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造型意象的现代视觉重构——论中国标志设计的方圆形态

合集下载

中式圆形设计理念

中式圆形设计理念

中式圆形设计理念中式圆形设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设计理念之一。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圆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圆形不仅仅是一种形状,更是一种心理、文化和哲学的表现。

圆形代表着宇宙、天地和人类三者之间的和谐。

中式圆形设计理念强调的是圆形的“中和”、“谦虚”的特性,通过圆形设计,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圆形设计元素,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传递中式圆形设计理念的文化内涵。

一、中式圆形设计的源起与分析1.源起中式圆形设计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古代华夏民族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天圆地方”和“天方地圆”的两种力量交融而成。

圆形象征着宇宙间的和谐与完整,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思想相得益彰。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圆形被广泛应用,如钟、鼎、圆盘等器物均以圆形为基础构成。

德国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华罗庚认为:“ 圆形是东方建筑中最重要,最自然的建筑元素。

”2.分析中式圆形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设计理念之一,它倡导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中式圆形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理念体系。

中式圆形设计追求的是宇宙与人的和谐,代表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1.建筑设计圆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应用广泛。

圆形瓦片、圆形拱门、圆形池塘、圆形亭台、圆形窗户等都是圆形在建筑中的应用。

池塘用圆形设计,突出“天圆地方”之美感,亭台也布局在不规则的网状道路中,使人们感觉亭台与大地相融合,与自然相协调。

圆形建筑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空间感受都给人以温馨和谐之感。

2.家居装饰中式圆形设计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无论是圆形的床上用品、餐具、地毯还是墙壁装饰,都表现出中国文化的韵味。

在家居装饰过程中,圆形往往被运用得十分巧妙。

圆形灯具、圆形桌椅等,圆滑的外表带给人们的是温馨舒适的感觉。

论中国传统元素“方·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入

论中国传统元素“方·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入





方形 和 圆 形 的 象 征 意 义 在 中 国古 代 文 化 中 占有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无 论 在 观 念 上 还 是 在 审 美 思 想 上 传 统 文化 都 处 处 体 现 了 方 圆 说 。方 圆 的设 计 理念 和 设 计 元 素 不 仅 在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方形代表了办公空间的方正圆形则缓和了办公空间的严阿里巴巴办公室内空间96家居装潢可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把方圆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同时更应与时俱进将方圆造型加以提炼重组再融入现代科技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便更好地体现现代室内空间的艺术性文化性时尚性与前卫性


9 —— 家居 装潢 2
论 中 国传 统元素 “ ・ ’ 方 圆’ 在
圆 意 识 初 步 觉 醒 的 先 人 .在 用 自 己聪 慧 的 头 脑 和 灵 巧 的 双 手
认 知 。 周 易 ・ 卦 》日: 乾 为 天 为 圆 . … 坤 为 地 、 方 … … 《 说 … 为
这 表 明了 古 人 “ 天 为 圆 .观 地 为 方 的 思 想 内 涵 与 文 化 精 髓 。 精心 制造 石器 、陶器 以及修 建房屋 、挖掘窖 穴时 总是依 照 观 方 与 圆是静 与动 、实 与虚 、对立 与统一 等 审美法 则的 图 人 类 自我 肯 定 的 .具 有 深 刻 含 义 的 方 圆 观 念 去 规 范 它 和 装 点
炼 从 而 挖 掘 出 以简 洁 、 象 征 、 艺 术 为 特 征 的 方 圆 符 号 中 的
内在意 蕴 。
以方 圆 为 母 题 的 造 型 设 计 非 常 普 遍 , 大 至 群 聚 部 落 ,小 至 珠
宝 玉 饰 ,目之 所 接 , 乎 非 圆 即 方 。 姜 寨 遗 址 中 许 多 墙 壁 几 如 圆 ”观 念 的发 展 状 况 片 段 的 纹 饰 . 是 以 竖 线 、 线 斜 线 、曲线 等 为 母 题 组 成 的 都 横

浅谈“方”与“圆”的设计智慧

浅谈“方”与“圆”的设计智慧

浅谈“方”与“圆”的设计智慧作者:高正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摘要:“方”与“圆”作为两个最基本的构型元素,渗透于设计艺术的方方面面。

遵循着由器至礼的演进规律,中国古代的设计艺术经历了由圆到方的发展历程,并在长期的造物艺术过程中确立了方与圆相结合的设计图式。

关键词:方形;圆形;设计艺术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48-01“方”与“圆”是艺术设计中最为单纯的两个构成元素,却建构了丰富的设计艺术形态,并被赋予了深厚的设计文化内涵,在中国设计艺术之中闪耀出炫目的光彩。

