抓表现手法。

(5)展开想象和联想。

归纳全词:“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

课后巩固:请用准确的语言翻译诗歌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

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准确的语言翻译诗歌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瑞销金兽愁永昼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廋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他晚来风急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拓展延伸
1、写愁名句集锦: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2、李清照词作欣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