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菊花
②、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先有情后 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 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该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 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 诗人借 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 “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厚的主现色 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 悲愁、孤寂和思亲 的情感。
③、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 读完诗歌后的感 受是见“景”不见 “情”,但是仔细分析后 却发现诗人的 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 之中, 一 切景语皆情语。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 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以景结情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

4、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喻今)
咏史诗常用的手法。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用典抒情
《京口北固亭怀古》
江汉
练习23页2题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或画面3、这些景物共 同营造了 ……的氛围 (气氛、意境) 4、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情与景关系题 •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氛围 + 情感 步骤: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 达……

2、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
有的特征来 表达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 了人格化的色彩。
3、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 选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场景、片段和事件来抒情。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洛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叙事抒情, 借助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 节, 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 家乡亲人 的深切思念。
①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
、 “情因景 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人物一 开始心情比 较平静, 由于受到外界景 物的刺激, 油然 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 抒发,所以称为“触景 生情”。 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 生情之 作。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 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触景生情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 蝴蝶也难 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因此才有 下面的感 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 处境,让 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 抒发了 对菊花开 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 想像,虚写。

⑤.乐景写哀情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乐景衬哀情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 出了思归 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别 具韵致.
绝句
杜甫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哀景写乐情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 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 老马” “老 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 神及老当益壮 的情怀。
幅用抒情,最后以写景物 来收束全诗。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 而止,给读 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 不尽 之意于言外。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 似乎接下来 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 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巧 妙地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诗歌鉴赏之
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即诗人不借 助其 它事物,景物描写,直接抒发感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古今英雄, 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
二、间接抒情。可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含蓄委
婉,耐人寻味。
1、情景关系
结构关系: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内在联系: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正 衬)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