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造无法、自然率性——从苏轼《寒食帖》看其行书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
234
意造无法、自然率性
——从苏轼《寒食帖》看其行书艺术特色
庞迪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在中国书法历史的长河中,苏轼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盛名远播的书法大家,他在诗、文
以及书法理论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苏轼的书法,造诣极深,自成一体,自宋代起就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苏轼书法蔚成风气。
《寒食帖》创作于其政治最为失意、生活苦难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他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
关键词:苏轼;《寒食帖》;行书特色
一、苏轼与《寒食帖》
(一)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汉族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当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苏轼为后人留下了《人来得书帖》《令子帖》《阳羡帖》《寒食帖》等一些优秀的作品,其中《寒食帖》是其书法创作形式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件作品,元代鲜于枢将其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二)《寒食帖》简介
《寒食帖》别名《黄州寒食诗帖》或者《黄州寒食帖》,书法墨迹本,长卷,纸本,横18.9厘米,纵34.2厘米,全文共有17行,共有129字,原来是属圆明园收藏的,现今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二、《寒食帖》艺术特色的分析
(一)“我书意造本无法”
苏轼有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他将“意”作为书法创作的重点,注重内在的精神追求与主观情感,将自己的心境寄情于笔墨之间。
苏轼提倡书法艺术创作的自由与随意的精神,他强调作书时随意率性的创作心态,不满过度的追求法度。
(二)用笔:自由率性
苏轼的书法在用笔的技巧方面很是自然率性,不拘泥于摹古,更推崇自由灵动。
他用笔多取侧式,结体扁平稍肥,他的书法端庄有灵动,刚健含婀娜,字形的大小错落有致。
从用笔上,丰满粗壮的点画大多源自颜体,下笔干脆且饱满。
此帖用笔或中锋、或侧锋,变化多样,笔断意连,且多取侧势,擅藏其锋,纵观全帖,笔锋略向左侧倾斜,这可能跟苏轼的握笔姿势有很大的关系,他采用“侧握笔”的方式,下笔时手腕离纸比较近,苏轼正是充分运用了中锋与偏锋,才使得《寒食帖》的整幅作品富有节奏感,姿态横生。
(三)结体:错落有致
从结字上看,字形大小不一,有扁有长,参差错落,字体的包围结构方正舒展。
而从《寒食帖》的整幅墨迹作品上来看,全文的字形大多呈现横势,左低右高的取势让字形更显其结字的独特性。
观其特点,一方面就是扁平,从整篇作品看,苏字倾向扁平的趋势,将扁的结构发挥到了极致,如“空”“惜”等字。
第二方面就是悬针法,整篇文章大多用的都是短画,而悬针则又是文中的一大特色,笔画虽然细,但是刚劲挺拔,婀娜多姿,如“中”“苇”“纸”“年”, 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第三方面就是字形大小悬殊,字中的疏密一反常态,笔画多的字与笔画少的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轻有重,参差错落,变化多样。
虽然用笔有轻有重,字体有大有小,很多的书法家都有这么一个特点,但在同一幅作品中,字体的大小悬殊差距如此之大的,那苏轼可算是独树一帜了。
(四)章法:起伏不定
章法布局上,从开始第一行到第七行结束,整体布局略显疏朗,行列分明且波动幅度小,是作者压抑自己内心苦闷情感的反映;而从第八行到最后“死灰吹不起”,字体明显的放大,整体布局比起前半部分显得更加的紧密,书法线条也随之变化万端。
苏轼创作《寒食诗》时,一挥而就,洋洋洒洒,自然率性,并没有过多得考虑,这正符合苏轼所追求的自由创作的状态。
在章法上,全随心意而为,犹如天成。
此帖是苏轼书迹中整体感较好一篇,通篇从开始到结束,字形起伏变化由小到大,书写速度由慢到快,自然生动,浑然天成,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
三、苏轼行书艺术特色及其产生的影响
苏轼作为北宋“尚意”书风的领头者,在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轼的书法思想不仅在宋代的书法上取得了崇高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轼.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
[2]曹宝麟.中国书法简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
[3]苏轼.苏轼文集.[M].上海:中华书局,1986.
[4]曹士东.苏轼书法研究[M].合肥:合肥大学出版社,2014.
[5]邱振中.笔法与章法[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6]蒋勋.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社,2010.
[7]黄庭坚.山谷题跋[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8]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王琳祥.苏东坡谪居黄州[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0]赵权利.中国书法家全集·苏轼[M].天津: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4.
[11]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 社,1979.
(责任编辑:董冉达)
作者简介:庞迪(1994-),女,山东淄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学书法,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