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示范课《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示范课《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2.对句子的理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宏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
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该句前一段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该句后面的6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先是分别介绍了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等,表现出“类型众多”;然后用“有的……有的……”句式,描述与想象相结合,表现出兵马俑各异的神态。
文中讲到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个性鲜明”。
3.对词语的理解
规模宏大: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各地,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风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在文中指秦军力量强大,征战所到之处,十分顺利,战绩辉煌。
久经沙场:“沙场”,战场。
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神态自若:神态安详、镇定,充满必胜的信心。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
殊死拼搏: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绝无仅有: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
乘:读shèng,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兵马俑知之甚少,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学生对本课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初步的上网浏览,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习抓住
事物的外形、动作、神态等来介绍事物特点的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类无穷无尽
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1.课前暖场
背古诗:课前,让我们回忆回忆背过的古诗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放风筝》、《乡村》
2.解题:
师:本单元,我们登过了万里长城,游览过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前往西安,那里有一支“威武之师”,那就是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课题,(齐读)猜猜看,(出示ppt 图片)“俑”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1:师:真聪明,你的知识真丰富(出示ppt)“俑”就是古代用木头、泥土制成的人偶,供陪葬用。
再想想,它是给谁陪葬的?
生:秦始皇
师:答对了,秦兵马俑就是给秦始皇陪葬的兵马形状的人偶。
(视情况而定)
预设2:师:老师来帮帮你吧。
(出示ppt)“俑”就是古代用木头、泥土制成的人偶,供陪葬用。
二、初见兵马俑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秦兵马俑》。
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91页,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3分钟后出示ppt)
相信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任务一,现在我们就来检查一下。
谁来读,请你来读读第一行。
(一)出示ppt(指名读)
手执缰绳紧握双拳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
昂首挺胸颔首低眉目光炯炯
整装待发撒开四蹄殊死拼搏
评价:
1.你读得又准确又响亮,第二行?
2.你读得真准确,这里有个不常见的词,你知道什么是鹖冠吗
你真是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你解释得太棒了,这就是——(出示ppt)让我们轻轻读三遍,记住它。
对,鹖冠就是一种帽子,这就是——
3.你就是昂首挺胸地在读词语呢,谁来读读下一行。
4.你读得真有气势。
5.有个词读得不太好,跟着老师再来读一读。
(二)齐读词语
(3)文中最能概括秦兵马俑特点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预设1:
生找了第一或第9自然段。
师:长城也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哦,这是秦兵马俑独有的特点吗?再找找。
预设2:
找到这句的请举手,你们真聪明。
出示ppt: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秦兵马俑的哪些特点呢?
生: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师板书特点)
师:是呀,作者用“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把兵马俑的这三个特点串联起来了,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过渡句。
(当过渡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时,我们叫它过渡段)
师:哪些自然段写它规模宏大,
生:第2自然段
师:哪些自然段写它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呢?
生:第4-8自然段(第8自然段也是具体描写兵马俑的类型和个性)
师总结:同学们看,寻找到这样的过渡句,对我们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有十分大的帮助。
让我们再次来读好这个过渡句吧。
(生齐读)
(4)那作者是怎样把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介绍清楚的呢?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找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
(出示第2自然段)
温馨提示:先看看整段有哪几句话,每句都在说什么,抓住关键词语、短语。
真聪明
1.列数字
生: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八千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六千多个(出示ppt)我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师:(当学生只说到一两个数字时马上追问:像这样20000平方米是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像这样的数字还有吗?)这是哪一种说明方法呢?
生:列数字(出示ppt)
师:谁能用他的朗读来表现秦兵马俑的面积大,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那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它的面积大。
2.作比较
生: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出示ppt)
用篮球场和秦兵马俑做比较,我们能感受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师:这又是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做比较(出示ppt)
小结:同学们,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你们想不想看看呢?(出示ppt)
秦兵马俑真是规模宏大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展示一下。
3.举例子
生:作者具体描写了一号坑的景象。
(出示ppt)
师: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举例子(出示ppt)
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生: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兵马俑非常大
师:你也很厉害,我们读着课文描写一号坑的句子,仿佛就能想到其他两个坑的景象。
谁还有新发现?
