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图》
瑞鹤图 (ruì hè tú)—中国历代著名绘画作品鉴赏英文版

瑞鹤图(ruìhètú) Auspicious CranesZhao Ji (1082-1135), the eighth emperor of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has long been creditedas the artist behind Ruihe Tu, or "Auspicious Cranes," which is widely deemed as a legendarymasterpie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rush painting. According to art historians, the Song Dynasty represents a critical chapter in China's art history.They believe that the Song created what is "Chinese" about Chinese painting, defining itsperimeters in a manner similar to the Renaissance in the West.Indeed, during the so-called "Chinese Renaissance," Zhao Ji was both a pivotal patron of the artsas well as a talented artist in painting, calligraphy, poetry, music and architecture.Zhao was the 11th son of Emperor Shenzong, a nearly hopeless heir in line to the throne. So,when he was young, he cared little about state affairs. Instead he was extremely interested in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music.As fate would have it, when Zhao's older brother EmperorZhezong passed away heirless, the11th son came to the throne and reigned as Emperor Huizong from 1100 to 1126. As a ruler, Emperor Huizong was deemed a failure and widely blamed for the collapse of theNorthern Song Dynasty(960-1127) under the invasion of Jurchen forces, though the SouthernSong Dynasty (1127-1279), with its capital in today's Hangzhou, in east China's ZhejiangProvince, extended the Dynasty for another 153 years.Though the emperor himself died disgracefully as a prisoner at the age of 53, he is rememberedas a great contributor to the flourishing of Chinese art.In his imperial court, Emperor Huizong sponsored a great number of outstanding artists. Heestablished an imperial painting academy to promote gongbi,or meticulous realism, in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He also created the so-called "Slender Gold" style of calligraphy."Listening to the Qin" shows Emperor Huizong, dressed in a black robe, playing guqin, a Chinese musicalinstrument, under a pine tree while two officials listen. Besides painting, Zhao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in calligraphy, music, poetry and even porcelain making.An ardent painter as well, the emperor left behind more than 600 paintings. Most of his paintingsare realistic works of birds and flowers, a major genre in Chinese painting.Noted American art expert Benjamin Rowland Jr. (1904-1972) once used the term "magicrealism" to describe the Huizong style.He explained that "Huizong's precise, realistic recording of the surface texture of natural objectswas simply the result of his desire to record with loving care the little things that filled his dayswith pleasure."But among all the paintings attributed to the Northern Song emperor, "none is so enchanting asthe short handscroll entitled 'Auspicious Cranes'," according to Peter C. Sturman, anotherAmerican specialis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In the 138.2 ×51 cm, ink and color on silk handscroll, Emperor Huizong painted 20 white cranesagainst an azure sky above gates bathed in magical clouds. The subject matter and architecturalcomposition make this a textbook example of Song painting."Colors and patterns harmonize with such wondrous, elegantdecorum that the viewer is leftwondering how any artist could conceive such otherworldly beauty," said Sturman. Emperor Huizong created this masterpiece to commemorate an event that happened on the 16thday of the first month on the lunar calendar in 1112.According to the emperor's own inscription and poem on the painting, in the evening of thatday, "auspicious clouds" suddenly formed in masses and descended about the main gate of thepalace, illuminating it in and out.Then a group of white cranes appeared hovering above the palace and two of them even calmlyperched atop the ornamented roof ridge.Thousands of residents in the capital witnessed this unusually auspicious sight, so the emperordecided to create a painting and compose a poem to mark this event.Since then, many Chinese scholars and artists have called "Auspicious Cranes" a "divine gem" inthe treasure ho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Bamboo and Birds" by Zhao JiToday, this treasured painting i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 in Shenyang,capital of the province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about 800 kilometers south of the locationwhere the artist emperor died in disgrace and captivity in 1135.。
宋徽宗《瑞鹤图》

