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06版溶剂型涂料VOCS和苯含量检测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S)、苯含量、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检测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S)、苯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检测。

2引用标准:
2.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2006年版)
2.2 《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GB/T 6751-86
2.3 《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GB 6750-86
2.4 《涂料产品的取样》GB 3186-82
2.5 《气相色谱法测定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涂料溶液中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单体》GB/T 18446-2001
3检测项目和浓度限量指标:
表1:检测项目和浓度限量指标
4抽样取样
4.1 盛样容器和取样器械
盛样容器可选适当大小、洁净的内部不涂漆的金属罐、棕色或透明的可密封玻璃瓶、
纸袋或塑料袋。

取样器械应使用不和样品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制成,应便于使用和清洗(无深凹的沟槽、尖锐的内角,难以清洗和难以检查其清洁程度的部位),能使样品尽可能混合均匀,并能取出确有代表性的样品。

取样器械有:
⑴、不锈钢或木制搅棒;
⑵、机械搅拌器;
⑶、取样管;
4.2 取样数目
根据产品的桶数,按随机取样方法,对同一生产厂生产的相同包装的产品进行取样,取样数应不低于(n/2)1/2(n是交货产品的桶数)。

取样数见表2。

表2:
4.3 待取样产品的初检程序
4.3.1 桶的外观检查
记录桶的外观缺陷或可见的损漏,如损漏严重,应予以舍弃。

除去桶外包装及污物,小心地打开桶盖,不要搅动桶内产品。

4.3.2 对待测产品的目测初检
4.3.2.1结皮
记录表面是否结皮及结皮的程度,如:软、硬、厚、薄,如有结皮,则沿容器内壁分
离去除,记录除去结皮的难易。

4.3.2.2稠度
记录产品是否假稠、触变或胶凝。

4.3.2.3分层、沉淀及外来异物
检查样品有无分层、沉淀及外来异物,并予记录。

沉淀程度分为:
a.软;
b.硬;
c.干硬:用调漆刀切割结块时,使内部容易碎裂。

4.4 样品混合均匀
4.4.1胶凝或有干硬沉淀不能均匀混合的产品,则不能用来试验。

4.4.2为减少损失,操作应尽快进行。

4.4.3去除结皮
如结皮已分散除尽,应过筛除去结皮。

4.4.4有沉淀的产品
有沉淀的产品,可采用搅拌器械使样品充分混匀。

有硬沉淀的产品也可使用搅拌器。

在无搅拌器或沉淀无法搅起的情况下,可将桶内流动介质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里。

用刮铲从容器底部铲起沉淀,研碎后,再把流动介质分几次倒回原先的桶中,充分混合。

如按此法操作仍不能混合均匀时,则说明沉淀已干硬,不能用来试验。

4.5 初检报告内容(初检报告格式见附录A)
⑴、标志所列的各项内容;
⑵、外观;
⑶、结皮及除去的方式及难易;
⑷、沉淀情况和混合或再混合程序;
⑸、其它异常情况。

4.5 取样步骤
按本标准规定的取样数,选择适宜的取样器,从已初检过的桶内不同部位取相同量的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两份样品,各为0.2-0.4L,一份密封保存,另一份作检测用样品,分别装入样品容器中,样品容器应留有约5%的空隙,盖严,并将样品容器外部擦洗干净,密封后立即作好标志,标志应贴在样品的颈部或本体上,应贴牢,并能耐潮湿及样品中的
溶剂。

标志内容包括:
⑴、制造厂名;
⑵、样品的名称、品种、型号;
⑶、批号、储存号和桶号等;
⑷、生产日期和取样日期;
⑸、交货样品的总数;
⑹、取样地点和取样者。

注意:样品容器应予密封,并应按生产厂规定条件贮存和使用。

样品取出后,应尽快检测。

5见证取样
见证取样需要在见证委托送样单中记录下列信息:
(1)见证委托送样单位;
(2)工程名称;
(3)送样人、送样日期及联系方式;
(4)见证单位盖章及见证人签名。

(5)样品的名称、商标、品种、型号、批号、制造厂名;
(6)样品的描述及数量;
(7)生产日期和取样日期;
6VOC S含量检测
6.1检测原理
先测定样品中挥发物质含量和样品的密度,再通过公式计算出样品中VOC S的含量。