一、由圆至方的发展历程圆与方是设计艺术的基本构型元素。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一项重要发明,一次次泥条的盘筑、一声声陶轮的旋转,培养了原始先民对形体的感知,训练了原始先民的审美能力。

现今发现的石器时代的陶器均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

以圆形为基础,丰富多彩的陶器造型对后来的许多器具设计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彩陶鼎就利用三足架起圆形的陶钵,在钵下面留下了空间,从而提供了柴火燃烧的空间,是中国鼎文化的开端。

随着商朝对铜的充分认识,揭开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序幕,陶鼎随之演变为青铜鼎,并渐渐由原来的食器转向了权利的象征。

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鼎腹为长方形,四面均施以纹饰。

方形的出现,是设计艺术的一大进步,它表明了先民有了朦胧的“四方”概念。

比之于圆形,方形需要解决面的结合问题,故加工的难度要大一些。

然而,在青铜器中却通过对接合处的精心设计和严密焊接,使脊部的设计匠心独运,并使青铜器具有了四面八方的含义。

中华文明的长河几千年来绵延不断,文字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秦朝是一个重要的分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根据“书同文”的要求,制定了一种标准文字--小篆。

作为一种官方文字系统,小篆缺乏即兴书写的方便使用,因而在民间流传着更为方便和简约的书写方式,后世称为秦隶。

关于标志方圆说明

关于标志方圆说明

方中圆外”之旨视为“柔外刚中”,声言:“我...何者为方中圆外,何者为混世和俗,其间并无森然之界限。

标志以金融的特征方圆结合(圆形方孔钱)为造型,方中有圆,原中见方,象征了天地之大,使整个标志浑厚、大气,同时又体现了明显的行业特征。

如联想集团的标志用方中套圆的几何图形来象征博大深远的联想空间。

...共用形手法:两个图形合并在一起时,相互边缘线是共用的,仿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组成...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施以微妙的艺术处理,使标志在不失协调的基础上,充满了艺术性,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理念,以及对艺术...方与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对意味无穷、变化千般的理念。

圆表天,方表地,地老天荒,九州归一。

方孔圆钱,始自始皇,古钱本体,有金为荣,有乾有坤,吉祥越千年。

圆,曰体、识、动、思、谋、智,是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思维理念与方法。

方,曰礼、静、矩、规范、法则,该造自然、推动社会的行为准则。

智与圆而行比方。

古训如是,今亦如是。

新华的发展观、价值观、文化观、差异欢、创业精神,是圆。

新华的体制、机制、管理、公司治理结构,是方。

做事比方,诚信、守法、不越雷池,方中求发展,稳健创大业;做人必方,精业、敬业、忠诚、奉献,新华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

理念必圆,圆中求实、求智、求变、求异、求新,与时具进,庙算于先,新华公司方能大发展、快发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艰苦创业,造就了新华人以天地为舞台,以震兴民族保险业为已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又是新华的圆。

融国际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运作规则、战略管理模式为一体,这又是新华的方。

以圆融方,方能助圆。

现代与传通相融,国际资本与国内资本相融。

方圆无二,生成于一,有容乃大,此谓创新。

创业理念颔先,经营业绩优良,按国际化水准运作,新华保险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方圆变化,见仁见智,其意无穷。

(精品)现代标志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精品)现代标志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现代标志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2007-03-29 19:25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民族工艺发展的停滞。

因此,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标志设计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

使人们在看到logo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

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因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于被人们认知和记忆。

纵观现代设计史,许多著名的有创意的标志设计无不在简洁、明了的形式美中蕴含着一个企业、团体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内质。

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中国的造型艺术承袭了中国传统美术观。

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

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

作品的意趣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

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标志设计,备受设计师们青睐。

申奥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范: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识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

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

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1、汉字在现代标志中的应用: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

现代标志设计中“方”与“圆”的探析

现代标志设计中“方”与“圆”的探析

现代标志设计中“方”与“圆”的探析作者:潘学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6期摘要:“方”与“圆”作为造型艺术设计中两个最基本的构型元素,渗透于设计艺术的方方面面。

标志设计从古代的标识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印刷、摄影、设计和图像传送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方和圆的形态语言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处于最基础但又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现代标志设计;方;圆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59-02一、“圆”的图形美及其造型符号解读在中国古人向来讲究圆满,而圆正好契合了这种思想。