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是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赵佶所作画卷。
《瑞鹤图》表现的主体包括鹤、祥云和宣德门,其特殊的构图(对称与半景式)展示了三大主体的关系。
赵佶信奉道教,绘制这幅画时,正值上元佳节,画面因之流露出吉祥且神秘的气息。
在画面中虽只能看到宫门的脊梁部分,但仍然能感受到气氛的庄严肃穆。
北宋晚期著名的花鸟画画家——宋徽宗赵佶便是宋代花鸟画的集大成者。
他的画作深受黄荃“富贵典雅”和徐熙“野逸淳朴”画风的影响,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奇花名石。
徽宗在创作中强调写生。
在他的倡导下,宋代院体画鸟形成了造
型严谨、色彩明亮、秀丽工致的绘画特点,这也正反映了北宋时期画家对于花鸟画的追求。
画面表现了一群仙鹤飞翔的景象。
天空碧蓝,云雾缭绕,鹤群姿态各异,千变万化,它们似乎在相互交流,如云似雾,活灵活现。
仙鹤自古以来就带有“祥瑞”之意,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神象征,给人吉祥繁荣之感,得到历代画家们的赞赏。
浅析宋徽宗赵佶的画作《瑞鹤图》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宋徽宗赵佶的画作《瑞鹤图》李雯燕(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宋徽宗名赵佶,号宣和主人,北宋皇帝,书画家,擅长花鸟画。
在宋徽宗时期,大力发展画院,改变了宋以前的绘画风格。
本文从画作背景、构图特点以及设色等方面对赵佶《瑞鹤图》进行分析,浅析宋徽宗《瑞鹤图》的绘画构成。
关键词:赵佶;瑞鹤图;宋代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48-01一、前言宋徽宗赵佶,是古代少有在艺术上颇有成就的皇帝。
关于赵佶的降生,民间传闻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托生,这种说法虽然并不可信,但赵佶与李煜一样,治国昏庸但在艺术上却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瑞鹤图》就是他执政期间所创作的作品之一。
二、画作《瑞鹤图》的背景北宋政和二年元宵佳节第二天清晨,皇城宣德门城楼上空,晨雾弥漫,云烟缭绕,天空中出现了一群仙鹤,在空中久久盘旋,不肯离去。
引得皇城宫人纷纷停下仰头惊诧,驻足观看纷纷称奇。
当时徽宗看到这个场景兴奋不已,认为是这一吉兆预示着宋朝国运兴盛,便将此景绘制下来并提诗记录。
但这个时期的北宋已经开始衰落,民间开始出现频繁出现小规模的起义。
而徽宗信道教,鹤又是道家文化的象征,徽宗是想借由“祥云瑞鹤”此景来安慰自己天下太平并安抚民心。
三、构图特点从构图上看,《瑞鹤图》将风景与花鸟结合起来,并采用了居中式的构图方法。
《瑞鹤图》中的宣德门屋顶及宫殿比例切实,将宫殿结构描绘的工整细致,宫殿周围的祥云又打破了宫殿的规整,使画面看起来不会过于呆板。
在《瑞鹤图》中,仙鹤占据画面大部分,画面上空灵动飞舞的仙鹤与下方的精致平稳的宫殿形成强烈对比。
鹤群有聚有散,仙鹤的运动轨迹看似随意,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的妙处,试着移动其中一只仙鹤的位置就会发现,可能会与画面中其它仙鹤相撞重合。
因此,这种看似随意的构图,背后其实是赵佶的精心安排。
宝殿两端各立一只仙鹤,左边半蹲,右边直立,上方盘旋的仙鹤分别朝着左右两只仙鹤飞来。
少儿美术-瑞鹤图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6岁半以上 教学材料:黑色圆形卡纸、色粉笔、海绵纸、水粉颜料、水粉笔、胶水、金箔、金色笔 教学目的:
1、鉴古赏今欣赏并了解瑞鹤图 2、配以靓丽的山水色拓印出山的形状,注意构图 3、了解仙鹤的特征,观察仙鹤的动态并创作
《瑞鹤图》是我们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所作绢本设色画,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 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创作背景: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 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 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 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 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 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色粉笔擦出云朵的感觉
海棉纸上画出山的形状
然后拓印出来
继续在底下的山添加一些云雾
用水粉勾线笔画出鹤,并用白色羽毛添加翅膀
蓝色跟黑色笔 在鹤上面画上一些羽毛纹理
月亮用胶水刷一遍,贴上金箔纸 山用金色笔勾勒一下 最后用蓝色色粉笔轻擦渲染一下
人们认为的仙鹤实际上就是丹顶鹤,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 身披白色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覆盖在 白色尾羽上,朱红色的头顶犹如戴着一顶小红帽,再加上喙长、颈 长、腿长更显出它的秀丽端庄。
在瑞鹤图中十八只仙鹤,几乎没有两只的姿 态是完全相同的,请你观察仙鹤有哪些姿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鹤舞九天入云霄,这节课就让我们配以云雾山水,来创作一幅不一样的瑞鹤图吧 加微:wwh9396 朋友圈每月更新大量课件
2000年以来国内宋徽宗《瑞鹤图》研究述评

《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所作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瑞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赵佶(1082—1135),别号道君皇帝,即宋徽宗,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宋朝的第八位皇帝。
赵佶在位26年,善书画,其自创书法字体被后人成为“瘦金体”。
后人评价徽宗“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1]赵佶从小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自幼爱好丹青、骑马、射箭、蹴鞠2000年以来国内宋徽宗《瑞鹤图》研究述评文/何飞龙摘 要:《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书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2000年以来,国内对《瑞鹤图》的研究方向较多,有对比分析类研究,其中包括赵佶不同作品间的对比以及与其他画家的对比;有对画作本身的赏析研究;有以“画作”论“人世”的研究;对后世绘画的影响研究以及关于作者之辨的研究。
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将《瑞鹤图》作为“画作”本身的研究尚少,需要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来充实。
关键词:2000年;宋徽宗;《瑞鹤图》;画作研究;述评《瑞鹤图》绢本设色,北宋,赵佶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等,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
虽然作为帝王的赵佶昏庸无能,但在艺术方面宋徽宗无疑是天才般的人物。
自宋代以来的书品、画品均对赵佶的画作、书法作品有较多的研究并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或对赵佶绘画作品整体研究或以其单幅画作入手研究,对其绘画风格的形成和后世影响以及对其统治时期的宣和文化着手研究。
本文拟就2000年以来国内对宋徽宗赵佶画作《瑞鹤图》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
从数量上来看,国内对宋徽宗赵佶《瑞鹤图》的研究不多。
据中国知网期刊收录显示为39①篇,其中除了《色彩浅论》(李巍,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3)、“《〈瑞鹤图〉之我见》(黄小庚,名作欣赏,1983)、《瑞鹤图卷(中国画)》(美术研究,1981)②三篇以外,其余篇目均见刊于2000以后。
中国好字画鉴赏宋徽宗《瑞鹤图》