6.2挥发物含量测定
6.2.1 检测仪器及设备
6.2.1.1玻璃、马口铁或铝质平底盘,直径约75mm。

6.2.1.2长约100mm的细玻璃棒。

6.2.1.3鼓风恒温烘箱。

6.2.1.4玻璃干燥器,内放干燥剂。

6.2.1.5天平,感量为0.001g。

6.2.2 挥发物含量测定步骤
在105±2℃的烘箱内,干燥玻璃、马口铁或铝制的圆盘和玻璃棒,并在干燥器内使其冷却到室温。

称量带有玻璃棒的圆盘,准确到1mg,然后以同样的精确度在盘内称入受试
样品2±0.2g。

确保样品均匀地分散在盘面上。

把盛玻璃棒和试样的盘一起放入预热到105±2℃的烘箱内,保持3h。

以短时间的加热后从烘箱内取出盘,用玻璃棒搅拌试样,把表面结皮加以破碎,再将棒、盘放回烘箱。

到规定的加热时间后,将盘、棒移入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再称重,精确到1mg。

测定两次,以两次测试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一位小数)为该样品的挥发物含量。

由同一操作者,在短时间间隔内,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试样所测得两连续结果之差,应(在95%置信水平下)不超过1%(即每100g样品不超过1g),否则应重做。

6.2.3挥发物含量计算
以被测产品重量的百分数来计算不挥发物的含量(V)。

V挥发=100×(m1-m2)/m1
式中m1—加热前样品的重量(mg)
m2—加热后样品的重量(mg)
6.3 密度测定
6.3.1密度测定用设备:
6.3.1.1容量为20-100mL的适宜玻璃比重瓶。

6.3.1.2温度计,分度为0.1℃,精确到0.2℃。

6.3.1.3水浴或恒温室,要求控温范围±1℃。

6.3.1.4分析天平,精确到0.2mg。

6.3.2密度的测定步骤
6.3.2.1比重瓶校准
用铬酸溶液、蒸馏水和蒸发后不留下残余物的溶剂依次清洗玻璃比重瓶,并使其充分干燥。

将比重瓶放置到室温,并将其称重,再重复用上述溶液清洗、干燥后称重,直至两次相继的称量间之差不超过0.5mg 。

在低于试验温度(23±1℃)不超过1℃的温度下,在比重瓶中注满蒸馏水。

塞住或盖上比重瓶,使留有溢流孔开口,严格注意防止在比重瓶产生气泡。

将比重瓶放置在恒温水浴(23±1℃)中,直至瓶的温度和瓶中所含物的温度恒定为止。

用有吸收性的材料擦去溢出物质,并用吸收性材料彻底擦干比重瓶外部。

不再擦去以后任何溢出物。

立即称量该注满蒸馏水的比重瓶,精确到其质量的0.001%。

比重瓶容积的计算
V=(m1-m0)/0.9975
式中V —23℃时,比重瓶的容积,mL;
m0—空比重瓶的质量,g;
m1—比重瓶及水的质量,g;
0.9975—水在23℃时的密度,g/mL。

6.3.2.2样品密度的测定
用样品代替蒸馏水,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用沾有适合溶剂的吸收材料擦掉比重瓶外部的色漆残余物,并用干净的吸收材料擦拭,使之完全干燥。

测定两次,以两次测试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一位小数)为该样品密度值。

由同一操作者,在短时间间隔内,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试样所测得两连续结果之差,应(在95%置信水平下)不超过0.0006g/mL,否则应重做。

6.3.2.3样品密度的计算
ρs=(m2-m0)/V
式中m0 —空比重瓶的质量,g;
m2 —比重瓶和样品的质量,g;
V —在23℃时,测得的比重瓶的容积,mL;
ρs—样品在23℃时的密度,g/mL。

6.4 VOC S含量计算
VOC S = V挥发×ρs×1000
式中VOC S---样品中VOC S含量(g/L);
V挥发---挥发物质量,用质量百分率表示;
ρs---样品在在23℃的密度,g/mL。

6.5 检测结果判定
样品中VOC S含量依据本作业指导书表1判定。

6.6实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6.6.1测定密度时,温度保持在21-23℃。

6.6.2取样者必须熟悉被取产品的特性和安全操作的有关知识及处理方法。

6.6.3取样者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必要时应采用防护装置。

6.6.4本项试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尽快排去有毒气体。

6.7 检测实验过程中出现停电或仪器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处理
6.7.1检测实验过程中出现停电,则等待来电后再进行试验。