圆代表的是一种“和谐”和“包容”的文化理念。

古人认为生命万物都随着圆而动,它们周而复始地体现了宇宙中“圆”的变化规律。

整体来说形式上的圆能给人以和谐之美,它给人以包容、丰满充实、对称柔和、稳定又有动感的印象;而造型上的圆形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无论在圆的内部做哪些形式上的变化也不会影响到圆的整体效果,相反会增强圆的包容性和变化性。

中国古代的太极图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这种包容与和谐的意境。

太极图是一阴一阳两个互动、互补的图形。

从一阴一阳互相吸纳,虚实相互转化中,产生永无止境的流动涡旋。

体现出的是天地人三者合一,也象征着宇宙演化的模式图,标志着宇宙万物的化生和演变,体现出一种生生不息、偱环往复的和谐特性。

另外蕴含这种“圆美”意义的情形在中国传统的工艺中也处处都有体现,如:剪纸中的圆形、民族图案、窗花等都是以和谐对称的形式出现,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民间团花状图案有首尾相接、虚实相生、长短相随的状态,这种图案体现了中国人对圆满无缺、以“和”为贵境界的追求,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因而成为吉祥图案的永恒题材。

圆形做为标志,它代表着诚信、交流、圆满和完整。

在标志设计中暗示了无限、团结、和谐。

而圆形的优美感其曲线常常被女性化,代表了温暖和舒适,同时也给人以性感和爱慕的感觉。

二、“方”的造型美及其视觉符号解读方给人的感觉主要体现在方正、端庄、稳重、棱角分明、刚正不阿的视觉感受中。

探究中国古代雕塑中的“方圆”

探究中国古代雕塑中的“方圆”

探究中国古代雕塑中的“方圆”作者:吕相勃来源:《大观》2018年第01期摘要:因为汉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理念,形成了本土的审美情趣。

所以当佛教传入中土,与儒家正统思想的碰撞中,逐渐造就了佛教造像的汉化。

佛造像在造型上开始体现儒家思想的审美特点,力量开始由外向内转化,造型圆融却不失棱骨,在方与圆中找到了一种“之间”的审美情趣,这些转变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审美观念。

从云冈到龙门,是这种审美转变的具体例子。

关键词:“方圆”;佛教艺术;气韵西方写实雕塑大多是体会自然主义美的追求,而东方艺术体会到的却是心灵和信仰上的精神美,我觉得两者在造型本体语言上是相互区分又相互融合的。

本文欲尝试解读舶来文化遇到中国本土文化后,在雕塑方面的一些变化和体会,并将这些体会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一、浅谈中国古代审美情趣的产生(一)我对天圆地方的审美哲学理解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发明和创造了许多形状概念,来传达一些象征性的意思,到后来就成了一种象征符号。

汉代大一统时期,圆的造型和方的造型逐渐结合起来了。

汉代对“规”与“矩”——画圆的圆规和画方的矩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规矩”成为汉代的宇宙论①,不仅在汉镜中出现,在汉代画像石中总能看到“伏羲女娲图”一手执“规”一手执“矩”(图1),代表了宇宙的文明创始,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方圆之说在器形上的体现在出土的汉朝时期的镜子和一些生活用品上都体现了这种方圆融合,如玉琮(图2)和汉镜铭文(图3)这种造型的方与圆,反映在现实的人生里就是树立一些平凡的生活典型。

这些都表现出“之间”一直是汉文化里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一种冲突的均衡,是汉人处事的一种智慧。

在汉镜的方格周围总能看到一些愿语,如“结心相思”“幸母见忘”“长乐未央”“乐无事”“日有喜”“宜酒食”“常富贵”。

从某种意义上讲,汉代圆和方是天和地,是时间和空间,又是天道和人世。

天圆地方,以人为本——试析圆形方孔造型在新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天圆地方,以人为本——试析圆形方孔造型在新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6创意2021/05中国设计行业一直受传统艺术造型的影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不断深入挖掘、再应用。

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体现设计文化多元化的内涵,还能满足人们情感体验需求,使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在设计实践中被赋予新的价值与意义。

圆形方孔造型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占有一席之地,探析其在新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为未来新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可能。