中国好字画鉴赏宋徽宗《瑞鹤图》仙鹤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多个文化领域,创造了灿烂的鹤文化。
仙鹤亦成为人们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的象征。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鹤,大多是以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
曹植的《白鹤赋》写鹤“嗟皓白之素鸟,含奇气之淑祥”,来象征自己善良的气质和高尚品德的端正。
刘禹锡去白居易故居看鹤,然后以这双鹤竟“轩然来睨,如记相识。
徘徊俯仰,似含情顾慕填膺,而不能言者”。
仙鹤不仅备受文人墨客青睐,也是皇家重点之花鸟,皇家将仙鹤作为天降祥瑞,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建的皇家园林中有“鹤州凫渚”。
唐朝皇帝李世民在御花园中养鹤,并写了几首有关鹤的诗。
在《喜雪》中说:“蕊间飞禁苑,鹤舞忆伊川。
”直到北宋宋徽宗赵佶所描绘的《瑞鹤图》,是他在“政和壬辰(1112年)上元次夕”清晨,与大臣亲睹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五色祥云掩映着重檐屋顶,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宋徽宗赵佶认为此情此景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用“花石纲”之名横征暴敛,涂炭生灵,后因重用奸臣童贯,企图“联辽攻进”,结果错打算盘,反而落个,“归为臣虏”,成了金国的阶下囚。
这自然就是一个无能昏君咎由自取的下场。
然而,作为一个“全能”艺术家,赵佶在绘画、书法、瓷器等方面的卓越才华又使他成为12世纪前期领袖群伦的艺术史焦点人物。
其后八百年间,作为徽宗皇帝的赵佶在岁月深处已渐渐被遗忘,而画家赵佶却依然熠熠生辉,至今还是人们仰望的高峰。
此幅《瑞鹤图》是赵佶精心赶绘此图,在他看来这对安稳朝廷内外的人心太重要了。
昏君皇帝赵佶当年不肯勤学苦读,在政绩上努力,却相信有灵性的动植物会预示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实则是让人叹为观止。
于是这些被精心描绘下来的祥瑞将会给他的统治带来信心,也给他的臣属们带来希望,如飞越宫城端门上空的白鹤、玲珑石上的瑞草、芙蓉枝上的锦鸡等。
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101宋徽宗赵佶30岁时所作的花鸟画《瑞鹤图》,是辽宁省博物馆最重要藏品之一。
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
工书擅画,并创“瘦金体”,促进了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艺术造诣超群的皇帝。
此卷右图左书,图绘北宋汴梁的皇城端门之上云气浮动,群鹤盘旋飞鸣,姿态各异。
还有两只白鹤分别站立于屋脊两端的鸱尾之上,意态优雅闲适。
建筑以界画方式绘出,法度谨严。
画后有赵佶瘦金书题记、诗文,并款署钤印。
《瑞鹤图》在网上的知名度仅次于《千里江山图》,“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展出此作有何深意?业内人士称,“《瑞鹤图》创作于1112年,描绘的是这一年的正月十六,祥云突然来了,在端门附近缭绕,随后又有一群鹤飞来,一边优美飞舞,一边优雅鸣叫,有两只鹤悠闲地伫立在端门之上。
宋徽宗认为这是一种祥瑞之兆,所以他写诗并绘画予以记录。
几个月后,‘唐宋八大家’中年龄最小的苏辙去世,他是8个人中最后去世的一位。
这一年,‘唐宋八大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从此时起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因为他们的故事、文章开始流传。
这张画既代表了宋代文化的底蕴,也代表了‘唐宋八大家’在历史舞台上的转变。
”宋徽宗赵佶所绘《瑞鹤图》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
绘画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姿态百变,各具特色,是难得的诗、书、画俱为上乘的作品,画后有作者赵佶瘦金书自题。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的气氛。
此画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更为精彩之处在于,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生机盎然。
卷后,宋徽宗用瘦金书题记及诗文,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锋如兰竹,清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
“瘦金体”的出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个性化风格,对后世影响颇深。
天青色等烟雨——宋徽宗《瑞鹤图》

天青色等烟雨——宋徽宗《瑞鹤图》《中华读书报》( 2022年07月27日 12 版)北宋赵佶池塘秋晚图卷北宋赵佶瑞鹤图(局部)《纸上寻幽:中国画里的二十四节气之美》为“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青年作家胡烟的全新力作。
当中国画值遇二十四节气,早春寻梅、兰亭修禊、汉宫春晓、槐荫消夏、鹊华秋色、寒江独钓……本书以时间为主轴,拾捡起凝固于历史深处的一个个经典瞬间。
古画里的二十四节气之美,自然与人文交织,天人合一理念的复杂交融,激荡回旋起的无尽涟漪,原来有如此启迪心智之美。
雨水雨水节气,河水破冰,大雁北归。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元宵节的第二天,也就是雨水前后,东京汴梁的皇宫上空,云集了一群吉祥的鸟。
不是鸿雁,而是仙鹤。
这群仙鹤来得很有气势。
先是发出某种征兆,祥云密布于宣德门上方,皇宫内外无不仰头凝视。
忽然来了一群鹤,鸣叫着飞翔,像是奏响仙乐一般。
群鹤盘旋,悠然闲适,有两只陶陶然停驻于宫殿两端上翘的檐角。
往来民众目睹了这件奇事,无不惊叹称奇。
过了好久,鹤群才向着西北方向飞仙而去。
此时,三十岁的宋徽宗登基已经有十二年,天下并不太平,局势严峻,加之自己并不具备帝王之才,骄奢淫逸,天灾人祸不断,民间怨声载道。
看着这一奇观,宋徽宗心里激动不已。
在这个信奉道教的皇帝眼里,这是一个绝端重要的信号,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
至少,早春时节的这一场景,会带来一整年的好运。
擅长绘画的他,将目睹的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宋徽宗绘画技法太高明了,《瑞鹤图》不仅描绘出了群鹤飞翔的细节、动感,而且有高雅的意境,仿佛令观者听得到仙乐袅袅。
二十只鹤,各具姿态,其中两只立于殿脊之上,并呈对称回首相望状。
右侧的鹤稳稳站立,扭头作引颈高歌状,与众鹤呼应;左侧一鹤收敛了羽翼,是皇家殿宇中常见的鹤态,优雅贵气。
浑然一幅玉宇千层、鹤舞九霄的壮丽图画。
211278938_我看《瑞鹤图》