6.7.2检测实验过程中出现仪器设备故障,则试验重做,并检查上一次试验结果是否正确。

7 苯含量检测
7.1 实验原理
样品通过顶空瓶进样,用气相色谱仪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根据预先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苯的含量。

7.2 仪器及设备
7.2.1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7.2.2毛细管柱—长50m,内径0.32mm石英柱,内涂覆二甲基聚硅氧烷,膜厚1~5μm,柱操作条件为程序升温50-250℃,初始温度为50℃,保持10min,升温速率10~20℃/min,至250℃,保持2min;
7.2.3载气-氮气(纯度不小于99.99%);
7.2.4顶空瓶—10mL、20mL或60mL;
7.2.5恒温箱;
7.2.6定量滤纸条—20mm×70mm;
7.2.7注射器—1μL、10μL、1mL若干个。

7.3 试剂和材料
7.3.1苯—色谱纯(20℃时,1μL苯重0.8787mg)
7.4 检测步骤
7.4.1标样和标准曲线绘制
取5只顶空瓶,将滤纸条放入后,密封;用微量注射器,吸取苯0μL、0.40μL 、0.80μL 、1.20μL、2.20μL ,应注射在瓶内的滤纸条上,含苯分别为0.000mg、0.351mg、0.703mg、1.054mg、1.933mg。

将上述各样置于40℃恒温箱中平衡4h,并取0.20mL顶空气作气相色谱分析,记录峰面积。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以苯质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B。

7.4.2样品检测
取装有滤纸条的顶空瓶称重,精确到0.0001g,再将样品(约0.2g)涂在滤纸条上,密封后称重,精确到0.0001g。

两次称重的差值为样品质量。

将上述样品置于40℃恒温箱中平衡4h,并取0.20mL顶空气作气相色谱分析,记录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苯的质量。

7.4.3计算
样品中苯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c=m/W
式中c---样品中苯的含量,(g/kg);
m---被测样品中苯的含量(mg);
W---样品的质量(g)。

7.5 检测结果判定
样品中苯含量检测结果依据本作业指导书表1判定。

7.6 注意事项
7.6.1本项试验应尽快排散有毒气体;
7.6.2 气相色谱仪进样操作动作的重复性需保证。

7.7 检测实验过程中出现停电或仪器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处理
7.7.1检测实验过程中出现停电,重做该实验。

7.7.2检测时气相色谱仪故障,该次检测结果作报废处理,且注意检查故障前的一次检测结果是否正确。

8 聚氨酯漆、聚氨酯类胶粘剂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测定
8.1 实验原理
试样经汽化后通过色谱柱,使被测的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其他组分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采用内标法定量。

8.2 仪器及设备
8.2.1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8.2.2色谱柱:内径3mm,长1m,不锈钢。

固定相:固定液;甲基乙烯基硅氧烷树酯(UC-W982)。

载体:Chromosorb W HP 180μm~150μm(80目~100目)。

8.2.3进样器:微型注射器10μL 。

8.2.4 分析天平:称量范围0~200g,精度0.1mg。

8.2.5试验室通用玻璃器皿,均应在烘箱中干燥除去水分,放置于装有无水硅胶的干燥器内冷却待用。

8.3 试剂和材料
8.3.1乙酸乙酯:分析纯,每500mL乙酸乙酯加250g的5A分子筛(经500℃灼烧2h,降到100℃以下后取出,放置于装有无水硅胶的干燥器内冷却)脱水、脱醇,水的质量分数<0.03%,醇的质量分数<0.02%。