一、从半两钱看圆形方孔的造型特点与文化内涵(一)造型特点秦王朝的半两钱形制采用圆形方孔状,这种形制对后来各朝代金属货币造型影响极大。

西汉时期,汉武帝虽然发行了轻便易用的五铢钱,但是从造型上来看,仍然沿用圆形方孔的形式;唐朝初期,开始发行印有“开元通宝”的通宝钱,“开元通宝”四个字对称环绕在中间的方孔周围。

之后的通宝钱大多以皇帝的年号命名,虽然大小、厚薄和纹样有所变化,但是圆形方孔的造型式样仍流行了两千多年。

圆形作为一种造型,早在新石器时期就被利用,人们通过磨光和钻孔技术将石块和玉块削刮刻琢成圆形的石片、玉片、玉坠作为物品交换的媒介,这不仅便于使用,而且产生了新的审美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中,圆的造型在人的审美意识中具有对称、和谐、统一和灵动的魅力,给人以自由、灵活的流线感,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易于标准化、批量化。

因此,战国时期的秦国和魏国就开始使用中央带有一个圆形孔状的圆形造型铜币,称之为圜钱、圜金或环钱[1]。

作为另一种造型,方形是最简洁而实用的几何形式,往往给人以均衡、稳健、庄严和大气的美感。

秦朝半两钱的圆形与方形的造型结合,人们进一步发现了其审美价值。

圆形与方形看似非常简单明确,但是在结构、布局和虚实上却并不简单,即简洁而不简单。

这种不简单,体现在圆形与方形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制约关系。

从阴阳哲学的角度看,这种方形与圆形结合的形式,圆、方又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在整体和谐中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半两钱的圆形方孔造型在对立统一中派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论中国传统元素“方·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入

论中国传统元素“方·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解构重组
将方圆元素进行拆分、解 构,然后重新组合,使其 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 设计。
镜像对称
利用方圆元素的镜像对称 特点,创造出具有空间感 的视觉效果。
“方·圆”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结合
与中式家具结合
将方圆元素融入中式家具设计中,如 圆形书桌、方形的椅子等。
与西式家具结合
与现代简约风格结合
将方圆元素融入现代简约风格中,形 成既简约又不失古典韵味的室内设计 风格。
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目前对于“方·圆”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需要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方·圆”元素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研究,探讨其在现 代室内设计中的更深层次的应用;同时,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设计方法,以实现 更完美的设计效果。
增强设计审美
提升设计品位
中国传统元素“方·圆”具有独特的 形态美和意境美,将其融入现代室内 设计中,可以提升整体设计品位,使 设计更具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丰富设计语言
中国传统元素“方·圆”作为一种独特 的设计语言,将其融入现代室内设计 中,可以丰富设计师的设计语言,为 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丰富空间氛围
“方·圆”元素的直接应用
01
02
03
方圆地毯
将传统的方圆图案融入现 代地毯设计,既具有古典 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圆形吊灯
采用传统圆形造型的吊灯 ,展现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
方砖墙
用方砖砌筑的墙面,既有 古朴的美感,又具有实用 性和耐久性。
“方·圆”元素的变形与解构
抽象图案
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对 传统方圆图案进行再创造 ,形成具有现代感的抽象 图案。

浅议中国传统寓意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解构创新

浅议中国传统寓意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解构创新

mo r a l Ch i n e s e g r a p h i c a l mo d e l i n g t s t h e ba s e f o r t h e n a t i o n a l s t y l e o f t h e t r e a s u r e
b l i n dl y【 e a r n j n g f o r e i g n d e s i gn s t y l e m u s t ma I n t a i n{ t s o wn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l t i on al g r a p h i c s t y l e l n t h e d e s i gn o f mo d e r n f n du s t r y r a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e t r ad i t i o n a I
原 始的 图隧 思维 发 展过 来的 形式 和 框架 。 中国传 统 寓意 图形 题材 非 常 丰 富, 造型 方式 多元化 , 图样造 型去粗 取精 , 富于 概括 性和 装饰 性 。 如 常
见 的形式 有 : 太极 八 卦、 盘长 、 方胜 、 喜 相逢 、 万字 符、 涡纹 、 如意、 聚 宝
文章编号: 1 0 0 3 — 0 0 6 9 ( 2 0 1 7 ) 1 2 - 0 1 1 2 — 0 2
Ab s t r ac t : A s a s y mb o l o f m o d e r n v i s u a l d e s i g n c a t e g o r i e s i n t h e d e s i g n not
浅议中国传统寓意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解构创新
DI S CUS S I ON ON T HE DE C ON S T R U CT l ON AND I NNO\ / A T I ON OF CHI NE S E T R ADI T I ONA L MOR AL GR AP HI CS l N M0DE R N L OGO DE S I GN