打
卡辽博
文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五年(2)班 张逸桐
我看《瑞鹤图》
传统文化里,鹤的形象最多面也最正面。
估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人一样爱鹤,它被赋予忠贞高洁的品质,是“孕天地之粹,得金火之精”的代表。
所以曹植写《白鹤赋》,白居易写《池鹤二首》,苏轼写《放鹤亭记》,黄庭坚写《倦鹤图赞》……在众多的鹤元素古籍中,我最“馋”的当属宋徽宗的《瑞鹤图》。
好机会还是让我等到了,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瑞鹤图》。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它面前,感受它在画坛至高无上的地位。
画中,汴梁的元宵节灯会刚刚结束。
都城上空祥云浮动,宣德门上方翩翩而来了二十只仙鹤,久久不肯离去。
每只姿态各不相同,舒展轻盈地盘旋在雨过天青云破处的一方天空。
我最喜欢的是落在鸱吻上的那两只,顾盼间显示着仙鹤的美妙仙姿,显得整个宣德门更加有祥瑞之兆
看完了画当然是看题跋。
看徽宗的作品就不能不看他的字。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瘦而不弱、屈铁断金的瘦金体,是这位艺术家皇帝最大的艺术成就。
如果说古代都讲皇帝是真龙天子,我想那鹤也许是千万祥瑞中最像宋徽宗的比喻了。
35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赵佶《瑞鹤图》画理浅析

赵佶《瑞鹤图》画理浅析
瑞鹤图是赵佶的一幅作品,它描绘了一只瑞鹤在湖中游玩的场景。
画面中,瑞鹤身体轻盈,翅膀展开,在湖面上悠然自得地游玩。
画面中的水波荡漾,波光粼粼,把整个画面映衬得格外生动。
从画面的意境来看,赵佶以一只瑞鹤为主体,表达了“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
画中的瑞鹤不仅代表了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而且也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寓意。
这只瑞鹤在湖中游玩,传递出一种“安详、吉祥”的气氛,令人心旷神怡。
从画面的色彩来看,赵佶采用了明快、柔和的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生动。
画中的水波、天空、树木都采用了明快而又柔和的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生动。
总之,《瑞鹤图》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品,它不仅传递出一种“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而且也传递出一种“吉祥如意”的寓意。
群鹤告瑞北宋赵佶《瑞鹤图》高清全卷

群鹤告瑞北宋赵佶《瑞鹤图》高清全卷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在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空中仙禽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此作打破了常规花鸟画的构图方法,殿顶是大块与小块几何形,下端的宫殿虽不是画面最主体的部分,但却是整个画面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平面。
屋顶位于画面下方的正中央,下端屋檐离画两边的距离也基本上对等,同时运用界画法将结构描画得精致结实,并且借缥缈浮云把画面拉开,使澄蓝的天也完全超越上部画面的局限。
十八只白色的鹤,其中两只立于殿脊之上,并呈对称回首相望状。
众鹤呼应,围绕着屋顶上空盘旋翱翔,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分布上基本上呈左右对称。
天空则用石青色平涂,映衬出白鹤的圣洁与华贵。
一线屋檐结构缜密,笔致匀停,整件作品透露出一种清俊有神、细致潇洒的情调。
整个画面生机盎然,构成一幅精美的仙鹤告瑞的景象。
【名称】《瑞鹤图》
【年代】北宋
【作者】赵佶
【类别】绢本设色
【尺寸】纵51厘米,横138.2厘米
【馆藏】辽宁省博物馆
【作者简介】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
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极一时之盛,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
能书善画,自创书法“瘦金体”。
浅析《瑞鹤图》的艺术特色

