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岗位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岗位职责
第1篇:不良事件报告岗位职责八、不良事件报告岗位职责
为保证医疗器械应用安全,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
1、定期收集政府部门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管政策法规与安全性信息。
2、开展本单位内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宣传、培训工作。
3、医疗器械质量负责人为具体负责收集整理不良事件报告资料等相关工作。
4、质量负责人不良事件资料的报告应迅速、真实准确、具体全面,并在出现不良事件后第一时间上报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组织查实该医疗器械的产品名称、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注册证号、使用时间、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情况核实后立即通知业务部门停止该产品的销售,就地封存,追回已售产品。
5、企业负责人在不良事件出现24小时内将此事件上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6、质量负责人详细填写不良事件记录,任何人不得隐瞒实际情况,造成恶劣后果者,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2篇:检验科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工作职责检验科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工作职责为保证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生部),特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
检验科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科室医疗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二、建立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和评价等流程,同时还在人员
岗位职责、人员培训和监测文件的管理上做出相应规定,并对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建立包含突发、群发医疗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四、开展不良事件的宣传、培训工作。
五、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做出分析评价,明确不良事件性质的相关
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六、对评估后的问题和医疗安全办公室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落实,
并接受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的督查。
第3篇: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
组长:杨涌
副组长:曹春艳
成员:彭成瑞、刘重、满孝会、杜超、时洪鑫、周环环
联络员:刘重
工作职责:
为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生部),特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
内二科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履行以下主要职责:一、贯彻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相关规章制度。
二、对本科室的医疗安全全面负责,应进行实时监控、指导,保障。
三、开展不良事件的宣传、培训工作。
四、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做出分析评价,明确不良事件性质的相关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五、对评估后的问题和医务科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落实,并接受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的督查。
第4篇: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
组长:杨涌
副组长:曹春艳
成员:彭成瑞、刘重、满孝会、杜超、时洪鑫、周环环
联络员:刘重
工作职责:
为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生部),特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
内二科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相关规章制度。
二、对本科室的医疗安全全面负责,应进行实时监控、指导,保障。
三、开展不良事件的宣传、培训工作。
四、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做出分析评价,明确不良事件性质的相关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五、对评估后的问题和医务科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落实,并
接受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的督查。
第5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小组王奔中心卫生院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小组
组长:仲崇山
副组长:邓培杰
成员:刘桂春金苗
刘淑杰赵凤霞第6篇: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缺陷、事故)判定标准
一、一般护理缺陷
一般护理缺陷是指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所导致,且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的缺陷。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定为一般缺陷。
(1)因交接班不清,使一般治疗中断或者遗漏的。
(2)错做或漏做医嘱,核对医嘱时又未发现;错误的执行医嘱以及延误执行医嘱;抢救患者临时医嘱未及时执行的。
(3)做皮试未看反应而重复做皮试;治疗性药物发错剂量、漏服或重注射1次。
(4)违反查对制度,抽错血液,致使患者再次抽学检查。
(5)未遵照医嘱执行输液、输错药物、输液漏入皮下组织面积大于10平方厘米。
(6)因护理不当,造成烫伤,面积小于3平方厘米的。
(7)术前应禁食但未预先告知禁食,延误了手术及检查时间;备皮不净需重新处理,备皮损伤皮肤延误了手术时间。
(8)因护理不当发生口腔溃疡、压疮,处于炎性侵润期的。
(9)输液、注
射、穿刺、给药、灌肠、给氧、吸痰、雾化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违反操作常规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10)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输液、注射、灌肠、雾化导尿等发生错误,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2)因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造成护患纠纷。
(13)与护理有关的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潜在伤害的事件。
二、严重护理缺陷
严重护理缺陷是指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自身原因或技术原因所致,且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但未构成护理事故的缺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定为严重护理缺陷。
(1)对急危重病患者推诿、拒收、耽误救治时机。
(2)输液、注射、穿刺、给药、灌肠、给氧、吸痰、雾化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违反操作常规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3)医嘱执行错误,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4)不遵守值班、交接班制度,患者病情发生重要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并向医生报告,耽误患者治疗。
(5)危重、全麻术后绝对卧床的患者或者无陪伴患儿,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增加患者痛苦。
(6)使用过敏性药物,未按规定做过敏试验即输液、注射。
(7)静脉输液或者注射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漏于皮下组织,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8)输错血或者加入药物发生溶血、凝血被及时发现。
(9)发错毒剧药、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引起患者头晕、呕吐、
腹泻或全病房漏发一次药物(超过规定时间2小时以上)。
(11)供应室误将未灭菌或灭菌不合格的各类包、器械、敷料当做无菌物品发出的。
(12)科室预约好的各类包未能按要求准备,影响患者治疗。
(13)错拿、漏拿、损坏、遗失、延误脑脊液、胸腔积液、活检组织等送检标本,影响诊断、治疗的。
(14)因护理不当,造成压疮,处于溃疡期的。
(15)因护理不当,造成烫伤,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的。
(16)未按操作规程,致使患者在测体温时误吞水银或肛表断裂损伤肛门而增加患者痛苦者。
(17)抢救药品及器械准备工作失误,延误抢救者。
三、医疗(护理事故)
护理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凡因护理因素导致的事故称为护理事故。
一级医疗(护理)事故: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二级医疗(护理)事故: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护理)事故: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护理)事故: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护理)事故。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
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上报制度等。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洗手法、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 4
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
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
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沟通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体现在医嘱执行、给药、注射、输液、输血、手术室、供应室等各环节。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毒剧麻药使用做好登记,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有氧气通道室内应做好烟火勿近宣教,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
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第7篇: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规范我院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工作,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用药安全,加强我院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品管理法》、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成立本院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领导小组。
一、组织领导:
组
长:*** (院长)
副组长:*** (业务院长)
成
员:*** *** *** *** ***
二、工作职责
1.可能与所用药品及医疗器械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分别填写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按规定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2.积极配合各级药品监督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做好有关品种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工作;
3.开展有关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培训工作,提高医、药、护人员对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妥善处理后必须立即上报药剂科。
2013年 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