“天圆地方”观与传统造物设计

“天圆地方”观与传统造物设计

“天圆地方”观与传统造物设计许边疆(广东肇庆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摘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就萌生了“天圆地方”之观念,并借助方、圆等图式来表达这种思想。

后来,方圆形态在造物领域又衍生出“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两种结构,间接地反映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某种认知模式与价值模式。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天圆地方”观与传统造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证明它既是一种思想观念,同时也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种造物设计观。

关键词:天圆地方圆形方形四方形制“天圆地方”是中国古老的一种宇宙观。

正如李约瑟所言:“古代中国思想界关于天地形状的最为盛行的想法,是认为天圆地方。

”那么,“天圆地方”观的成因是什么?观念又是如何借助可视形态转化为实际造物设计思想?从逻辑上看,任何一种造物形态在其形成、演变及成熟的过程中都会受控于背后的概念,造物之形往往蕴藏着其初始状态下的某种逻辑。

因此,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试图以“点”带“面”地阐述“天圆地方”观对传统造物设计的深刻影响。

玉琮形制的启示如图一,本案例出土于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距今约5000多年。

其形制结构是,外部设有四组神秘兽面纹,每组兽面纹因均衡排列而使玉琮外形犹如方柱(图二)。

由于案例中部为贯通圆,故器物整体形制呈“内圆外方”特征。

玉琮主要功能是祭祀,它与玉壁、玉圭、玉璋、玉璜、玉琥等器物共同构成我国古代重要礼器。

那么,玉琮形制为何要这样设计?它是“天圆地方”观的产物?如果是,其“内圆外方”的形制与“外圆内方”的其他器物又有何异同点?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类器物形制?为此,我们不妨先从“天圆地方”观的起因分析入手。

历史上,较早记载“天圆地方”说的是西汉《周髀算经》,其中有商高与周公的对话:“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

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

”此话大意是:若用矩(木匠作图工具)的一个端点为圆心,再用矩的另一个端点画线,就能画出圆形,这个圆形即为天的形状;若将两个矩合起来,可围成一个方形,这个方形就是大地形状。

中国最美的圆和方外圆内方极致的美

中国最美的圆和方外圆内方极致的美

中国最美的圆和方外圆内方极致的美“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元素,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圆,有圆满之意,确切符合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向往。

家具使得家的概念具体化,也是家里必不可少的具体表现形式,家具的由来也就延续着这种具体的表现,传承了下来。

明式圈椅的介绍▍顾名思义——明朝时期的样式,圆圈式样的椅具,具体到了圆圈的圆度,也就联想起中国的太极八卦,生生相息,生生相克。

再者,古人的意识里认为宇宙是博大的圆,而人类只存在于一方寸土之间,圆和方也就相应的衬托起来。

▍长期以来,明式圈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刊登于世界各地的媒体中,这种天圆地方的天人合一思想,彰显中国博大的文化精髓。

明式圈椅代表着中国文化被广为传扬着。

同样,这种传媒的影响也造就了明式圈椅的存世量和坊间产量的倍增,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艾克、安思远、尼古拉斯-格林利、马科斯、柯惕思、到王世襄、田家青、叶承耀、洪建生、伍嘉恩、黄定中等等国际明清家具大家的图录,得到诸多对于圈椅的认知,也纠正了许多以往盲从就业的错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得到一份心境的追求。

▍这些著作佳器美图,经历了80年代祖物流通的时期,回忆起来,值得留恋的也谓屈指可数。

历历在目中,并不是所有的祖物都能为我们带来惬意的审美,能静下心思去认真对待的创作才是大美之器,文化的传承并不是浮躁的延续,而是多了许多认真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追求。

在生活中,也能见到一些中式“圆”的运用,圆拱门、圆窗、圆桌,甚至是各种圆形的小物,圆的美和韵味,都被设计师们一一运用到设计中了。

中式建筑在中式建筑中,“圆”有着广泛的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园林中的洞门。

当“圆”元素被运用于浓浓的中式风背后,体现的也是传承,对“圆融、圆满”精神原型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圆”有着广泛的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园林中的洞门。

这种“框景”搬到了家居之中,摒弃了散乱平淡之物组成风景画面,构图完整,主体突出,在家里就能赏一幅终日变换的画作。

天圆地方设计理念

天圆地方设计理念

天圆地方设计理念
当今的世界与设计息息相关,从城市建筑到工业设计,从汽车设计到产品设计,设计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塑造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设计一直在继续发展,我们应该引入新的设计理念,才能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天圆地方设计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旨在以和谐的方式融合自然环境与设计元素,实现科学、可持续的设计思想。