浅析《瑞鹤图》的艺术特色李亚特(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所作绢本设色画,画技精妙,细腻工整,具有典型北宋绘画的特征。
该作品描绘了群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本文通过对瑞鹤图的形式、色彩、精神内涵等问题的探析,讨论了宋代宫廷绘画的艺术特色,希望以此为自己今后的创作提供参照。
关键词: 瑞鹤图;宫廷绘画;艺术特色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05.20200404一、宋代宫廷绘画与《瑞鹤图》的创作在宋代,宫廷绘画承载着宣传教化、笼络重臣、粉饰太平的主要社会功能。
宫廷画家在艺术审美绘画风格上也必须附和帝王的审美趣味,因此,宋代宫廷绘画的主要表现风格为:造型精准,格法严谨,精工细描;赋色浓艳,富丽堂皇;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了“院体”画的独特风格。
宋徽宗赵佶为典型代表。
《瑞鹤图》是宋微宗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绢本设色,承袭了宋代宫廷绘画的工细与华贵的整体绘画风貌,画面用淡石青色渲染天色,十八只瑞鹤翱翔于天空,另有两只站于殿脊的鸱吻之上,蓝天白鹤交相辉映,正如谢稚柳先生言:“《瑞鹤图卷》,群鹤翻飞,姿态百变,无有同者,翱翔生动,笔调精英,各极其态。
以鹤之大,深而为小,演而为飞翔的一群,而又灵动如生,描写的功夫,从形而入于神。
以论绘事,是尤为难能的。
”画面中花鸟与宫殿建筑相结合,写实又灵动,是传统的花鸟画法与古代界画技法的结合,瑞鹤身姿以粉画墨写,眼晴以生漆点染,映衬于石青渲染的天色中,宫廷建筑汴梁宣德门则设于画中的最下方,又将祥云布于周围。
画中的瑞鹤与祥云萦绕飞舞,整个画面构图与技法精妙绝伦,浑然天成,营造出祥瑞和谐的意境。
画卷左侧为徽宗瘦金体所题诗词题跋,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
整幅作品通过瑞鹤祥云与皇家宫廷建筑的搭配,表达了徽宗寄心思于书画的喜悦心情,期盼祥瑞之兆能兴国运、兆昌盛。
品读经典,古画新作——宋徽宗《瑞鹤图》

品读经典•古画新作
——《瑞鹤图》学案
目标引领:
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宋人工笔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宋人工笔画的学习探究热情。
2、品读《瑞鹤图》,使学生了解宋代,认识宋徽宗,从三方面体会《瑞鹤图》的形式美感。
3、古画新作《瑞鹤图》白描稿,切身体会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文化理解自信。
学思静悟:
品读《瑞鹤图》,合作探究并理解其表现手法、经营位置和设色,体会其形式美感。
体会宋人工笔画的精微传神,感受中国绘画以形写神、诗情画意之美感。
交流互动:
初识《瑞鹤图》
1、对话宋徽宗,回望北宋,了解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创设对话:你为什么要画这幅作品?
2、对话宋徽宗,认识宋徽宗,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3、对话宋徽宗,品读《瑞鹤图》,体会形式美感
精讲点拨:
再品《瑞鹤图》
学生展示探究情况并交流从三方面鉴赏《瑞鹤图》,教师总结并详细讲解《瑞鹤图》的表现手法、经营位置和设色
另:左侧瘦金体题跋,独出心裁“诗画同源”,一诗一画,相得益彰,无不将中国绘画的诗情画意展示的淋漓尽致。
总结出宋人工笔花鸟画的雅致意蕴,“ 淡逸而不入于轻薄,沉厚而不流于郁滞”,中国绘画的以形写神,诗情画意的美感。
目标达成:
1、欣赏以《瑞鹤图》为设计元素的形式多样的创意产品,让传统文化与我们生活的近距离,重拾传统文化兴趣,去传承她的滋养,成就她最灿烂的辉煌!
2、掌握临摹中国传统工笔画白描画法、技法中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并借鉴古今工笔画家白描技法和创作方法,通过临摹和吸收进行创作,并展示与他人交流学习体会。
宋徽宗诗意画文言文翻译

《瑞鹤图》赵佶千里江山,云烟缭绕,瑞鹤翩翩,天籁之音。
画中瑞鹤,栩栩如生,似与山川共舞。
远观之,鹤舞九天,近观之,如闻仙乐。
江山如画,瑞鹤传情,令人心旷神怡。
《芙蓉锦鸡图》赵佶芙蓉花开,锦鸡舞翼,春意盎然。
画中芙蓉,红艳似火,锦鸡翎羽,五彩斑斓。
画面右侧,徽宗题诗一首:“锦鸡舞翅,芙蓉花开,春色满园,人面桃花相映红。
”诗意盎然,画面生动,美不胜收。
《听琴图》赵佶古木参天,山泉潺潺,琴声悠扬。
画中人物,静坐石台,凝神倾听。
琴声如诉,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徽宗题诗一首:“古木阴中琴韵远,山泉潺潺韵更长。
世人皆知琴中趣,谁解其中味更长?”诗意深邃,画面宁静,引人深思。
《山禽腊梅图》赵佶山禽腊梅,傲雪凌霜,独立寒枝。
画中山禽,羽毛洁白,腊梅绽放,香气袭人。
画面左侧,徽宗题诗一首:“山禽独立寒枝上,腊梅傲雪凌霜开。
世间万物皆有时,唯有此花永不衰。
”诗意豪放,画面清雅,寓意深刻。
《秋江独钓图》赵佶秋风萧瑟,江水悠悠,渔翁独钓。
画中渔翁,悠然自得,垂钓江畔。
江水清澈,渔翁白衣,犹如仙人。
徽宗题诗一首:“秋江独钓,江水悠悠。
渔翁白衣,如仙人游。
”诗意淡泊,画面宁静,令人陶醉。
《踏歌图》赵佶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农夫踏歌。
画中农夫,欢声笑语,踏歌而行。
画面左侧,徽宗题诗一首:“山青水秀,风景如画。
农夫踏歌,其乐融融。
”诗意欢快,画面生动,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宋徽宗的诗意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颂千古。
他巧妙地将诗、书、画、印相结合,使画面更具意境,令人陶醉。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又能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宋徽宗的诗意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最昂贵的“圣旨”——赵佶《瑞鹤图》品赏