4.细节描写、想象(随机)
生: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师: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生:“一行行”“一列列”“巨大”等词语中,我感受到
兵马俑很大。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作者对那个坑的具体描写呢?
生:一号坑
师:所以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举例子。
师:看看哪些语句也是举例子?(回到“2.举例子”)
师总结:同学们,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把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展现得淋漓尽致,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规模宏大的兵马俑。
3、鉴赏兵马俑
过渡: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一)请快速默读课文第4--8自然段,圈一圈具体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生: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2)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
站在队伍最前列的就是将军。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出示ppt)
Ppt: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生: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威风凛凛、指挥若定、气宇轩昂、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智勇双全、处变不惊……(2-3人)
师:(每一个说完后)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神态
自若
师:你关注了将军俑的外貌(动作、神态、想象),(描写外貌的词还有吗?)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展现这位(生说的词语)将军。
生:从“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到了将军俑“久经沙场,重任在肩”的特点。
师:作者抓住了将军俑的外貌、动作、神态,把看到的写具体,并由此展开想象,把将军俑写得栩栩如生。
难怪说兵马俑——(手指个性鲜明)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来表现将军的威风凛凛。
(生齐读)
(三)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将军麾下的神兵的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其他的兵马俑。
1.总结学法
学习前,让我们一起回忆学习将军俑时的方法,我们先读了第四自然段,画了关键词语,还通过词语思考了这是怎样的将军,并做了批注,最后还用朗读展现了将军俑的特点。
(边说边板书:读、画、思、再读)
2.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进
行交流,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二”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巡视课堂指导,挑选三组学生的进行朗读展示。
哪一小组能用朗读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喜欢哪种俑?
武士俑:
生1读体形、生2读穿着,生3读动作,生4读想象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我们读的是武士俑的外貌,我读的是武士俑的动作,我读的是作者的联想。
师:你们真棒,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高大强壮的武士俑,有喜欢骑兵俑的吗?
骑兵俑:
生齐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那能做做小导游,介绍介绍骑兵俑吗?
生:骑兵俑的穿着是:上身……下身……足蹬……,动作是:右手……左手……,看到这些,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师:你真是一个合格的小导游,说得真清楚,有喜欢陶马的吗?
陶马:
生2读看到的,生2读想到的。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读的是作者看到的陶马的外貌,我读的是作者想象到的样子。
师:说得真有道理,由看到的展开想象,就能把陶马写
得惟妙惟肖。
拿起书本,喜欢哪种类型的兵马俑就读那种类型,让我们合作来读读5-7自然段。
(4)老师还找了三种类型的兵马俑,你能仿照3-7自然段的写法,挑选一张图片来写一写吗?拿出任务学习单,完成“任务三”。
评价:
你抓住了图片中跪射俑的动作,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有写军士俑或女兵俑的吗?
你抓住了图片中女兵俑的神情,展开联想。
你抓住了图片中车士俑的外貌,神情,把他写得真传神。
(5)同学们,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引读第8自然段。
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排比句,都是“有的……好像……”的句式
师:你观察真仔细,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的”部分都是作者看到的,“好像”部分都是作者的想象。
总结:4-7自然段把四种俑写得十分详细,而第8自然段用排比句略写了兵马俑的神态,这样文章就有详有略了。
难怪作者赞美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绝无仅有。
(板书这两个词语)
(5)诶,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生:一样。
师:这样首尾两段意思相近的写作方法叫做——“首尾呼应”,那么文章结构也就很清楚了,它是——“总分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至今为止,秦兵马俑博物馆已经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5000万人次,其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
许多领导人还纷纷为秦兵马俑题词,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课件展示)
你觉得这些领导人只是在赞美兵马俑吗?你认为他们还赞美了什么?
领导人的题词不仅仅是在赞美兵马俑高超的制作工艺,更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评价,身为中国人,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
五、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读
画
思
再读
一、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总
二、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分
三、绝无仅有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