8.3.2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分析纯(80/20)。

8.3.3 十四烷:色谱纯。

8.3.4 1,2,4 三氯代苯(TCB):分析纯。

8.3.5载气:氮气—纯度99.99%
8.3.6燃气:氢气—纯度99.99%
8.4色谱条件
8.4.1 柱温:150℃。

8.4.2 汽化温度:150℃。

8.4.3 检测器温度:200℃。

8.4.4载气流速:50mL/min。

8.4.5氢气流速:90mL/min。

8.4.6空气流速:500mL/min。

8.4.7进样量:1μL。

8.5 检测步骤
8.5.1 校正因子测定
配制A溶液:称取1g(精确到0.1mg)的十四烷(或1,2,4 三氯代苯),放入干燥的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稀释至100mL。

配制B溶液:称取0.25g(精确到0.1mg)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放入干燥的容量瓶中,加入10 mL A溶液,将样品充分摇匀,密封,静止20min(该溶液保存期1天)。

B溶液进样1μL,以保留时间定性,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定量。

按下式计算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f w=(A s×W i)/(A i×W s)
式中:f w――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A s――内标物十四烷(或1,2,4 三氯代苯)的峰面积;
W i――B溶液中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质量,g;
A 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峰面积;
W s――A溶液中十四烷(或1,2,4 三氯代苯)的质量,g;
8.5.2样品配制
样品(聚氨酯漆中固化剂、聚氨酯类胶粘剂)中含有0.1%~1%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时,称取5g试样(精确到0.0001g)放入25mL干燥的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取1mL A 溶液和10mL乙酸乙酯移入容量瓶中,密封后,充分混合均匀,待测。

样品(聚氨酯漆中固化剂、聚氨酯类胶粘剂)中含有1%~10%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时,称取5g试样(精确到0.0001g)放入25mL干燥的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取10mL A 溶液移入容量瓶中,密封后,充分混合均匀,待测。

8.5.3样品检测
首先用进样器进样1μL纯甲苯二异氰酸酯,使色谱柱饱和。

用进样器进样1μL待测液,以保留时间定性,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定量。

8.5.4结果计算
聚氨酯漆:W TDI=10000×(Ms×A i×f w)/(M i×A s×B)
聚氨酯类胶粘剂:W TDI=100×(Ms×A i×f w)/(M i×A s)
式中:W TDI――样品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质量分数,%;
Ms――内标物十四烷(或1,2,4 三氯代苯)的质量,g;
A i――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峰面积;
f w――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M i――样品的质量,g;
A s――内标物十四烷(或1,2,4 三氯代苯)的峰面积;
B――最小稀释比例时固化剂/聚氨酯漆的质量分数,%;
样品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含量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0.01%。

8.5.5检测结果判定
聚氨酯漆、聚氨酯类胶粘剂样品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含量检测结果依据本作业指
导书表1判定,即聚氨酯漆中TDI含量≤7g/kg;聚氨酯类胶粘剂中TDI含量≤10g/kg。

8.6 精密度:
8.6.1重现性:同一操作人员的两次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06%。

8.6.2 再现性:不同试验室同一样品测得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3%。

8.7 注意事项
8.7.1本项试验应尽快排散有毒气体;
8.7.2 气相色谱仪进样操作动作的重复性需保证。

8.7.3 为防止试样分解,必须严格控制汽化温度(150℃)和柱温度(150℃)。

8.8 检测实验过程中出现停电或仪器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处理
8.8.1检测实验过程中出现停电,重做该实验。

8.8.2检测时气相色谱仪故障,该次检测结果作报废处理,且注意检查故障前的一次检测结果是否正确。

9 检测原始记录
9.1苯含量检测原始记录格式附录C。

9.2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中VOCS检测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D。

9.3聚氨酯漆、聚氨酯类胶粘剂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含量检测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E。

10 检测报告
10.1 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F。

附录A 产品初检报告(抽样取样)
HZZJ-QR-070-6.0
抽样:复核:日期:
附录B 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样品中苯浓度检测标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
绘制:复核:绘制时间:年月日
5 - 13
附录C 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样品中苯含量检测原始记录
检验:复核:检测日期:年月日
5 - 14
附录D: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样品中VOC S含量检测
检验人:复核人:日期:年月日
附录E:聚氨酯漆、聚氨酯类胶粘剂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检测原始记录
检验:复核:日期:年月日
附录F:湖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中心
聚氨酯漆中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
检测报告报告编号:
委托送样单位:送样人:收样日期: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检测日期:
见证单位:见证人:检测性质:
(盖章) 检测:复核:批准:签发日期:
5 -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