.他 ・ 女 ¨ 既
地化 人洒 地 吟诗作 Ⅲ 。 他 的 子们 ,
冥之 I : t 1 I , .他 仿 佛 找 到 _ r、 瑞 景 象为 f I 己的统 " I I I ' 晰  ̄ 1 t 长底气 ,为 I l 然 也{ ) c 浸 在这 繁化 似锦 的 “ 同运 ”
该是 这幅 的主体 ,是那 个 时代 的 爱于鹤 ,在绘制 《 瑞鹤罔》的前一 主体 ,是 皋帝 赵 估 的主 体 群鹤 来 年 ,曾 精 心 钻 研 f I I J 鹤 的各 种 动 作 、 仪 , 自然 是 陪衬 ,是 为 了衬托 罔运 生 活 习惯 等 ,
裁 ,在 构 上 创造 性地 打 破 了 成了 2 0多 种 不 同
的 刻 ,令 人不 得不 惊羡 丁赵 估 天 的 闲暇 爱 好就 是 吟诗 作 。 ”其 实 , 才 的绘 丽资 质 。更 为难得 的是 ,云 他大 多数 的 时问 和精 力都 用在 了一 雾 萦 绕里 低 渊 凸 的宫 殿 , 只有 顶 _ 嘶探索 上 。据 史料记 载 ,赵估 差 人
扰 心 止住 白 ‘ 姓怨 f 载道 、赵 估 觉 开 ,这 幅 画 的整 个创 作过 程 ,很 作 『 I ' 【 I _ 是一 幅最 经 的 , 乍作 品 t 。 T 九汁 叮施 的时候 . ・ 次 自然 现 少 彳 r 断 梢时 问 ,¨ r 以 说足 “ 一 气呵
昌盛 的祥瑞 兆 头 。然 而 ,赵估 却独 的仙鹤 姿 态 ,还 为每一 个姿态 拟 定
一
个 典雅 的名称 。 从 某种 程度 上说 ,
以往 花鸟 的构 图模式 ,极度 夸 张 《 瑞鹤图 》就是一幅典型的写生作 地 突 出 了鹤 , 将 鹤作 为 了i 的主体 ; 品。 l 1 1 2年 , 时年 3 0岁 的赵 估 已
瑞鹤图观后感

瑞鹤图观后感《瑞鹤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作品,该画描绘了一幅祥瑞的鹤图。
在我观赏这幅画时,感受到了静谧与祥和的氛围,对其细腻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赞叹不已。
整幅画以淡墨勾勒出一只瑞鹤的形象,鹤的姿态优美且栩栩如生。
唐寅用细腻的线条描绘出鹤的长颈和翩翩起舞的姿态,使得整幅画充满了动感。
鹤的身体渐渐由深浅的墨色勾勒出来,这种过渡极为自然,使得整幅画看起来十分真实。
尤其是在鹤的羽毛部分,唐寅运用不同的墨色反映出光影的变化,使得鹤的羽毛仿佛真正摆动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作者用极细的笔触描绘鹤的眼睛和嘴巴,微妙地表现出鹤的神态和呼吸,令人赞叹不已。
此外,画中的背景也十分精美。
唐寅以青蓝色和浅绿色勾勒出了清晨的天空和远处的山脉,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背景中的柳树也以曲线勾勒出来,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在背景和鹤的描绘上,作者运用了传统的水墨画的技法,却又将它们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
整幅画以瑞鹤为中心,将人物和背景简化至最少。
这种简约的风格使得画面更加纯粹,也突出了鹤的祥瑞之意。
鹤被描绘得十分细致,每一根羽毛几乎都能看得清晰,给人一种细腻的感觉。
与此同时,鹤的嘴巴微微张开,似乎要开始高歌起舞,给人一种自由和活力的感觉。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充满生机的氛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通过观赏《瑞鹤图》,我感受到了唐寅对于祥瑞生物的深刻理解和完美的画技。
他巧妙地运用线条和色彩,使得画面生动而具体,给人一种恍若置身其中的感觉。
此外,他还通过简约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瑞鹤的祥瑞之意,使得整幅画更加纯粹和高雅。
总的来说,观赏《瑞鹤图》使我受益匪浅。
我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绘画的力量。
唐寅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将自然界的美与祥瑞的象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幅画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和祥瑞的氛围,也让我对水墨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宋徽宗名作《瑞鹤图》(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

宋徽宗名作《瑞鹤图》(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
宋徽宗名作《瑞鹤图》释文: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
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
余皆翱翔,如应奏节。
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
经时不散,迤逦归飞西北隅散。
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
清晓觚棱拂彩霓。
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
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
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
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
宋徽宗《瑞鹤图》发现笔误,却反而增值,专家:起码值10个亿

