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表格式教案(精选1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表格式教案(精选14篇)
《行路难》表格式教案篇1
1. 抒情诵读。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 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 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这样几个板块:
1. 诗意导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通过这一环节,既联系了旧知,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倾听作品,创设情境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
3. 反复诵读,走入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我先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
(乐曲竹林空照,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我教学设计>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4. 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
因此,我就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总结过赏析诗词应从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
因此,他们可以轻车熟路地进行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
通过这个环节,就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起落。
5. 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教师阐述:整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起有落。
落是因为怀才不遇,起是因为又有了希望。
教师继续追问:诗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却仍能扬起希望的风帆,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是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
于是我问学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学生能总结出: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扬起希望的风帆,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抵达胜利的彼岸。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这一环节环环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诗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教学设计>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6. 解读作者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初中古诗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
所以我要求学生结合他们所了解的李白的生平及作品写一段关于李白的介绍(体裁可诗可文)。
这个小练笔的设置,既合乎读写结合训练的要求,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回复《行路难》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
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8. 自检自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让学生自己就这首诗出题,题型也由学生自己总结。
多媒体
出示:难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写上下句;根据提示默写上下句;语境默写。
这项如果课上时间不足,可以留作课下作业。
语文应注重基础知识与素养能力的双重提高。
这几项练习、作业都符合这个要求。
《行路难》表格式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立足课本,拓宽视野,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构思:
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
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
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走近李白了解李白,从而收到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 朗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 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 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用一组或几组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与——的急剧变化的音乐。
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
4. 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 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 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 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拓展积累式鉴赏: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通过阅读老师搜集到的李白表现怀才不遇情感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李白诗歌自然豪放
的风格和他独特的个性。
1. 听:老师播放这两首诗歌的录音,学生做标注。
2. 读: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 说:以“我欣赏————诗句,因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4. 找: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5. 写:通过拓展赏析,请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出朗读李白诗歌的感受。
徜徉于李白诗歌的海洋,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
我感受到了——
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领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录:
李白,字太白,……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
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
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
帝赐金放还。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
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
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然而唐
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
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
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
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记宸⒆杂鳌=杷捅鹨栽薅苑剑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甲员龋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
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将进酒①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①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④馔玉⑤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⑧沽取⑨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⑩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
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
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
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
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行路难》表格式教案篇3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师:上课之前我先出个,大家来猜一猜。
多媒体:______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白板:刮奖刷)师:同学们猜一猜,杜甫笔下这一位酒仙的名字?
生:李白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看来李白“酒仙”的称号可真是深入人心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来自诗歌界泰斗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多媒体:课题及教学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要做两件事,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学了他老人家多少名篇名句呀。
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
名句。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学生齐诵李白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月下飞天镜,去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2、通过李白的诗这些诗歌,你认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学生自由介绍李白,师作板书并补充。
)(白板书写: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师补充:大家的发言让我想到唐代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
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三、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1、首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你手中的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请一学生读课文,其它同学纠正读音。
重要字音: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 歧qí路(白板:诗歌原文,用书写功能标注拼音)
3、生齐读。
4、分小组,自主合作探讨,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
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5、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直”同“ 值”,价值。
6、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
★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
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
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
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诗歌大意: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
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四、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根据诗歌内容,再齐读诗歌。
2、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3、是啊,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因为---------------。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
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
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
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
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
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
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
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前途艰难、相信希望、悲愤呼号、充满信心)
4、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
5、教师小结。
过渡到指导朗读。
是啊,在诗歌当中,诗人的心情可谓起起伏伏。
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苦闷的诗句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前途艰难的诗句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此人生失意之时仍不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诗句是?、诗人从梦想中回到现实发出悲愤而痛若的呼号的诗句是?、在这一切矛盾的心理过程之后,诗人并不自甘沉沦,仍然自信执著的诗句是?、(在教师的提示中,学生再一次回顾课文)
五、朗读并背诵诗歌。
1、诗人的感情在诗歌中跌宕起伏,我们要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诗人丰富的感情呢?
(根据你对诗歌感情的理解,把自己假想成李白,自由大声练习朗读。
)
2、请学生范读。
可以读全诗,也可以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
(生互评)
3、请1-2个学生范读全文。
(配乐)(生互评)
4、竞读。
男女生比赛读。
(配乐)
5、全班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配乐)
6、全班齐背诵。
(配乐)
(要求:声音宏亮,感情真挚。
)
六、学了此诗
对你的现实生活有何启发呢?让我们也学一学诗仙李白,用你的
笔来挥洒心中的感受。
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写一两句诗。
(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
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行路难》表格式教案篇4
课题
《行路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讲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文的学习方法。
对于这首诗,只要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教学流程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激趣导入讲一个和李白有关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