天圆地方设计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将空间的重新定义,从简单线性的视角转向球形视角,全面理解自然环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结合整体的景观设计,把设计的元素融入空间中,营造舒适的环境。

首先,天圆地方设计理念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它建立在以不干扰自然环境为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以有机方式、技术方式以及建筑物利用率为着力点,考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其他环境问题,实现科学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其次,它也强调建筑空间的多样性。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使用户外景观、开放式空间、室内设计融入或打破线性设计,用灵活的空间形态和材料,在不同的空间中实现多样性、有机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天圆地方设计理念还强调利用新技术与旧技术的结合,把设计中的“科技”因素凸显出来。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应用新技术,如智能家居和绿色建筑,实现低碳、低能耗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传统的手工艺和技术,体现空间的可持续性和可读性。

通过天圆地方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结合自然环境与设计,实现
科学、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这些思想,打造一个环保、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将不仅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为未来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统造物设计中的“天圆地方”观

传统造物设计中的“天圆地方”观

“天圆地方”观造物之萌芽时期仰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圆形和方形房屋建筑遗迹的发现,说明此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建造圆形和方形房屋的技术。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的纹饰分为盆内的主体纹饰和口沿上的边缘装饰两大部分,其圆形口沿上分布着非常规整且程式化的方位几何图案,由对称分布且指向中心的四个单直条纹和四个箭头状的“个”字条纹组成。

当我们把彩陶盆的口沿看作是一个平面,将“天圆地方”观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天地结构学说,其对我国传统造物的设计主要以“外圆内方”或“外方内圆”与“方圆合一”或“方圆分离”的组合结构形式呈现。

在表现形式上,“天圆地方”观偏重赋予传统造物精神层面的内涵,不仅追求造物空间中圆、方组合的形式美,而且营造出一种天地和谐的意境美。

分布于圆周的八个几何条纹两两相连,就会在圆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米”字形,代表了大地的八个方位,而盆内的人面纹象征太阳,人面上部颜色加深处与日月运行周期有关,整个彩陶盆倒扣在地面上形似天穹,与古人的“天圆地方”观相符。

浙江余杭区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的玉琮,该器形呈外方内圆的柱体结构,外壁由四个凸面和四个凹面按比例相间组成,与“琮,八方象地传统造物设计中的“天圆地方”观文|杜明明《彩陶—半坡类型》特种邮票《良渚玉琮》特种邮票常羊之维(东南)午(南)酉(西)卯(东)报德之维(东北)子(北)天地蹄通之维(西北)背阳之维(西南)者,天圆以对地方”相合,另中央有圆孔上下相通,从孔中上望则见圆天,它可以沟通天地,是祭祀、占卜的重要礼器。

综合看来,玉琮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反映。

“天圆地方”观造物之形成时期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观察的深入,“天圆地方”观演变成为“盖天说”。

《考工记》中记载:“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

”关于“圜”字,《说文》中解释“圜,天体也”,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为“圜,环也”。

圆孔圜钱起铸于东周时期的魏国且自成体系,此时圜钱无上下左右之分,文字随意书写,也不注意排列,无平衡对称之感。

天圆地方——中国古建筑之

天圆地方——中国古建筑之

天圆地方——中国古建筑之“‘天圆地方’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人对宇宙天地的最初认识,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

‘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式具有一种极具意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中国人对方圆的喜爱可以说不止一点点,把对方圆形式美的理解还应用在各种建筑构件中,以下就谈谈‘天圆地方’观念在这些建筑构件中是如何体现的。

”“天圆地方”观1.柱础柱础无论是在皇家宫殿建筑还是在民居园林中都不少见,柱础是垫在房屋柱子下面的石料,它的主要功能一是将柱子所承受的房屋重量通过柱础均匀地传递到地面;二是避免木柱直接接触地面,从而阻隔土地中的潮气直接侵蚀木柱。

柱础柱础就总体造型看,除了标准的圆鼓式和基座式外,大多是上下两层或更多层的组合式,比较常见的就是圆鼓加方座组合而成,就这种形式而言也是多样的,一般在圆鼓下面的方座上做出了些许变化,如上圆鼓下立方体型,上圆雕仰莲下八角形底座、上圆鼓中间圆雕仰莲下呈变体须弥座等等,但其整体的基本形都是上圆下方式的复合式柱础。