宋徽宗《瑞鹤图》发现笔误,却反而增值,专家:起码值10个亿说起宋徽宗赵佶,我相信许多人肯定知道他,宋徽宗赵佶绝对是一个被做皇帝耽误的北宋大才子,这绝对不什么恭维的话,宋徽宗赵佶确实是非常的有才华,无论是画画还是写字,那绝对堪称是北宋时期顶尖的大家。
先说说宋徽宗赵佶的书法,他自创了著名的“瘦金体”,不少人肯定看过“瘦金体”吧,我相信大家肯定会给出一致的评价,那就是漂亮到没朋友;还有赵佶的画画技巧,他非常的酷爱画花鸟画,为此有一套自己的“院体”,真的是你如果看过宋徽宗赵佶的书画作品,你会彻底的崇拜上他,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天才级别的书画家!想一想宋徽宗赵佶确实是可悲的,明明喜欢琴棋书画,却偏偏当上了皇帝,但是担任皇帝之后,宋徽宗赵佶却不理朝政,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当中,而其中的《瑞鹤图》就是宋徽宗为数不多流传下来的顶级作品。
先来简单的介绍下《瑞鹤图》的创作背景吧,那是公元1112年,当时恰巧傍晚,刚好雨过天晴,结果天空却出现了一番祥云四伏的美景,仿佛炊烟缭绕,此外还有一群仙鹤在皇城这边盘旋的飞着,当时这番美景可是引起了皇宫无数人的观看。
这个时候宋徽宗也被吸引了出来,结果看到如此美景就立马陶醉了,随后宋徽宗认为这应该是老天爷赐予北宋朝廷的一个祥瑞之兆,就这样宋徽宗决定要将这样的美景给画下来,这就是《瑞鹤图》的由来。
《瑞鹤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画,它打破了常规的构图画法,使其花鸟和风景相结合,此外还在旁边题写了大量的诗词,画中我们能看到20只白色的仙鹤,而且每一只仙鹤的神态都是不一样的,真可谓是各尽其态,栩栩如生啊!个人非常喜欢《瑞鹤图》中的色彩,采用的是宋徽宗最喜欢的石青色,有一种“天青色等烟雨”的既视感,专家评价《瑞鹤图》绝对是最为经典的超现实的画法,而且还有大量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在其中,单单这个就让西方画法汗颜了。
但是后来我们的专家却发现宋徽宗的《瑞鹤图》有明显的错误,其实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画中的仙鹤的脖子是微曲的,而事实上仙鹤飞翔的时候应该是伸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鹤图》开放分类: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编辑词条分享新知社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移动说客网易微博开心001 天涯 MSN《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之“御笔画”,构图和技法俱皆精到:构图中一改常规花鸟画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同者,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编辑摘要目录1 简介2 宋徽宗和《瑞鹤图》3 柳鸦图4 品评5 参考资料1 简介2 宋徽宗和《瑞鹤图》3 柳鸦图4 品评5 参考资料《瑞鹤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之“御笔画”,构图和技法俱皆精到:构图中一改常规花鸟画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同者,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瑞鹤图》 - 简介《瑞鹤图》《瑞鹤图》表现的是在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神态各异的丹顶鹤翱翔盘旋,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动听的仙鹤齐鸣的声音。
宋徽宗的书法风格挺健秀丽,称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此画就有宋徽宗的瘦金书题诗并记:“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吠当丹关,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
”签押“天下一人”。
赵佶所绘。
此图画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神态各异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二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动听的仙鹤齐鸣之声。
此图以工笔作成,线条细劲、设色富丽,金黄的殿宇、碧青的天空以及白墨二色点染而成的灵动瑞鹤,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皇家高贵之气,富有吉祥的寓意。
公元1112年,大宋政和二年,宋朝东京汴梁城中,正逢元宵佳节。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行五天五夜的盛大灯会,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在御街上观看各种歌舞烟火的表演。
喜欢热闹的徽宗皇帝,自然与民同乐,闹到半夜,方回宫休息。
《瑞鹤图》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告诉他,说宣和殿前有一幕罕见的吉祥景象:云烟缭绕的清晨,不知从那里飞来了十几只丹顶鹤,竟围绕着宣和殿盘旋飞舞,争鸣和应。
赵佶过去一看,果然如此,有几只丹顶鹤还停在宣和殿的屋脊上,庭庭玉立,摇翅和鸣,似乎预示一派祥瑞,太平盛世的景象。
整群丹顶鹤在皇宫上空自在的飞了好一阵之后,才悠然地飞走。
赵佶观看后龙颜大悦,回到宫中马上命人拿出上好的细绢,精致的笔墨颜料,把这幕带有吉祥象征意义的奇景,用半写生的方式画了出来,旁边则用他独特的瘦金书写下了这幅画的来龙去脉:“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
众皆仰而视之……”这副作品,就是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的《瑞鹤图》。
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帝王中书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皇帝。
《瑞鹤图》他自己就对臣子们说过:“朕日理万机之后,唯一的闲暇爱好就是吟诗作画。
”实际上,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用在了书画方面。
据说,他每天都在皇宫画院中积极写生花鸟,详细研究动植物的生活形态,更从皇宫书画藏品中精挑细选出一千五百件书画作品,编辑成《宣和睿览集》,反复揣摩临写,画艺大进。
画《瑞鹤图》的前一年,他还刚刚精心研究学习描绘仙鹤的技巧,画成了二十种不同的仙鹤姿态,并按照文人的习惯给每个姿态都取了个典雅的名字,这次正好全用上。
而这副《瑞鹤图》完成的时候,翰林书画院中的许多画学生,立刻临摹仿造,出现了多幅同样的作品,而赵佶的真迹《瑞鹤图》则收入到《宣和睿览集》中,后来,金国攻入汴梁的时候,这件作品被拆成单幅的卷轴流散出去,历经颠簸。
