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阶段评估检测(五)(第13至第17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习资料专题
阶段评估检测(五) (第13至第17讲)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4·山东文综)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1选A,2选D。

第1题,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而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

由图结合四个选项可知,①常住人口最多,并多于户籍人口,说明迁入的暂住人口较多,应为粤(广东省);②户籍人口最多,并多于常住人口,是我国的人口大
省,迁出的人口多,为豫(河南省);③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且高于渝,迁出的人口多,故为黔(贵州省);④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在粤、豫、黔、沪中人口总数最少,故为沪(上海市)。

第2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故选D。

地形起伏度=(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100km2范围内的平地面积/
100 km2)}/500。

读沿102°E和35°N我国地形起伏度图,完成3、4题。

3.下列地形单元,位于两幅图示范围内,起伏最明显的是( )
A.江南丘陵
B.藏北高原
C.天山山地
D.黄土高原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地形区( )
A.平均海拔①高于③
B.④在①的西北方向
C.②为③和①的界线
D.③④都为平原地形
【解析】3选D,4选C。

第3题,根据经纬度,在102°E和35°N交会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D 项正确。

江南丘陵位于30°N以南,藏北高原、天山山地位于
100°E以西。

第4题,由图可看出地形起伏度与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的差成正比,图中只是
差值大小,不能表示平均海拔①高于③。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④在①的东北方向。

②横断山区为③青藏高原和①云贵高原的界线。

③是高原,④为平原地形。

(2016·河口区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
6.乙时期我国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
A.华北地区——暴雨
B.北方地区——寒潮
C.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
D.黄河中下游地区——干旱
【解析】5选B,6选A。

从图中可知,该地区在6月出现降水最大值。

结合雨带推移规律,6月份我国东部雨带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流域出现梅雨天气。

7、8月雨带推移至华北、东北,降水强度大,容易产生暴雨洪涝,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蒸发旺盛,容易产生伏旱天气。

积温是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分布特点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自南向北递减,影响的根本原因是纬度的差异
B.N地出现低值,主要是因为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C.M地应当是个高值区,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X区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当地气候的影响
8.N地某一天出现了一年中最严重的冻雨灾害,则此日( )
A.M地可能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渐变长
B.X地晚于当地地方时6点日出,日落于西北
C.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X、M、N
D.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N、M、X
【解析】7选C,8选D。

第7题,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区域大部分为我国的西南地区,M地位于四川盆地,N地位于云贵高原,X地位于横断山区,从总体看,积温等值线分布大致是南高北低,但在M、N地出现了闭合曲线,说明出现了极值点,故全部自南向北递减的说法是错误的;N地因为海拔高,加上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少,积温少,出现低值;M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北部有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进入,因此热量丰富,积温多;X地的积温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第8题,N地出现一年中最严重的冻雨灾害,应当在当地的冬季,X、M、N地均位于北半球,因此均昼短夜长,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日期,不能判断昼在变长还是变短,故A错;X地昼短夜长,日出晚于当地地方时6时,但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落方位应在西南,故B错;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应当是N、M、X,故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N、M、X地的纬度是由低到高,所以昼长最长的是N地,最短的是X地,D正确。

读我国长江干流三个水文站2010年、2011年和多年平均的水沙特征值对比图,回答9、
10题。

9.甲、乙、丙三个水文站按从上游向下游排列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甲乙
10.与乙、丙两站相比,甲水文站2010年、2011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
B.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出色
C.三峡水库的建设
D.挖沙船作业
【解析】9选B,10选C。

第9题,由于从上游向下游补给水源增加和支流的汇入,因此长江的流量逐渐增加。

第10题,甲水文站地处长江中游,三峡大坝建成后,上游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在库区。

(2015·保定高二检测)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10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可能是( )
A.面积
B.人口
C.城市化水平
D.经济总量
12.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
A.水流平缓河道曲
B.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浑浊泥沙多
D.峡谷幽深猿声啼
【解析】11选B,12选A。

第11题,由图中四川、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在全国的排名靠前,而上海、青海、西藏等在全国的排名靠后可得出结论。

第12题,从图中可看出长江干流②河段主要位于河流的中游河段且主要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再结合长江不同河段的特征得出结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3·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解析】第(1)题,从图a中可以看出攀枝花在四川盆地附近,北部有众多高大的山脉阻挡冷
空气侵袭;从图b中可知攀枝花处于长江谷地,城市位于海拔1 000多米的山地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

第(2)题,描述天气状况应首先描述阴、晴、雨等天气现象,再描述气温特点。

1月份为冬季,总体为晴天,少云雨,由材料知气温较高。

第(3)题,当地的钢铁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均能造成空气污染,并且谷地地形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
14.(2016·大同模拟)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

(3)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小的原因。

(4)根据甲图分析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解析】第(1)题,据图中数值可以看出,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华北地区,主要原因是雨带来得晚,退得早,雨季较短。

第(2)题,A、B之间为太行山,B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几率大,降水量多。

第(3)题,乙图中阴影为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并且此时受台风影响较小,因此降水少。

第(4)题,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答案:(1)较大的是甲图所在的华北地区。

原因: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雨带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集中。

(2)B地位于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几率大,降水量多;A地位于太行山背风坡,降水几率小,降水量少。

(3)夏季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并且此时受台风影响较小。

(4)加强水资源管理;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