圆鼓置于方座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人文内涵。

抱鼓石2.抱鼓石抱鼓石属于门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门重要的装饰构件,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抱鼓石,大多是方形的门枕石和圆形的抱鼓两部分组成,其基座有的是正方体石块,有的是须弥座式或变体须弥座式,基座上再放置圆形石鼓。

圆形鼓可与下部方形基座构成“天圆地方”的造型关系,一圆一方的上下分布,造型样式颇为灵活,还能够显示主人的尊贵与地位,这与中国人的方圆造物观联系甚密。

古建筑门侧抱鼓石分析建筑中“天圆地方”观念所传达的象征表达建筑作为人生活所需的空间,与人的思想活动息息相关。

人们在创造建筑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生活的各种观念、不断积累的建造经验以及对于美的理解都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本身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对象。

在一定程度上,建筑也成为了人们寄托精神的载体,具有了深刻的内涵。

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观点,人们将这一观点用在了建筑上,就出现了一些方圆套用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构件、样式。

论中国传统造型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论中国传统造型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论中国传统造型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作者:杨芸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5期■TEXT/杨芸设计是一种文化的设计,一种造物的设计,亦是一种用物的设计。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深深植根于传统的造物文化中,这种传统的造物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现代设计的理念、原则。

不论情愿与否,我们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继承着传统造物思想中先进的、超现实的造物思想。

本文就传统造物思想的天人合一观、崇尚自然的生态设计观、实用、节俭、惜用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一、天人合一的设计观“天一和人”的设计哲学观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核心之一,自春秋战国以来,先哲们就十分重视造物的天人合一性。

《考工记》在第一段就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

《髹饰录·乾集》开篇就提出了“利器如四时,美材如五行,四时行,五行全而百物生焉,四善合,五彩备而工巧成焉”,强调了达到利器、美材要注重天时条件的重要性。

宋应星所写的《天工开物》,四字本身就诠释了著作所具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性。

只有在人的工巧和天然物质条件相协调、适应和相互配合作用下,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的思想都受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观的影响。

在现代建筑创作中,也处处流露出中国“天人合一”的设计哲学观。

如1982年落成的北京香山饭店,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造物思想融合其中,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北京的四合院、江南古典园林照搬照抄地安置在现代建筑中,而是追求一种神韵、一种精神理念、一个片断、一种元素。

北京香山饭店,将苏州园林的许多装饰元素、格调、气质与现代形式融为一体。

讲究阴阳开合,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将人、建筑、自然有机的统一在环境中。

“天人合一”的设计观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也体现了一种强大的民族力量。

俗话讲,没有传统的民族是一个气短的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凝聚的强大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文 襁 界
响很 大 , 在 现代 可延展 至“ 方 圆” 观对 中国现 代标 志 图形设 计 的造 型 审美 - 9内在 的影 响 。在 当下 新 的设 计环境 中 , 要正 确认 识- 9发 展“ 方 圆” 观念, 从这 种朴 素古老 观 念 中重 新解 读 内涵 、 重构现 代 视
2 0 1 5年 6月
J u n 2 01 5

“ 天 圆地 方 ” 造 型 意 象 的 现 代 视 觉 重 构
论 中 国标 志 设 计 的方 圆形 态
孙 鹏
【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 中国的设计水准也在突飞猛进 , 但 中国本土设计的本质因素却
渐被 设计 者遗 忘。在 中国古代 “ 天 圆地 方 ” 的 自然宇 宙观 中, “ 方 圆” 这 一基本 形 态对 中国造 型观 影
2 0 1 5年 第 3期
N o . 3, 2 01 5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
J OU RN AL OF S OUT H C HI NA NOR MAL UN I VE RS I T Y ( S OC I A L S C I E NC E E D I T I ON)
史 的长 河 中积淀 出诸 多博 大 精深 的思想 观 , 许 多 思
想 与文化 至 今 还 影 响 着 中 国 人 的 思 维方 式 与行 为
人在 生 活 中“ 不 自觉 ” 地 从这 种 观 念 中得 到 智 慧 与 思考 方 式 , 从而 形成 一种 独特 的 “ 方圆” 造型 观 。出
的影响 , 从 生 活 器 物 造 型 到 文 字 的 造 型影 响 深 远 , 成 为中 国造 型设 计 的一 种 潜 在 的认 知 模 式 与 价 值 模式 。直 至今 日的标 志 图 形设 计 中 , 我们 依 然可 以 看 到这种 观念 的思维 取 向 , 成 为 中 国标 志 图形 设计
s e p h N e e d h a m) 认为: “ 古代 中 国思 想 界 关于 天 地 形
觉, 为 当下 中国现代标 志设 计提供 思维再设 计 与观念 再 思考 ; 以期从这 种基 本形 态观念 的回 归探 究 中找 到 中国标 志设计 的本 源 与发展路 向, 使 中国标 志 图形真 正 具有 深 厚 的 民族精 神 内涵 而屹 立 于
世界 设计 之林 。
【 关 键 词】标志 天圆地方 造型 意象 【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4— 1 0
的图像 造 型设计 现象 。