清代乾隆晚期,它被收进御书房中,直到末代皇帝溥仪私自夹带出宫,流失到东北,最终成立东北博物馆的藏品。
是一幅另人神往的景象.在巍峨的宫殿之上,在霞蔚的云气之间,盘旋屹立姿态各异的白鹤.在宫殿、云气、与白鹤间,弥漫的,是一种莫名的空灵。
这种空灵,包含了宫殿的庄严、天空的博大、舞鹤的灵动,甚至是鹤呖的凄凉。
这种空灵,让人庄严,也让人激动。
虽然名为瑞鹤图,在祥瑞间,我感受到的却是一种震撼、一种神圣。
古往今来,多少画家,也许只有此幅只应“天下一人”,这,应该是赵佶的画,也只应是他的画。
因为这种帝王之气的画,是画匠门画不出来的。
《瑞鹤图》赵佶在这幅画的提拔中讲到,那一年,“忽有祥云拂来,低映端门,众皆昂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鸡尾之端(宫殿上檐),余皆翱翔,如应节奏”,过往百姓,全部叩首,感动这种祥瑞的景象。
后“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
这种祥瑞的景象,对于哪个已经风雨摇缀的王朝,是多么难得呀。
赵佶,这位天子,用他最擅长的手法,来记载这一刻,希望给风雨中的帝国带来真正的祥瑞。
虽然这二十只白鹤,极尽赵佶之工笔.但整幅画,却完全脱离了花鸟,花鸟在这里只是点缀。
他所透露的,却是帝国在最强文明时代所面临最屈辱威胁时的气质,庄严的大气,与贵族的凄凉。
文明,这个时候却不敌胡人。
虽然很多人认为《芙蓉锦鸡图》、《腊梅图》最能代表宋徽宗的花鸟工笔,但我看来,这只是画学上的意义。
真正代表宋徽宗气质、心节的,却是这幅《瑞鹤图》。
即使是《听琴图》,也只是记载了这位天子闲情雅致和治国之于情趣的对比。
我想,即使他从开封被掠到北京法源寺(李敖认为),真正怀念的,应该还是《瑞鹤图》。
虽然徽宗治国无术,但他的艺术品位和对艺术的贡献,却是皇帝中空前绝后。
(也许毛主席也可以)。
他本不应该做天子,做端王可能更好。
我喜欢赵佶。
这幅画是溥仪离开紫禁城时,带出来的。
在东北伪满洲国失败后,被收到辽宁博物馆的。
《瑞鹤图》 - 宋徽宗和《瑞鹤图》《瑞鹤图》颠沛流离悲剧折腰皇族藏家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
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鹤图》遂散落民间,不知去向。
《瑞鹤图》600年后,《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倍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
入清内府前,《瑞鹤图》曾经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
1945年8月17日,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
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至今。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瑞鹤图》见证了中国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覆亡,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变幻沧桑,得以完整留传至今,实在是历史的珍宝,收藏的传奇。
瘦金御笔妙卷静陈博殿厅堂《瑞鹤图》说起《瑞鹤图》作者,也颇有悲剧性传奇故事可述: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因政治上昏庸腐朽,软弱无能,曾出演了一幕受辱金人、丧失大宋半壁江山的历史悲剧,父子双双五国城“坐井观天”,最后抑郁而终。
然而“独不能为君”的赵佶却显示出非同凡响的艺术造诣,早年即远离纨绔,喜与文士交游,倾心于书画创作。
他的草书如龙游虎跃,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更为后世争相研习之典范。
他在书画方面的才能,给中国灿烂的艺术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在位27年间,由于他的倡导,始有宣和画院之盛况,对发展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贡献颇大。
传世宋徽宗赵佶的画有两种,一种是“御笔画”,一种是“御题画”。
“御笔画”出于赵佶的亲笔,“御题画”则由他人代笔作画,徽宗书题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数量虽多,其中尚有部分为代笔,而《瑞鹤图》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形神兼备,经学者考证属赵佶之“御笔画”。
赵佶绘画,注重写实,讲究画理法度。
据载赵佶曾亲自挑选宫廷画师,设题画鹤。
众生员少有中的者,皆因生员们虽画鹤姿态万千,竟无几人细查仙鹤踏石之足先左或右,直至徽宗钦点,方才彻悟。
他还曾要求画师笔下花卉,能够表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应具有的特定情态。
自其登基后,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珍禽,并按题材编制成册,名为《宣和睿览册》,所载作品山水、人物、花鸟具佳,仅《瑞鹤图》就描绘了二十种鹤的不同姿态,均源于其对周遭事物的密切观察。
追溯徽宗及其祖辈,似乎多偏好黄道之事,曾数次以此异景昭示天下以证祥瑞,如《六鹤图》等等。
《瑞鹤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赵佶书画珍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瑞鹤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
无论构图或技法都有其精到之处。
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
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
“瘦金体”的出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个性化风格,对后世亦颇有影响。
《瑞鹤图》 - 柳鸦图《瑞鹤图》赵佶的艺术宗旨以写生为追求,笔致精细温婉,形象俊俏生动,于华丽富贵的画面中流露出文人特有的含蓄。
但也有比较雄健的作品。
象这幅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柳鸦芦雁图》,就是这种格调。
几只形象拙朴的鸦雀或栖或翔于柳树怪石之间,禽鸟拙重的双勾描绘,整体动态的精美刻划,无疑是受到宋代花鸟写生名家崔白的影响。
和他那些富贵华丽的代表作相比,这幅作品更象一个文人的清赏之作。
或许,这才是赵佶的真我本色?关于这副作品的收藏,还有一个插曲,建国初期,《柳鸦芦雁图》曾经出现在北京书画市场上,但没有引起许多收藏家的注意。
因为大家对宋代的作品本来就看得不多,赵佶的作品也多是熟悉工整华丽画风的那一种。
只有当时北京的专家张珩曾向上海博物馆的徐森玉先生提到过这件事,张先生认为这件作品后面的题跋中,邓易从、范逾二跋是伪造的,但画却是宋徽宗非常难得一见的优秀真迹,并打听上海有关方面将出价一亿七千万元的价格收购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