“ 天圆地方” 观 与 中国 造 型 意 象
“ 天 圆地方 ”是 中 国古 代 一种 宇 宙观 、 天地观。
杰作之 一 , 天坛 建 筑 的主 要设 计 思想 是 突 出天 空 的 辽 阔高 远 , 用圆 形 表现 “ 天” 的至 高 无 上 ; 方 形 表 现 整 个地 坛建 筑 的 端 庄 、 雄伟 , 在 世 界 建 筑 设 计 中 别 具 一格 。这 些汇集 中 国古 人 智慧 的设计 杰 作 , 较 为
土 于浙 江余杭 反山 良渚文 化 墓 地 的玉 琮 , 距今 约பைடு நூலகம்5
准 则 。“ 天圆地 方 ” 作 为 一 种 中 国古 代 朴 素 的 天 地 自然 观 , 在 古代哲学 、 医学 、 美 学 等 多方 面 影 响 深
刻; 并且在 中国古代 造 型意 象 的形 成 方面 也有 重 要
【 中图分类号】 J 0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0— 5 4 5 5 ( 2 0 1 5 ) 0 3— 0 1 8 6 — 0 5
状 的最 为盛行 的想 法 ,是认 为天 圆 地方 。 ” 同时 , 古
中国 以五千年 悠久 的历 史 文化 享 誉 世界 , 在 历
的一 种独 特 的 审 美 形 态 。这 种 特 殊 的造 型 观 念 的
和天 , 中 间的穿 孔表 示天地 之 间 的沟 通 。 ” 再 如 中 国
古代的方孔圆钱 ( 图2 ) , 其造型设计包含着丰富 的 道家辩 证法 思想 : 以 有形 的 圆 , 弥补 无 形 的天 ; 以 无
内容 的 “ 虚方 ” , 对有形的“ 实地” , 突 出 反映 了道 家
上, 大 矩在方 ” 等, 古人 以一 种朴 素直 觉 印 象 的方 式 观察 其所 处 的生活环 境 。英 国著名 学者李 约 瑟 ( J o .
1 8 6
事物 内 在 的 文化 意 识 与 哲 学 观 。如 《 汉书 ・ 律 历 志》 云: “ 阳以圆 为形 , 其 性动 ; 阴以方 为形 , 其 性
直 观地体 现 了“ 方 圆” 思想 对 古代造 型观 念 的影响 。 此外 , “ 天 圆地 方 ” 的造型 观还 孕 育 出 中国人 对
《 晋书 ・ 天 文 志 》中有 日 : “ 天圆如张盖 , 地 方 如 棋
局。 ” 此外如《 庄子 ・ 说剑》 云: “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 , 下法方地 以顺 四时 ” ; 《 楚辞 ・ 天 问》 云: “ 圆 则九 重” , “ 地 方九 则 ” ; 《 吕 氏春秋 ・ 序意》 云: “ 大 圆 在
的阴 阳论 , “ 有无 ” “ 虚 实” 相对 , 天、 地、 人 合 ~思 想 的具体 体现 。在 中 国的建 筑 设计 中 , 也有 方 圆观 念 的体现 。北 京天 坛 ( 图3 ) 是 保 存 最 为 完整 的 古 人
意象极 具 中国民 族本 位特 点 , 是具 有 较 高研 究价 值
0 0 0年 , 其 形 制结构 是外部 设 有四组 神 秘兽 面 纹 , 每 组兽 面纹 因均衡 排 列而 使 玉琮 外 形 犹如 方 柱 , 玉 琮
中部 为贯 通圆形 , 器 物整体 形 制呈 “ 内 圆外 方 ” 特征 ( 图1 ) 。考 古学者 张光 直认 为 : “ 琮 的方 、 圆 表 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